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的失蹤者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眉睫  頁數(shù):285  字數(shù):26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學史上的失蹤者》內(nèi)容簡介:今天大眾所認知和熟悉的文學領(lǐng)域并不是文學圈子的全部,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總會有一些不為眾人所知甚至聞所未聞的大家,許多在當時有較大影響力的作家很快被湮沒,甚至一度在全國很有影響的而最終還是未寫進官方文學史,直到今天他們幾乎都沒有“拋頭露面”的機會,作者把這些有較大影響力的現(xiàn)當代作家稱為“文學史上的失蹤者”。本書就是揭示那些“失蹤者”的真實面貌的一本書,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從生平、生活、創(chuàng)作各個方面,挖掘出廢名,梅光迪,許君遠,喻血輪等當年的文學大家的真面目。

作者簡介

  眉睫,作家,原名梅杰,湖北黃梅人。著有《朗山筆記》《關(guān)于廢名》《現(xiàn)代文學史料探微》等,編有《許君遠文存》等。2004年開始在《中國圖書評論》《書屋》《新文學史料》《博覽群書》《魯迅研究月刊》》《書脈》《學位》《閑話》《譯林書評》《青春潮》《中國聯(lián)合商報》等發(fā)表數(shù)百篇學術(shù)書評、文史隨筆。

