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就是現(xiàn)在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英]羅伊·阿斯科特,袁小瀠  頁數:335  字數:360000  譯者:周凌,任愛凡  
Tag標簽:無  

前言

編者序:攜未來而生的歷史締造者     2003年,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國藝術史學家愛德華?尚肯(Edward A. Shanken)為英國媒體藝術先鋒羅伊?阿斯科特編著的首本個人論文集《遠程擁抱:藝術、技術和意識的幻想理論》。書中收錄了這位享譽國際媒體藝術領域并身兼藝術家、教育者和理論研究者多重身份的先鋒人物近40 年間發(fā)表的28 篇代表性學術論文。多年之后,我有幸作為羅伊的學生和本書的編者,重新整理羅伊從1964 年至今近50 年的學術文章及作品圖片,并委托合作出版社翻譯成中文,將這部至今為止最完整的羅伊?阿斯科特個人論文集推介給中國的藝術愛好者。在這部論文集中, 羅伊的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被整理成為四個章節(jié):《交互的產生》(1964—1985)、《游走的意識》(1990—1999)、《后生物文化》(2000—2009)和《衍生中的自我》(2010—2011)。第一章《交互的產生》收錄了羅伊于1964年至1985年之間撰寫的四篇代表性文章, 是羅伊未來學術系統(tǒng)構成的奠基。在這20年時間里,羅伊通過大量的個人創(chuàng)作,教學嘗試以及理論探索,逐漸將其自身創(chuàng)作與研究重點引向以交互為主要行為模式,以藝術、科技與意識相交發(fā)展為基礎的科技智力藝術(Technoetic Arts)?!爱斠粋€有機體知道它自己內部的秩序時,它是最有效的?!保ā陡淖兊慕Y構》,1964)    1975年英國藝術理論家弗蘭克?波普(Frank Popper)發(fā)表其交互藝術研究的代表著作《藝術、行動和參與》(Art, Action and Participation,倫敦Studio Vista 出版社,1975),將羅伊?阿斯科特定位為交互藝術創(chuàng)作與理論的先鋒?!敖换ァ弊鳛榱_伊畢生研究的重心,并非僅僅以一種藝術形式存在于他的創(chuàng)作中,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探索,主導著他生命中的每個布局。它引發(fā)了羅伊對于遠程通信技術( 互聯(lián)網的起源)與控制論(Cybernetics)的濃厚興趣,更早在互聯(lián)網轉為民用之前即啟發(fā)了他借助網絡控制及虛擬世界支撐藝術創(chuàng)作的想象?!耙杂嬎銠C為媒介的網絡為星球式交際和創(chuàng)意提供了實現(xiàn)的可能。而其他交際手段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讓你離開了軀體,將思想直接融入永恒的海洋。這不僅是一種感受——更是思想和聯(lián)想。這些從眾多分散地點匯聚到一起的想法,被放置于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中,通過個性迥異的個體連在一起,因而意義和內涵變得更加豐富。網絡催生了各種想象的交織融合,即‘聯(lián)想’,具有最豐富的內涵?!保ā端囆g和遠程通信:走向意識網絡》,1984)    無論是以藝術家身份,在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與米歇爾???拢∕ichael Foucault)哲學理論的影響下,發(fā)起全球性網絡終端計劃“文之肌理”,還是以教育家身份,于1993年在英國威爾士大學創(chuàng)立全球第一個跨媒體交互藝術研究中心(CaiiA-STAR),利用網絡特性創(chuàng)立新的思維、行為與合作方式,一直是羅伊推崇并堅持的人生目標。在第二章《游走的意識》中,羅伊對基于遠程信息處理、電子技術之上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與表現(xiàn)進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指出此類科技媒介介入藝術創(chuàng)作時所出現(xiàn)的作品內容缺失問題。在名為《遠程擁抱中有愛嗎?》(Is There Love in the Telematic Embrace?)的文章中,羅伊以馬塞爾?杜尚( Marcel Duchamp)和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作品為例,闡述了作品媒介與情感表達之間微妙的關系,并論證了從遠程信息處理技術衍生的遠程信息處理文化語境中,個人意識在網絡媒體應用中,被集體意識(或全球意識)融合及轉變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他為自身所處的時代——后生物時代,與中間陸續(xù)出現(xiàn)的新興藝術創(chuàng)作模式提出了標準和定義,可見《技術智力美學,后生物時代的100 個術語和含義》(Technoetic Aesthetics, 100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Post-biological Era)。而寫于1993 年的《回歸自然Ⅱ》(Back to NatureⅡ)和《從表象到出現(xiàn)》(From Appearance to Apparition)則呼吁社會關注正在崛起的生物科技及一系列人工智能開發(fā)對人類賴以生息的大自然的嚴酷摧毀。