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精選文集7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季羨林 著,胡光利,姜永仁 編  頁數(shù):236  字數(shù):250000  

前言

光陰荏苒,季羨林先生離開我們不覺已經(jīng)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時常閃現(xiàn)在我們眼前,并且注定會長久地存留在我們的心中。常言道,善解吾師者莫如弟子也。不論季先生生前的名聲有多大,榮譽有多高,弟子們總會覺得,如果褪去各類人為的光環(huán),他就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普普通通的凡人,但其偉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學術品格則恰恰寓于這種平凡之中。在紀念季羨林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為了將他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再次展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我們編選了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全書總共七集,即《問學論道》《人生感悟》《故人情深》《新紀新語》《學人箴言》《燕園偶寄》《病房客話》。書中所選文章均為季先生坦蕩心懷、直抒胸臆、對百載人生經(jīng)歷的真實記錄和深刻體驗。其中,有懷舊文稿、四海游記以及與新朋舊友交往的美好回憶;有文采斐然的散文名篇和耄耋之年黃鐘大呂式的文化隨筆;有對學術研究的真知灼見和經(jīng)驗之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季先生一生的最后十年,在病榻上依然難得糊涂,時刻承載著天下大事,守望著祖國人民,他的那支筆一直揮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堪稱風流倜儻、可喜可賀的佳話?!熬幼鸬滦远缹W問”,季羨林先生為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著述,其中不乏講道德談學問的精彩論述。或許,有的讀者至今仍然百看不厭地讀著他的書,儼然成了他的“粉絲”;有的讀者雖然讀過他的書,卻覺得似懂非懂,不甚了了;有的讀者甚至只是知道他的大名卻未曾讀過他的書;而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正好應時而生,在季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與讀者喜相逢,它會讓你一睹“世紀老人”的獨特風采,聽他講述遙遠而現(xiàn)實的娓娓動聽的故事。由此,你會真的“識破廬山真面目”——看這些故事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主人公備嘗多少艱辛、苦澀和歡愉;在深邃與優(yōu)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的字里行間,怎樣透射出季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季羨林先生生前反復強調說:“我只有一個信念、一個主旨、一點精神,那就是:寫文章必須說真話,不說假話。上面提到的那三位師友(指冰心、巴金、蕭乾——編者)之所以享有極高的威望,之所以讓我佩服,不就在于他們敢說真話嗎?我在這里用了一個‘敢’字,這是‘畫龍點睛’之筆。因為,說真話是要有一點勇氣的,有時甚至需要極大的勇氣。古今中外,由于敢說真話而遭到厄運的作家或非作家的人數(shù)還算少嗎?然而,歷史是無情的。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為人所欽仰頌揚的作家或非作家無一不是敢說真話的人。說假話者其中也不能說沒有,他們只能做反面教員,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睌[在讀者面前的這套書,即可還原季羨林先生的真情、真思、真美,而絕非偶像或符號式的人物。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季先生發(fā)自肺腑的聲音,而絕無任何矯揉造作。正如印度婆羅門教經(jīng)典所言:“真實是至高無上的,至高無上的是真實。有了真實,人絕不會從天界墮落下來?!弊x了這套書,你會發(fā)現(xiàn)季先生并非是神話中頂天立地的英雄,而是大地上實實在在的人。讀了這套書,你會感受到季先生靈魂中的真誠的美。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季羨林先生在生命的彼岸漸行漸遠,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按H”之間存在的失憶、遺忘、模糊、隔膜,會使人們對他似曾相識終不認;而他又是“后五四優(yōu)秀知識分子”中晚近謝世的一位,從此人們只能與他保持著象征性的聯(lián)系,或若縹緲的春夢般的尋蹤。然而,季先生畢竟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對20世紀我國學術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品格受到全社會的認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對青少年的心智生命成長將會長時間地起到教育、鼓舞和啟迪作用。我們編選這套書的目的正在于通過重溫季先生的道德文章,引起人們對其為人風范和為學精神的思考、探究、評斷和闡示,以便直接或間接地受益,并希望其影響扎根于一代代人心中??傊玖w林先生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永不倒的旗幟,他的道德文章為后人留下了無比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讓我們伸開雙手接受這份遺產(chǎn)吧!借此機會,我們感謝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先生親自授權編輯出版此套文集。感謝資深出版人吳昌榮先生的鼎力相助,感謝世文圖書為此套文集所付出的努力和創(chuàng)意以及承擔的前期編校工作;感謝金城出版社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決策及為出版此套文集所付出的辛勞。同時,我們也感謝季先生的山東小老鄉(xiāng)、原聊城大學本科生、現(xiàn)遼寧大學碩士生高源、靳慶柯兩位先生,他們?yōu)槭占砑鞠壬奈母迮c圖片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書采用季羨林先生的一些照片以及與其相關的圖片,如他的一些師友的照片,左圖右史,相映成趣,使讀者產(chǎn)生直觀的立體感,從而構成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此,我們向為季先生及其師友拍照的有關人士表示感謝。我們深感學殖之瘠薄,能力之不逮,編選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自然會存在不當和紕漏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及廣大讀者賜教。

