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帝王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王充閭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王充閭  頁數(shù):288  
Tag標簽:無  

前言

一個時期以來,國內(nèi)文藝界、影視界與學術(shù)界,正翻涌著一場空前規(guī)模的 “說史”熱浪,就中尤以封建帝王最為紅火,風潮所及,滔滔滾滾,無遠弗屆。其所以如此,固然和我國有著特別發(fā)達的史學傳統(tǒng)有關(guān);又兼歷史人物具有一種“原型屬性”,本身就蘊含著諸多魅力,作為客體對象(例如秦始皇、明太祖、康熙帝),他們具有一般虛構(gòu)人物所沒有的知名度,而且經(jīng)過時間的反復淘洗,頭上往往罩著詭秘、神奇的光環(huán);特別是作為歷史活動中的特殊人群,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予取予奪的政治威權(quán),血火交迸、激烈爭奪的嚴酷環(huán)境——那個“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的龍墩寶座,往往造成靈魂扭曲、性格變態(tài)、心理畸形以及可悲的下場,這就更能喚起人們的注意;而且,歷史題材比現(xiàn)實題材更具有多義性、不確定性和更多的“空白”,因而具備一種文體的張力,從而獲得一些作家、藝術(shù)家、學者的青睞。而大量層次較高的讀者,面對全球化的語境,加上西方現(xiàn)代主義人文科學的影響,主體意識、探索意識、批判意識大大增強,審美趣味發(fā)生變化,不再滿足于一般性的消遣、娛樂,而是期待通過文學閱讀增長生命智慧,深入一步解悟人生;另一方面,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現(xiàn)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產(chǎn)生現(xiàn)代性的焦慮與深沉的失落感,他們也希望從歷史的神秘中尋求可以稱為永恒的東西。舉凡有關(guān)人性的拷問、命運的思考、生存的焦慮以及生命的悲劇意義的探尋,就是說,觸及哲學層面的內(nèi)涵,尤其受到關(guān)注。本書的創(chuàng)意,也正是想要通過具有歷史邏輯性的文本,再現(xiàn)封建王朝、宮廷內(nèi)部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的“舊時月色”。較之一般的歷史書籍,更多地彰顯作者的主體意識、思辨意識——對中國封建帝王的個性、命運、人性弱點、艱難處境等進行深度剖析。書中涉及到數(shù)千年王朝興廢史中的諸多問題,像王朝繼統(tǒng)、王位的禪讓與攘奪、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的漢化、人性(道德)與事功的悖反、個性與命運、道統(tǒng)與皇統(tǒng),以及文字獄、宦禍、藩鎮(zhèn)割據(jù)、后妃干政,等等;還有興勃亡忽、鼠尾龍頭、欲望殺身、“種了龍種,收獲跳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君以此始,必以此終”等蘊涵奇詭的政治、社會、文化現(xiàn)象,都力圖在這區(qū)區(qū)一束文稿中有所展現(xiàn)。就這一點來看,內(nèi)蘊還是相當豐厚的。說到寫作的特點,首先,我時刻記懷著歌德對曼佐尼的批評:“如果詩人只是復述歷史家的記載,那還要詩人干什么呢?詩人必須比歷史家走得更遠些,寫得更好些?!贬槍陙碛耙晞≈泻椭v壇上充斥著美化皇帝、狂熱歌頌封建獨裁者的傾向,我在這部文稿中,通過反諷、揶揄、置疑等解構(gòu)手法,以滲透著鮮明的主體意識的偶然性、非理性的吊詭、悖論,對那些所謂圣帝賢王進行藝術(shù)的消解。其中一個共同的核心,就是對于人性糾葛、人生困境、命運抉擇的關(guān)注。由于人性糾葛、人生困境、命運抉擇是古今相通的,因而能夠跨越時空的限隔,給當代人以警示和啟迪。而這種對人性、人生問題的思索,固然是植根于作者審美的趣味與偏好,實際上也是一種精神類型、人生道路、個性氣質(zhì)的現(xiàn)代性的判斷與選擇。再者,歷史中的人與事,已經(jīng)漸行漸遠,蹤跡杳然,原本立體的、多維的歷史進程,當后人把它訴諸文字時,統(tǒng)統(tǒng)成為直線、平面、單維的書頁,而且必然要經(jīng)過太多的選擇與過濾。這本身就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作為一個散文作家,又不滿足于一般性的史實敘述,還期望它成為一部特色鮮明的文學作品,也就是通過灌注情感和意蘊的文學形象來建構(gòu)整體性的人的生活世界。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總結(jié)、歸納本書的特點,那么,這也可以算做一條吧。王充閭 2012年春

內(nèi)容概要

  《說帝王》評說了我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到宣統(tǒng)帝的三四十位皇帝,對中國封建帝王的個性、命運、人性弱點、艱難處境等進行深度剖析;并就封建帝制、皇位世襲、宗室血拼、君臣猜忌等諸多無可破解的死結(jié),進行深入的發(fā)掘和邏輯性的探索。作者作為一名散文作家,創(chuàng)作的這些歷史文化散文,并不滿足于完成一次史實敘述,還期望它成為一部文學作品,以灌注情感和意蘊的形象,來建構(gòu)整體性的人的生活世界。文章寫得縱橫恣肆,知識性、思辨性、哲理性和文采兼具,充分表現(xiàn)出對史料和史實的鉤沉和分析,給人歷史的蒼茫感。

作者簡介

王充閭,當代著名散文作家,詩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兼任南開大學、沈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顧問。長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與學術(shù)研究。在國內(nèi)外十幾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隨筆集《淡寫流年》《何處是歸程》《一夜芳鄰》《成功者的劫難》《歷史上的三種人》《滄桑無語》《龍墩上的悖論》《張學良:人格圖譜》等近三十種,詩詞集《鴻爪春泥》《蘧廬吟草》等;另有“王充閭作品系列”七種、“王充閭文化散文叢書”三種。散文集《春寬夢窄》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首屆“魯迅文學獎”,并連續(xù)兩屆(2004、2007)被聘任為“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評獎委員會主任。作品被譯成英文、阿拉伯文。

書籍目錄

秦始皇:欲望的神話漢高祖:落魄劉郎作帝歸陳武帝、陳后主:圣與辱兩口井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康熙帝:創(chuàng)業(yè)有方 交班無術(shù)宋太祖:機關(guān)算盡宋太宗:千古誅心無字碑宋徽宗:作個才人真絕代宋徽宗、宋欽宗:一囊收盡宋王孫東丹王:殘碑荒冢認遼朝金熙宗、金世宗、金章宗:文明的征服海陵王:政治狂想曲元太祖:強梁無奈死神何明太祖:宦禍建文帝、明成祖:獅山梵影清太祖:一代雄杰 百年盛業(yè)康熙帝、乾隆帝,嘉慶帝、咸豐帝:避暑山莊里的兩對祖孫清太祖、康熙帝——光緒帝、宣統(tǒng)帝:從“還債者”到“討債者”宣統(tǒng)帝:玩偶生涯

章節(jié)摘錄