書籍目錄

廢名與廢名圈
 廢名與周作人
 葉公超、廢名及其他
 并非丑化:廢名的“真實”一面
 有關(guān)廢名的九條新史料
 講堂上的廢名先生
 ——兼談《廢名講詩》
 浮出水面的詩人廢名
 關(guān)于沈啟無
 ——并說“破門事件”
 記住詩人朱英誕
 今人誰識朱英誕
 想起被遺忘的詩人石民
 文學史上的失蹤者
 ——以朱雯為例
 有關(guān)廢名的學生趙宗濂
自由主義報人許君遠
 許君遠的北大記憶
 關(guān)于許君遠
 許君遠二題
 關(guān)于《許君遠文存》簡體版
 許君遠年表
喻血輪的日記與雜記
 喻血輪和他的《林黛玉日記》
 喻血輪和他的《綺情樓雜記》
 《林黛玉日記》的作者喻血輪及其家族
 再談《林黛玉筆記》及其作者
 喻血輪憶辛亥
 喻血輪年表
 不著書的梅光迪
 《文學概論講義》整理附記
 “哈佛三杰”辨
 《文學演講集》前言
 《梅光迪文存》編后記
 生前不曾著書的梅光迪
 梅光迪致胡適信函時間考辨
 梅光迪的家世
 梅光迪的《文學概論》
 附文:文學概論(前八章)
 梅光迪在哈佛大學的學位與職稱
 梅光迪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梅光迪年表
 文人與書的故事
 教師不是劉延陵的最后一首詩
 關(guān)于唐弢“襲錄”施蟄存
 儲安平抗戰(zhàn)時期的一篇佚文
 雪峰寓言的遺篇
 關(guān)于《小卒過河》
 湯用彤與《青燈淚傳奇》
 邢繡娘與鄧文濱非同時代人
 豐子愷的《黔桂流亡日記》
 《周作人論兒童文學》出版的前前后后
 影響我成長的七本書(代跋)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最近讀到傅國涌先生的《葉公超傳》,不由得想起他的得意弟子梁遇春,還有他另外幾個弟子和學生,如早年在北大的石民和廢名,后來在清華的錢鐘書、常風。無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還是文化史,抑或外交史,記載葉公超的痕跡都顯得若有若無。他的弟子及學生也有著同樣的命運,雖然廢名、錢鐘書后來受到學界相當?shù)年P(guān)注。但長期以來,他們蒙批歷史的塵垢,早已淡出學人的視野。當中又尤以石民、常風為甚,何曾有人知道有個詩人叫石民,有個書評家叫常風?即以《葉公超傳》為例,其中對于石民只字未提,可見石民被遺忘的程度,而傅先生關(guān)于其他諸人也只是片言只語,顯得語焉未詳,這對于讀者未免是件憾事。 廢名出生于湖北黃梅縣城東門,不久父親做了當?shù)貏駥W所視學,是個小官,但家道由此中興。那時葉公超的父親在九江做知府,葉公超便生于九江。九江與黃梅一江之隔,古時同屬潯陽郡。1917年他們都離開了家鄉(xiāng),廢名往武昌啟黃(黃岡)中學讀書,葉公超去了南開中學。后來,葉公超赴美國、英國攻讀外國文學,并在法國巴黎大學做過短期研究工作,后到北京大學教書,成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廢名考進北京大學的時候,梁遇春、石民也趕來了,他們是同班同學。最初,他們并沒有太多的交往,都沉迷于新文學和外國文學。對于初進全國最高學府的青年學子來說,積累知識和學問肯定是最重要的,交朋友往往會疏忽。何況他們都是后來梁遇春所說的有“不隨和的癖氣”之特色,他們的特立獨行在北大校園是很著稱的。相形之下,廢名還是要活躍得多,顯現(xiàn)出名士之氣。他的文藝活動很早,剛進大學就發(fā)表詩歌和小說,引起胡適、陳衡哲等一些師生的注意。他還加入淺草社和語絲社,并且常常登門拜訪周作人、魯迅、胡適等人。五十多年后,葉公超在臺灣回憶說:“馮文炳(廢名)經(jīng)常曠課,有一種名士風度;梁遇春則有課必到,非常用功?!边@樣,廢名在北大成為較早脫穎而出的文學才子,而梁遇春、石民還在刻苦用功地學習,感染著外國文學的風致和精神。 廢名以小說《竹林的故事》馳名于文壇后,梁遇春、石民也開始分別以散文和詩歌名世,而且他們兩人還是翻譯的好手。梁遇春成為人生派散文的青春才子型作家,石民成為象征詩派驍將,就是在那時形成的。他們?nèi)嗽谖膶W史上的地位也在那時開始奠定,又因相似、共通的審美觀和文學趣味,再加上北大同學的關(guān)系成名后走在一起也是必然的。 葉公超和梁遇春的關(guān)系異常密切,梁遇春也因葉公超的關(guān)系喜好英美小品文,二人尤嗜蘭姆。1928年,葉公超到暨南大學任教,便約請剛剛畢業(yè)的梁遇春做他的助教。于是梁遇春獲得了“少年教授”的美譽,這很令人想起葉公超初到北大。 葉公超、廢名、梁遇春和石民的友情在廢名主編《駱駝草》時期和梁遇春逝世前后表現(xiàn)得最令人羨慕和感嘆。那時廢名、梁遇春因葉公超的緣故與《新月》關(guān)系密切,以致葉公超晚年還說廢名是“新月派小說家”。葉公超與廢名的關(guān)系早就突破了單純的師生之誼,他很尊重廢名不一般的文學才華和影響,在北平他多次向苦雨齋老人詢問廢名的情況,并登門拜訪廢名,還將自己的《桂游半月記》手跡贈與他。 廢名主編《駱駝草》的時候,常催梁遇春寫稿,其中有幾篇關(guān)于失戀的文章是背著妻子寫的,偷偷拿給廢名發(fā)表。《駱駝草》是個小型周刊,由廢名主編,馮至做助手。這是一個同仁刊物,著名的京派發(fā)軔于此。只可惜,不到半年就停刊了。廢名對《駱駝草》頗有感情,這是他北大畢業(yè)后親自主持籌辦的刊物,但終因馮至出國和其他原因,未能維持下來。1930年12月5日,也就是在??笠粋€月,廢名又有了復興《駱駝草》的念頭,并邀請梁遇春擔任些職務,可惜梁遇春固辭。這個刊物,算是永久停了,但他們之間的友誼之花并不因此而凋謝。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梅杰以鍥而不舍的精神發(fā)掘珍貴而漸已不為人知的現(xiàn)代文學史料著稱于世。他對故鄉(xiāng)湖北黃梅的歷史人文,懷著濃濃的鄉(xiāng)情。無論是對廢名的研究,還是對喻血輪及其家族文人群的研究都極見功力,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他以同樣執(zhí)著而奮發(fā)的精神對學衡派諸公的研究,特別是梅光迪研究,不僅材料翔實,而且富于創(chuàng)意,多是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如收入本書的《梅光迪年表》)。值此學風浮躁、空論充斥之時代,深感梅杰及其著作確是“一顆奇異的種子”,必將長成茁壯的大樹?!  獪唤?樂黛云    對梅杰(眉睫)十年學術(shù)文集的出版,我持十分歡迎和肯定的態(tài)度。梅君發(fā)掘和研究“失蹤作家”,即近幾十年來被冷落和忽視的作家之功,陳子善、謝泳等先生都作了很好的論述,珠玉在前,無須重復。但我還想補充一點,即是梅杰關(guān)心的首先是他本土和本姓的作家,這一點實在具有很不一般的意義。從低一點的視角看,由近及遠,由親及疏,由切己而普世,此正是一種切實有效的研究方法。從高一點的視角看,中國社會根本上就是鄉(xiāng)土的和宗族的,近幾十年變化雖多,本質(zhì)卻還依舊。梅杰用這種方法取得的成績(包括挫折和失?。簿途哂懈鼮閺V大和深遠的意義了。因此,我十分看重梅杰的工作,認為其指標性的價值,實在不亞于其學術(shù)文章達到的水平和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許還更大一些,更值得學術(shù)界和出版界的關(guān)心也?!  娛搴?/pre>