內容概要

 
《病房客話》收錄季羨林先生臨終前八年在病榻上寫作的文章。“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季先生晚年仍然難得糊涂,他那剛直的性格、端正的品行、深邃的思想、驚人的睿智、敏銳的洞見,熾熱的感情,于病榻上依然十分執(zhí)著,十分鮮明,十分活躍,十分強烈,不時閃射出燦爛的光華。從這些文章中即可見一斑。須知,這些文章都是在一手打點滴、一手緊握手中的筆寫出來的,足見他的頑強毅力和對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

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xiàn)并入臨清市)康莊鎮(zhèn),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后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jīng)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系、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chuàng)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chuàng)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書籍目錄

在首屆北京大學文科論壇上的演講
《清華園日記》自序
我的小學和中學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小學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結語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病房里的感受
論“據(jù)理力爭”
主編寄語
《清華英語》序
范曾《莊子顯靈記》序
時間
再談老年
讀《敬宜筆記》有感
觀潘維明攝影集《中國農(nóng)家》
愛國與奉獻
一點關于“美”化的杞憂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xiàn)象——再論包裝
公德
石榴花
老年四“得”
恐怖主義與野蠻
《往事瑣憶》序
醫(y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么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分析不是研究學問的唯一手段
李恒進大夫
在病中
回家
難得糊涂
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再談愛國主義
《中國少林寺》序
從小康談起
《王琦醫(yī)學叢書》序
《華林博士文庫》總序
三進宮
讓壞事變成好事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護士長
當時只道是尋常
輸液
中西醫(yī)學的結合問題
唐?常建的一首詩
大自然的報復
論怪論
一幕小鬧劇
憶念寧朝秀大叔
九三述懷
給“拆”字亮紅燈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一個預言的實現(xiàn)
東學西漸與“東化”
白衣天使新贊
《季羨林序跋集》序
狗年元旦抒懷
元旦思母
試擬小學教科書一篇課文
漫談“再少”問題——向普天下
老年人祝賀春節(jié)
笑著走
贈中石
贈301醫(yī)院
九十五歲初度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表
彰大會上的書面發(fā)言
病房雜憶
我的美人觀
兩個母親
泰山頌
我的座右銘
封筆問題
《羅摩衍那》的漢譯問題
天上人間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清華園日記》自序在本書“引言”中,我已經(jīng)交待清楚,我之所以想出版此書,完全是為了給《季羨林文集》做補充。有沒有出單行本的想法呢?朦朦朧朧中似乎閃過這樣一個念頭;但也只是一閃而過,沒有認真去抓。前幾天,清華同方徐林旗先生和出版社劉社長,駕臨寒舍,商談出版拙作的問題。我無意中談到我的《清華園日記》,不意徐劉兩位竟極有興趣,愿意出版。我同李玉潔女士商議了一下,覺得這是個極其美妙的辦法,立即表示同意。我是清華出身,我的研究工作發(fā)軔之地是清華,送我到德國去留學的也是清華?;貒蟀雮€世紀多以來,自己雖然不在清華工作,但是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的《清華園日記》能在清華出版,還能有比這更恰當?shù)牡胤絾??我這一冊日記寫于1932—1934年,前后共有兩年。當時我在清華讀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是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毛頭小伙子。到了今天,我已經(jīng)活過了九十。有道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九十豈易言哉!我的同級活著的大概也不會太多了。即使還能活著,記日記的恐怕也如鳳毛麟角。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那么,我這一冊日記,不管多么庸陋,也自有其可貴之處了。我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能夠出版是當時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什么就記什么,一片天真,毫無謊言。今天研究清華大學的歷史,有充足的檔案材料,并無困難。但是,七十年前活的清華是什么樣子,恐怕是非身歷其境者難以說明白的。我自己是身歷其境的人,說的又都是實話。這對了解當年的清華是會有極大的幫助的。謹以此書獻給我的母校清華大學。2001年11月23日我的小學和中學小引最近幾年,我逐漸注意到,校內外的許多青年朋友對我的學習歷程頗感興趣。也許對我的小學和中學更感興趣。在這方面,蔡德貴先生的《季羨林傳》和于青女士的《東方宏儒季羨林》,都有所涉及;但都由于缺少資料語焉不詳。我自己出版了一部《留德十年》,把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習過程寫得比較詳細。另一部書《清華園日記》即將出版,寫的是四年清華大學讀書的情況。至于小學和中學,前后共有十幾年,都是在濟南上的,除了在一些短文里涉及一點以外,系統(tǒng)的陳述尚付闕如。這似乎是一件必須加以彌補的憾事。我現(xiàn)在就來做這件事情。我在濟南共上過五所中小學,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至1930年,絕大部分時間是軍閥混戰(zhàn)時期,最后兩年多是國民黨統(tǒng)治,正是人民生活最不安定的時期。我敘述的主要對象當然會是我的學習情況;但是其中也難免涉及社會上的一些情況。這對研究山東現(xiàn)代教育史的學者來說當然會有些用處,即使對研究社會史的人也會有些參考價值。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來寫這樣的文章呢?原因就在眼前。我今年已經(jīng)是九十晉一。查遍了季氏家譜,恐怕也難找出幾個年齡這樣老的人。可是我自己卻并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我還正在“老驥伏櫪,志在萬里”哩。從健康情況來看,盡管身體上有這樣那樣的病——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病都沒有,反而反?!?,但沒有致命的玩意兒。耳雖半聰,目雖半明;但腦袋還是“難得糊涂”的,距老年癡呆癥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自己就有點忘乎所以了??