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史記四帝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傅劍仁  頁數(shù):238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  《品四帝》,是繼《從出發(fā)》、《品讀》之后的第三本專著。這本書本不想寫了,但經(jīng)不住黃賓堂先生的反復鼓勵,只好硬著頭皮寫?! 〔幌雽懥耸钦娴?,寫書實在是太苦了。在電腦上寫吧,眼睛一會兒就花,加之《史記》中生僻字太多,寫起來要反復查字典。用筆寫也難,字寫小了看不清,寫大了浪費紙。很多次我寫著寫著思想開小差了:寫一本書二三十萬字,嘔心瀝血,翻資料,查字典,反復核對,得折騰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辛苦得無以言表。而一些做生意的,賺二三十萬卻是眨巴眼的事,一天下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進兜了。兩相比較,社會價值是寫書的大,還是做生意的大?朋友聚會時我提出這個問題,做生意的嘲諷寫書的:現(xiàn)在還有人讀書嗎?你去垃圾場看看,名家著作一大堆只賣十幾塊錢。寫書的嘲諷做生意的:你賺再多的錢不也是賺數(shù)字嗎?數(shù)字能當傳家寶嗎?各有各的理,誰也說不服誰?! 』剡^頭來說《品四帝》,品的是漢高帝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全是他劉家一脈的四個皇帝。中國最早的皇帝不是三皇五帝,第一個是秦始皇贏政,第二個是秦二世胡亥,第三個是劉邦,第四個是漢惠帝劉盈,而后是劉恒、劉啟、劉徹。之所以沒有品秦始皇,是因為他首創(chuàng)中國帝制而在皇帝的寶座上坐的時間很短,更多的時間是打仗、吞并他國,在治國理政方面沒有什么建樹。秦二世胡亥也沒品,他是個昏君,在位三年即把秦王朝毀了?;莸蹌⒂m坐上皇帝這把交椅,但并不掌權,皇帝大權被他母親呂雉把持。劉盈在皇帝的名號下干著沒勁,成天泡在后宮美女堆里,沒多少時日就死了。劉盈為帝,沒有形成自己的特點、風格,后人無法從他身上品出治國理政所能借鑒的東西來。而劉邦、劉恒、劉啟、劉徹就不同了,他們治國理政各有風格,品一品很有意義?! ∑穭?,主要是品他治國理政的平民特色。劉邦出身貧寒,農民的特點極其鮮明,他這個皇帝不受任何約束,年輕時在村里廝混的特點,在披上皇袍后也不改變。但劉邦知道如何收買人心,安撫百姓。公元前二。五年,劉邦率軍到達洛陽新城,被三老董公攔住,勸他為被項羽殺害的義帝發(fā)喪,以此召喚民眾。劉邦即率軍舉喪三天,他身穿孝衣裸露左臂,在祭壇上痛哭流涕,博得民眾一致叫好。這以后,跟隨劉邦的人越來越多,軍隊迅速擴大,號稱五十萬大軍。劉邦率軍進入咸陽以后,分布在各地的原秦朝官吏深感恐懼,劉邦則宣布所有官吏原地做官,原先履行什么職責,現(xiàn)在還履行什么職責,一個號令便把人心穩(wěn)定下來了。劉邦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行事簡單,到達灞上后約法三章,殺人償命,搶劫判刑,偷盜判刑。且這三章約法,在他為帝時期幾乎沒有更改。還有,劉邦聽勸,只要你出的主意好,他立即采用,不以你之前出過壞主意而對你全盤否定。在劉邦屢打敗仗的時候,酈食其給劉邦出了個壞主意,勸他仿效商湯,立戰(zhàn)國六雄的后裔為君王,以爭取抗秦的力量。劉邦聽從,立即派人刻制玉璽,打算叫酈食其出使各國。恰逢張良外出回來,吃飯時劉邦把酈食其這個主意一說,張良急了,從八個方面分析了不能這么做的原因。劉邦吐出口中的飯罵道:酈食其這個書呆子,差點壞了我的大事。遂下令銷毀玉璽。罵完也就過去了。這之后酈食其出主意叫他進軍滎陽,搶占敖倉的糧食,扼守成皋的險路,斷絕太行的通道,以向天下顯示劉邦大軍已占據(jù)有利地形而能克敵制勝的態(tài)勢,劉邦聽計,大獲其益。還有,劉邦好色,年輕時在村里就尋花問柳,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作戰(zhàn)中,他是打了勝仗要女人,打了敗仗也要女人,被項羽趕得只顧帶幾十人逃命,夜里臨時借宿一農家,他也不放過與這家的女兒睡在一起。當了皇帝以后,更是不管不顧,上朝時將自己喜愛的美人摟在懷里,一邊摳摳摸摸,一邊聽大臣稟報。周昌去給劉邦報告事項,一進門看見劉邦和美女在草地上打鬧,他轉身就走,劉邦則追過去把他壓在地上,還問他有什么看法,周昌說他像桀紂,劉邦聽罷哈哈大笑,推開周昌,繼續(xù)去和美女在草地上打滾嬉鬧。劉邦的這些特性,與平民百姓無異,因而歷史上有人稱他為平民皇帝,史學家都喜歡他,史學巨匠司馬遷更是對他懷有好感?! ∑穭⒑悖饕瞧匪螄碚拿癖厩閼?。劉恒皇帝的架子端得很高,始終端在天下主宰、庶民救世主的層次。他架子端得高,做得也好,架子與行為吻合。他減省皇帝衛(wèi)隊,是為了減輕轉嫁到百姓頭上的賦稅;他開放皇家園林讓百姓耕種,是為了增加百姓的收入;他不讓建露臺行宮,是擔心浪費百姓的錢財;他率領皇后嬪妃自己耕種采收,是為了減輕百姓的供養(yǎng)負擔;他嚴禁下級官吏給他貢獻奇珍異寶,是擔心有的官吏為給他獻寶而到百姓家去搶奪;他下令取締遍布在深山寺廟的“秘祝”,是想把上天的恩賜讓天下百姓分享;他甚至堅持“匈奴不入塞,漢不出塞”的戰(zhàn)略,都是為了防止戰(zhàn)爭給庶民百姓帶來災禍。