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頭公牛

出版時間:2013-5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李杭育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國探親并旅游期間,將其獨特的體驗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其個性化的寫作和真實故事的描述,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國的直接認知和感想,記錄了普通中國移民及美國年輕人如何應(yīng)對工作和生活壓力、如何處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關(guān)系,如何面對一個未知的世界。同時截取美國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個個有趣的場景,呈現(xiàn)了一個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國故事。
作者與讀者分享著:在美國精神文化的社會背景下,美國的普通人過著怎樣的簡樸生活,信守著怎樣的人生理念以及如何通過個人的艱辛奮斗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書中真實而客觀的見聞,尤其是田桑作為美籍華人的奮斗經(jīng)歷,印證著人人有機會而又必須通過個人極其艱苦的奮斗實現(xiàn)理想的美國精神。

作者簡介

李杭育,1957年7月生于杭州,l982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中文系,國家一級作家,80年代初期“尋根派”中體現(xiàn)吳越文化精神的代表作家,曾當選為杭州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創(chuàng)辦過《鴨嘴獸》刊物,現(xiàn)為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教授。著有小說集《最后一個漁佬兒》、《紅嘴相思鳥》、長篇小說《流浪的土地》和《唱片經(jīng)典》等,其中《沙灶遺風》獲1983年度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自90年代中期起,開始從事電視紀錄片寫作。自2008年起,開始從事油畫創(chuàng)作,已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書籍目錄

題記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7月16日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2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目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晚上我們回到Greenbelt,微妮還把四張票卡里剩余的錢都清退出來。 華盛頓的地鐵是我迄今見過的最簡約、最單純的地鐵,任何站臺都沒有一家商鋪,連廣告都寥寥無幾,而且你幾乎看不見工作人員。車廂里也是如此,沒有一則廣告。整個地鐵系統(tǒng)僅僅只是交通工具及其設(shè)施,與其他商業(yè)無關(guān)。地鐵站里沒有任何裝修,高大的拱頂和站臺上的立柱都是赤裸的水泥,甚至都不肯花功夫拋光,所有的通風或空調(diào)管道都裸露著。但車廂里卻鋪著地毯,座位都是真皮的,相當舒適。美國人講實惠,總是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這又是一例。 所謂Archivs,是指美國國家檔案館,就在地鐵站的正對面。和它隔了一條街的斜對面,是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藝術(shù)館。這個藝術(shù)館我的同事薛亞軍去看過,所以我早就知道,今天總算見識了。建筑高貴、大氣,館藏豐富、精彩。羅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就在這里。米羅的幾十幅杰作正在這里巡展。然而這里卻是完全免費的,任何人,再窮的人,都可以昂首挺胸走進這座既華貴又端莊的藝術(shù)寶殿。和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時一樣,我主要看了繪畫部分,并且主要是自法國印象派以來的作品,不然再花一天也看不完。 順便說說,華盛頓的所有國家博物館、植物園、水族館之類的場所,全部都是免費的。不僅對美國人免費,對來自任何國家的所有的游客一概免費。這也是華盛頓讓人覺得它很大方的一面。它的街道寬闊,行人稀少,建筑物體量巨大,中規(guī)中矩。往好聽的說,這里的一切顯得雍容大度,端端正正,坦坦蕩蕩;說句不好聽的,華盛頓給人的感覺太正襟危坐,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或者換個說法,和商業(yè)化十足且時尚感強烈的紐約相比,華盛頓樸實、大方,不那么俗氣,而比起溫敦、文靜的費城來,華盛頓則少了點生活氣息,缺乏親切感,顯得冷冰冰的。 我想,這也對,在政府官員成堆的地方,少一點商業(yè)氣息,少一點燈紅酒綠,有利于官場的健康。美國不是靠政府官員吃了、拿了、玩了然后再招商引資談項目來搞經(jīng)濟的,華盛頓清高一點沒啥不好。 不過,我倒也在華盛頓的大街上看到了非常溫馨的“二拖一”的一幕:一位年輕的父親和他的年幼的兒子騎在同一輛雙人自行車上,后面還拖著一輛童車,里面坐著一個女嬰。 華盛頓街上騎自行車的人很多,感覺比紐約、芝加哥、費城,甚或比美國所有城市都多。

編輯推薦

《美國這頭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記》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國這頭公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雖不能說這是一本“不朽”之作,但它無疑是一本“朽”得很慢很慢的書。姑且不論此隨筆緊貼生活、返璞歸真的真知灼見,僅其語言而論,即可謂是經(jīng)典散文之范本。
  •   李杭育的書以前看過,風格與這本書完全不同。這本書充滿生活的煙火味,故事平凡而生動,好看!
  •   “日記體”似乎有點不討巧,但是一個月的旅美行程,既要游玩,又要“思考人生”,也只能用日記這種“短平快”的體裁了。書中所涉的話題很多,從婚姻到育兒,從酒駕到交規(guī)到高速路免費,從消費到能源……。好在,作者本意并在在此,本書的內(nèi)核也并不在此。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是一位50多歲的“老人”了,卻念念不忘要想在美國東北部來一次獨自駕車旅行,既是“不服老”,也是對“自由無羈”的永恒追求。
  •   朋友買了這本書,我借來翻閱,一看就愛不釋手,文字樸實傳神,書中的圖片極富生活氣息,很帶感!于是自己也買了一本收藏,好書。
  •   非常喜歡這本書。 如今書分很多種,我自己喜歡按照費勁的和不費勁的先行分類,當然少兒和漫畫類的除外。這本《美國這頭公?!穼儆谳p松自然風味的散文。 由于是日記體,每篇篇幅適中,有點象飲功夫茶的小杯,細咂品味,微微有些許回甘。作者落筆細膩,文字平和,字里行間透出一種活靈活現(xiàn)的真實、樸實和踏實。 推薦讀書場景:午后,一杯好茶,陽臺或水邊,讀兩三篇,小啜……即便合上書后一無所感,但此刻的輕松,你能體會。
  •   粗粗看來,這本書似乎有流水賬的嫌疑,但是你沉浸其中,看到的,就不是裹腳布那樣漫長的拖沓,而是平實文字背后的父親、外祖父。
  •   李杭育老師的書看過一些,沒想到最近出了這本旅美日記。李老師文學功底自不待言,歷史功底也很扎實,再加上電視紀錄片、油畫,簡直就是一新潮老人。雖然對本書中的觀點并不全部同意,因為感覺一個月的印象難免浮光掠影(雖然李老師以前也來過美國),但還是覺得令人耳目一新。
  •   裝幀設(shè)計一般,內(nèi)容平鋪直敘,不過佩服作者的有些觀點,新潮的老人。
  •   比較文藝,內(nèi)同充實,很有啟發(fā)
  •   昨晚拿到書后,坐在床頭細細品讀,黑色幽默無處不在,看慣了流水賬的日記,覺得很有新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