傉J為,自己還有很多題目要做,比如佛教史上的大乘起源問題,稍有點佛教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中國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研究佛教史的學者無慮數(shù)百人,卻沒有哪一個人對大乘起源問題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道理來,多數(shù)是隔靴搔癢,少數(shù)甚至不著邊際。我自己想彌補這個缺失有年矣,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資料。最近我把資料拿出來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地嘆上一口氣,好像晚年的玄奘一樣,覺得辦不到了。再像七八年前那樣每天跑上一趟大圖書館,腿腳已經(jīng)不靈了;再看字極小的外文參考書,眼睛也不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只有廢書興嘆,即使志在十萬里,也只是一種幻想了??晌矣制且粋€閑不住的人,每天不寫點什么,不讀點書,靜夜自思,仿佛是犯了罪?,F(xiàn)在,嚴肅的科研工作既然無力進行了,但是記憶還是有的,而且自信是準確而且清晰的。想來想去,何不把腦袋里的記憶移到紙上來,寫一寫我的小學和中學,彌補上我一生學習的經(jīng)歷呢?這就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原因。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小引。2002年3月3日回憶一師附小學校全名應該是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我于1917年陰歷年時分從老家山東清平(現(xiàn)劃歸臨清市)到了濟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這一年,念了幾個月的私塾,地點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師附小。地點在南城門內升官街西頭。所謂“升官街”,與升官發(fā)財毫無關系?!肮佟笔恰肮住钡耐糇?,這一條街上棺材鋪林立。大家忌諱這個“棺”字,所以改謂升官街,禮也。附小好像是沒有校長,由一師校長兼任。當時的一師校長是王士棟,字祝晨,綽號“王大生”。他是山東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國一創(chuàng)建,他就是活躍的積極分子,擔任過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為山東教育界的元老,在學界享有盛譽。當時,一師和一中并稱,都是山東省立重要的學校,因此,一師校長也是一個重要的職位。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學生眼中,校長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運真正會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后,在1934年,我在清華大學畢業(yè)后到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來教書,王祝晨老師也在這里教歷史,我們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師方面,在一師附小時,他根本不會知道我這樣一個小學生,他對此事,決不會有什么感觸。而在我呢,情況卻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對他執(zhí)弟子禮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樂。我大概在一師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兩年,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換過一次教室,足見我在那里升過一次級。至于教學的情況,老師的情況,則一概記不起來了。唯一的殘留在記憶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認識了一個“盔”字,也并不是在國文課堂上,而是在手工課堂上。老師教我們用紙折疊東西,其中有一個頭盔,知道我們不會寫這個字,所以用粉筆寫在黑板上。這事情發(fā)生在一間大而長的教室中,室中光線不好,有點黯淡,學生人數(shù)不少。教員寫完了這個字以后,回頭看學生,戴著近視眼鏡的臉上,有一絲笑容。我在記憶里深挖,再深挖,實在挖不出多少東西來。學校的整個建筑,一團模糊。教室的情況,如云似霧。教師的名字,一個也記不住。學習的情況,如海上三山,糊里糊涂??傊且稽c具體的影像也沒有。我只記得,李長之是我的同班。因為他后來成了名人,所以才記得清楚,當時對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最奇怪的是,我記得了一個叫卞蘊珩的同學。他大概是長得非常漂亮,行為也極瀟灑。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男女外表的美丑,他們是不關心的??刹恢獮槭裁?,我竟記住了卞蘊珩,只是這個名字我就覺得美妙無比。此人后來再沒有見過。對我來說,他成為一條神龍。此外,關于我自己,還能回憶起幾件小事。首先,我做過一次生意。我住在南關佛山街,走到西頭,過馬路就是正覺寺街。街東頭有一個地方,叫新橋。這里有一所炒賣五香花生米的小鋪子。鋪子雖小,名氣卻極大。這里的五香花生米(濟南俗稱長果仁)又咸又香,遠近馳名。我經(jīng)常到這里來買。我上一師附小,一出佛山街就是新橋,可以稱為順路。有一天,不知為什么,我忽發(fā)奇想,用自己從早點費中積攢起來的一些小制錢(中間有四方孔的銅幣)買了半斤五香長果仁,再用紙分包成若干包,帶到學校里向小同學兜售。他們都震于新橋花生米的大名,紛紛搶購。結果我賺了一些小制錢,嘗到做買賣的甜頭,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媽報告。這樣大概做了幾次。我可真沒有想到,自己在七八歲時竟顯露出來了做生意的“天才”??上乙选罢`”入“歧途”,“天才”沒有得到發(fā)展。否則,如果我投筆從賈,說不定我早已成為一個大款,揮金如土,不像現(xiàn)在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斤斤計算了。我是一個被埋沒了的“天才”。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滾鐵圈。我一閉眼,仿佛就能看到一個八歲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彎成鉤的鐵條,推著一個鐵圈,在升官街上從東向西飛跑,耳中仿佛還能聽到鐵圈在青石板路上滾動的聲音。這就是我自己。有一陣子,我迷上了滾鐵圈這種活動。在南門內外的大街上沒法推滾,因為車馬行人,喧鬧擁擠。一轉入升官街,車少人稀,英雄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用不著拐彎,一氣就推到附小的大門。然而,世事多變,風云突起。為了一件沒有法子說是大是小的、說起來簡直是滑稽的事兒,我離開了一師附小,轉了學。原來,當時正是“五四”運動風起云涌的時候,而一師校長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來響應,改文言為白話。忘記了是哪個書局出版的國文教科書中選了一篇名傳世界的童話“阿拉伯的駱駝”,內容講的是:在沙漠大風暴中,主人躲進自己搭起來的帳篷,而把駱駝留在帳外。駱駝忍受不住風沙之苦,哀告主人說:“只讓我把頭放進帳篷行不行?”主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把前身放進去行不行?”主人又答應了。又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全身都進去行不行?”主人答應后,自己卻被駱駝擠出了帳篷。童話的意義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這篇課文竟讓叔父看到了。他大為驚詫,高聲說:“駱駝怎么能說話呢!荒唐!荒唐!轉學!轉學!”于是我立即轉了學。從此一師附小只留在我的記憶中了。

