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朱小平 頁數(shù):187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朦朧詩人顧城不僅在中國詩壇上享有知名度,在世界詩壇上也受到關(guān)注。他的詩句被年輕人熱愛,甚至當作警言。至今,他的名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還經(jīng)常被人引用,被大學生們吟誦……如果他健在,他的詩還會膾炙人口嗎?18年前,一個漂泊的詩魂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像他的詩一樣,他的歸宿也給人留下了難解的朦朧和謎案。詩人的早逝、夭折、自殺,在中外文學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悲?。浩障=鸩粷M黑暗的專制,為了妻子在決斗中受傷死去;中國唐代著名的“詩鬼”李賀,27歲便抑郁而死;魏晉時代風流倜儻的詩人阮籍,佯狂醉酒,采取慢性自殺而最終結(jié)束了憂患的余生;嵇康始終沒有一絲的奴顏卑骨,至死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最終被殘暴的司馬政權(quán)斬首而死;蘇俄詩人葉賽寧因最初歡呼“萬歲,天上和地上的革命”的十月革命,到后來產(chǎn)生了失望、苦悶而自殺;被稱為詩冠“明代第一”的徐渭(青藤)因受到社會的壓迫,在46歲時因精神病發(fā)作帶來幻境,懷疑妻子不貞將其殺死,在此之前他寫了《自為墓志銘》,以大鐵釘撞入耳竅自殺,以后又多次自殺未遂;“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清末民初以凄麗詩句風靡一時的詩僧蘇曼殊,憤世嫉俗,采取慢性自殺的手段,在不到30歲時就結(jié)束了自己的年華;著名的現(xiàn)代詩人海子的自殺,有誰能說得清他的死因?!詩人聞一多也是正值創(chuàng)作最高巔峰,因為崇尚民主自由,被無情暗殺……中外歷史上許多詩人之死,與顧城、謝燁的死有相似之處,卻又不盡相同。德國近代哲學家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曾感慨過:生命的本身是布滿了暗礁和漩渦的大海,人總是要小心翼翼、千方百計地避開那些暗礁和漩渦。但人的結(jié)局是死亡,所以盡管歷經(jīng)千辛萬苦繞過那些暗礁和漩渦,人也會離死亡愈近——最終被毀滅于無可避免的死亡之災。顧城呢?“顧城殺死了他所深愛的妻子,然后自己吊頸自殺?!边@一18年前震驚海內(nèi)外文化界的消息是否會令人相信?或者有待于日后澄清,或者就像三毛之死那樣,永遠留給世人以朦朧難解的謎團?顧城為什么會殺死他所深愛、所依賴而須臾不可分的妻子?他為什么要自殺?他不是還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嗎?他不是還打算回祖國長住嗎?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是他的詩嗎?這一系列的疑問,顧城當然是不能再回答了。他已經(jīng)永遠閉上了那雙黑夜給予他的黑色的眼睛。別人能回答嗎?會不會是謀殺?!直到顧城死后很久,新西蘭奧克蘭警方的措辭很謹慎,只是認為顧城是“涉嫌用斧頭擊斃妻子謝燁,然后自己在樹上吊頸自殺”,直到今天也再沒有新的證據(jù)。是因為神經(jīng)錯亂或精神病復發(fā)嗎?到目前為止,誰也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這是不能令人相信的事實。但是顧城、謝燁均已魂斷奧克蘭,這又是一個令人不得不相信的事實。顧城的微笑,連同他的幻想、愛情再也不復存在了。但他朦朧迷茫的詩歌卻在中國的詩歌史上留有了一席之地。顧城死時僅37歲,他的早逝給人們留下了震驚和惋惜。我是顧城的朋友,我和他十八九歲的時候,曾一起在北京西城區(qū)文化館業(yè)余文學創(chuàng)作組做過文學青年的夢,幾乎每星期日都會去參加文學創(chuàng)作組的活動。我的一些朋友與他關(guān)系更為密切,有的在孩童時就和顧城在幼兒園里玩耍,還有朋友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一直就和謝燁在一個班里,是耳鬢廝磨的好朋友,以后成為密友。我還有幾位詩人朋友與顧城也同在西城文學創(chuàng)作組,后來先后走向詩壇?!盁o雙畢竟是家山”,顧城想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這個愿望終于未能實現(xiàn),漂泊的詩魂終于留在了異域。1987年顧城出國到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但他對故土的懷念卻愈來愈強烈。他非常思念北京,他曾讓父母給他寄一冊北京地圖,以寄托思鄉(xiāng)之情。