而依靠各類新科技進行創(chuàng)造的藝術家正變本加厲地打造著一個人工的自然,愚蠢地將人類與自然界原本相濡以沫的密切聯(lián)系徹底分離。    這場對于人與自然的探討引導羅伊轉向對于生命本體的思考,更激發(fā)了他尋找正日益屈從于數字化普及的人類意識本源。1997年,為研究雙重意識(“在同一時間訪問兩個截然不同的經驗領域的存在狀態(tài)”,《編織巫術之網:生物遠程通信領域的藝術》),羅伊深入巴西庫苦魯(Kuikuru)印第安部落體驗生活。在那里,他經歷了通過攝取被當地土著人稱為“靈魂之水”的死藤水沉浸于精神世界的過程,而通過古老的薩滿巫術和借助先進計算機系統(tǒng)制造的虛擬現(xiàn)實所進入的截然不同的雙重意識沉浸經驗,為羅伊在未來對于“現(xiàn)實”的研究筑成了奇特的路徑,構造了他樹立“濕媒體”(MoistMedia)理論的起源。    第三章《后生物文化》涵蓋了羅伊寫于2000 年和2009 年之間的14 篇文章,是其對于以往各種跨界研究與嘗試的總結,也是本書理論系統(tǒng)的精髓?!稘裥郧榫场罚═he Moist Scenario)將極具科學專業(yè)性的智能階段話題放在藝術語境下探討,邀請社會各領域工作者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后生物文化中作為人類意味著什么?把身體與心靈分散在網絡空間中具備什么意義?藝術家怎樣擔負起重新定義自然與生命自身的責任?計算機、生物與納米技術的融合可能會為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意識之橋》(The Bridge of Consciousness) 探討20世紀西方藝術家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所逐漸締造的組織文化(Tissue Culture),提醒人們關注藝術媒介與生命本體發(fā)展的相交影響及此影響對于人類社會內容與機構的徹底改變。在這篇文章中,羅伊第一次提及其建立高級跨媒體交互藝術研究中心CAiiA-STAR的由來,及中心在他所定義的濕媒體藝術語境中的發(fā)展與研究方向。寫于2002 年的《思想解放:藝術、技術與意識》(Mind@Large: Art, Technology and Consciousness)改變以往的視角,從歷史社會學、政治學和宗教等多維角度,分析全球意識的形成,并為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藝術提出基本模式和未來走向分析?!端囆g與設計博物館中的交互式學習》(Interactive Learining in Museums of Art and Design)探討了交互藝術出現(xiàn)的領域和交互藝術中的文化轉變,分析了傳統(tǒng)展示空間面對媒體藝術跨學科發(fā)展的多種不足,探討了物理空間中可能實施的交互藝術展示模式?!渡锕庾恿鳎涸谔摂M現(xiàn)實與植物現(xiàn)實間搭建橋梁》( Biophotonic Flux: Bridging Virtual and Vegetal Realities)再次將虛擬現(xiàn)實與植物現(xiàn)實兩個平行的世界作為特別研究話題,進行深入對比和探討,并通過《藝術的軌道:濕媒體與意識技術》(The Trajectory of Art: Moistmedia and Technologies of Consciousness)一文,將“濕媒體”作為媒體藝術定義詞匯與發(fā)展環(huán)境的描述,正規(guī)性提出。而兩年后創(chuàng)作的《融合的現(xiàn)實:藝術、過程及可能性》(Syncretic Reality: art, process, and potentiality)即提前描繪了將在21 世紀出現(xiàn)的人類頻繁穿插于虛擬與物理兩種現(xiàn)實間的未來生活方式,而在這被重新定性的多重現(xiàn)實中,人類對于自我的定義也隨之模糊、瓦解、重構……享有50年學術成就的羅伊? 阿斯科特現(xiàn)在仍然沒有停止作為藝術教育者和理論研究者的寫作工作。相反,讓所有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者都具備完善的理論梳理能力一直是羅伊創(chuàng)辦的國際媒體藝術博士研究聯(lián)盟( Planetary Collegium) 的最終辦學目的。[《從控制論到融合論,我的過程與目的》(From Cybernetics to Syncretism, My Process and Purpose)]在今年(2011)完成的《多重自我的演變:身份、流動及轉化》(Evolving the Multiple Self: Identity, Fluidity, and Transformation)一文中,羅伊再次強調“融合”的觀點,重申“融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多層次的世界觀,無論是無知的還是形而上學的,正在從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后生物系統(tǒng)的結合中興起。融合思想的應用具有獨特和積極的影響。它加速技術智力的進化,動搖正統(tǒng)思想,挑戰(zhàn)表達法,反對教義,面臨原教旨主義的唯物論,強制參與,混合統(tǒng)一性,撫平社會互動,重新制定時間和空間的順序”。而針對藝術家在這個以融合為特性的時代的使命,他指出:“自我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長的。我們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中,始終都在改變。建設與描述這些變化是藝術的命運,也是藝術家的責任?!痹u2011 年9 月27 日于北京SHAN 工作室