編輯推薦

《文學史上的失蹤者》是一本記錄很多人聞所未聞的文學大家的故事,講一些與主流文學價值觀不合拍的文學,但這些“失蹤者”卻是文學領(lǐng)域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展示他們就是補充現(xiàn)當代文學缺失多年的部分,使之更加全面和真實,同時也能更多地啟示當代文學。這本對文學家研究的小集子,之于中國文學史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名人推薦

梅杰以鍥而不舍的精神發(fā)掘珍貴而漸已不為人知的現(xiàn)代文學史料著稱于世。他對故鄉(xiāng)湖北黃梅的歷史人文,懷著濃濃的鄉(xiāng)情。無論是對廢名的研究,還是對喻血輪及其家族文人群的研究都極見功力,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他以同樣執(zhí)著而奮發(fā)的精神對學衡派諸公的研究,特別是梅光迪研究,不僅材料翔實,而且富于創(chuàng)意,多是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如收入本書的《梅光迪年表》)。值此學風浮躁、空論充斥之時代,深感梅杰及其著作確是“一顆奇異的種子”,必將長成茁壯的大樹。 --湯一介 樂黛云 對梅杰(眉睫)十年學術(shù)文集的出版,我持十分歡迎和肯定的態(tài)度。梅君發(fā)掘和研究“失蹤作家”,即近幾十年來被冷落和忽視的作家之功,陳子善、謝泳等先生都作了很好的論述,珠玉在前,無須重復。但我還想補充一點,即是梅杰關(guān)心的首先是他本土和本姓的作家,這一點實在具有很不一般的意義。從低一點的視角看,由近及遠,由親及疏,由切己而普世,此正是一種切實有效的研究方法。從高一點的視角看,中國社會根本上就是鄉(xiāng)土的和宗族的,近幾十年變化雖多,本質(zhì)卻還依舊。梅杰用這種方法取得的成績(包括挫折和失?。簿途哂懈鼮閺V大和深遠的意義了。因此,我十分看重梅杰的工作,認為其指標性的價值,實在不亞于其學術(shù)文章達到的水平和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許還更大一些,更值得學術(shù)界和出版界的關(guān)心也。 --鐘叔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學史上的失蹤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今天大眾所認知和熟悉的文學領(lǐng)域并不是文學圈子的全部,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總會有一些不為眾人所知甚至聞所未聞的大家,許多在當時有較大影響力的作家很快被湮沒,甚至一度在全國很有影響的而最終還是未寫進官方文學史,直到今天他們幾乎都沒有“拋頭露面”的機會,作者把這些有較大影響力的現(xiàn)當代作家稱為“文學史上的失蹤者”?!段膶W史上的失蹤者》就是揭示那些“失蹤者”的真實面貌的一《文學史上的失蹤者》,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從生平、生活、創(chuàng)作各個方面,挖掘出廢名,梅光迪,許君遠,喻血輪等當年的文學大家的真面目。
  •   這本書帶你尋找文學史上的失蹤者。
  •   文學史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們接近歷史
  •   厚厚的著作,不是靠剪刀加漿糊就可以做的,眉睫的文字少了我們學院知識分子的知識氣,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史料挖掘很不錯,值得史料愛好者認真閱讀,算是推薦。
  •   值得研究學習!有不同的收獲!
  •   正在讀,還不錯。遺憾的是印刷錯誤不算少,僅以231頁為例,“實在句句是罵你們自豪”,不通,“自豪”應是“自己”之誤,接下來又有“若有若有健起者”應是多出了“若有”二字。
  •   名字起得不錯,內(nèi)容嗎……廢名怎么在文學史上失蹤的?
  •   挺好的,很適合歷史愛好者
  •   考證詳實,引經(jīng)據(jù)典,作者真是有心人!廢名與廢名圈、許君遠的故事、喻血輪的日記與雜記、不著書的梅光迪,個個有血有肉?。?/li>
  •   目前最詳實的梅光迪生平研究資料,買來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