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倫理思想的主題及其展開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黃敦兵  頁數(shù):371  

內(nèi)容概要

  《越文化研究叢書:黃宗羲倫理思想的主題及其展開》為第一部嘗試系統(tǒng)探究黃宗羲倫理思想之專著?!  对轿幕芯繀矔狐S宗羲倫理思想的主題及其展開》將黃宗羲倫理思想分為政治倫理、經(jīng)濟倫理、理想人格、修養(yǎng)論等具體實踐倫理層面及道德修養(yǎng)工夫論、心性論等倫理形而上學層面,這是兩個相互貫通的層面。作者力圖疏釋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連,從而突出黃宗羲倫理思想的“實踐”性品格及經(jīng)驗論取向,認為黃宗羲倫理思想某種程度上走向了通過“豪杰”人格理想與“治天下”的“事功”來建構(gòu)“道理平鋪”的倫理世界,代表了明清之際倫理思想的某種轉(zhuǎn)向。黃宗羲倫理思想對型塑現(xiàn)代誠信倫理,推進當前政治文明建設(shè),提升現(xiàn)代中國民間力量的民主觀念、民主參與意識,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者簡介

黃敦兵(1975-),原名黃道強,河南桐柏人。1999年參加工作;2002—2008年在武漢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均以黃宗羲為專題研究人物;2010—2012年在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以來任教于湖北經(jīng)濟學院社會科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哲學、明清文學。近幾年來,在《浙江學刊》、《孔子研究》、《哲學動態(tài)》、《武漢大學學報》、《人文論叢》、《鵝湖月刊》、(韓國)《儒教文化研究》(國際版)、(加拿大)《文化中國》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主持教育部課題一項、省教育廳課題一項、校級課題三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四項。