內容概要

  本書收錄羅伊·阿斯科特40多年學術生涯中關于藝術、技術和意識的論文,本書精選他最具代表性的31篇學術論文的合集,該合集全面記述了阿斯科特的思想、教學法和藝術創(chuàng)作。

作者簡介

  羅伊·阿斯科特,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國際媒體藝術博士研究聯(lián)盟主席,英國媒體藝術先鋒,自20世紀60年代起,以藝術家、教育家和理論家的多重身份活躍于新媒體藝術領域,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控制論、遠程通信引入多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對英國乃至歐洲的多媒體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自80年代以來,他開拓了國際互聯(lián)網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并成為遠程通信藝術的領導人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交互的產生1964—1985
改變的結構(1964)
行為與未來(1968)
藝術和遠程通信:走向意識網絡(1984)
關于互聯(lián)網和馬刺(1985)
第二章 游走的意識1990—1999
遠程擁抱中有愛嗎?(1990)
心靈之城(1992)
回歸自然Ⅱ(1993)
從表象到出現(xiàn):暗光纖,裝在盒子里的貓和生物控制系統(tǒng)(1993)
賽博知覺建筑(1994)
技術智力美學,后生物時代的100個術語和含義(1997)
藝術的技術智力維度(1997)
編織巫術之網:生物遠程通信領域的藝術(1997)
技術心智戲劇人工生命戲劇藝術中的表演與法令(1998)
雙重觀看:藝術與卓越的技術(1999)
第三章 后生物文化2000—2009
濕性情境(2000)
意識之橋21世紀的藝術、媒體和精神(2000)
游走在網絡的邊緣生物媒體和技術智力模式(2001)
思想解放:藝術、技術與意識(2002)
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中的交互式學習(2002)
生物光子流:在虛擬現(xiàn)實與植物現(xiàn)實間搭建橋梁(2003)
想到了柏格森:《時間的肌理》(2003)
藝術的軌道濕媒體與意識技術(2004)
融合的現(xiàn)實:藝術、過程及可能性(2005)
技術智力世界中的融合現(xiàn)實(2005)
像素與微粒:融合的軌跡(2006)
融合的藝術與知覺的技術(2007)
自我的混淆生于多變的現(xiàn)實(2008)
恐怖之地邁向心靈極端的步伐(2009)
第四章 衍生中的自我2010—2011
2010年10月奧爾堡大學榮謄教授講座:從控制論到融合論
我的過程與目的(2010)
井底盡頭的光芒融合性推測(2010)
多重自我的演變:身份、流動及轉化(2011)
后記
致我的中國讀者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當藝術作為行為的一個形式時,軟件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優(yōu)于硬件。正如系統(tǒng)取代結構一樣,程序取代生產的價值。 思考一下,藝術在其整個過程中,是藝術史中的一種行為、整體結構中的一個未來可能性,影響的一個觸發(fā)器(存在)。 儀式造成了心境的統(tǒng)一,我們需要通過一個宏偉的儀式,帶領我們從機器時代沉悶的尾頁走向電子控制時代的新世界。 