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張素華 頁數(shù):436
Tag標簽:無
前言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地委、縣委、重要廠礦黨委及軍隊的負責干部參加,共七千多人。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舉行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工作會議,人們習慣地稱其為“七千人大會”?! £P于七千人大會的話題,我醞釀了很久,看了不少材料,也采訪了一些當事人?! ∑咔舜髸嘟褚呀浰氖嗄?。這四十多年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四十多年前人們關注的很多事情,在今天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氖嗄昵埃h和國家的領導人,最著急、最頭疼的事情之一,是6億人民吃不飽飯。那時候,北京告急,上海、天津告急,全國不少省市都極其緊張。再有幾天就要斷糧了!這樣的報告不斷地送到周恩來、李先念等的辦公桌上,急得周恩來寢食難安。堂堂一個大國總理,其主要精力應是考慮制定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上,但是當時的總理,每次找人談話,幾乎談的都是糧食問題,被人送了一個苦澀的雅號:“糧食調度總指揮”。直接管糧食的李先念更是火上房一般的著急,急得他給各省市負責人抱拳作揖:“求求大家救救京、津、滬。” 如今的糧食狀況早已今非昔比,人們不但已經告別了饑餓,告別了粗糧,吃上了細糧(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不懂什么粗糧細糧了),而且還要講究粗細搭配,講究營養(yǎng),講究飲食結構。曾經長期因為糧食不足而愁苦的中國人,一下子溫飽不愁了,吃不上飯的問題,已經變成了歷史,漸漸地遠去了。這恐怕是毛澤東未曾想到的。1965年,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談到糧食問題時,李先念說:據我看,糧食就是長期不大那么夠。對此,毛澤東表示贊同。他說:哪一天一顆糧食也不需要進口了,我們這個共產黨就算是這一方面共產主義化了?! ∪缃瘢袊嗣癫坏鉀Q了溫飽問題,還達到了小康水平。毛澤東如果泉下有知,也可以感到欣慰了?! ∽兓?,還遠不止這些。那時候,棉花極缺,每人每年幾尺布,人們穿的衣服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如今,我們不但滿足了13億人的穿衣問題,還成了紡織品最大出口國。我們的紡織品銷往世界各地,并引起以美國為首的一些政府的嚴重關注,采取了限制措施?! ∧菚r候,中央政府一心一意要加快工業(yè)發(fā)展速度,但是缺少煤。煤就像工業(yè)的“糧食”,沒有煤一切都無從談起,發(fā)不了電,采不了礦,煉不了鋼。有了煤呢,又很難運出來,因為公路、鐵路跟不上,運輸?shù)能囕v也跟不上。如今我們的采煤技術先進、設備齊全,大量的煤正在源源不斷地開采出來?! ∧菚r候,把煉鋼看作是頭等大事。鋼鐵就是工業(yè)的基礎,沒有鋼,我們能干什么?毛澤東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中國將永遠停留在農耕時代。為了告別農業(yè)社會,為了實現(xiàn)工業(yè)化,人們的注意力盯在了煉鋼上。只有鋼的產量上去了,我們的工業(yè)才能迅速發(fā)展。因此,全國上下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當時的人們?yōu)榱苏诣F煉鋼,把全國的各個角落翻了個底朝天,不少人甚至捐出了自家的鍋。盡管如此,鋼的產量很難超過1000萬噸,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土鋼,根本不能用,為此全國人民吃盡了苦頭。而今的中國,鋼的產量高達3億多噸,居世界第一,早已實現(xiàn)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夢想?! ∧菚r候中央開會,討論的就是今年能生產糧食多少億斤、棉花生產多少萬擔,能完成多少萬噸鋼的任務、多少億噸煤的指標等等。今天的中央開會,經常討論的則是如何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使我們的產品賣出去,如何提高人們的購買力,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中國缺少的是產品,要啥沒啥,倉庫幾乎是空的。而今的中國,是買方市場,要啥有啥,怕的是你不買東西! 要啥沒啥,那就是中國的過去。我們的前輩就奮斗在那個年代。為了祖國的強盛,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和智慧甚至鮮血,來探索、建設著中國。這中間,有成功也有失誤。成功,帶來的是喜悅和輝煌;失誤,帶來的則是苦難與悲傷。成功和失誤,他們是一對雙生子,結伴而行,其中又有多少酸甜苦辣?! 〗裉?,當我們翻開40多年前的那一段歷史時,有痛心疾首,也有些許的遺憾和無奈,更有許多感慨在心中回蕩。今天是過去的延續(xù),了解了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誰能保證過去的錯誤,今天不再重復;又有誰能保證我們果真繼承了過去一切好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回頭看看一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 在1962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就是在中共中央率領全國人民開展。