秦始皇:欲望的神話在整個生命途程中,他被欲望的神話折磨得昏頭脹腦,顛倒迷離。每一步,都試圖挑戰(zhàn)無限,沖破無限,超越無限,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向著有限回歸,向著有限繳械投降。一西哲有言,人在根本上看,不過是活脫脫的一團欲望和需要的凝聚體。還說,人類現(xiàn)有的文明,是建立在人類自身進取的本性和欲望的擴張之上的。就是說,生而有欲,原是人之本性;這種本性的升華——欲望的擴張,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磥?,不加分析地、一概地否定欲望與需求,既不符合人性自身的實際,更有悖于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過,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限度。度,規(guī)定了事物的本質(zhì),也決定著發(fā)展的方向。欲求,自然也不例外。人的生命有涯而欲求無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豈不危乎殆哉?遺憾的是,這個道理世人皆知,并且無不認同;然而,舉世卻少有自覺抑制欲求而知止足者。這就叫矛盾,就叫悖論。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人有一種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孫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長久,永遠不死;及至知道沒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卻希望自己的尸身永遠不腐爛。我以為,號稱“千古一帝”的秦王嬴政,就是這種“中國人”的一個典型代表。秦始皇的欲望真是多極了,大極了:既要征服天下,富有四海,又要千秋萬世把嬴秦氏的“家天下”傳承下去;既要一輩子安富尊榮,盡享人間的快樂,又要長生不老,永遠不同死神打交道;即便是死,也要尸身不朽,威靈永在,在陰朝地府繼續(xù)施行著他的統(tǒng)治。難為他,想象力竟然如此發(fā)達,制造出了一個舉世無與倫比的欲望的神話。宋代詩人陸游有一句非常形象而又意味深長的詩:“利欲驅(qū)人萬火牛”。說是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人就像有萬條“火?!痹谄ü珊竺骓斪仓偪竦乇贾?,拼命地追趕,什么饑寒勞累,崎嶇險阻,哪怕是破頭流血,甚至于拼上一條命,也全不在乎?!盎鹋!笔枪糯囊环N軍事進攻方法。戰(zhàn)國時期,齊將田單曾用“火牛陣”大破燕軍。當時,他集中了一千多頭牛,每個牛角上縛以利刃,又把灌上膏油的麻、葦?shù)纫兹嘉锞o束于牛尾。日落黃昏之時,田單聚集五千壯卒,以五色涂面,各執(zhí)利器跟隨牛后。然后,將牛群驅(qū)向燕軍營中,點燃起牛尾上浸油的掃把。尾部被火燒痛,牛群激烈奔逐,角刃所觸,非死即傷,燕軍自相踐踏,慘遭敗績。用陸老詩翁說的這種情境來狀寫秦王狂妄無度、無極無止的欲望,可說是恰中肯綮。秦王嬴政首要的欲望是征服四海,統(tǒng)一天下。這盤棋下得很漂亮。從公元前230年撲滅韓國,到公元前221年吞并強齊,十年時間,采用“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把割據(jù)稱雄的六國群雄一個個吃掉,最后,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他自認已經(jīng)德侔“三皇”、功邁“五帝”,遂設(shè)想將這兩種稱號兼?zhèn)溆谝簧?,而稱為“皇帝”,并在前面冠上一個“始”字?!笆肌闭?,開山鼻祖之謂也。一則,說他是中國皇帝之首創(chuàng);二則,意味著嬴秦氏的“家天下”,萬世鴻猷肇基于此。于是,頒布命令說:“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要實現(xiàn)這一至高無上的終極目標,就必須徹底消滅一切可能危及其專制統(tǒng)治的政治勢力。為此,對外連年頻繁用兵,調(diào)遣數(shù)十萬大軍,三次征伐嶺南,占領(lǐng)包括現(xiàn)今兩廣地區(qū)及越南北部的“百越之地”,無限度地擴張疆土。如同西漢文章大家賈誼在《過秦論》中所形容的:“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彼犘帕搜b神弄鬼的方士關(guān)于“亡秦者,胡也”的進言,以為防備匈奴的侵擾是當務(wù)之急,遂派遣大將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軍隊,北出朔漠,追擊匈奴七百余里,收復被占領(lǐng)的一切失地;并把昔日秦、趙、燕各國所筑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邊陲的萬里長城。建立起一個疆域空前廣闊的東到東海以及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到日南郡北戶,北方據(jù)守黃河以為關(guān)塞,依傍著陰山,一直到遼東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秦始皇否定了丞相王綰提出的恢復分封制的主張,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ぶ每な?,縣置縣令,中央設(shè)立“三公九卿”,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事務(wù)。這一政治體制,加強了皇帝對政權(quán)的有效控制,開創(chuàng)了帝權(quán)獨攬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先河。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敵對勢力的滋生,他還下令墮毀各地的城池,屠戮天下豪杰之士,收繳全國各地的兵器,把它們聚集在咸陽,統(tǒng)一銷毀,熔鑄成樂器和十二座銅人,借以消除各種潛在的反抗力量。為了便于朝廷控制,還把關(guān)東六國的貴族、豪富十二萬戶,統(tǒng)一遷徙到秦都咸陽附近,隨時偵察他們的動靜。并以咸陽為中心,修筑了兩條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yún)浅员隳膫€地方一旦發(fā)現(xiàn)叛亂動向與苗頭,即能迅速調(diào)動軍隊前去彈壓。他采納了丞相李斯的主張,下令除醫(yī)藥、卜筮、種植之書和秦國史書外,其他書籍一律燒毀。對于相聚討論詩書者,在市上處死;推崇古代、誹謗當世的,誅殺全族;知情而不檢舉者,以同罪論。一年過后,由于發(fā)生了議論皇帝“天性剛戾、以刑殺為威”的方士相率叛逃的事件,始皇帝遂遷怒于儒生,以“或為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人,制造了歷史上首例“焚書坑儒”事件。這樣,就更加激起了人們的反抗。謗議叢生,讖言風起。有人在流星隕石上寫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話。他遂派遣御史逐戶審問、搜查,弄不清楚來由,便把住在隕石附近的所有居民,統(tǒng)統(tǒng)抓起來殺掉。緊接著,又有使者報稱,有人散布“今年祖龍死”的言論,這進一步加劇了他求生畏死、希冀長生的欲望。二其實,期望也好,欲求也好,終歸只是一廂情愿,能否付諸實現(xiàn),并不是個人的主觀意志所能主宰的。況且,從根本上說,欲望即是痛苦??v使某種欲望有幸得以達成,也會迅即進入一種飽和狀態(tài),隨之愜意的快感也就失去。因為占有的結(jié)果,即意味著它的刺激能量的消逝。于是,欲望、需求之火,便會以新的形態(tài)重新燃起,否則,寂寞、空虛、無聊,就會迎面襲來。燃燒,熄滅,失落,再燃燒,一輩子陷在這種循環(huán)圈里不能自拔。像德國人生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的,“舉凡人生,皆消耗殆盡于欲望和達到欲望這兩者之間”。秦始皇就正是這樣。他既平六國,“凡平生志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壽耳”。(清人丘瓊山《綱鑒合編》)于是,“生在地上想上天,做了皇帝想成仙”,便成了秦始皇的終極追求。他不相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宿命論,決意沖破人生百歲的壽命大限,實現(xiàn)長生不老,縱令做不到“王母桃花千遍開”(三千年開一次),起碼也要像傳說中的彭祖那樣,活上個千八百歲。一些方士遂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下凡的神話,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藥,結(jié)緣仙人、服食仙藥,便可永遠健康,長生不死。為此,始皇帝便四出巡行,訪藥求仙。他先是仿效黃帝,出巡隴西、北地,登上了雞頭山;向往著周穆王,要像他那樣,駕八駿之車,訪求神仙,會西王母于瑤池之上。爾后,又率領(lǐng)大隊人馬前往東方的渤海巡游。他站在芝罘島上,縱目觀覽,但見云海迷茫中,隱現(xiàn)著山川人物、殿閣樓臺,不禁心馳神往。方士們?yōu)榱擞掀淇释L生的心理,將這種“海市蜃樓”景象說成是人間仙境。