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姜正成
前言
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末期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于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晏子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歷事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盡忠極諫,機敏善辯,政績卓著,是繼管仲之后,齊國歷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賢相。 據(jù)史書記載,晏子身材矮小,“長不滿六尺”,但他卻最終“身相齊國,名顯諸侯”。晏子生活于春秋末期,正處在孔子所謂的“禮崩樂壞”的大變革大動蕩歷史時期。一方面,周天子的權(quán)力和威望江河日下,諸侯之間爭權(quán)奪利,戰(zhàn)爭頻繁。另一方面,齊國自從管仲死后,齊桓公晚年昏庸,他的五個兒子為爭奪王位而自相殘殺,導(dǎo)致齊國內(nèi)亂和此后政局長期不穩(wěn)定。 晏子前后輔佐三位君主,雖然最終得到重用,但也受到過一些人的懷疑。齊國大夫高昭子曾經(jīng)問他說:“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耶?”晏子回答說:“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也?!笨梢婈套诱且酝瑯拥囊活w忠心來對待這三位君主的,因而才能始終得到信任。 晏子是以善諫而著稱的。有一次,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病死了,景公大怒,要治馬夫之罪。晏子對齊景公說:“這人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死,讓我為您教訓(xùn)他一番,讓他知道自己的罪過,再送去監(jiān)獄治罪”。景公同意后,晏子就對那個人說:“你有三大罪狀:國君命你養(yǎng)馬,你卻讓馬病死了,這是死罪之一;你養(yǎng)死的又是國君最心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的緣故而殺人,百姓聽說后必然要怨恨我們的君主,諸侯聽說后必然會輕視我們國家。你讓國君的馬病死,使老百姓對國君積下了怨恨,我們的軍隊也要被鄰國打敗,這是死罪之三?!饼R景公聽了長嘆一聲說:“請您放了他吧,不要因此而損傷了我仁愛的德行?!? 還有一次,齊景公因晏子的住宅靠近集市,要給他換一處住所,被晏子拒絕。景公又笑著問:“你住的房屋靠近集市,你知道什么東西貴,什么東西便宜?”晏子回答說:“假肢貴而鞋子便宜?!痹瓉砭肮珵E施刑罰,常把犯人的腳砍下來,所以裝假肢的人很多。齊景公聽了,明白了晏子的意思,從此減省了刑罰。 晏子還以在外交活動中機智善辯而著稱。他曾經(jīng)多次出使晉、魯、吳、楚等國,每次都能機智應(yīng)對,不辱使命。晏子使楚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總之,齊景公時代,在晏子的輔佐下,由于客觀的原因,齊國沒有像管仲時代那樣稱霸天下,但是無論內(nèi)政外交在列國中都仍處在強勢地位,保持了數(shù)十年穩(wěn)定的局面。 晏子對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墨子,繼承并發(fā)展了晏子的學(xué)說,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xué)派。晏子的許多言行和思想,如尚賢、節(jié)用、節(jié)葬、非儒、非樂、明鬼神之事、反對不義之戰(zhàn)等,都被墨家學(xué)派繼承和發(fā)展,幾乎成為其主導(dǎo)性思想。所以,唐代柳宗元在《辯晏子春秋》中,甚至提出應(yīng)將晏子列為墨家。 晏子與比他稍小的孔子是同時代人,孔子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鬃釉f:“晏平仲與人交,久而敬之。”孟子對晏子的評價也很高,他說:“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彪m然晏子對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xué)說是不贊同的,但是晏子所主張的禮治思想?yún)s與儒家有不少相同或相通之處,漢代學(xué)者多傾向于將晏子列入儒家。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青少年應(yīng)知的歷史賢臣”系列叢書之一。晏嬰是中國人熟悉的歷史人物,晏子使楚的故事入選了小學(xué)語言課本。他心胸萬丈,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軍,以賢智名聞于諸侯。