編輯推薦

《季羨林精選文集7:病房客話》編輯推薦:在紀念季羨林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為了將他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再次展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我們編選了《季羨林精選文集7:病房客話》。書中所選文章均為季先生坦蕩心懷、直抒胸臆、對百載人生經(jīng)歷的真實記錄和深刻體驗。其中,有懷舊文稿、四海游記以及與新朋舊友交往的美好回憶;有文采斐然的散文名篇和耄耋之年黃鐘大呂式的文化隨筆;有對學術研究的真知灼見和經(jīng)驗之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季先生一生的最后十年,在病榻上依然難得糊涂,時刻承載著天下大事,守望著祖國人民,他的那支筆一直揮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堪稱風流倜儻、可喜可賀的佳話?!熬幼鸬滦远缹W問”,季羨林先生為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著述,其中不乏講道德談學問的精彩論述。或許,有的讀者至今仍然百看不厭地讀著他的書,儼然成了他的“粉絲”;有的讀者雖然讀過他的書,卻覺得似懂非懂,不甚了了;有的讀者甚至只是知道他的大名卻未曾讀過他的書;而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正好應時而生,在季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與讀者喜相逢,它會讓你一睹“世紀老人”的獨特風采,聽他講述遙遠而現(xiàn)實的娓娓動聽的故事。由此,你會真的“識破廬山真面目”——看這些故事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主人公備嘗多少艱辛、苦澀和歡愉;在深邃與優(yōu)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的字里行間,怎樣透射出季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季羨林精選文集7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