齊地的方士徐福更是趁便上書,侈談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面住著神仙,有長生不老之術(shù),請求皇帝準許他齋戒沐浴之后,帶領(lǐng)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秦始皇全部信以為真,迅速組織大批童男、童女,跟隨徐福乘船出海,覓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不久,徐?;貋碓V說,海神已經(jīng)見到,但嫌禮數(shù)不周,品物單薄,拒絕賜予仙藥。對于這種明眼人一聽就能識破的謊言,欲令智昏的始皇帝卻深信不疑,趕忙增派童男童女三千人,以及大量工匠、技師,還帶上了各種谷物的種子,統(tǒng)統(tǒng)交給徐福,讓他再度率船出海。為著盡早聽到“福音”,始皇帝便在東海之濱靜候了三個月,最后也不見徐福的蹤影,才悵然返駕回鑾。緊接著,又開始了第三次出巡,首途遼西,沿渤海灣前行,抵達碣石山。他指派燕地的方士盧生,去尋訪羨門、高誓這兩個據(jù)說成仙得道、長生不老的仙人,還派遣韓終、侯公、石生等人,繼續(xù)蹈海穿波,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自然最終都一無所獲。后來,盧生終于傳遞來信息:尋找靈芝奇藥和神仙、法術(shù),之所以總是不能奏效,是由于途中有“異類”作祟,妄圖傷害皇帝和求仙者。為此,他們建議,需要改變以往的做法?;实蹜?yīng)該秘密進出,行蹤與駐地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以躲避惡鬼的襲擊。這樣,那些沉水不會濡濕、入火不會燙傷,駕著云氣在天空里游行,壽命和天地一樣長久的“真人”,才會悄然降臨。于是,始皇帝下令在咸陽廣建宮觀樓閣,并以天橋、復道相連,以便皇帝秘密巡行其中,住所、行蹤絕對保密,有不慎泄漏者立即處死。第五次出巡,再次來到山東瑯琊。始皇帝一直惦記著徐福入海求仙的事情,剛一到達,便傳喚他前來復命。徐福擔心會因為一無所獲而遭致重譴,遂“死馬當作活馬醫(yī)”,大膽地編造出更為離奇的事由:“蓬萊仙島的神藥是可以拿到的,只是航行中常常受到大鯊魚的襲擊,因此,普通船只無法到達。希望皇帝能夠派些技術(shù)高強的弓箭手,和求仙者一同前往,發(fā)現(xiàn)了大鯊魚,就用強弓勁弩把它射死?!笔蓟实矍笙尚那校敿捶愿烙嘘P(guān)人員帶上捕殺鯊魚的武器,他自己也準備了強弓勁弩,一路上監(jiān)視著鯊魚的動靜。海船由瑯琊北面起程,一直航行到榮成山,也沒有見到鯊魚的蹤影,后來船到芝罘,大鯊魚終于露面了,在萬弩齊發(fā)之下,流血氣絕。始皇帝很高興,認為此后盡可以安心求仙采藥了,無須再費周折,便又命令徐福率船出行。只是,他自己已經(jīng)等不及了,不久就命斷沙丘(在今河北平鄉(xiāng)境內(nèi))。徐福則樂得自在逍遙,連同載著數(shù)千名童男童女的樓船,向著煙水茫茫飄然而去,不知所終了。面對冀求長生、逃避死亡這一永遠無法解決的課題,人類耗盡了精神、氣力,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曲折,甚至付出了不知幾許的生命代價,最后,所有的努力全部告吹。秦始皇死后一百余年,漢武帝緊步他的后塵,為實現(xiàn)長生不老,同樣做了大量的“無效功”;唐代自太宗起,憲宗、穆宗、武宗、宣宗,五代君王“接力賽”一般,競相尋求長生之術(shù),均以失敗告終;而最可悲的卻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西征歸來,曾躊躇滿志地說:“直到如今,我還沒有遇到一個不能擊敗的敵手。我現(xiàn)在,只希望征服死亡?!钡牵@話出口不久,他便在清水縣行營“一命嗚呼”了。始皇死后,丞相李斯為防止出現(xiàn)變故,遂秘不發(fā)喪,將棺材放入轀涼車中,派親信的宦者駕車,每到一處照常送飯,接受朝臣奏章。當時恰值炎熱天氣,車上發(fā)出了尸臭,只好將鮑魚裝上去,以亂人嗅覺。唐代詩人李賀諷刺妄冀長生的詩句:“劉徹(漢武帝)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闭亲プ×诉@一點。三始皇帝篤信“君權(quán)神授”和“萬物有靈”的觀念,認為天地神靈的喜怒哀樂,能夠決定人世間的興衰成敗、禍福休咎,因此,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率領(lǐng)浩浩蕩蕩的巡行隊伍,舉行封禪泰山、祭告天神等活動??陀^上的效應(yīng),是借此勒碑刻銘,歌功頌德,傳之久遠;又可以振武宣威,懾服天下。史書上說,當日始皇帝御駕出巡,正在咸陽從事徭役的泗水亭長劉邦,目睹了皇家盛大的車馬儀仗隊,精銳的步騎警衛(wèi)軍,遙遙地仰望著始皇帝漸去漸遠的身影,仿佛瞻仰著金光燦爛的太陽,含光受彩之余,身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當即色迷迷地說:“嗚呼!大丈夫當如是也”,艷羨之情溢于言表。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強項羽,竟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狈凑趶姍?quán)、威勢面前,他們誰也不是無動于衷。這從側(cè)面驗證了始皇帝耀武宣威、顯揚功業(yè)的成效。同炫耀、顯示、驕狂一樣,窮極奢侈、盡情享樂也是一種人生欲望。據(jù)《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為了獲取越地的犀牛角、象牙和翡翠、珠璣,始皇帝派遣將軍尉屠睢調(diào)發(fā)五十萬士卒,分成五路大軍,分別扼守鐔城山嶺、九嶷要塞、番禺城中、南野境內(nèi)、余干水邊。各路人馬,三年之中沒有解甲弛弓。斑白羸弱的百姓都得在大道上拉車服役,運送給養(yǎng);官吏們則拿上畚箕在路口搜刮民財。致使各地男子不能在田里耕種,婦女不能在家中紡線織麻,病人得不到醫(yī)治,死人得不到掩埋。始皇帝以為咸陽人多,而先王的宮庭狹小,便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營造朝宮,經(jīng)營壯麗的宮殿。其中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容納萬人,殿下能夠豎立五丈之旗。從雍門向東一直到?jīng)芩⑽妓粎R之處,八百里范圍內(nèi),離宮別館林立。又架木為橋,搭成立交橋式的“復道”,四圍樓閣宮觀彼此相連,把從各諸侯國擄來的美女、鐘鼓填置其間?,F(xiàn)如今,宮殿早已化為塵土,但是,唐人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還在,千載之后讀來,還覺宛然如見: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雖然出于文人豐富的想象力,就中難免有虛飾夸張之處,但是,作為一個縱欲主義者,秦始皇的窮奢極欲,恣意享樂的情形,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劉向在《說苑?反質(zhì)》中道:(秦始皇)“又興驪山之役,錮三泉之底,關(guān)中離宮三百所,關(guān)外四百所,皆有鐘盤帷帳,婦女倡優(yōu)”,共達“數(shù)巨萬人,鐘鼓之樂,流漫無窮”。未兼并天下前,始皇帝的周圍已經(jīng)有不少鄭、衛(wèi)的聲色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的趙女;滅六國后,更是大量羅致各國諸侯的美人。他死后,后宮許多美女“非有子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這種驕奢淫逸、縱欲無度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他的“向死”的進程,與冀求長生恰成相反的對照;當然,同時也撒播了眾多的種子,經(jīng)學者考證,始皇帝的子女達三十三人,二世胡亥為第十八子。始皇帝的欲望在無限度地擴張,又在一重重地幻滅。先是期待著煌煌帝業(yè)千秋萬世綿延不絕,因而,下力打造一個固若金湯的千年王國。后來覺得,既然自己是德配“三皇”、功侔“五帝”的不世出的偉人,那就應(yīng)該像神仙那樣,擺脫“生命有期”的限制,于是,求仙拜神,乞求長生不老之藥。待到覺察這一欲望輕易難以實現(xiàn)時,便大作死后的文章,奉行中國自古以來“侍死如侍生”的禮制,堅信死后還會有一個幽冥的世界,可以把生前的一切統(tǒng)統(tǒng)帶到地下,這樣,在陰世間的生活,就會同活著時一樣。于是,動用了七十多萬民夫,為自己精心營造陵墓——一個規(guī)模龐大、形制復雜的地下王國。