公元前一六七年,劉恒頒布詔令:免除一切田租賦稅。這是空前絕后的大手筆,歷史翻了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國免征農民兩千多年來都交的皇糧,才回到了劉恒做皇帝時開啟的原點。品劉恒,能徹底顛覆人們想象中的帝王形象,從治國理政的角度,走進一位真正的“救世主”的內心深處。  品劉啟,主要是品他治國理政的法制情結。黃帝發(fā)起涿鹿之戰(zhàn)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制定并實行了五刑:動用軍隊陳尸荒野,砍頭陳尸朝門,鋸腳、割鼻子,去膝蓋骨、刺字,鞭抽棍打。被后人譽為社會治理達到完美程度的周朝,法制也是體現(xiàn)在君王的詔書和對臣僚的訓誡之中,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制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機制,幾乎被戰(zhàn)火所燃燒,所湮滅。也許是戰(zhàn)爭太殘酷的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刑罰極其殘忍:閹割男犯的生殖器,破壞女犯的生殖機能,鑿犯人的頭蓋骨,抽犯人的肋骨,把犯人放在鑊里活活煮死等對人性極其侮辱而又極其殘忍的刑罰,成了殘酷戰(zhàn)爭的畸形兒。秦朝是把專制推向極致的社會,誅殺三族令、挾書律、妖言罪、腹誹罪等,無一不是秦始皇實行殘酷專制的打手。漢朝歷經(jīng)劉邦、劉盈、劉恒三個皇帝,雖然妖言罪、腹誹罪等法律被廢除了,但法制的進步并未與社會的發(fā)展相輔相成,法制仍處在整個社會不被朝廷器重的一隅,只是偶爾閃爍一下。劉啟接替皇位后,對法制重視起來了。他頒布了鞭打刑法即“筆令”,規(guī)定竹鞭長五尺,執(zhí)行這一刑罰的獄吏,只能手握竹鞭上端的一寸處;全部竹片必須削平,其末端竹片必須削成半寸厚;鞭打時只能打犯人的屁股,不能打其他部位;鞭打中不能換人……他真正廢除了株連罪。公元前一五四年,襄平侯紀嘉的兒子紀恢說,為了謀害父親和兄弟,向朝廷舉報紀嘉謀反,企圖假皇帝之手,摘掉父親襄平侯的官帽,在自己被處死的同時,把父親紀嘉連同母親、兄弟一并殺掉。劉啟不搞株連,查清事實真相后,下詔赦免紀嘉,仍為襄平侯,紀嘉的妻子和除紀恢說之外的兒子,全部免于處罰,只是將紀恢說和參與這一陰謀的人依法嚴懲。與此同時,劉啟多次下詔,疑難案件,可輕可重的,要輕判;法官拿不準的要層層上報,上報以后要輕判。劉啟認為,饑寒交迫,而不去為非作歹,這樣的人太少;而縣政府的縣丞、長吏等官,作奸犯科,向人民掠奪,其行為如同強盜,使人痛恨。劉啟的法制情結,對庶民百姓比較寬松,對各級官吏則比較嚴厲,這在封建社會不僅是難能可貴的,更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向?! ∑穭兀饕瞧匪_疆拓土的大作為、大手筆。土地是國家的根本。區(qū)域,不只是一個國度的范圍,更是一種民族勢力的尺度。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構定了中國的原始版圖,功不可沒。劉徹登上帝位后,開疆拓土,雄心萬丈,從南到北,自東到西,在中國的原始版圖上,不斷地進取、開拓,把炎黃子孫從黃河出發(fā),用腳丈量出來的國土,以中國的名義重新作了一次規(guī)整。戰(zhàn)爭,國家要傾注財力、物力,人民更要背負沉重負擔,付出巨大代價。應當說,反擊匈奴的進犯,并由被動反擊變成主動進攻,是劉徹由迫不得已向謀求長治久安的重大轉變。匈奴長期在邊境侵擾掠殺,朝廷不能不管,仗不想打也得打。在戰(zhàn)爭中站立起衛(wèi)青、霍去病等彪炳史冊的戰(zhàn)將后,劉徹便把戰(zhàn)略重點指向匈奴的腹地,以及那些因為害怕而不得不屈從匈奴的北方小國,把戰(zhàn)線拉得很長。對戰(zhàn)爭的支撐,于是變成了人民群眾的負擔。每次出戰(zhàn),劉徹都下詔征集人員、馬匹、車輛,有時還不發(fā)軍餉,由參戰(zhàn)人員自帶,弄得民眾苦不堪言,怨氣很大。對此,太子劉據(jù)及皇后衛(wèi)子夫都勸過他,他則在與衛(wèi)青的談話中,把自己的戰(zhàn)略謀劃說清了:漢王朝建立政府,一切都是草創(chuàng),加上四面外族侵略不已,如果我們不改變傳統(tǒng)制度,后世便沒有準則。如果不出動軍隊反擊,國家就不能獲得平安。因為這些原因,不得不耗費國力,使天下人民受苦受窮。但是,假定我之后的皇帝也像我這么做,那可要走上秦王朝亡國的老路。在劉據(jù)勸他不要發(fā)兵征討外族時,劉徹說:由我來承當艱苦,由你來享福,難道不好嗎?劉徹并非不知道戰(zhàn)爭給普通百姓造成的痛苦,但他堅持開疆拓土、為后世奠定幸福根基的戰(zhàn)略舉措,大寫了他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千古一帝的不朽功績。  當然,《品四帝》,不只是品他們在本文中所寫的東西,而是在突出四帝治國理政某方面特色的同時,對其他方面也多有涉及。如治國理政的核心要義是治吏,而不是治民。這方面劉家四帝各有特色,劉徹做得更絕,更好?! ≈劣谄返脤Σ粚?,好不好,只有讓讀者去品了。  寫于2011年6月

