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館文士社會角色與文學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吳夏平  頁數(shù):260  字數(shù):206000  

內(nèi)容概要

《唐代文館文士社會角色與文學》以唐代學官、史官、著作郎官、“
三館學士”等為研究對象,從社會角色考察文士群體共相、角色流動及其與唐代文學演進之關聯(lián)。主要解決經(jīng)學教育與文學觀念,作家遷就與區(qū)域文學,諫諍意識與史傳表達,角色互化與問題新變,訪書與文學傳播,群體創(chuàng)作于詩體化育等較重要的文學史問題。
《唐代文館文士社會角色與文學》的作者是吳夏平。

作者簡介

  吳夏平1976年生,江西都昌人,現(xiàn)為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005年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近年來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訪學。已出版專著《唐代中央文館制度與文學研究》、《唐代制度與文學研究述論稿》,在《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等刊物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1項,主持貴州省教育廳項目2項,其他項目多項。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項,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I項,其他獎項多項。

書籍目錄

引論
笫一節(jié) 學術史回顧
第二節(jié) 文士社會角色
第三節(jié) 群體共相與文學
第四節(jié) 角色流動與文學
第一章 學官社會角色與文學
第一節(jié) 唐代官學與學官
第二節(jié) 學官社會角色變遷及其與文學之關系
第三節(jié) 唐代經(jīng)學活動的制度性保障
第四節(jié) 從學官角色看韓愈貶潮與文學互動之關系
第二章 史官社會角色與文學
第一節(jié) 史官社會角色規(guī)定性
第二節(jié) 史官諫諍意識及其文學表達
第三節(jié) 史官與實錄纂修
第四節(jié) 史官與行狀撰制
第三章 秘書省郎官社會角色與文學
第一節(jié) 秘書省郎官
第二節(jié) 秘書省社會地位變遷
第三節(jié) 著作郎官的學術活動及其文學影響
第四章 校書、正字社會角色與文學
第一節(jié) 校書、正字社會角色
第二節(jié) 校書、正字與文學
第三節(jié) 訪書活動的文學史意義
第五章 學士社會角色與文學
第一節(jié) “三館”學士
第二節(jié) 學士文學角色及選任要求
第三節(jié) 學士社會角色與特殊詩體的形成
第四節(jié) 盛唐集賢學士社會角色與文學活動
主要參考文獻及征引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詩酒固然可以遣愁,可是它終究不過是消極的手段,于事無補。如果不能超越,不能固道守窮,真正解決才高位卑的方法還是順應潮流。聰明如白居易、精明如元稹者,將此道應用得爐火純青。于是他們決定在校書郎任滿之時,并不按照固定程序參與銓選,而是退居華陽觀,閉戶累月,揣摩時事,以備策試,終于在元和元年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及第,一舉成名。而此時的文壇,又加進了新的生力軍,貞元二十一年,沈傳師、李宗閔、牛僧孺、楊嗣復、陳鴻等二十九人在權德輿門下登進士第,元和元年,皇甫浞、陸暢、李紳、李顧言、李虞仲等二十三人又由崔邠放人。他們新老結合,將元和詩壇鬧得轟轟烈烈、異彩紛呈。  充實唐詩內(nèi)容的第三層意思是,詩人以與校書相關的風物特征人詩,從而使詩歌具備某種涵詠的詩歌意象。最為典型的是以秘書省的別稱人詩。秘書省又稱之為蕓省或蕓閣,由秘書省藏書采用一種能夠殺蟲的蕓香保護圖籍而來。蕓香在書閣中的利用,產(chǎn)生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秘書省和圖書的雅稱。如秘書省稱為蕓閣、蕓省、蕓署;秘書省官員稱為蕓閣吏;圖籍稱為蕓編、蕓扃、蕓書;書簽稱為蕓簽,等等。據(jù)數(shù)據(jù)庫檢索,在《全唐詩》中:蕓閣出現(xiàn)39次;與之相關的蘭臺23次,東觀22次,石渠49次。眾多與校書郎工作性質相關的詞匯在唐詩中出現(xiàn),無形中形成一種“蕓閣意象”?!笆|閣意象”,無論是外在形式還是內(nèi)在意蘊,都極大地豐富了唐詩的內(nèi)容。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唐代文館文士社會角色與文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文館文士地唐代文學中的角色與地位,不失為唐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有趣問題,此書選取這一角度進行探討,也是具有相當?shù)膬r值與意義的。
  •   對我的研究有用,希望能看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