書籍目錄

序 序二 導論 第一節(jié)研究現(xiàn)狀及選題意義 一研究現(xiàn)狀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寫作思路及突破視角 一寫作思路 二 突破視角 第一章 “亡國之際,豈系無人”——明清鼎革與黃宗羲對倫理困境的突破 第一節(jié) “天崩地解”與黃宗羲倫理思想生成的社會背景 一“天崩地解”時代與黃宗羲倫理反思的理論空間 二 “國可滅史不可滅”——黃宗羲存故國之史的歷史觀與遺民心態(tài) 第二節(jié) “不事王侯”“詔鈔著述”——黃宗羲的遺民觀與氣節(jié)觀 一 “遺民者,天地之元氣”——黃宗羲的遺民觀 二 “遺民之正”——黃宗羲的氣節(jié)觀 本章結(jié)論 第二章 黃宗羲政治倫理思想——以君臣倫理為核心 第一節(jié)“計其禮之備與不備”——黃宗羲以“禮”為本的君臣倫理觀 一 “治之以禮”——傳統(tǒng)禮治論及其對黃宗羲倫理 思想的啟示 二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黃宗羲以禮制思想重構(gòu)君臣倫理 第二節(jié)君父、臣子不并稱——黃宗羲對傳統(tǒng)政治倫理基礎(chǔ)之解構(gòu) 一 君父、臣子并稱——傳統(tǒng)政治的倫理基礎(chǔ) 二“臣不與子并稱”:黃宗羲對“臣子并稱”的政治倫理之解構(gòu) 第三節(jié)君應(yīng)以廷臣為“師友”——黃宗羲對君臣倫理的重構(gòu) 一 “君臣之名從天下而有”——黃宗羲對君道與臣職的新詮 二 “君臣之正道”——黃宗羲以師友之道改造君臣倫理的初步嘗試 第四節(jié)“天下為主君為客”——黃宗羲的君民倫理觀 一 “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黃宗羲對君主“私天下”觀念的批駁 二 “明乎為君之職分”——黃宗羲的“君主職責論”及其近代性意義 本章結(jié)論 第三章 “遂民之生”——黃宗羲的新經(jīng)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jié) 追求“久遠之利”——黃宗羲經(jīng)濟倫理思想的出發(fā)點 一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黃宗羲經(jīng)濟倫理的新人性論基礎(chǔ) 二 “使封域之內(nèi)常有千萬財用流轉(zhuǎn)無窮”——黃宗羲“興公利”的價值理想 第二節(jié)“天下安富”——“黃宗羲定律”的經(jīng)濟倫理意涵 一 除“三害”——黃宗羲對萬民合法權(quán)益的維護 二 “工商皆本”與“切于民用”——黃宗羲對行業(yè)本末論的價值重整及其消費倫理觀 本章結(jié)論 第四章“不有君子,誰與主持”——黃宗羲的理想人格論 第一節(jié)“扶危定傾”——黃宗羲豪杰理想人格的內(nèi)涵 一 人格及理想人格 二 “立志為豪杰”——黃宗羲的豪杰人格論 第二節(jié)“括磨斯世之耳目”——黃宗羲論理想人格的社會表現(xiàn)與社會基礎(chǔ) 一 “擎拳撐腳,抗塵決綱”——黃宗羲豪杰人格理想的社會表現(xiàn) 二 “場屋之外,亦大有事”——社盟活動與黃宗羲理想人格的社會基礎(chǔ) 本章結(jié)論 第五章“工夫所至即是本體”——黃宗羲倫理思想的形上追求 第一節(jié)黃宗羲的心性論思想 一 由氣化流行論開出心性合一論 二 “性之為善,合下如是,到底如是”——黃宗羲的性善論 第二節(jié)“養(yǎng)氣使主宰常存”——黃宗羲的道德修養(yǎng)論 一 “必須工夫,才還本體”——黃宗羲的本體工夫論及其實踐品格 二“天理人欲正是相反”——黃宗羲的理欲觀新詮 本章結(jié)論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重華夷之辨,并回顧宋遺民的立身行事以作為建立遺民中道的準則,是明遺民的重要特征之一,黃宗羲也不例外。黃宗羲批評明人李承芳(字茂卿,約1491年前后在世)每每推重仕元的宋遺民劉因(1249—1293),而且其渡江一賦,“誦元之代宋”,是“得罪于名教”之舉,“不可以其難進而恕之也”。蒙元陵替漢宋之不能被漢族士人所接受,由此可知。借亡宋故事痛斥夷變夏,哀傷正統(tǒng)之不繼,于明代遺民黃宗羲亦是在在所有。在為《周公謹硯》題詩中,他說:“弁陽片石出塘棲,余墨猶然積水湄。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冩今時?!泵黛虢K絕,正與宋亡留在漢族士人心中的“正統(tǒng)觀念之痛”,其類相同。不過是昔時抒寫亡宋衷曲,今日寫明亡悲情,而痛斥夷變夏、哀傷正統(tǒng)不繼之情卻是其相同的筆調(diào)、不變的主題。 那么,什么樣的士節(jié)及遺民氣節(jié)才是黃宗羲所推重的呢?黃宗羲面對的是兩種途徑:一是適時出仕,二是在異族新朝“抱道不仕”。他要在此二者的緊張與沖突中尋找合適的結(jié)合點。 1.夷、齊之節(jié)“只在窮餓” 新朝漸定,以“隱逸”為名節(jié),“抱道不仕”而“止于不仕”異朝,故明在儒籍者而不復應(yīng)新朝試,在舊朝官籍者而不復出仕,在黃宗羲看來,此仍為不忘故國之舉,亦當為“遺民之正”的重要特征。他所知的在籍博士弟子華亭人楊時儼(字士衡,1610—1684),為幾社中眉目人物,黃宗羲說:“吾于士衡先生,為得遺民之正也。”黃宗羲之所以在楊氏身上找到了“遺民之正”,因為楊氏有“翱翔王路,澤被生民”的宏愿,無奈“國運”終結(jié),大志難抒。為避禍不試,楊氏“數(shù)徙以避之,終于不出”,“時移物換,亦未嘗志氣銷沮”,被黃宗羲視為“忘世者”。楊時儼是在籍不試的典型。

編輯推薦

《越文化研究叢書:黃宗羲倫理思想的主題及其展開》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黃宗羲倫理思想的主題及其展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