他在柏林寫的組詩取名為《城》,每一首詩的名字都是北京的城門,如阜成門、德勝門、宣武門……這是詩人顧城離逝前留下的最后一組長詩。他死前,還在寫自己昔日北京生活的童年系列故事。這些故事一定會使他想起故鄉(xiāng),想起童年,想起他自己的歡樂和夢想……顧城生前總愛用一塊布圍成一頂形似煙囪的圓圓的帽子戴在頭上,其用意何在?據(jù)顧城說:他的名字里有“城”,帽子的形式也很像北京城,戴著這樣的帽子就感覺自己永遠沒有離開故土。這是詩人自己的解釋,于浪漫、瀟灑中浸透著多么濃烈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顧城頭上的那頂圓圓的帽子更像“東坡帽”,就像大半生漂泊異域的畫家張大千,他在海外也戴著自己設(shè)計的又方又高的“東坡帽”,用來寄托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張大干也是一個詩人,詩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思維方式。但張大干晚年畢竟回了臺灣,回到了祖國的土地上,而顧城卻帶著永遠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和遺憾埋骨異域。詩魂何在?詩魂已逝?!叭f里家山依舊是”,一個悲愴、迷茫的故事寫上了最后一個終止符。而我所要講述的故事則剛拉開了序幕……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講述了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的故事。
本書共分為少年情懷總是詩;詩人的“維納斯”;此情可待成追憶;異域游子;汪洋中的“桃花源”;戀子情深;最后的北京行等十章內(nèi)容。
作者簡介
朱小平,祖籍山東招遠,生于北京。1984年從事新聞工作。中國作協(xié)會員、北京作協(xié)會員。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文化名人大寫意》、《聽雨樓隨筆》、《燕臺舊墨》、《多少樓臺煙雨中》等四部,人物傳記《鬼才范曾》、《張大千》、《蔣氏家族全傳》等五部,舊體詩詞集《朱小平詩詞集》、《朱小平韻語》、《朱小平逸興》等四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少年情懷總是詩
第二章 詩人的“維納斯”
第三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
第四章 異域游子
第五章 汪洋中的“桃花源”
第六章 戀子情深
第七章 最后的北京行
第八章 詩人之死
第九章 死后余波
第十章 顧城的詩
并非結(jié)束的結(jié)束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顧城對詩是敏感的。他很小的時候就愛讀童話詩。他的父親有很多藏書,他識字之后便常常自己去讀詩,像普希金的童話詩《小飛馬》,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樂趣,也使他沉浸在童話世界的憧憬之中。他讀過不少的童話詩,這也許是顧城后來寫童話寓言詩的淵源?顧城出版過一本《顧城童話寓言詩選》(海燕出版社出版),這本童話寓言詩選里的主人公幾乎都是昆蟲和動物。顧城在詩集的“后記”中談到:“那時,我讀《昆蟲記》,知道小蟲子很忙,和人一樣,有許多事,有一份生活。它們要過完自己的生活,很努力,可時常有意外發(fā)生——雞一啄,蜘蛛網(wǎng)一動,一陣雨,都可能中斷它們的生計;或僅僅是小學生放學蹦蹦跳跳,都有可能。蟲子太小,不能抵抗外界萬物的變動,倒霉的可能性就無限多??聪s唱完歌,從樹上掉下來,就為它慶幸,到底唱完了;秋天,螞蟻把它抬走,一點一點……這就是我對昆蟲世界最不美麗的看法?!鳖櫝亲杂拙蛯ハx和動物產(chǎn)生了興趣。他似乎在用詩人的憐憫之心去看那些昆蟲和小動物。他會注意到每一陣秋風把許多的蜉蝣吹到水面上去,他開始寫詩的時候描述的就是這些小昆蟲。那時他的詩是想出來的。他“想出來”這些詩的時候才八歲。顧城童年時代住在北京西直門馬相胡同《解放軍報》社的宿舍大院里,他所上的幼兒園是總政西直門幼兒園,因為顧工是軍旅作家。后來,他所上學的學校叫西直門小學,離家不遠,每天放學回家,他奔跑著回到宿舍大院,跑上曲曲折折的樓梯,跑過長長的甬道,先推開爸爸房間的門,如果看到爸爸在家,他會喘著氣大喊:“爸爸、爸爸,我又想出一首詩……”小臉紅紅的顧城會大喘著氣把他“想出來”的詩背給爸爸聽。那些“想出來”的詩都是些什么樣的詩呢?有螞蟻和瓢蟲的私語,有大地和云彩的對話,還有塔松和雨珠的故事……顧工很驚訝,但有時也很擔憂——他看到兒子背完詩后,常常會凝視—一凝視著雨云下忙于搬家的小螞蟻,護城河里游動的蝌蚪和魚苗,在屋檐下筑窩的燕子……顧工發(fā)現(xiàn),他在凝神這些小昆蟲和小動物時,瞳仁里深藏著夢幻——顧工是詩人,詩人的敏感使他發(fā)現(xiàn)那純凈無邪的瞳仁里,似乎還有若隱若現(xiàn)的憂患。