正如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自動化一樣,我們日常的無意識行為不再視為理所當然,反而變得更加清醒和深思熟慮。 現(xiàn)在我們認為世界永遠處在進程中,不斷地變化,但很少有人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藝術也是永遠處于進程之中。我們以人類的標準視進程為行為,如今作為本質上的行動主義者,我們現(xiàn)在開始理解藝術。 客體一能人!減少你的焦慮!過程文化和行為藝術不是說必須意味著這個客體的末端,只要它能意味著藝術新價值的開始。也許行為藝術客體會像你手的掌紋那樣被解讀。不是表現(xiàn)(Figuration),是提前表現(xiàn)(Prefiguration):對未來的描述。圖形預測(Pictomancy)是一種針對繪畫的手相學,用結構分析的方法對可能的將來做預測。藝術能被視為特異現(xiàn)象嗎?超心理學可以算作考陶爾德(Courtauld)藝術學院的一個學分嗎? 塞尚(Cézanne)的結構主義反映了一個充滿物理數據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行為數據的世界。這如何吸引你呢? 社會的求知欲是我們想加強的一個方面。 總的來說,我們仍舊與搜尋神話有密切的關系。但是這個環(huán)境將是生物與行為的——通過微小或宏大的水平急速移動。做好準備接收偉大的生物神話及心靈傳說吧。 想象一下這個游戲。被人為強制行動的人群通過不同的功能移動出去(比如魔法、保護色、擴大、反轉、差異)。給你指令:改變區(qū)域,改變時間,改變特性。根本不需要光筆來激發(fā)潛能。 我們還敢談論藝術與社會模化嗎? 我們非常關注生成將來——也許是因為我們能夠想象的未來的選擇越多,現(xiàn)實的改變就越多。一切都是關于改變,為自己而變。這是行為藝術的精髓,而如何產生變化則是行為藝術家的目的。 我們可以談一下解決檢驗兩類藝術體系的標準——不連續(xù)與連續(xù)的,就像傳統(tǒng)藝術與行為藝術。 秘密互惠這個概念如何? 控制論的時代,人們將不再關注硬件,其表面已經最小化了。藝術也會走同樣的路嗎? 控制論時代是一個沉默的時代,音樂也會走同樣的路嗎? 談論一下校園里的藝術家。我們能在學習中心創(chuàng)造新的儀式。我們能將藝術介紹為就像大學里多樣化演的視覺形式。奉命創(chuàng)作的紀念碑可以一邊兒待著去了! 討論一件藝術品的熱不熱有用嗎?如果一件藝術品包含許多信息點,又組織嚴謹果斷,這件藝術品就會火?;鸬乃囆g品可能在工藝或旁觀者等方面得到一點收效,但這確實是單方面的。從藝術家身上得到某個信息,并通過藝術品傳達給觀眾。 當信息點組織松散、無序、不連貫、模糊不清時,可以稱之為酷。這就使觀眾能夠參與并將信息自己重新排列后賦予藝術品主觀的意義,或是與藝術品產生意外的共鳴。當一件藝術品過熱時,我們還必須考慮圖案的機制;當它太熱,就會裝載了過度密集的信息量,一種無限包容的領域。然后,系統(tǒng)會切換到一個非常冷的狀態(tài)并可能產生高位的回輸。 行為藝術有兩個根本方面——生物與社會?;蚨嗷蛏偈前l(fā)自內心的,符合大眾的。 偉大藝術可以提出一種態(tài)度,指出社會中必然的不平衡與分散,同時保留文化凝聚力。一種文化的留存需要內部斗爭(刺激),相互作用(反饋)和多樣性(變化)。下面進入藝術。

編輯推薦

《未來就是現(xiàn)在:藝術,技術和意識》編輯推薦:這是關于遠程通信藝術令人欽佩的全面概述,通過羅伊?阿斯科特的研究與實踐,在視覺藝術和媒體藝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未來就是現(xiàn)在:藝術,技術和意識》對新媒體藝術從業(yè)者和愛好者來說,極其珍貴。