“大躍進”運動,試圖用幾年時間就改變中國貧困落后的面貌,就使中國成為經濟強國,而發(fā)生重大失誤的情況下召開的!這個大會是為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是為使人們跌倒了再爬起來的一個大會,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透過這個大會,使我們可以了解那個年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 從會議本身的情況來看,它有著許多的特點: 會議規(guī)模迄今為止是空前的,一下子在北京聚集了7000多人,前后持續(xù)28天; 它是中央領導人帶頭做自我批評,主動承擔責任的大會; 它是讓大家發(fā)牢騷、提意見、“出氣”的大會; 它是努力面對現(xiàn)實,認真總結經驗、糾正錯誤、開辟未來的大會; 它也是中共領袖在認識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悄然產生分歧的一個大會; 它還是一個復雜的、至今仍有爭議的大會?! 】傊?,七千人大會在黨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凡是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這段歷史的人,幾乎都無法忽略這次大會。它對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走向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深人地梳理,細致地研究,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當時人們對這個大會的評價是: “這個會開得好。”(當時的毛澤東語) “這次大會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不要估計低了。” “這次會非常好,接觸到的一些同志反映都差不多。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的好,非常的重要。有人比方為‘七大’,在重要時期解決重要問題。而且解決得非常之好,其影響會極其深遠。” 事隔兩年7個月,毛澤東在北戴河又說:“七千人大會有綱,也有目,把一些缺點錯誤講得嚴重了一些。”這里是既有肯定,也有批評了?! ?0年后,鄧小平說:“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像七千人大會這樣,黨的主要領導人帶頭做自我批評,主動承擔失誤的責任,這樣廣泛地發(fā)揚民主和開展黨內批評,是從未有過的,所以它的意義和作用,在我們這些親身經歷過的人當中,永遠不會忘懷,而且我相信會歷時愈久,影響愈深。” 建國后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說: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 ∽钚鲁霭娴摹吨袊伯a黨簡史》寫道:“這次大會取得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能取得的積極成果。會議對缺點錯誤的比較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會議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評精神,給全黨以鼓舞,使廣大黨員心情比較舒暢,在動員全黨為戰(zhàn)勝困難而團結奮斗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當然,除了對大會的積極評價,也有學者指出:大會仍然在原則上肯定了“三面紅旗”,沒有能從指導思想上糾正“大躍進”的錯誤;大會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與劉少奇等人由思想分歧走上對立的重要關節(jié);這次會議是后來歷史悲劇的發(fā)端、是“文革”的起因等等?! ∥蚁雰H從這些角度,便足夠我們重視、研究和介紹七千人大會了?! 】偲饋砜?,對七千人大會肯定多于批評。在肯定中有批評,在批評中有肯定?! ∥乙詾槌懊嬲劦降钠咔舜髸奶攸c和它的意義、功能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值得提出?! ∥业目捶ㄊ瞧咔舜髸容^相似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后者是對10年“文化大革命”的總結,七千人大會則是對13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總結。兩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時期發(fā)生的重大曲折經歷進行總結。從大會進行的情況來看,都是思想比較活躍,氣氛比較民主。會上,新的想法、新的動議不斷產生,許多中央領導的講話都不是事先準備好的書面報告,而是即席發(fā)言。不同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思想更解放,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認識更深刻、更徹底,對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進行了批判,因此這次會議對黨的歷史產生的積極影響也就更深遠。