一個八歲的孩子有什么憂患嗎?他是在憂患那些小精靈未來的命運嗎?小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在看到小動物、小昆蟲的時候,總是非常激動、興奮,充滿著喜悅。然而,顧城不是,他也喜悅,但更憂患。似乎在他那個年齡的思維里,就異常關(guān)心著小昆蟲、小動物的未來命運。所以,他會長久地凝視著看似無憂無慮的小生命,他會用他自己“想出來”的詩抒發(fā)著他對那些小生命的熱愛,對那些小生命賴以生存的空間的熱愛。小生命們和雨珠、云霞、塔松、水波、陽光……在顧城小小的腦海里構(gòu)成了一幅永不磨滅的圖畫。顧城小時候不大愛理人,尤其不愛和小女孩說話。顧城有時回家或出去,常常會借鄰居家的那兩個門走出去。長大以后顧城還記得那家大人每天都把地板擦得十分光潔,有時顧城看著那光可照人、一塵不染的地板,竟有些不忍心走過,他就會脫下鞋子拎在手里,赤腳走過去。有時那家大人正拎著給地板打蠟的布,或者開始擦,或者已經(jīng)擦完,眼睜睜看著小小的顧城拘謹?shù)刈哌^去。那神態(tài)顧城記得非常清晰。那一家還有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有時也會看著顧城從地板上走過,他們看著顧城,顧城卻從來不和他們說話。他只對讀書和觀察小生命們最感興趣,當然,他不是對所有的書都感興趣。盡管他那時喜歡讀童話詩,但他并不是為了以后當詩人才讀詩的。他只是喜歡小昆蟲、小動物才去讀童話詩的。顧城成名之后就說這樣的話:“那時我不關(guān)心什么是詩,只想多知道些故事,另外再翻到幾頁彩色插圖?!鳖櫝窃诔蔀樵娙酥埃車庠娙说挠绊懞苌?。他最喜歡的是洛爾迦和惠特曼。但在童年時代,他恰恰沒有讀過他們的詩。父親的書柜里都有,顧城都發(fā)現(xiàn)過,洛爾迦的詩集是放在書柜的最下層,顧城抽出來時,看見封面上畫著一個死硬的大拳頭,他馬上又把詩集塞回去,他認為封面上的大拳頭太沒有意思了。后來他也發(fā)現(xiàn)了惠特曼的詩,他覺得惠特曼的詩很好笑,覺得他是“胡言亂語”——當然,顧城是把惠特曼的詩與他所喜歡的童話詩相比較了。
后記
朦朧的詩和朦朧的詩人,朦朧的顧城和他的妻子謝燁,朦朧的悲歡和死亡……“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蹦闷苼鰰r代,一位34歲的親王受命出征,于米蘭大敗奧地利軍,戰(zhàn)績輝煌,班師凱旋。拿破侖親自在凱旋門舉行盛大歡迎儀式,20萬人夾道歡呼。誰料親王卻抑郁寡歡。拿破侖怪而問之。親王惻然答道:“真正的驃騎兵豈可活過30歲!我今天已經(jīng)34歲了??!”馬革裹尸、埋骨異域、戰(zhàn)死疆場、崇尚捐軀、憧憬壯烈,古今中外的將軍大概其志莫不如此。那么詩人呢?是不是也是永遠薄命早天的宿命?也許詩人永遠屬于年輕,不屬于衰老;屬于死亡,而不屬于茍且。詩人,也許應(yīng)該始于絢爛、歸于平淡,甚至不必“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詩也許是悲劇的始作俑者,詩人的早天也許是悲劇的必然。這個悲劇的“劊子手躲在哪里”?恐怕最終也說不清,或許永遠成為一個難解之謎。顧城本身應(yīng)該是一個悲劇。他想一切都可以避開,宗教、道德、藝術(shù)、法律……,其實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誰也避不開。顧城似乎總居住在一個孤寂的地方,但是恰恰是現(xiàn)實擊碎了他的幻夢。這是不是悲劇所在呢?而且這個悲劇的代價竟然是“流血五步,伏尸二人”!顧城死前是不是大徹大悟了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權(quán)衡輕重取有利。這是一個永恒的哲理。無為無不為也不是絕對的。謝燁的悲劇更會令人痛惜,更值得人們回味和思索。愛也許是人們一個永遠的憧憬,也許世界上本來沒有愛,是悲歡離合給了凡夫俗子太多的夢幻?!凹偃缟钇垓_了你,請你不要悲傷。”若真如此,人生幸甚。然而人生又何止如此簡單?!“人固有一死”,與億萬年的輪回相比,人何止是一杯土、一粒粟、一滴水、一絲風、一縷光……但愿忘卻悲欣交集,但愿人們記住他的警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最后要感謝顧城、謝燁的父親顧工、張生同及姜娜女士等曾經(jīng)提供資料。朱小平2011年10月于北京
編輯推薦
《我所知道的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jīng)典名句。后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后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朱小平的《我所知道的顧城》講述了他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