名人推薦

在圖書館里堆滿了網上大量擠入市場的書籍的這一時期,羅伊?阿斯科特的《遠程擁抱》在學術和普通著作中都非常受歡迎。 ——《舊金山紀事報》 羅伊?阿斯科特作為互動、遠程通信藝術最重要的先鋒人物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育者,在20世紀后期最重要的藝術作品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阿斯科特的幻想哲學理論是以科學、技術以及超自然的思想為基礎,對數字時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藝術史教授 Linda Dalrymple Henderson 羅伊?阿斯科特在他所處時代文化的轉變之前,已經提前準確無誤地踏進了一步。如果今天控制論、百動、網絡文化和遠程通信有一個藝術的優(yōu)勢地位,那是因為阿斯科特是第一人。這本論文合集記述了阿斯科特的思想、教學法和藝術創(chuàng)作,它們繼續(xù)成為藝術未來思想的強有力的來源。 ——《列奧納多》執(zhí)行編輯 Roger Malina 這是關于遠程通信藝術令人欽佩的全面概述,這是羅伊?阿斯科特對這種藝術形式非同尋常的貢獻。通過他的研究,在視覺藝術和媒體藝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這本可讀性極強的書對那些開始進入當代電子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學生來說,是珍貴的資源。 ——美國天普大學電影和媒體藝術教授 Peter d'Agostino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未來就是現(xiàn)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以前沒關注過交互技術、控制論以及新媒體和未來藝術,不得不說,這本看似普通的書還真的對思想和觀念有一定的沖擊性的??戳藥醉摼透杏X到了完全不同于國內研究的思路和事業(yè),雖然有點技術至上論和西方中心主義的些許不快,但是畢竟我們的研究在對未來的關注和啟示上確實不足,繼續(xù)學習和關注就是在路上的努力態(tài)度吧。推薦
  •   正在看,對新媒體藝術感興趣的人而言,應該很有幫助
  •   藝術門類還在不斷的拓展,只知繼承經典,不觀望未來,藝術只能終結
  •   喜歡,藝術的疆界正在融合。。。。。。
  •   藝術理論讀物,非常不錯。
  •   “濕媒體”在這里“出現(xiàn)”,好!很有預見性。
  •   這本書內容很新,雖然文字很多
  •   降價降的太突然了,不過我又買了其他幾本書,書不錯,細細讀嘍
  •   朋友推薦的書 很不錯
  •   書不錯,正是想看的內容,干凈,整潔
  •   很好的一本書呀,真的值得買哦
  •   恨當代,有吸引力
  •   這里非常佩服此書的翻譯者。語言真的只是工具而已。
  •   很給力。感覺對學習大有幫助
  •   還行吧,還沒仔細看。
  •   幫朋友買的,說是在購書中心買的沒有折扣,在網上能有折扣。
  •   閱讀效果良好。
  •   正在看,很不錯,值得推薦!
  •   還沒仔細看,應該是不錯
  •   拿來一看
  •   詳細闡述了數字化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和應用前景,描述詳盡,值得一讀!
  •   未來就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是油辣子雞蛋面
  •   最起碼包裝還可以
  •   朋友看了覺得不錯,幫朋友買了一本
  •   總的來說其實還不到,就是這本書還是適合有點專業(yè)基礎和文學素養(yǎng)的人看的。因為專業(yè)性比較強吧。至少要對藝術和流派的文化背景有所涉獵才能看的比較順利、
  •   《未來就是現(xiàn)在》啊,然而收到的書,很臟!且有破損,紙張為再生紙,內容還可以。
  •   書的封面很臟,看上去看舊的,是否可以換一本???
  •   固然全場半價,而且換過一次,我只能忍了??傊?,這次的體驗,非常失望。。。封皮臟,棱角有磨損。。不是非得不可的話,不會再考慮當當了。。
  •   2003年,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藝術史學家edward a shanken編輯的roy ascott《遠程擁抱:藝術、技術和意識的幻想理論》,收錄這位享譽國際的媒體藝術家、教育者和理論家的近40年的代表性論文。近十年后,袁小瀠重新編選roy近50年的學術專文整理而成《未來就是現(xiàn)在》的首度中文版出版。
  •   可讀性很大,比較深奧。。
  •   失望到我不會把藝術、技術、意識一塊用。作者,無文無才無遠見。
  •   看看看看什么玩意嗎,干嘛不讓我跟作者稱朋友,加油
  •   內容還沒看,但整體感覺還挺好,應該對我很有幫助
  •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發(fā)來的書看似是一本舊的,書皮臟舊,有折痕 像是二手貨。。。
  •   比較不錯,值得一讀。
  •   書的內容具有前瞻性,作者不僅是敘述者更是實踐者,在作者看來行動最重要,好書!
  •   翻譯的不是很好!希望改進!@
  •   這書比我想象的要厚!講述的范圍很廣,從科技到藝術哈哈,真是本好書啊?。。。。。。。。。。。。。。。?/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