胡應麟文學思想研究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思涯  頁數(shù):42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胡應麟文學思想研究》以晚明胡應麟(1551—1602)的文學思想研究為中心,對比同時代其他的文學思想,揭示其本質(zhì)差異,把文學研究與思想研究結(jié)合,探索晚明文學思想的多種路向。第一個層面以“文學”作為研究的重心,在詩學思想、文章復古思想中考察明代士人分化所帶來的重大意義,在小說思想、戲曲思想中揭示出博學觀念帶來的思想變化。第二個層面以“ 思想”作為研究重心,以文學思想來考察思想史的變化。明代士人明顯分化,由此強調(diào)了文學的相對獨立性,而博學觀念也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思涯,男,河南新野人。2000年于山東大學獲學士學位,2005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獲碩士學位,2008年于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研究領(lǐng)域為中國詩學、明清文學與思想。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文學思想研究第二節(jié) 胡應麟文學思想研究第三節(jié) 近年胡應麟研究綜述第二章 明代士人的分化與博學的思想史意義第一節(jié) 明代士人的分化第二節(jié) 理學之“博約”與知識之“博學”第三節(jié) 小結(jié)第三章 胡應麟關(guān)于“文章”與“學問”的論述第一節(jié) “道”、“文章”、“學問”關(guān)系的變化第二節(jié) 學問家意識與心態(tài)第三節(jié) 詩文正統(tǒng)與學問家意識第四節(jié) 小結(jié)第四章 胡應麟詩學思想第一節(jié) 詩歌發(fā)展的內(nèi)外部因素第二節(jié) “格”“調(diào)”的含義與功能第三節(jié) “格調(diào)”的含義與功能第四節(jié) 格調(diào)、風神與復古、博學第五節(jié) 胡應麟詩學思想小結(jié)第五章 復古派文章論與胡應麟文章思想第一節(jié) 文道分離第二節(jié) 從“六經(jīng)皆史”到六經(jīng)皆文第三節(jié) 文道關(guān)系理解的平庸狀態(tài)第四節(jié) 小結(jié)第六章 胡應麟小說思想第一節(jié) 胡應麟與小說第二節(jié) “小說”辨體第三節(jié) 小說之“虛”與“實”第四節(jié) 小說地位第五節(jié) 小說之功能第六節(jié) 小說流傳及其與時代特點第七節(jié) 小說與詩文、戲曲之關(guān)系第八節(jié) 小說研究的考證態(tài)度第九節(jié) 關(guān)于演義小說第十節(jié) 小結(jié)第七章 胡應麟戲曲思想第一節(jié) 胡應麟身邊的戲曲第二節(jié) 戲曲之本質(zhì)第三節(jié) 戲曲的地位第四節(jié) 以《琵琶》與《西廂》之討論為例第五節(jié) 學問家心態(tài)第六節(jié) 戲曲源流與本事考辨第七節(jié) 戲曲腳色的考辨第八節(jié) 小結(jié)第八章 胡應麟文學思想在明清的意義第一節(jié) “時代”、“氣運”制約之下的不同選擇第二節(jié) “博學”的意義第三節(jié) “博學”觀念對明末清初的影響第四節(jié) 小結(jié)第九章 結(jié)論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明代士人的分化與博學的思想史意義  趙園在研究明清之際的士大夫時提到,“士風”作為復數(shù)概念,指稱某種行為的集合。有關(guān)“士風”的描述,通常出于直覺的判斷,且預先設(shè)定了有整體性的“文化性格”、存在著精神取向較為統(tǒng)一的士群體,存在著有其一貫的士的基本取向、姿態(tài)。趙園說:“‘士風論’仍不失為進入某一時代、時期的路徑,盡管其多歧,甚至有可能引向迷途。”應留意這種迷途的可能,就如羅宗強開創(chuàng)的士人心態(tài)研究也需警惕某種引向迷途的可能,士人心態(tài)研究可能會不知不覺依附哲學史或思想史既有觀點的論述,而既有的哲學史或者思想史很可能因視野、寫法的問題掩蓋某些思想潮流。本書認為,首先考察明代士的分化,進而再考察明代士人心態(tài),在士人分化之后再去觀察士人心態(tài),才可能使問題更加細致。士的分化不僅是描述的對象,還是可以具體考察的對象?! 〉谝还?jié) 明代士人的分化  一明代士人的不同選擇  包弼德在討論唐宋“士的轉(zhuǎn)型”時,特別提到關(guān)注的重心是考察“士”如何思考“學”。包弼德指出,“士學”是一個歷史實體(entity),它由一群飽學諸多相同經(jīng)典的讀書人所構(gòu)成,這些人對他們的行為價值設(shè)定許多共識,并且樹立了彼此認同的身份。這個研究視角在明代依然適用。在明代,“士”如何看待“學”而確立彼此的身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士正發(fā)生著分化。《明史》講薛碹(1389-1464)說:  時年十二,以所作詩賦呈監(jiān)司,監(jiān)司奇之。既而聞高密魏希文、海寧范汝舟深于理學,貞乃并禮為碹師。由是盡焚所作詩賦,究心洛閩淵源至忘寢食?! 『苊黠@,薛碹在少年時期經(jīng)歷了從習作詩賦到棄詩文而進入理學圣道的過程。對于“學”來講,薛碹拋棄了文詞之士的身份,而選擇了理學之士的身份,也因此成為理學的正統(tǒng)。優(yōu)入圣道,對明代士人來說,是一個價值較高的選擇。此后的唐順之(1507-1560)也講:  吾二子者,不能為古人反躬為己之說以告兄,而徒以雕蟲篆刻之論投兄好也。兄今之所謂狂者也,而豁豁磊磊,率情而言、率性而貌。言也寧觸乎人而不肯違乎心,貌也寧野于文而不色乎莊,其直以肆,則亦古之所謂狂者也。是兄有可以一變至道之力,而又有狂以進道之資也?!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應麟文學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