始皇陵占地六十多平方公里,周長兩千一百多米,高達一百二十米。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人為破壞與風雨剝蝕,至今仍有六十五米高。墓內(nèi)構(gòu)思奇特,極具匠心,設(shè)計完全仿照都城咸陽模式。內(nèi)外兩重城垣,呈南北狹長的“回”字形。咸陽皇宮所在的小城,位于大城之西;供他死后靈魂起居的寢宮,也建在小城內(nèi),同樣處于陵墓西部。墓中修建了各種宮殿,厘定百官的位次,并貯藏無數(shù)珍稀貴重的寶物。里面砌筑“紋石”,堵塞了地下泉水,四周厚涂丹漆,以防止潮濕。還用水銀作成百川四瀆,環(huán)繞其間,以機械轉(zhuǎn)動,川流不息。民間廣泛流傳,秦陵地宮內(nèi)有水銀所制的五湖四海,始皇帝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里,游蕩在水銀液匯成的江河之上,如同生前四出巡幸一般。穹頂上,有日月星辰,狀如天體,下面做成山川地理形狀,取人魚脂肪作成蠟燭,經(jīng)久燃燒不熄。為了防止日后被人盜發(fā),陵寢中遍置能夠自動發(fā)射的弩機暗箭。近年,還在地宮中發(fā)現(xiàn)了百戲俑坑,無疑為冥間的娛樂場所;而內(nèi)城、外城之間的珍禽異獸坑,就好比上林苑囿,為“死皇帝”射獵、奔逐的所在。真是應(yīng)有盡有,匪夷所思。在墓葬配房中,配置了成組的車馬,其中一駕銅馬車,由駟馬安車和駟馬高車兩乘鑾輿組成。馭手和駕車的駿馬,形象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在另一處陪葬坑中,還擺滿了數(shù)以萬計的石質(zhì)盔甲,這是地下軍團的后勤裝備庫。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皇陵三公里外,東門大道北側(cè)的三個陶制兵馬俑坑,上萬名步、騎、車兵武士,環(huán)衛(wèi)其中,再現(xiàn)了秦帝國當年威武強大的軍容。這支始皇帝的警衛(wèi)部隊、陰間皇城的守護者,代表了人間欲望的巔峰,也標志著兩千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極致。兵員全部面向東方,作隨時準備出擊狀。在始皇帝的想象中,如果六國貴族在陰間發(fā)動叛亂,連橫反抗秦國,這些軍隊將全部調(diào)動起來,進行殊死決戰(zhàn)。可見,即便到了陰曹地府,他也要一統(tǒng)冥界,成為名副其實的的地下霸主。四說到秦始皇的欲望重重,有人認為,這和他出生于趙國的都城邯鄲有關(guān)——不是有一句“邯鄲道上,欲望無窮”的諺語嗎?不過,“邯鄲夢”導源于唐人的《枕中記》,卻是始皇帝身后千年的作品,可見,其間并沒有什么瓜葛。倒可能是遺傳因子起了作用。始皇帝的生身父親、陽翟大賈呂不韋,不滿足于販賤賣貴,家累千金,卻要苦心孤詣,在政治上干起“奇貨可居”的投機生意,終于成功地實現(xiàn)了謀嫡奪國的如意算盤。《戰(zhàn)國策》載:(呂不韋)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父)曰:“十倍?!保▍螁枺海爸橛裰鴰妆??”(父)曰:“百倍?!保▍螁枺海傲抑髻麕妆??”(父)曰:“無數(shù)?!保▍危┰唬骸敖窳μ锛沧?,不得暖衣余食,而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币环N欲望實現(xiàn)后,竟然無法計利,甚至“澤可以遺世”,豈不“猗歟盛哉”!賈誼用“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十個字,概括秦始皇的人生軌跡。這種人一朝得志,便會忘乎所以,無限擴張。而這,也正是體現(xiàn)了所有那些雄心勃勃的封建君王所共有的貪得無厭的社會性。像后世的漢武帝劉徹、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都屬于這種類型。當然,始皇帝的殘暴與貪婪,又并非一般的“統(tǒng)治階級本性”足以囊括的,這就關(guān)涉到他的個性、品格問題。欲望,是人生的一種真實而自然的存在,又是人的本質(zhì)的實際展現(xiàn)。由于人的個性的差別,每一個人欲望的指向與欲望的強弱都判然有別。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個性是非常鮮明的,一曰貪婪無度;二曰冷酷無情。他是典型的唯我主義者,具有物質(zhì)追求與權(quán)力攫取的強烈意志。他習慣于把自我擺在同社會對立的位置上,在他的視野中,沒有“他人”,沒有“社會”,只有自我。方士侯生和盧生認為,始皇帝的為人,天生脾氣剛強暴戾,自以為是,從諸侯出身到兼并天下,凡事稱心如意,任意而為,因此,自以為從古到今沒有人能超過自己。與嬴政有過廣泛接觸的謀士尉繚,曾私下里議論說,始皇帝鼻如黃蜂,胸同鷙鳥,聲似豺狼,這種人刻薄寡恩,以虎狼為心,困難的時候可以對人謙卑,得志的時候便會輕易地吞噬他人。如果真的讓他得志于天下,天下人便都會成了他的俘虜。在遺傳基因、階級本性、個人品格這些重要因素之外,始皇帝還有其特殊的一層,就是他所由成長的環(huán)境——秦人的文化基因、價值取向,也大大助長了他的貪婪、殘暴,好大喜功。從文化學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文化包括很多層次,物質(zhì)的、制度的、風俗習慣的,等等,而根植于最深層的則是價值觀念。已故歷史學家林劍鳴教授指出,在秦人的價值評斷中,并沒有給道德倫理留下位置,而完全是以世俗的功利為標準,人們關(guān)心的是生產(chǎn)、作戰(zhàn)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利害。正因為如此,追求“大”和“多”就成為秦人的時尚,審美觀的重要標準,也成為秦文化的重要特征。就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秦人遺跡、遺物看,拋開其內(nèi)容不論,單從形式上就很容易看出,它具有“大”而“多”的普遍特征。這種唯“大”尚“多”的價值觀,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統(tǒng)治者對權(quán)力和國土的不斷增長的追求欲望。秦統(tǒng)一之前,整個戰(zhàn)國時代四百余年,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法家化的過程,其中又以秦為最甚。權(quán)力中心主義、軍事至上、強者政治、經(jīng)濟壟斷、信賞必罰,這些為法家所崇尚的內(nèi)容,在秦國都有相當深廣的影響。商鞅變法之后,秦國歷史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向外擴展領(lǐng)土,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最后統(tǒng)一中國。秦的統(tǒng)一,實際是法家的成功。統(tǒng)一之后的秦王朝統(tǒng)治者,并沒有停止對外開拓,繼續(xù)北伐匈奴,南戍五嶺,又派人至海外去尋覓“仙山”,這都反映了秦人權(quán)力至上、欲望無窮的價值觀。在這些方面,始皇帝既是影響的接受者,更是直接的參與者、推進者。五應(yīng)該說,秦始皇的一生,是飛揚跋扈的一生,自我膨脹的一生;也是奔波、困苦、憂思、煩惱的一生。是充滿希望的一生,壯麗、飽滿的一生,也是遍布著人生缺憾,步步逼近失望以至絕望的一生。他的“人生角斗場”,猶如一片光怪陸離的海洋,金光四濺,浪花朵朵,到處都是奇觀,都是誘惑,卻又暗礁密布,怒濤翻滾;看似不斷地網(wǎng)取“勝利”,實際上,正在一步步地向著船毀人亡、葬身海底的結(jié)局逼近?!盎顭o?!痹谏砗蟛粫r地吐著舌頭,準備伺機把他領(lǐng)走。按說,號稱“千古一帝”的秦王嬴政,原本是一位了不起的歷史人物。他以雄才大略,奮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結(jié)束了西周末年以來諸侯長期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鞍俅夹星卣啤?,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都是數(shù)得著的??墒?,無盡的欲望、狂妄的野心,竟弄得他云山霧罩,顛倒迷離,欲望的神話把他折磨得昏頭脹腦,結(jié)果干下了許許多多堪笑又堪憐的蠢事,成為飽受后世譏評的可悲角色。歷史老人很會同雄心勃勃的始皇帝開玩笑:你不是期望萬世一系嗎?偏偏讓你二世而亡;你不是幻想長生不老嗎?最后只撥給你四十九年壽算,連半個世紀還不到。