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許穎  頁數:51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以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為研究對象,對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的議決、擬訂、執(zhí)行、解除等程序做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并針對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與清代吏治之間的關系,文官處分程序在保證官僚機器的效能方面的作用等問題,提出了較為獨特的看法。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的特點是由君主官僚制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君主借助對官員的行政處分游刃于法律與權謀之間,從而無往不在的施展其政治技巧,以達到駕馭全局的政治目的。這就使行政處分程序缺乏穩(wěn)定的機制,在官僚政治下不可避免地形成漏洞和產生弊病,本來還有公正可言的處分制度,往往成為不公正的淵藪,既影響其應有的效能,又敗壞了官場風氣。

作者簡介

  許穎(1978-),女,天津市人,先后獲得經濟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法學院,同年至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政法部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術興趣集中于中國法律制度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等領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本書的基本構思和研究意義一 基本概念二 研究對象三 研究意義第二節(jié)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概況一 著作二 論文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和資料一 基本理論二 研究方法三 研究資料第二章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的提出程序第一節(jié) 特旨一 內涵及效力二 特旨行政處分之優(yōu)先地位第二節(jié) 參奏一 參奏提出載體二 督撫題參三 科道彈劾四 巡按糾彈五 欽差查訪六 部院題參第三節(jié) 陳請一 自行陳請?zhí)幏址N類二 自請?zhí)幏峙c治罪的核查三 陳請者動機與責任第四節(jié) 檢舉之法一 檢舉的要件二 檢舉的責任三 檢舉的方式第三章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的議處程序第一節(jié) 文官行政處分的管轄機構一 吏部二 都察院三 會議第二節(jié) 議處原則一 基本原則:公罪與私罪二 特殊原則:情有可原與咎無可逭第三節(jié) 法律適用一 按條與引律二 比議與酌議第四節(jié) 處分加議與加等一 欽定加議二 加等議處三 加倍議處……第四章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的擬定與執(zhí)行第五章 清代文官獎勵與處分抵銷第六章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的救濟和解除程序第七章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評析參考文獻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首先,行政處分區(qū)分公罪與私罪的原則的設立,根據官員違法行為的主觀惡性確定處分的寬嚴標準,對有效控制官員的行政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因公而犯的官員的處分不但從寬處理,而且公罪處分可以抵銷和開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員行使行政權過程中的政治風險。而私罪處分由于其主觀上的謀私動機,不但要從嚴議處,甚至不允許進行抵銷和開復,起到了行政處分的警世功效。因此,可以說清代行政處分區(qū)分公私罪原則的設立有利于實現行政處分懲戒與激勵的雙重目的,這也正是中國古人政治智慧的精彩呈現。對此,清代名幕汪輝祖以其多年的基層行政經驗即曾分析道:“私罪必不可有,公過不可盡避。一部吏部處分則例,自罰俸以至革職各有專條,故語云州縣官如琉璃屏,觸手便碎。然如失察、如遲延,此等公罪雖奉職無狀,大率猶可起用。若以計避之,則事出有心,身敗名裂矣。故遇有公罪案件,斷斷不宜回護?!雹俟锊豢膳?,私罪則決定一生榮辱,而且公罪多寡甚至往往能夠成為官員政績的衡量尺度?! ∑浯?,清代行政處分的抵銷原則及方法的確立,通過“以功抵過”的方式彌補行政過失,可以達到有效激勵官員盡職盡責的行政目的。在君主政權之下,從理論上說,所有的財富與權力只歸屬于君主一個人。正如唐代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歸融所云:“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財,皆陛下府庫”②?!  ?/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者以多學科前沿學術理論對清代文官處分的提出、議處、擬訂與執(zhí)行、獎勵與抵銷、救濟和解除等程序進行研究,在細致分析的情況下進行較公正的評析。恰當的選題和獨特的學術視角,不但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也促進了“治史致用”優(yōu)良學風的發(fā)展,是近年來清代政治法律制度研究領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袊鐣茖W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商傳)    本書對于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的研究,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作者在對史料進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對行政處分的程序與規(guī)則進行了清晰的梳理,既從程序的角度探討制度的內容,又從許多生動具體的事例中分析處分效果,描繪了一幅清代文官處分的真實畫卷。本書立意深刻、說理透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袊嗣翊髮W歷史系教授(毛佩琦)    本書對清代行政處分制度的歷史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厘清一些程序方面的概念,在探討清代行政處分程序蘊含的制度內涵同時,分析各種程序之間的關系,使中國傳統政治法律文化資源得以充分體現,并為現代公務員懲戒制度的構建提供某些啟示,具有很深的歷史與現實意義,值得一讀。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范金民)    據筆者所知,這是國內外第一部以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重結果,輕程序,是以往學界對中國傳統政治治理模式和中國傳統法律的基本評價。但本書作者以現代法學為分析工具,旁征博引,通過大量的資料向我們揭示了清代文官行政處分中的種種程序性規(guī)定,深化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認識。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欣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