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馬福元 編 頁數:349 字數:368000
內容概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1集)》正是在面臨如此多的新挑戰(zhàn)、新實際和新實踐需要等形勢下誕生的學術性輯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1集)》中學者們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化研究了新情況和新問題并提出新結論,該書中反映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學術使命與歷史責任,是在我校舉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的基礎上匯集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蘭州大學及西北民族大學等在蘭高校,長期以來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者的智慧而形成的一部能夠滿足與適合當代黨員、領導干部和高校教師,學習與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新需要的科研成果,它是我校繼《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后的又一重要學術性刊物。
書籍目錄
緒論
學科建設
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
重視后金融危機時代科學發(fā)展辯證法的研究
馬克思的幸福觀探析
試論現代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述評
馬克思實踐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分析
馬克思實踐觀哲學底蘊探微
對馬克思恩格斯論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理解與反思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市場經濟與社會交往
回歸“卡夫丁峽谷”本真
論科學發(fā)展觀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宗教觀
簡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過程中的歷史曲折及經驗教訓
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團結思想對當前民族高校
開展民族教育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對馬克思主義多種詰難的回應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思想路線的發(fā)展
論江澤民的反腐敗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
規(guī)律·思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維透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方法”與“實質變奏與重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
階級階層理論與實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確的思想路線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保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及在民族地區(qū)的推進路徑
關于以人為本科學內涵的三個重要理論問題的思考
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視域中我國節(jié)能立法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學生信仰的本質特征、生成機制及發(fā)展過程
高校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析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馬克思主義情結的培養(yǎng)
論民族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特征、核心及意義
高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方式的思考
青年馬克思的職業(yè)觀對當代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的啟示
淺論民旗院校大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
論少數民族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它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中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哲學基礎,在今天,則是科學發(fā)展的哲學基礎。對科學發(fā)展的哲學基礎,一般都是從唯物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進行揭示和闡釋,具體地說,有的是從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論,以矛盾為中心的辯證法,和以人為本的唯物史觀,或者是從求真務實的認識論,社會和諧和和諧社會的方法論,以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進行發(fā)揮和說明。本文主要是把唯物辯證法作為切入點,進行多方面的揭示和說明。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自從實證科學從哲學剝離之后,哲學只剩下形式邏輯和辯證法,這里講的形式邏輯是指辯證邏輯。科學發(fā)展辯證法的研究固然是要應用辯證法研究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其中也應當包括對辯證法自身的研究。關于什么是辯證法,經典作家在不同時期從不同側面作了揭示和闡釋。恩格斯認為,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列寧、毛澤東則認為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列寧認為,為了避免重蹈真理走前一步就變成謬誤的覆轍,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分析任何重大問題時,都要“把問題提高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它們都是有邊界的。一般說來,強調斗爭性,是無可厚非的,但長期以來,卻把斗爭的絕對性當作斗爭的唯一性,結果辯證法就變成“斗爭哲學”。現在又提出辯證法是和諧哲學,應該說肯定與和諧社會相對應的和諧哲學的存在,也不無道理。但須知和諧是以不和諧為前提,和諧是相對的、不和諧是絕對的,研究辯證法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在克服不和諧中建立新的和諧,實現新的飛躍。所以,恩格斯又說,辯證法是“關于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學說”。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