北筑長城萬里,防備強胡入侵,結(jié)果是中原大地上兩個耕夫揭竿而起;焚書坑儒,防備讀書人造反,而亡秦者卻是不讀書的劉、項。一切都事與愿違,大謬而不然。他的一生是悲劇性的。在整個生命途程中,每一步,他都試圖著挑戰(zhàn)無限,沖破無限,超越無限,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向著有限回歸,向著有限繳械投降,最后恨恨地辭別人世。“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李白詩句)這是歷史的無情,也是人生的無奈。不僅此也。人常說:“一死無大難”,“死者已矣”。他卻是,死猶有難,死而未已。蓋棺之后兩千多年,他從來也沒有安靜過,消停過?!胺乔亍迸c“頌秦”竟然成了一對“歡喜冤家”,時不時地就露頭一次;而他,只不過是用來說事的由頭,經(jīng)常以政治需要為轉(zhuǎn)移。當然,完全坐實到他身上的,也所在多有——他的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重大行為,都沒有逃過史家的譏評和文人的罵筆?!I刺他不恤民力,修筑長城者,占了很大篇幅。唐代詩人陳陶就其導致田園荒蕪、民不堪命的惡果,進行直接的控訴:秦家無廟略,遮虜續(xù)長城。萬姓隴頭死,中原荊棘生。還有人從心勞日拙、枉費心機方面加以譏刺。唐人胡曾指出: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nèi),虛筑防胡萬里城。宋人張孝祥在詩中說:北筑長城也好,南修象郡堅城也好,都絲毫不起作用,這些精心設(shè)防的地方,偏偏煙塵未起,平靜得很;而完全沒有料到、始未及防的中原大澤鄉(xiāng)里,卻有兩個耕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塹山堙谷北防胡,南筑堅城更遠圖。桂海冰天塵不動,那知垅上兩耕夫!——“焚書坑儒”遭到了歷代詩人的無情鞭撻。晚唐的章碣路過驪山附近的焚書坑時,寫詩指出:秦始皇以為燒掉了詩書就可以消災(zāi)去禍,從此天下太平,結(jié)果適得其反,很快秦王朝就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地步。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guān)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清人陸士云的詩: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風流化土苴。尚有陸生坑不盡,留他馬上說詩書。清人王文濡評論這首詩說,秦始皇焚書,卻還有黃石公傳授張良的兵書;銷毀兵器,卻留下博浪沙襲擊秦皇之鐵椎;坑儒生,則尚有“馬上說詩書”的陸賈——針對劉邦輕視文化的偏見,陸賈曾提出“馬上得天下,不可與馬上治之”的高超見解。秦始皇實行文化專制主義,結(jié)果事與愿違,文化與學者均未絕種。其愚蠢之處,一經(jīng)拈出,真覺可笑?!诟黝愔S刺詩中,最多的是嘲笑始皇帝求仙不成,終歸難免一死。唐人羅隱詩云:長策東鞭及海隅,黿鼉奔走鬼神趨。憐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間有死無?先說他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然后,筆鋒陡然一轉(zhuǎn),冷冷地設(shè)問:“在你病死沙丘之前,大概不會相信人總有一死吧?”晚清詩人黃道讓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加以譏刺。指出:從始皇帝開始,就已經(jīng)不是嬴秦氏的天下了,更不必說萬世??杀氖?,費盡心機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到頭來什么也沒有留下,還趕不上那伙在桃花源中“避秦時亂”的村民了。(事見陶潛《桃花源記》)世上原無二世秦,況復萬世在其身!可憐覓盡蓬萊藥,輸與桃源逃難人。而再早一些的清人朱瑄的詩,更是別開生面:徐市樓船竟不還,祖龍旋已葬驪山。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關(guān)。說徐福不回來也好,否則,求得仙方,始皇帝真的長生了,眼見劉、項大軍紛紛入關(guān),心里該是多么難受呀!——對秦始皇煞費苦心,經(jīng)營死后的天地,詩人也同樣沒有放過。唐人許渾《途經(jīng)秦始皇墓》: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扮姼俘埍P,石城虎踞”,原本是狀寫帝王之都金陵的?,F(xiàn)在,詩人把它拿過來形容一個墓地,不說其大,而宏偉自見。層層綠樹環(huán)繞著,而且,“勢入浮云”,高聳天際,實在是峻極無比,氣象崢嶸。然而,結(jié)果如何呢?“崩”了。大也好,小也好;高也好,低也好,到頭來,同樣都是“崩盤”?!氨馈弊?,歷來都用于書寫皇帝之死?!耙彩潜馈比齻€字安在這里,既嘲笑了始皇帝冀求長生之虛妄,又恰好表明,他生前的威權(quán)盡管勢可熏天,但最終也免不了撒手人間,一了百了。諷刺意味極為濃烈。更妙的還在后面。不管你多么巍峨高峻,“勢入浮云”,路人卻根本不買那個賬,反倒是并不怎么顯眼的漢文帝的陵墓,卻受到路人的虔誠禮拜。原因是漢文帝清靜無為,儉樸自律,與民休息,深得人心。對這樣一位皇帝,人們衷心仰慕,是自然不過的。一冷一熱,一褒一貶,對專橫腐敗、欲壑難填的鞭撻,對謙卑自抑、不求顯赫的頌揚,都在“唯”字中透出。漢文陵在今陜西藍田縣,距始皇陵不過二十幾公里,說“一種青山秋草里”,也甚為貼切。明代詩人齊之鸞也寫了一首題為《始皇墓》的七絕:金泉已涸鮑魚枯,四海驪山夜送徒。牧火燎原機械盡,祖龍空作萬年圖。傳之萬世的打算告吹了,長生不死的欲望落空了,包括想象中的“地下王國”也已化為塵土。那么,還剩下了什么?無非是留下“秦始皇帝”這樣一個文字符號,作為千秋萬世言說不盡的話題,永遠彌漫在歷史時空里。金熙宗、金世宗、金章宗:文明的征服作為勝利者,女真貴族集團在征服宋、遼帝國的過程中接受了新的異質(zhì)文明;而這種新的文明最后又反轉(zhuǎn)過來使它變成了被征服者。它在充分享用宋、遼文明碩果的同時,也吸收了這兩個封建王朝的消極、腐朽的東西,最后導致本民族固有的健康質(zhì)素的消失。一考究歷史上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會把握一個處于核心地位的話題。說到北宋,總也繞不開“重文輕武”、“守內(nèi)虛外”這個屬于戰(zhàn)略性的決策;而論及大明王朝,人們立刻會想到“宦官政治”,“權(quán)閹肆,禍如林”。那么,金源王朝的歷史,什么是核心話題呢?恐怕非“漢化”莫屬了。這個話題說來就長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創(chuàng)建大金國之前,女真族還處于部落聯(lián)盟的社會形態(tài)。對遼朝用兵之始,本民族尚未形成文字,由于言語不通,又沒有文字可以表達意向,遇事輒以射箭為號。民眾不明歲時節(jié)序,沒有紀年知識,見一次草青便算過去一年。即使是上層貴族,也沒有種種歲時活動,不知生日時辰。后來,受漢族風習影響,從皇帝、大臣開始,各自選擇吉日作為生辰,比如,金熙宗選定為七夕,粘罕選定的是元旦。當時的都城上京,實際上只是一個較大的村寨聚落?!盎实壅敝?,還有“太子莊”、“國相寨”等,都是植木為柵,十分簡陋。都城外無城郭,內(nèi)無宮室,四顧茫然,清一色都是茅草覆蓋的土房。居民隨意往來,車馬雜沓而過,自“前朝門”至“后朝門”盡為出入之路,并沒有什么禁制。北宋使臣馬政等來到這里,太祖首先安排他們隨駕出獵,歸來后,指令幾個兒郎各具酒肴,款待使者。待朝廷正式宴請時,太祖與大夫人于炕上設(shè)兩個金裝交椅,并肩而坐。他對使者解釋說:“我家自上祖留傳,即是如此風俗,不會奢侈;只住此類房屋,冬暖夏涼,不另修宮殿,免得勞費百姓。請勿見笑。”根源于原始的自然產(chǎn)生的民主制文化,金朝立國之初,仍然實行軍事民主制。史載:當時,“有事集議,君臣雜坐,議畢同歌合舞,攜手握臂,略無猜忌”。討論問題時,大家圍坐在一起,就著沙地隨畫隨議,討論完畢即全部涂掉。為了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臣下發(fā)表看法時,由地位低、年紀輕者先講,各陳其策,君主最后擇善而從。其時雖有君臣之稱,而無尊卑之別。太祖、太宗和普通的女真族臣民一樣,“浴于河,牧于野”,樂則同享,財可共用。至于車馬、屋舍、服飾、飲食之類,與一般臣僚均無明顯差異?;实畚ㄒ惶厥獾模怯幸蛔╅_會使用的乾元殿,也并非坐落于戒備森嚴的宮禁之中,僅栽植一道柳墻加以圍攏。