內容概要

  傅劍仁先生研讀《史記》二十年,《品<史記>四帝》是他繼《從<史記>出發(fā)》《品讀<史記>》之后的第三本專著。《從<史記>出發(fā)》是從具體的事件、人物出發(fā),詮釋今天應該汲取的史學營養(yǎng),《品讀<史記>》是向同一類事件、人物走去,開掘今天應該認知的歷史規(guī)律,《品<史記>四帝》則是選取在治國理政方面各有特色的四個皇帝逐一品評,提煉出今天可資借鑒的治國安邦之要義。
  品高帝劉邦,主要是品他治國理政的平民特色,品文帝劉恒,主要是品他治國理政的民本情懷,品景帝劉啟,主要是品他治國理政的法制情結;品武帝劉徹,主要是品他開疆拓土的大作為、大手筆,治國安邦的核心要義是治吏,而不是治民。
  作者筆下激情充盈,元氣飽滿,是一部鮮活靈動的歷史文化之大散文。

作者簡介

  傅劍仁,湖南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在河北任公職。
  出版著作多種。長篇報告文學《千日養(yǎng)兵》獲1990-1991年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拜謁司馬遷》獲第三屆冰心散文優(yōu)秀獎;三次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長篇小說《一師之長》獲昆侖優(yōu)秀作品獎。

書籍目錄

高帝劉邦
文帝劉恒
景帝劉啟
武帝劉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品史記四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要是書能像新的就好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