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譚一青 頁數:324 字數:29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美關系,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對于中國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蔣介石在與美國打交道的幾十年中,有著控制與反控制,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豐富經驗,其中有許多東西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的。同時,蔣介石在對美關系中維護祖國統(tǒng)一,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歷史人物的多面性,使我們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與評價歷史人物。
作者簡介
譚一青,湖南津市人。1977年入揚州教育學院學習,后留校任教。1983年考入中央黨校,先后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出版學術專著9部,代表著作有《中國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略指導教程》、《軍事家毛澤東》;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有《書生政治家——瞿秋白曲折的一生》等譯著出版。
書籍目錄
1 蔣宋聯(lián)姻 中美合作
舊學堂里的頑劣子與美式教育的高材女
從“一見鐘情”到政治聯(lián)姻
由親日、聯(lián)蘇走向親美
2 夫人外交 聯(lián)美抗日
在美國幫助下籌建空軍
抗日戰(zhàn)爭初期對美國的批評
宋氏三姐妹聯(lián)手對美宣傳
空前絕后的宋氏“外交旋風”
隨之而來的美援和道義支持
3 開羅會議 躋身巨頭
羅斯福把蔣介石捧上“四強”
參加開羅會議
提出收復臺灣要求
與列強們“討價還價”
與羅斯福密談戰(zhàn)后安排
宋美齡再展外交風采
《開羅宣言》的發(fā)表
4美蔣爭權 勾心斗角
史迪威來華
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入緬作戰(zhàn)
“崽賣爺田心不痛”
愈演愈烈的史蔣沖突
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zhàn)
趕走史迪威
5 美使穿梭 扶蔣反共
美軍觀察組去延安
赫爾利在延安與重慶的穿梭
赫爾利開始扶蔣反共
美國“調處”國共關系
美蔣反共政策的徹底破產
6 孤島飄搖 蒙羞忍辱
臺灣回歸祖國
蔣介石退守臺灣
“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出籠
美國對華政策的內部矛盾與爭論
美國對華政策《白皮書》的發(fā)表
拋棄蔣介石
蔣介石的痛苦反省
7 美干臺政 風波迭起
美國決定武力干涉臺灣
逼蔣交權的吳國楨事件
扶孫除蔣的兵變計劃
“五二四”反美風暴
8 倚美保臺 進退維谷
“籠子”里面的蔣介石
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的斗爭
美國操縱下的日臺和約
“放蔣出籠”
蔣介石要求美國“共同防御”臺灣
第一次海峽危機
美蔣簽訂共同防御條約
9 海峽之戰(zhàn) 美蔣之爭
抗議新西蘭提案
反對“劃峽而治”
中美大使級會談
第二次海峽危機
杜勒斯訪臺
臺灣海峽危機的深遠影響
10 錯結連理 貌合神離
反對“一中一臺”方案
“反攻大陸”的失敗
鎮(zhèn)壓島內“臺獨”活動
臺灣當局“外交”的“雪崩”時代
后 記
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經過5年不懈的追求,至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他才將蔣宋聯(lián)姻問題付諸實行。其時,他知道自己已經獲得了宋美齡本人和大姐靄齡的明顯好感。 1927年7月,汪精衛(wèi)繼蔣介石叛變后,也在武漢叛變,實行“分共”政策,但同時,他又與蔣介石繼續(xù)爭斗,以國民黨中央的正統(tǒng)自居,指責蔣介石的專制獨裁已同軍閥沒有區(qū)別。為此,汪精衛(wèi)的武漢政府發(fā)出了“東征討蔣”的命令,東征部隊以唐生智部為主力,沿長江以北向南京發(fā)起進攻。面對武漢方面的軍事進攻,南京方面也不示弱,蔣介石命令李宗仁部第七軍溯江而上,過蕪湖,向江西方面挺進,與漢方軍隊對陣。 就在寧漢雙方處于對峙狀態(tài)之時,北洋軍閥孫傳芳、張宗昌的軍隊卻乘機在濟南舉兵反攻徐州,擊敗防守徐州的王天培第十軍,于7月24日攻占了徐州。徐州是軍事上的戰(zhàn)略要地,扼津浦隴海鐵路咽喉,乃兵家必爭之地。蔣介石于7月25日親率第一軍一部前往蚌埠部署作戰(zhàn),調集大軍反攻徐州,結果慘敗。 徐州戰(zhàn)敗后,蔣介石逃到南京,孫軍乘勝追至長江北岸,進一步威逼南京,形勢比之徐州失守更有過之。蔣介石既羞且憤,將徐州失守之過,全部推到第十軍軍長王天培身上,不經過軍法審判,也不宣布罪狀,竟將王天培槍斃了。 蔣介石原本想用徐州作戰(zhàn)的勝利,來緩解當時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但作戰(zhàn)失敗的結果,使他的處境更加不妙。國民黨軍的一些高級將領不僅怨蔣無能,而且對蔣殺王天培以泄憤深為不滿,要求蔣介石下野的呼聲隨之而起。 在各方壓力之下,蔣介石不得已在1927年8月12日宣布下野。
編輯推薦
《蔣介石與美國》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