大殿中環(huán)繞四壁搭置土炕,每逢開會,臣僚雜坐于四面炕上,由太祖后妃恭侍飲食。在皇宮內(nèi)廷里,如遇下雨積水,后妃們即脫去鞋襪,赤腳走在“御道”上。這些,都體現(xiàn)了當時完顏家族與普通臣下的平等關(guān)系,反映出當時的淳樸風尚。在女真軍隊中,當時上自大元帥,下至百戶長,上下級之間,軍官與士兵之間,飲酒會食,有如父子兄弟,比較隨便,彼此情通意洽,很少產(chǎn)生隔閡和疑忌。行軍打仗之前,軍事首長召集部下官兵聚餐、會飲,一邊吃喝,一邊議事,主帥很注意聽取各類不同意見。戰(zhàn)役結(jié)束,長官主持全體大會,兵丁場上環(huán)坐,由參戰(zhàn)有功人員據(jù)實自述勞績,其他人員參與考核。偶而出現(xiàn)賞罰失當,有欠公允,可以隨時更改、調(diào)整,準許當事人進行申訴,發(fā)表不同意見。北方少數(shù)民族沒有太多的文化積淀,自然也不存在著濃重的舊習的因襲和歷史的負累。除了野蠻、落后的一面,在文化心理、社群關(guān)系上,還保持許多原始的健康成份的底蘊??嗪臍夂颍|闊的原野,艱難的生計,賦予女真族以豪勇性格、強壯筋骨、質(zhì)樸民風,和沖決一切的蠻勁,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他們刻苦耐勞,勇于進取,擅長騎射,能征慣戰(zhàn)。因而,在完顏阿骨打這個女真族的卓越的統(tǒng)帥指揮下,鐵騎所至,望風披靡,奇跡般地戰(zhàn)勝了軍事力量超過自己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強大對手。十一年間,即撲滅了立國二百零九年的遼朝。然后由太宗完顏晟接手,又吞噬了北宋王朝這個龐然大物,也只用了兩三個年頭。二當然,一切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女真上層統(tǒng)治集團,也和前朝的契丹、身后的蒙元一樣,當他們從漠北的草原跨上奔騰的駿馬馳騁中原大地的時候,都在農(nóng)耕文化與游獵文化的撞擊與融合的浪潮中,自覺不自覺地經(jīng)受著新的文明的洗禮,面臨著一場勃興與衰頹、生存與毀滅的嚴峻考驗。本來,女真人主要是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森林地帶,從事漁獵和粗放型的農(nóng)耕以及作為經(jīng)濟補充的定居型的畜牧生產(chǎn),與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區(qū)別;而與漢族人生活方式則比較接近。這是他們接受“漢化”的重要背景條件。又兼隨著金人鐵騎的軍事擴張,以及作為金朝基本國策的大批漢人北遷和女真人的徙居中土,使他們有更多的機緣與漢文化接觸。這樣,他們便面臨著一個極為嚴峻的現(xiàn)實課題,就是作為文明程度相對低下的女真族與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的漢族自然融合與同化的問題。民族融合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各族人民在一起生活。而金代統(tǒng)治者挺進中原的軍事行為和“內(nèi)遷外徙”的重要國策恰恰提供了這一條件。北宋時期,高度發(fā)展的中原文化,對女真這個北方游獵民族的吸引力和融攝力是巨大的。儒家思想是漢文化的核心。金太祖時,一批望風歸順或被迫羈留的遼、宋兩朝漢官,首先把儒家思想帶了進來,并為金王朝初步制定一套君臣朝儀制度,受到了舉朝歡迎。熙宗朝,正式確認儒家思想為其統(tǒng)治思想。鑒于熙宗和海陵王先后慘遭殺害,篡弒行為屢屢發(fā)生,金世宗踐位后,更把中原地區(qū)儒家的忠君、孝親的綱常倫理,視為維護統(tǒng)治、調(diào)協(xié)君臣關(guān)系的法寶。從鐵一般事實中,金朝君主逐漸領(lǐng)悟到,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要鞏固已經(jīng)取得的統(tǒng)治地位,進而統(tǒng)一全國、君臨天下,還須在創(chuàng)建“劍與火”的赫赫武功的同時,有效地飽吸漢民族的文化乳汁,全面借鑒歷代中原王朝治國馭民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金朝統(tǒng)治者出于對文化載負者的敬重和對漢文化的認同,早在立國之初,就采取了“借才異代”的特殊政策。他們多方延攬中原文士,曾經(jīng)委派專人赴山西訪尋北宋名臣富弼、文彥博、司馬光的子孫;還發(fā)出詔令,要求河北各州縣四出尋索進士、舉人。對于由宋入金的使者,特別是碩儒名士,他們都設(shè)法加以挽留。為了羅致人材,金太宗于天會元年實施開科取士。滅遼、侵宋過程中,女真統(tǒng)治者曾反復強調(diào),必須盡力保護圖書典籍,并指名索要國子監(jiān)博士和太學生。汴京城破,金廷明令戒殺儒士,說“秀才懣愨,忠孝為國,不要殺他”。隨著北宋王朝傾覆,徽、欽二帝被擄,大量中原文物盡入女真鐵騎的囊橐。從顯型文化范疇的禮樂、儀仗、典籍,到隱型文化范疇的封建等級制度、儒家正統(tǒng)觀念以及講排場、圖闊氣的貴族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女真統(tǒng)治者的傾慕。他們并沒有把中原文明付之一炬,而是毫不遲疑地主動地接受了漢文化的浸染與熏陶。其時,舉凡文字創(chuàng)立,教育、科舉、官制、典章、禮儀的實施,都大量吸收了漢文化的質(zhì)素。在最高統(tǒng)治者的帶頭倡導下,通過與漢文化的融合,金源文化的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得以迅速改觀,政治、經(jīng)濟和整個意識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對于這個建立在馬背上的帝國的鞏固與走向成熟,起到了催化作用。當然,其間也包含著頗大的負面效應(yīng)。三據(jù)《大金國志》記載,太祖之孫、第三代君主熙宗完顏亶,自幼即十分聰悟,后來跟隨長輩南征中原,接受燕人韓昉和中原儒士的教誨,遂醉心于漢文化,平日儒服打扮,喜歡詩詞、書法和弈棋、象戲,所交游的都是一些文墨之士,這種生活環(huán)境決定了他的文化選擇,從而完全丟掉了女真族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他對女真的開國舊臣竟斥之為“無知夷狄”;而他在這些耆宿舊臣眼中,則“宛然一漢戶少年子也”。熙宗非常明朗地表示:“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彼梢运闶墙鸪谝淮臐h化女真人。登極之后,出巡燕京,長達八、九個月,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古老而豐富的幽燕文明,包括中原皇帝威儀萬方的無上尊榮,漢族士子詩禮蔚然的儒雅風流,以及樓閣的巍峨,弦歌的優(yōu)美,街市的繁華,生活的瀟灑,都使他如飲醇醪,既娛悅了身心,又大開了眼界。歷史上,從陳勝到劉邦,這類草莽英雄初踐皇位時,都曾遇到過如何制定禮儀以建威嚴的現(xiàn)實問題。陳勝剛剛稱王,原來一起傭工的伙伴跑來要見他,門衛(wèi)不給通報,他們便在街頭攔住陳王的乘車,并大聲呼叫著他的名字。沒奈何,陳勝只好載上他們一起回來。進了王宮,看到宮室之美、陳設(shè)之精,這些人又指手劃腳,議論短長,鬧鬧嚷嚷,不成體統(tǒng);不僅隨便進進出出,而且講些陳王的不盡光彩的舊事。為了維護王者的尊嚴,陳勝接受侍臣們的建議,索性把他們殺掉了事。結(jié)果呢,很糟很糟,一些老朋友都相繼走開,躲得遠遠的,再也沒有人親近他了。劉邦即皇帝位,雖然也曾遇到過類似麻煩,但是,由于身旁有幾個懂得“周公之禮”的儒生幫忙,情況便大不一樣。當時群臣喝醉了酒,個個爭功邀賞,有的狂吼亂叫,有的拔劍擊柱,弄得高祖十分煩苦。儒生叔孫通便為劉邦出主意:依照先王舊制,明尊卑之序,定君臣之禮。禮儀一定,有章可循,人們的行為受到了規(guī)范,朝廷內(nèi)外立刻井然有序。那些共同起事的將領(lǐng),無拘無束慣了,這回都變得服服貼貼,一個個規(guī)行矩步,跪拜如儀。劉邦高興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金熙宗同樣嘗到了這個甜頭。在燕京期間,身旁的一大批儒臣,每天都投其所好,大唱贊歌,講些諂諛媚上的話,教之以宮室之麗,府庫之盈,服御之美,燕樂之侈,妃嬪之盛,乘輿之貴,禁衛(wèi)之嚴,禮儀之尊。這樣,熙宗便接受了群臣所上封號,初御袞冕,始備法駕,美得“不亦樂乎”,光是儀仗隊就動用士卒一萬四千多人。返駕回鑾之后,熙宗也在會寧府設(shè)立儀衛(wèi)將軍,禁止親王以下佩刀入宮,出則清道警蹕,入則端居九重,大臣勛戚要到規(guī)定時間方得朝見,而且也效仿漢家制度,臣下面君必須拜伏階墀。