該書講述了晏嬰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同時介紹了春秋十七的歷史文化,展現(xiàn)給讀者一副豐富多彩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晏子生活的時代齊國衰落靈公昏庸靈公滅萊兵敗平陰莊公伐晉崔、慶之亂崔、慶反目慶氏敗亡田穰苴治軍景公復(fù)霸田氏代齊第二章晏子小傳兩治東阿,譏諫國君以禮治國,減輕賦稅不辱使命,雄辯四方用計除惡,打擊權(quán)臣清廉儉約,屢拒賞賜第三章以禮治國莊公矜勇禮不可廢景公廢酒不恤天災(zāi)樂亡禮從宴賞無功賞罰失中抱病強諫傾國之道善于解惑封人三祝請逐楚巫景公祈雨有國之樂牛山獨笑一日三責不恤凍餒熒惑守虛夢二丈夫畋獵不歸仁愛之心第四章寬政愛民薄斂省刑救犯槐者善為人臣諫止勞役國有三不祥魂魄之失聾啞之害節(jié)身誨民善政利民死則同穴智斂嬰子取消厚葬禮葬走狗第五章忠直不迂以行服天下止兵修政謀勝祿臣衰世而諷屬官未具桓公霸業(yè)莒先魯后社鼠猛狗祝史求福古之盛君度義因民舉賢官能尊榮危廢存亡之議君子三行任賢愛民何謂忠臣何謂佞臣何謂明君得賢之道晏子的心愿佯問佯對第六章社稷之臣先王之游桓公之事水與石內(nèi)安外歸處與去先民后身社稷之臣何事昏君化為一心齊君德行民歸田氏使下順逆大賢無擇愛民樂民尊賢不退不肖何為君子一心事百君立身之道人不足恃位立民安景公奔喪第七章謙恭下士訟公坐地守志抗盟人莫若故以工代賑不可變古治國之本雛弱而反刖跪之辱與民共樂君臣之禮折沖尊俎請罷伐魯相互謙讓愚者多悔守禮不泥豚亡二肩贈以善言結(jié)識越石父御者夫婦恨不盡意以身相報高糾見逐晏子居喪第八章崇尚節(jié)儉化心莫若教勸導(dǎo)柏常騫新成柏寢酒罰田無宇勸以廉讓足欲則亡晏子辭封以善為師千慮一得辭邑不受一言省刑辭謝新宅不背老妻三返不受晏子告老鑿楹納書弦章辭魚第九章虛懷若谷禮不可去禳除彗星辨和與同諫誅祝史自慚無德欲誅斷樹者田氏之憂盆成適葬母燭鄒守鳥佞讒難除踐齊者誰出使吳國忠上惠下復(fù)召晏子固辭白裘行補三君第十章晏子評孔子敬孔子而遠之路寢聞哭孔子的誤解孔子不及舜仲尼相魯
章節(jié)摘錄
齊桓公雄才大略,在管仲的輔佐下建立了驕人霸業(yè),使齊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然而,齊國自桓公去世后,發(fā)生了數(shù)十年的爭奪君位的斗爭,即五子爭位,使得齊國的霸主地位完全喪失。晉楚兩國強勢崛起,成為爭霸中原的主角。 此時晉國是中原的頭號強國。雖然楚國自城濮之戰(zhàn)后,其向北方發(fā)展的勢頭受到扼制,但它轉(zhuǎn)而向東發(fā)展,著力吞并東方小國,國力不斷增強。齊惠公三年(前606),楚莊王攻伐陸渾之戎,率軍北上,在周王疆域之內(nèi)橫行無忌,并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但此時楚國的國力還不足以稱霸中原,最后只得退回。而秦國為晉國所阻,暫時無力向中原發(fā)展。中原地區(qū)便成了晉楚爭霸的戰(zhàn)場。齊頃公時,楚莊王打敗晉國,稱霸諸侯。齊國雖然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其國力依然不可小視,仍然是諸侯爭霸過程中一個舉足輕重的砝碼。 桓公的霸業(yè)對其后世子孫具有無窮的魅力,它就像海市蜃樓一樣吸引著他們不斷地求索?;莨ナ篮螅暪次?,齊頃公一改其父的作風,又按捺不住心中熾烈的稱霸欲望。他對晉國高居霸主地位的現(xiàn)狀很不服氣,對諸侯聽命于晉國無法忍受。頃公三年(前596),他便指揮軍隊討伐莒國,以教訓(xùn)它倚仗著晉國的庇護而藐視齊國。頃公七年(前592),晉國邰克到齊國約會,頃公竟將對晉國的不服發(fā)泄到使者身上,將邰克大肆戲弄一番,邰克大怒,并誓報此仇。晉國對齊國的無禮也很不滿,當頃公命高固、晏弱(晏子之父)、蔡朝、南郭偃去赴會時,除高固中途逃歸外,晏弱等均被晉國拘捕,幸虧楚國亡臣苗賁皇勸說晉侯道:齊國國君因害怕晉國的無禮對待,因此不敢來參加會盟,而命令晏弱等前來,他們也知道定會遭到拘捕,但他們抱定了寧肯受侮辱,也不使兩國國君斷絕友誼的信念而來,如果將他們拘捕,將會讓那些逃歸的人有話可說,讓參加會盟的人受到傷害,讓諸侯恐懼。晉侯聽他說的有道理,便放松了對晏弱等人的監(jiān)管,讓他們逃歸齊國。 頃公雖有爭霸之心,但對晉國還是心存畏懼的。頃公八年(前591)春,晉侯與衛(wèi)太子臧聯(lián)合伐齊,頃公見勢不妙,親自去會見晉侯,并派公子強為質(zhì)于晉。但齊頃公并沒有因此而善罷甘休,又與楚國結(jié)盟。魯國對齊、楚結(jié)盟深感憂慮,正如臧宣叔所言:“齊、楚結(jié)盟,我們魯國與晉國也剛剛結(jié)盟,晉、楚正爭盟主,齊軍一定要攻伐我們。 P2-3
編輯推薦
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末期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于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晏子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歷事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盡忠極諫,機敏善辯,政績卓著,是繼管仲之后,齊國歷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賢相。姜正成主編的《虛懷若谷--晏嬰》講述了晏嬰的生平事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