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魯虹 頁數(shù):213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用一種比較直觀與便于理解的方式去吸引那些工作甚忙,但又有著藝術愛好的讀者,能夠像閱讀連環(huán)畫一樣輕松地了解中華美術百年發(fā)展的大致線索。本書精挑了100幅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品入冊,而配合這些具體作品與藝術家,還配有言簡意賅的文字解說與藝術家的簡歷。以方便讀者較為深入地了解這100年來中華美術發(fā)展的背景。
作者簡介
主編魯虹,1954年1月生,祖籍江西。1981年畢業(yè)于
湖北美術學院,現(xiàn)任職于深圳美術館。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與湖北美術學院兼
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撰文者游江,游 江
1981 年生,2007 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國家三級美術師,深圳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際現(xiàn)當代美術
館協(xié)會(CIMAM)會員,現(xiàn)供職于深圳美術館研究收藏部。
美術作品多次參加省市美術作品展覽,曾參與撰寫《新中國
美術60 年》等著作,數(shù)十篇文章發(fā)表于國內(nèi)專業(yè)刊物。
書籍目錄
俞汝捷:前言
魯虹:關于《中華美術百年》的出版——代序
中國畫導讀
吳昌碩《桃實圖》1920年
高劍父《風雨驊騮》約1925年
陳樹人《嶺南春色》1929年
方人定《畫家與模特兒》1931年
吳湖帆《春云曉靄圖》1934年
徐悲鴻《群奔》1934年
黃賓虹《萬松煙靄》
約20世紀40年代
齊白石《蝦》1941年
潘潔茲《石窟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1954年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1955年
黃胄《洪荒風雪》1955年
林風眠《捕魚》1959年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1959年
李琦《主席走遍全國》1960年
劉文西《祖孫四代》1962年
李可染,《萬山紅遍層林盡染》1963年
潘天壽《小龍湫下一角》1963年
張大千(臺灣)《山雨欲來》1967年
呂壽昆(香港)《禪畫》1970年
劉國松(臺灣)《距離的組織之十九》1971年
楊之光《礦山新兵》1972年
周思聰《人民和總理》1979年
吳冠中《春雪》1980年
周韶華《黃河魂》1982年
關良《貴妃醉酒》1983年
洪耀(臺灣)《水墨彈線(雙馬)》1984年
王川《女人》1985年
田黎明《陽光下的藍天》1992年
李華生《99.1-99.2》1999年
邵戈《城市垃圾系列·自畫像》1999年
劉慶和《流星雨》1999年
李孝萱《股票!股票》1999年
黃一瀚《中國新新人類、卡通
代——玩轉生活》1999年油畫導讀
李叔同《自畫像》1910年
李鐵夫《音樂家》1918年
顏文棵《廚房》1920年
劉海粟《北京前門》1922年
衛(wèi)天霖《閨中》1926年
趙一獸《臉孔》20世紀30年代
龐薰栗《如此巴黎》1931年
潘玉良《窗前的女人》20世紀40年代
呂霞光《婦人像》20世紀40年代
司徒喬《放下你的鞭子》1940W
羅工柳《地道戰(zhàn)》1951年
董希文《開國大典》1953年
常玉《雙人像》1955——1960年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1959年
侯一民《劉少奇與安源礦工》1960年
靳尚誼《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1961年
劉春華《毛主席去安源》1967年
唐小禾《在大風大浪中前進》1971年
陳衍寧《毛主席視察廣東農(nóng)村》1972年
趙無極(海外)《一九七三年一月十日》1973年
姚慶章(海外)《信號燈》1976年
高小華《為什么》1978年
程叢林《19_6_8年×月x日雪》1979年
王懷慶《伯樂像》1980年
羅中立《父親》1980年
夏陽(海外)《舊貨攤》1980年
陳丹青《西藏組畫一進城》1981年
何多苓《春風已經(jīng)蘇醒》1982年
徐芒耀《我的夢》1984年
金莉莉、王向明_1《渴望和平》1985年
毛旭輝《水泥房子里的人體·幾種狀態(tài)》1985年
莊喆(臺灣)《亂》1987年
丁方《一座堅固的城堡》1988年
方力鈞《1990系列之三》1990年
_尚揚《大風景》1990年
王廣義《大批判——可口可樂》1992年
曾梵志《協(xié)和三聯(lián)畫》1992年
魏光慶《紅墻一家門和順》1992年
石沖《行走的人》1993年
岳敏君《自由引導人民》1995年
劉小東《違章》1996年
張曉剛《大家庭NO.2》1996年
……
版畫、雕塑及其他導讀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海派”又稱“海上畫派”,特指發(fā)生于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一群活躍于上海地區(qū)的藝術家。其特點是:既接近現(xiàn)實生活,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又很好地將集詩、書、畫于一體的文人畫傳統(tǒng)與民間美術傳統(tǒng)結合起來。具體說,就是將明清以來的寫意畫與強烈的色彩表現(xiàn)融為一體。不僅形成了雅俗共賞的新畫風,同時加進了新興時代的市民趣味,因此很受歡迎。作為海上畫派的集大成者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他師承沈周、徐渭、朱耷、石濤、趙之謙、任頤諸家,但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他變徐氏的水墨大寫意為重彩大寫意,還將古樸厚重的金石味引入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以至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吳昌碩用筆如錯金鍛鐵,渾厚持重,筆下的花卉也都有剛勁中的婀娜情態(tài)。晚年的精心畫作《桃實圖》在這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該作品表現(xiàn)的是碩果垂枝的豐收畫面。畫中繪有兩棵壯實的桃樹,樹上碩果豐實,樹下矗立著一塊巨石,而樹上的一枝連同桃實垂直倒偃在地。圖中自題:“灼灼桃之華,赦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實大于斗。丙辰冬吳昌碩?!扁j“俊卿之印”、“昌碩”白文印?!氨健睘楣?916年,吳昌碩時年七十二歲。而在構圖上,吳昌碩將石鼓文變正為斜,以傾斜的“井字”形架構作為他構圖的基礎,所以作品常從左下方向右方斜上,但有時也從右下方向左方斜上,枝葉緊密而呈對角傾斜之勢,更顯筆墨堅實,且充滿了張力。在用色上,吳昌碩常用西洋紅畫花,畫葉子則用較濃的綠、黃色再加焦墨,故色彩飽滿而深厚。此外,吳昌碩對用筆、施墨、題款、鈐印等都配合得十分協(xié)調(diào)。總之,《桃實圖》于單純中見華滋,讓人感覺桃實累累,馨香四溢。眾所周知,書與畫的關系一直貫穿著文人畫的發(fā)展始終。此前的趙之謙成功地將金石碑刻筆意用于畫中,開創(chuàng)了文人畫的新境界,而到了吳昌碩這里,則以金石書法入畫,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現(xiàn)代畫風的新面貌,因此對近代中國畫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編輯推薦
《中華美術百年(1911-2011)》:一百年時間一百位畫家、一百幅作品一百篇短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