早在幾百年前,唐代詩人駱賓王就曾詠嘆過:“山河千里國,宮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熙宗此刻也正是這樣,安坐在金鑾殿上,飽享天子的安富尊榮。自此,君臣上下迥分霄壤,確立了皇帝的專制威儀,擯棄了建國之初君臣、尊卑、貴賤混同的禮俗。在爾后的八九年間,熙宗對朝廷的職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禮制、儀制、服制,以及歷法、宗廟制度,都進行了全盤改革,呈現(xiàn)出“政教號令,一切不異于中國”的局面。四海陵王完顏亮也是太祖之孫,從小就接受了系統(tǒng)的漢文化教育,有很高的文學修養(yǎng)。其父完顏宗干為熙宗朝推動女真族學習漢制、改革女真舊俗最為得力的權(quán)臣政要。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完顏亮,殺掉熙宗,登上皇帝寶座之后,自然會在女真“漢化”方面邁出更大的步子。遷都燕京是其決定性的一步。這一舉措,表明了他以最大的決心加速推進改革,強化中央集權(quán);并主動介入漢人居住地區(qū),與漢族地主、官僚進一步結(jié)合,消除民族間的對立,鏟削氏族貴族的特權(quán),徹底同女真舊勢力決裂,走中原封建制的道路。爾后,海陵王為部下所殺,由同是太祖之孫的完顏雍踐位,是為金世宗。初始階段,他對完顏亮遷都燕京和女真急劇“漢化”所帶來的種種后果是深感不安的,他擔心長此下去,女真族的子孫后代會“數(shù)典忘祖”。接受前朝教訓,為了籠絡(luò)宗室貴族,他一上臺即聲討海陵王搗毀上京的罪行,恢復上京名號,重建宮室、宗廟,并親臨上京巡幸,同據(jù)守在這里的本族元老派勢力一道,進行抵制全盤“漢化”的斗爭。世宗強調(diào)宗室子弟必須說女真話,學習本民族文字。當時,女真人改漢姓、著漢服、習漢俗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世宗痛斥說:“習學漢人風俗,是忘本也”。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倡導恢復女真古風,并于大定十三年、十七年先后兩次頒布禁令,不許女真人改用漢姓和著南人衣裝,犯者抵罪。世宗對于恢復女真族習武、騎射,尤為重視。他多次號召,要通過整軍經(jīng)武,重振故國雄風。一次,南宋賀生辰使到達燕京,按慣例,雙方要舉行宴射活動。宋使射中五十,而金廷衛(wèi)士只射中其七。世宗當場批評他們“飽食安臥,專務(wù)游惰”,從這里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但是,當時“漢化”傾向已成不可遏止之勢,不管如何下令制止,都無法阻止這種社會風尚的蔓延。而世宗本人,認識與實踐也并不一致。雖然他嚴苛指責海陵王忘本棄祖,而他自己卻也同樣醉心于中原文化。他和前面的完顏亮以及后來繼承大統(tǒng)的金章宗完顏璟,都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君主帶頭吟詩填詞,無疑會產(chǎn)生強大的號召力,成為風行全國的“詩教”,從而逐漸形成強勁的尚文崇儒風氣。其實,這種浸染漢習、修文偃武的風尚,主要還是由金朝幾代皇帝帶動起來的。原來,在“漢化”方面,金朝與遼朝有所不同。遼朝吸收漢族士子,主要著眼于政治體制的改革,而不在于借鑒文化;遼朝的帝王對于漢文化也并沒有頗大的興趣;而金朝則不然,漢族士子對于吏治并沒有太多的建樹,只是在文學方面大顯身手,而這方面,恰恰得到了中、后期的金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對于君王們一意崇文尚儒,一些女真軍事貴族早就產(chǎn)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一天,金世宗正在與諸王、大臣賦詩唱和,著名軍事家完顏兀術(shù)的兒子、武將完顏偉實在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不滿,闖進去叩首直言,說:我國起自漠北,君臣將帥憑借著強大的武力與雄才偉略,得以滅遼吞宋,諸番懼服。近年來,遼、宋亡國遺臣,以華文麗采敗壞我們的淳厚土俗,不能不引起應(yīng)有的警惕。當前,南宋志在恢復,蒙古更不受調(diào)役,西夏亦復屢次犯邊,而本朝的軍威與武備,已經(jīng)大不如往時??墒?,皇帝卻從來不談?wù)摫?,把?zhàn)將們拋在一邊,認為同這些人無話可說;只是讓文士們朝夕守在身旁,難道要靠那些整天玩弄詩詞的人去上陣殺敵嗎?這一席酸中帶苦的悻悻之言,充分暴露了一些軍事貴族久積胸臆的憤懣情懷和憂患心理。金世宗號稱中興令主,在舊代史書中有“小堯舜”之譽。盡管其中不無溢美的成分,但此后的二十余年,確曾出現(xiàn)過治平景象。當然,里面也隱伏著深重的危機,晏安鴆毒,軍無斗志,正在逐漸成為金朝中、晚期的不治之癥。世宗之后,整個國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個帶有規(guī)律性的歷史現(xiàn)象,就是:頹勢一經(jīng)形成,便如病入膏肓,不但無法逆挽,而且總是愈演愈烈,直到最后徹底垮臺。五回過頭來看,當日女真貴族從本集團的切身利益出發(fā),種種憂慮和不安都不是無謂的。盡管以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和認知能力,不可能解讀深藏其中的文化價值哲學的底蘊和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但直觀的感覺在提醒他們注意:作為勝利者,女真貴族集團在充分獲取、享用漢、遼文化碩果的同時,也在吸收這兩個封建王朝的消極、腐朽的東西,而把本民族所固有的健康質(zhì)素漸漸地丟掉。此之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者也。是的,從茫茫塞野的“弓刀夜雪三千騎”,到繁華都會的“燈火春風十萬家”,對于一個世代生長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質(zhì)樸的民族來說,無疑是十分嚴峻的生存考驗。作為統(tǒng)治集團利益的代表,他們當然不能忽視這樣一個至關(guān)重大而又無法回避的課題:在政治制度、民族素質(zhì)、文化情境、社會心理方面,如何割除腐敗、奢靡的腫瘤,振作民族精神,克服晏安積習,保持本民族所固有的優(yōu)勢?女真人的全盤“漢化”,徹底改變了其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他們驕惰奢靡、晏安逸樂的生活作風,從而使這個一度生氣勃勃的民族最終走向衰落。正如金世宗對臣僚所說的,山東、大名一帶的一些軍事貴族,驕縱成性,本人不親稼穡,也不讓家人從事農(nóng)作,而是全部交給漢人去耕作,坐取租金而已。富家之家盡服紈綺,酒食游宴,而生活尚不富裕的也爭相效仿。有的則“種而不耘,聽其荒蕪”,甚至靠出賣奴婢和土地來維持其寄生生活。即使是生活在金源內(nèi)地的女真人也同樣染上了懶惰奢靡之風,“宗室子往往不事生業(yè)”,而女真官僚“隨仕之子,父沒不還本土,以此多好游蕩”。女真人的全盤“漢化”,徹底銷蝕了其傳統(tǒng)的尚武精神,使得這個昔日強大無比的馬上民族,在蒙古人的鐵蹄下變得不堪一擊。當日以二千五百人起兵的完顏阿骨打,僅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就將遼、宋兩大帝國徹底征服。那時的女真人何以如此強大?《金史?兵志》上說:“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鷙勁,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將,部落保伍,技皆銳兵?!比欢?,僅僅三、四十年之后,隨著南遷內(nèi)地,女真人就漸漸浸染了中原浮靡驕惰的積習,而盡失其昔日的勇銳。女真人的“漢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昔日的好戰(zhàn)精神和勇敢無畏的性格。宋人對此做過比較:金人之初甚微,……當時止知殺敵,不知畏死,戰(zhàn)勝則財物、子女、玉帛盡均分之,其所以每戰(zhàn)輒勝也。今則久居南地,識上下之分,知有妻孥、親戚之愛,視去就、死生甚重,無復有昔時輕銳果敢之氣。更有甚者,是到了金朝晚期,宣宗完顏珣經(jīng)受不住蒙古鐵騎的襲擊,從燕京倉皇逃竄到汴京。像當年的宋徽宗一樣,整日間醉生夢死,縱情聲色,倚紅偎翠,笙歌不絕,似乎強敵的威脅根本就不存在。主荒于上,臣嬉于下,把一個好端端的江山弄得一塌糊涂,不但武備虛弱不堪,而且,文治也無從談起。