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胡建次 邱美瓊 頁數(shù):580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是伴隨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思潮出現(xiàn)的。它立足于中國文論從古代向現(xiàn)代演變的學理背景,考察古代文論自身的承納接受情況,從接受學的角度來把握我圍古代文論內(nèi)在縱向的承傳,梳理不同理論批評成果的歷史生成,從一個維面展開和闡說中國文論的古今演變論題。它是一個富于生長性的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對于拓展我國古代文論研究格局,對于進一步深化對我國文論古今演變研究的認識,都具有深遠的琿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胡建次,男,1968年生,漢族,江西豐城人。云南大學文學碩士,上海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與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后?,F(xiàn)為南昌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古籍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領(lǐng)軍人才,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學術(shù)骨干;兼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詞學會理事。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曾任日本國學院大學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衩拉?,女,1966年生,壯族,廣西荔浦人。貴州大學文學碩士,上海師范大學文學博士?,F(xiàn)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書籍目錄
序緒論一 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的學理依據(jù)與學術(shù)意義二 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與重點難點三 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四 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旨在彰顯的基本觀念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論題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論的承傳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興感論的承傳一 物感論維面的承傳二 興會論維面的承傳三 “興”與“感”相結(jié)合論維面的承傳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言意論的承傳一 言意之辨論維面的承傳二 言意構(gòu)合論維面的承傳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情景論的承傳一 “情以物遷”論維面的承傳二 情景交融論維面的承傳三 情景主賓論維面的承傳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法度論的承傳一 有法論維面的承傳一 活法論維面的承傳三 “至法無法”論維面的承傳第二章 中國古代文學審美論的承傳第一節(jié) “味”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承傳闡說一 “味”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闡說二 “味”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闡說第二節(jié) “韻”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承傳闡說一 “韻”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闡說二 “韻”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闡說第三節(jié) “趣”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承傳闡說一 “趣”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闡說二 “趣”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闡說三 “趣”在古典曲論中的承傳闡說第四節(jié) “格”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承傳闡說一 “格”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闡說二 “格”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闡說第三章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論的承傳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政教之論的承傳一 政教之論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二 政教之論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三 政教之論在古典散文理論批評中的承傳四 政教之論在古典曲論中的承傳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雅俗之論的承傳一 雅俗之論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二 雅俗之論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三 雅俗之論在古典曲論中的承傳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體派之論的承傳一 體派之論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二 體派之論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正變之論的承傳一 正變之論在古典詩論中的承傳二 正變之論在古典詞論中的承傳第四章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的承傳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意象批評的承傳一 意象批評在不同文體批評中的承傳二 意象批評在集中運用方面的承傳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批評的承傳一 比較批評在不同文體批評中的承傳二 比較批評在集中運用方面的承傳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源流批評的承傳一 源流批評在不同文體批評中的承傳二 源流批評在集中運用方面的承傳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摘句批評的承傳一 摘句批評在不同文體批評中的承傳二 摘句批評在集中運用方面的承傳第五章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體式的承傳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論詩絕句的承傳一 古代論詩絕句論量形式方面的承傳二 古代論詩絕句論量內(nèi)容方面的承傳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詩格、詩法的承傳一 古代詩格的承傳二 古代詩法的承傳三 古代詩格、詩法匯編之體的承傳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詩話的承傳一 古代單部詩話的承傳二 古代詩話匯編的承傳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選本的承傳一 古代詩歌選本的承傳二 古代詞作選本的承傳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評點的承傳一 古代文學評點體例的承傳二 古代文學評點方式的承傳第六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紀事的承傳一 以孟綮《本事詩》為代表之體的承傳二 以計有功《唐詩紀事》為代表之體的承傳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對詩格創(chuàng)造與生成的探討方面,王昌齡《詩格》云:“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調(diào)。用意于古人之上,則天地之境,洞焉可觀。古文格高,一句見意,則‘股肱良哉’是也?!雹偻醪g從詩歌創(chuàng)作所含美學質(zhì)素角度對“格”予以了標舉。他對“格”與“意”、“律”與“聲”彼此間的關(guān)系作出闡說,認為詩作的格調(diào)是由詩意決定的,詩作立意高遠,其詩格也便高邁。王昌齡見出了由“意”到“格”,由“格”再到“調(diào)”的詩歌生發(fā)之途。其《詩中密旨》又云:“詩意高謂之格高,意下謂之格下。古詩:‘耕田而食,鑿井而飲?!烁吒褚?。沈休文詩:‘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此下格也?!雹谕醪g通過具體例析詩句,對詩意與詩格兩者間的內(nèi)在必然聯(lián)系又予以了闡說。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云:“晉世風概稍存。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為高,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氣格力無取焉?!欢缓霉耪哌z近,務(wù)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逮于魏、晉,工樂府則力屈于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閑暇則纖秾莫備?!雹墼ⅰ案窳Α币暈樵姼鑴?chuàng)作與審美的一個重要范疇,其意指詩作的格調(diào)、筋骨之義。他見出詩歌創(chuàng)作追求聲律與骨格呈現(xiàn)的不兼容性。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云:“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淳蓄、溫雅,皆在其間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輩諸集,亦不專工于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韋蘇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遒舉哉?”④司空圖從創(chuàng)作角度論及詩歌格調(diào)。他反對作詩刻意雕琢與寓事用典,提倡自然直致,認為在平易直尋中,詩作自會呈現(xiàn)出奇妙的格調(diào)與韻味。唐人詩格、詩論中對“格”的標舉與探討,標示出“格”作為古典詩學審美范疇的確立?!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