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羅勇 編 頁數(shù):180 字數(shù):239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主要是匯集近年來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研究客家問題的新成果。《客家學刊(第2輯)》(第二輯)主要內(nèi)容有“客家研究領域的深化和拓展”專題論壇、專題論文和田野考察報告三部分。具體包括:客家研究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新、客家研究的學術(shù)立場與現(xiàn)實關懷、客家研究的新思考和新視野、客家研究的國際性與國際化、從多角度思考客家問題、重建贛南客家農(nóng)民的公共生活、客家研究中的族群取向、族群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客家文化的未來等。
書籍目錄
“客家研究領域的深化和拓展”專題論壇
編者按
客家研究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
客家研究的學術(shù)立場與現(xiàn)實關懷
走出客家,超越客家——客家研究的新思考
我對客家研究的幾點思考
客家研究的深化與拓展
客家研究的新視野
“客家”研究之我見
客家研究的國際性與國際化
從多角度研究客家問題
重建贛南客家農(nóng)民的公共生活
客家研究中的族群取向
專題論文
日本的客家研究及其課題——歷史學、人類學方向
族群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客家文化的未來
女性拜祭者和被拜祭的婦女:香港的一個客家社區(qū)
從左道妖僧到定光大師——宋代宗教信仰政策與定光古佛信仰的形成
略論中原文化在贛閩粵邊區(qū)的傳播及其對客家族群文化的影響
從“流民”到“客家”:客家族群意識的興起與變化
從動植物命名看客家話與畬語的民族特性
田野考察報告
客家公堂經(jīng)濟初探——以瑞金密溪村為考察中心
客家孝道的歷史實踐邏輯——以贛南白鷺古村的田野調(diào)查為例
清代客家移民后裔的歷史記憶——對成都東山地區(qū)的田野考察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一)對羅香林模式的疑問和批判性繼承 如上文所述,20世紀30年代以來,日本的客家研究也受到將客家定義為“從中原南遷的漢族”的理論模式(本文將它稱之為中原起源說)的影響。尤其是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1942年由有本元翻譯成日語,1977年中川學回顧當時客家研究時說,“說起客家研究,一開始就將羅香林的大作《客家研究導論》做入門教材的方法成為一種常識”(中川,1977:435)。如果將中原起源說為中心的羅香林的研究稱之為羅香林模式,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日本學者如何繼承而超越這個模式呢? 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的客家研究從對羅香林模式的疑問開始。就像在下面提到的,中川學基本上繼承羅香林的中原起源說,但在20世紀60—80年代對這種觀點提出了修正意見。進而,在1985年,牧野巽對中原起源說提出了質(zhì)疑。牧野在1985年出版的《牧野巽著作集》第5卷指出,除了客家之外,南方的漢族都有從北方遷移過來的傳說,不止客家一個是從中原過來的。因此,他主張,從石壁南遷的移民途徑不是“事實”,要將它作為“傳說”去把握(牧野,1985;最初于1944年寫下這些討論,但因戰(zhàn)爭原因而一直都沒機會出版)。 對此,日本客家研究的權(quán)威中川學提出“真實”和“事實”的對立概念。這些概念基本上跟牧野的看法相同。根據(jù)中川學的說明,客家從中原向南遷移的見解是客家信奉的神話傳說,它不一定反映事實。可是,這個神話傳說對以客屬總會為首的客家來說是千真萬確的“真實”,它已經(jīng)構(gòu)筑了現(xiàn)實。因為這個,中川強調(diào),我們一方面要承認以中原起源說為基礎的“真實”,另一方面要通過學術(shù)研究探討“事實”(中川,1980:3)。中川學跟牧野不同的地方是,他基本上將從北方遷移到南方的說明作為“事實”(實在發(fā)生的歷史現(xiàn)象)接受,采用修改和加工羅香林模式的方法進行研究。中川特別在如下三點批判而繼承羅香林的學說。 第一,關于客家先民從北方向南遷移的起源和途徑。根據(jù)中川的研究,客家的祖先一般被認為從黃河流域的中原一帶向南方遷移??墒?,仔細查看他們的傳說和族譜就會明白,從長安地方的關隴一帶下來的幾乎沒有(中川,1980:52)。在傳說中被稱做客家源流的中心地帶光州確實是中原,但是這里位于淮河南岸,像吳氏那樣有些族譜所寫祖先始于江蘇無錫。從此判斷,中川主張客家的源流與其說在于華北不如說在于華中(中川,1980:52—53)。
編輯推薦
《客家學刊(第2輯)》主要是匯集近年來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研究客家問題的新成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