女真人從尚武到不武的轉(zhuǎn)變,給大金王朝的國運興衰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借用一句元人的話來說,就是“金以兵得國,亦以兵失國”。六人,既是社會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社會文化的制成品。一方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時地接受一定文化的傳播,又必然不時地擯棄著某種文化;另一方面,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無一不包含著自我相關(guān)的價值、功能上的悖謬,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作反向的運動與轉(zhuǎn)化。這種文化上的悖論,似乎有意地開人類的玩笑——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最后的效應(yīng),恰好同原初的愿望悖反。這里,我想到十九世紀初發(fā)生在歐洲的一則軼事。在沙皇亞歷山大的親自率領(lǐng)下,帝俄軍隊與奧、普等反法聯(lián)軍一起追擊拿破侖的部隊,馳騁在歐洲大地上,并以勝利者的身份進駐巴黎,算是徹底打敗了法國??墒?,當俄軍撤離法國凱旋歸來時,人們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支軍隊已為被征服的土地上的新的思潮所濡染。戰(zhàn)士們回到俄國,見到城鄉(xiāng)中依然盛行著農(nóng)奴買賣制度和慘酷的肉刑,不禁為之義憤填膺,紛紛起來抗議。這又是沙皇亞歷山大始未及料的。類似問題也出現(xiàn)在蒙元帝國。開國的成吉思汗大帝,武功赫赫,橫掃亞歐大陸,那該是何等強盛啊!可是,幾代傳承之后,就一步步走向式微。蒙古軍一旦住進繁華的農(nóng)耕區(qū),很快便在歌舞狂歡、酒肉征逐中敗下陣來。不出百年,就腐敗得將軍拉不開弓,戰(zhàn)士跑不動馬,面對著漢族的起義軍一觸即潰,最后,末代皇帝只好從繁華的大都狼狽地逃回草原,逐漸地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光華奪目的軍威,在人類古代戰(zhàn)爭史上,終于像彗星般一掠而過的事實表明,文化落后者是不可能長久保持武力征服成果的,到頭來終將在思想上、文化上潰敗于被征服者。上述情況也說明了,彌漫于當日金廷上下的種種殷憂是無濟于事的。某種文化世界一經(jīng)被創(chuàng)造出來,便不以某些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而是作為一種超越自我的異己力量客觀地存在著,它不為堯存,也不為桀亡。這里反映了一種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金章宗完顏璟是他的祖父金世宗在世時親自指定和培養(yǎng)的繼承人。完顏璟由金源郡王晉封為原王,操女真語入朝謝封。其時,世宗正在大力倡導保持女真舊俗,見狀大喜,對群臣說:“朕曾詔命諸王習本朝語,惟原王習之最力,朕甚嘉之?!笨墒牵沁@個原王,即位后,大倡文治,崇尚儒雅,整天談經(jīng)論道,寄興吟哦,每當發(fā)現(xiàn)群臣中工于詩文者,必定記下姓名,拔擢到要害部位;正是這個原王,推行漢化最堅定,也最見成效;正是在他當政時期,最后完成了女真社會的封建化;也正是這個原王,像宋徽宗一樣醉心文藝,偏好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專學徽宗,筆跡酷似,以致后人難分彼此。因而宋人傳說:金章宗的母親,原是徽宗一位公主的女兒。所以,章宗“凡嗜好書劄,悉效宣和,字畫尤為逼真。金國之典章文物,惟明昌(章宗年號)為盛。”女真漢化,亦即封建化的進程,直接推進了金源文化的發(fā)展。不過幾十年時間,就從建國之初尚無文字,發(fā)展到大定、明昌之際文化上的巨大躍遷,以至自立于唐、宋之林,以文治見稱于史冊。有金一代,不僅詩詞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且,院本、雜劇與諸宮調(diào)也在后來的文學史上放出了異彩,為北曲和元人雜劇的發(fā)展與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通過異質(zhì)文化的融合滲透、優(yōu)勢互補,更使多元一體、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中華文明獲得了不斷發(fā)展的契機與活力,形成了兼收并蓄,集多種民族文化之長的完整體系。金人侵宋是野蠻的,非正義的,它給中原大地帶來了一場災(zāi)難。而中原文化與北方文化的融合,卻主要是在戰(zhàn)爭過程中實現(xiàn)的,戰(zhàn)爭的勝利者在征服敵國的過程中接受了新的異質(zhì)的文明;這種新的文明最后又反過來使它變成了被征服者。從這一點來說,卻又是文明的征服。誠如馬克思所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恒的歷史規(guī)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充閭先生評述古代帝王的作品,對一個強大和強悍民族統(tǒng)治失敗的分析,不僅重現(xiàn)了歷史教訓,而且在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中,它的現(xiàn)實意義尤為重大。    ——孟繁華(文學評論家、沈陽師范大學教授)    王充閭的歷史散文的文史含量著實令人吃驚,作家胸中若無幾百本書的閱讀積累,無論如何是寫不出的。他的作品最深地打動我的,首先是洋溢在作者心中,并透過文字傳遞給讀者的一種來自讀書的單純而巨大的快樂。    ——李潔非(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充閭在解讀中國皇帝的精神世界與歷史命運時,大膽引入了哲學和邏輯學上“悖論”的范疇,讓自己的目光和思維,毅然進入二律背反、兩難沖突這類無解性的歷史矛盾之中。于是,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歷史的吊詭。    ——古耜(文學評論家,原《都市美文》主編)

編輯推薦

《說帝王》寫得縱橫恣肆,作者從哲學高度,縱穿了整個歷史時代,看透了封建王朝遞邅更迭的無奈與無為,探索其中耐人尋味的悖論與可悲;而不僅僅滿足于針對某一帝王及其生涯的故實復述與單線分析。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就總能透過歷史的蒼茫,感受到作家視角的獨特、意蘊的深邃與識見的超拔。再現(xiàn)宮墻內(nèi)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無限的“舊時月色”。

名人推薦

充閭先生評述古代帝王的作品,對一個強大和強悍民族統(tǒng)治失敗的分析,不僅重現(xiàn)了歷史教訓,而且在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中,它的現(xiàn)實意義尤為重大?!戏比A(文學評論家、沈陽師范大學教授)王充閭的歷史散文的文史含量著實令人吃驚,作家胸中若無幾百本書的閱讀積累,無論如何是寫不出的。他的作品最深地打動我的,首先是洋溢在作者心中,并透過文字傳遞給讀者的一種來自讀書的單純而巨大的快樂?!顫嵎牵ㄎ膶W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充閭在解讀中國皇帝的精神世界與歷史命運時,大膽引入了哲學和邏輯學上“悖論”的范疇,讓自己的目光和思維,毅然進入二律背反、兩難沖突這類無解性的歷史矛盾之中。于是,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歷史的吊詭?!篷辏ㄎ膶W評論家,原《都市美文》主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說帝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比閻崇年他們寫得好。因為,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皇帝,而常常是講述一種帝王現(xiàn)象,是規(guī)律的總結(jié)。適合喜歡歷史的人讀讀,讀后可以感到歷史的蒼茫,讓人思索命運和人生本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