七千人大會則是在肯定“三面紅旗”指導思想的情況下進行總結的,因而思想解放的程度就很難徹底。盡管如此,七千人大會還是突破了不少框框,與會者幾乎是人人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提出很多問題,講了很多平時不敢講的話,會后出現(xiàn)了思想解放,全方位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氣象。遺憾的是,也就是因為七千人大會該否定的東西沒有否定,所以半年以后中國的歷史又重新轉向,遭受曲折。這也是歷史留給后人的深刻教訓! 深人觀察七千人大會前后左右的情況,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這次大會的前4年是“大躍進”的開始,它的后4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端,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其歷史的必然?它是一個轉折點,還是發(fā)揮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至今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認真發(fā)掘材料,進行理性的梳理與研究?! ‘斘仪Х桨儆嬒朐佻F(xiàn)這次大會的歷史情景時,感到還有相當?shù)睦щy,非常重要的當事人已經作古,即使健在的老同志,回憶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在史料方面,也有待繼續(xù)挖掘;在對事情的評論上,思想還有待解放。這大概也就是多少年來,很少有人詳細介紹、展現(xiàn)七千人大會的原故吧! 盡管如此,我力求從史的角度盡其所能對大會作出客觀的介紹和評價,既不以我們現(xiàn)在對“大躍進”的理解,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去檢驗當時的領袖和人們,也不回避問題,貶損或者拔高,而是刻意將它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實事求是地來考察這次大會的人和事?! ‘斎唬宜非蟮闹皇俏业闹饔^愿望而已。凡是研究歷史的人,都會在不經意間帶出個人的情感,盡管他們力求客觀,但還是會受這樣那樣的影響,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是有人不愿意承認罷了?! 』蛟S您并不滿意我的敘述與觀點,我愿意借此機會與大家相互討論,聽取批評意見,更大限度地來接近歷史的真實。 張素華 2005年4月于北京
內容概要
大會的起因,在于黨想通過反對分散主義一舉改變1959-1961年的極端困難局面;大會開始后,一個接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卻改變了會議的日程和主題,“白天出氣、晚上看戲”,輕松的民主氛圍,曾使人們一時觸及到了應該由誰來承擔“大躍進”的后果和責任,如何評價“三面紅旗”等敏感話題;大會過后,出現(xiàn)了1962年春夏的新局面,但半年之后,局勢再變,1962年秋天毛澤東重提階級斗爭。有人認為,由“七千人大會”產生的分歧,也是后來毛澤東發(fā)動“文革”的一個遠因。本書作者集多年采訪、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詳細披露了“七千人大會”的緣由、經過以及曲折的全過程,上至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等人的變化,下至各省委、縣委負責人的心態(tài),都有詳細分析。不僅有非常豐富的史料價值,也填補了黨史研究上的這段空白。
作者簡介
張素華,河北唐山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研究。負責《毛澤東年譜》1925年-1927年7月、1959年10月-1965年部分撰稿工作,參與編輯出版《毛澤東軍事文集》(6卷本)等文獻。出版《毛澤東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合著)、《毛澤東畫傳》(合著)、《軍事統(tǒng)帥毛澤東》(合著)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代序 感悟七干人大會的開法(陳晉)
01.前言
02.為什么要開一個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會議?
03.誰在籌備和保障大會順利舉行?
04.劉少奇、鄧小平主持起草大會報告的經過
05.一個接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改變著大會進程
06.毛澤東究竟對報告怎么看?
07.七千人果然議論紛紛
08.二十一人報告起草委員會也起波瀾
09.劉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解釋和說明
10.最是大節(jié)見真知--劉少奇在大會的講話
11.林彪臨時決定拋開事先準備的講話稿
12.春節(jié),毛澤東“放了一把火”,要開“出氣會
13.毛澤東的講話把大會推向第二個高潮
14.從省委書記到部長的檢討
15.鄧小平:厚道人的一篇務實報告
16.從三易其稿看朱德的心路歷程
17.周恩來給地方官員透了實底,算了細賬
18.大會留下的懸念:陳云為什么不講話?
19.譚老板、曾胡子、李井泉等能不能過關?
20.有關大會的成果
21.大會帶來了什么新氣象
22.打下毛劉分歧的楔子
23.為什么還要繼續(xù)堅持“三面紅旗”?
附錄
袁寶華:有關七千人大會前后的一些情況
杜潤生:對七千人大會一些問題的感受
趙家梁:參加起草大會報告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李瑞山:湖南與七千人大會前后的一些情況
張文奇:有關七千人大會的保衛(wèi)和后勤工作
鄧力群: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前后
張維茲:七千人大會上,我對總理講真話
明朗:我在七千人大會上寫了封匿名信
李保文:一位老縣長回憶七千人大會
劉新起:我在縣長任上參加七千人大會
李曦沐:親聆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
黃崢:王光美談七千人大會的有關情況
楊尚昆:七千人大會前后日記摘選
七千人大會日志
后記
編輯說明
章節(jié)摘錄
變化,還遠不止這些。那時候,棉花極缺,每人每年幾尺布,人們穿的衣服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如今,我們不但滿足了13億人的穿衣問題,還成了紡織品最大出口國。我們的紡織品銷往世界各地,并引起以美國為首的一些政府的嚴重關注,采取了限制措施?! ∧菚r候,中央政府一心一意要加快工業(yè)發(fā)展速度,但是缺少煤。煤就像工業(yè)的“糧食”,沒有煤一切都無從談起,發(fā)不了電,采不了礦,煉不了鋼。有了煤呢,又很難運出來,因為公路、鐵路跟不上,運輸?shù)能囕v也跟不上。如今我們的采煤技術先進、設備齊全,大量的煤正在源源不斷地開采出來?! ∧菚r候,把煉鋼看作是頭等大事。鋼鐵就是工業(yè)的基礎,沒有鋼,我們能干什么?毛澤東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②中國將永遠停留在農耕時代。為了告別農業(yè)社會,為了實現(xiàn)工業(yè)化,人們的注意力盯在了煉鋼上。只有鋼的產量上去了,我們的工業(yè)才能迅速發(fā)展。因此,全國上下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當時的人們?yōu)榱苏诣F煉鋼,把全國的各個角落翻了個底朝天,不少人甚至捐出了自家的鍋。盡管如此,鋼的產量很難超過1000萬噸,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土鋼,根本不能用,為此全國人民吃盡了苦頭。而今的中國,鋼的產量高達3億多噸,居世界第一,早已實現(xiàn)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夢想。 那時候中央開會,討論的就是今年能生產糧食多少億斤、棉花生產多少萬擔,能完成多少萬噸鋼的任務、多少億噸煤的指標等等。今天的中央開會,經常討論的則是如何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使我們的產品賣出去,如何提高人們的購買力,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中國缺少的是產品,要啥沒啥,倉庫幾乎是空的。而今的中國,是買方市場,要啥有啥,怕的是你不買東西! 要啥沒啥,那就是中國的過去。我們的前輩就奮斗在那個年代。為了祖國的強盛,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和智慧甚至鮮血,來探索、建設著中國。這中間,有成功也有失誤。成功,帶來的是喜悅和輝煌;失誤,帶來的則是苦難與悲傷。成功和失誤,他們是一對雙生子,結伴而行,其中又有多少酸甜苦辣?! 〗裉欤斘覀兎_40多年前的那一段歷史時,有痛心疾首,也有些許的遺憾和無奈,更有許多感慨在心中回蕩。今天是過去的延續(xù),了解了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 ?hellip;…
編輯推薦
站在歷史與理論的高度,統(tǒng)觀全局,立論精確,描寫生動,尤以對材料細致入微的分析見長,是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執(zhí)政思想的一本優(yōu)秀讀物?! ?010年,入選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 2008年,入選中國出版集團“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2007年,團中央第9屆“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 2007年,中國書刊發(fā)行行業(yè)協(xié)會“首屆社科雙優(yōu)特別推薦圖書”; 2006年,《中華圖書報》百佳圖書排名之第18位; 2006年,《中國青年報》評選年度最有影響的8本圖書之一; 2006年,全國優(yōu)秀暢銷書獎、全國優(yōu)秀營銷書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