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自述(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季羨林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內(nèi)容介紹:作者季羨林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作者下生兩個月零4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從寶座上被請了下來。因此,作者常常戲稱自己是“清朝遺少”。到了作者能記事兒的時候,還有時候聽鄉(xiāng)民肅然起敬地談到北京的“朝廷”(農(nóng)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們?nèi)匀桓呔訉氉?。作者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極有權(quán)威、極有力量的一種動物。
這就是作者的心鏡中照出的清代殘影。《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收錄了近百張照片,全景式展現(xiàn)了季羨林先生的一生。

作者簡介

季羨林
生于1911年8月6日,山東臨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言語,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現(xiàn)代語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報上發(fā)表論文多篇。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大教授,并創(chuàng)辦東語系,進行東方學研究。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學術(shù)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福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散文、雜文作品。

書籍目錄

上冊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代序)
一、朦朧的童年歲月
1.我的童年
2.回憶一師附小
3.回憶新育小學
4.小姐姐
5.彭家四姑娘
6.兔子
7.紅
8.老人
9.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二、難忘的中學時光
1.回憶正誼中學
2.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3.回憶濟南高中
4.觀劇
5.遇上日本兵
三、勤奮的大學時代
1.北大入學考試
2.報考大學
3.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4.受用終生的兩門課
5.清華園日記(摘編)
四、短暫的教學實踐
1.校長
2.教員
3.上課
4.我同學生的關(guān)系
5.我同校長的關(guān)系
6.我的苦悶
7.我親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劇
8.天賜良機
五、漫長的留學生涯
1.留學熱
2.天賜良機
3.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4.滿洲車上
5.在哈爾濱
6.過西伯利亞
7.在赤都
8.初抵柏林
9.哥廷根
10.道路終于找到了
11.懷念母親
12.兩年生活
13.章用一家
14.漢學研究所
15.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6.完成學業(yè)嘗試回國
17.大轟炸
18.在饑餓地獄中
19.山中逸趣
20.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
21.我的老師們
22.學習吐火羅文
23.我的女房東
24.反希特勒的人們
25.伯恩克(Boehncke)一家
26.邁耶(Meyer)一家
27.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28.盟國
29.優(yōu)勝記略
30.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31.別哥廷根
32.赴瑞士
33.在弗里堡(Fribourg)
34.同使館的斗爭
35.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36.船上生活
37.西貢二月
38.從西貢到香港
39.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冊
六、坎坷的北大經(jīng)歷
1.海外歸來
2.思想斗爭
3.終于找到了出路
4.陷入會議的旋渦中
5.批判的狂潮洶涌澎湃
6.政治運動(1957—1965)
7.我的學術(shù)研究
七、痛苦的“文革”記憶
1.從社教運動談起
2.1966年6月4日
3.對號入座
4.快活半年
5.自己跳出來
6.抄家
7.在“自絕于人民”的邊緣上
8.干鈞一發(fā)
9.勞改的初級階段
10.大批斗
11.太平莊
12.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13.牛棚生活(一)
14.牛棚生活(二)
15.牛棚生活(三)
16.牛棚轉(zhuǎn)移
17.半解放
18.完全解放
19.余思或反思
八、收獲的二十年間
1.1978—1993年
2.我的學術(shù)總結(jié)
3.我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翻譯
4.我與原始佛教語言問題的研究
5.我和佛教研究
6.我和外國文學
7.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后后
8.我和北大
九、幸運的老年生活
1,八十抒懷
2.新年抒懷
3.賦得永久的悔
4.我的母親
5.我的父親
6.我的妻子
7.三個小女孩
8.百年回眸
9.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10,九十抒懷
11.故鄉(xiāng)行
12.九蘭抒懷
13.辭“圜學大師”
14.辭“學界(術(shù))泰斗”
15.辭“國寶”
16.我的座右銘
17.九十五歲初度
18.笑著走
附錄:季羨林年譜
跋:百歲老人的道德文章
編者手記:與大師面對面
后汜:超越九五的歲月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七十多年前的中國,剛剛推翻了清代的統(tǒng)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亂,一片黑暗。我最早的關(guān)于政治的回憶,就是“朝廷”二字。當時的鄉(xiāng)下人管當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別名。我總以為朝廷這種東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極大權(quán)力的玩意兒。鄉(xiāng)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肅然起敬。我當然更是如此??傊?,當時皇威猶在,舊習未除,是大清帝國的繼續(xù),毫無萬象更新之象。我就是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xiàn)改臨清市)的一個小村莊——官莊。當時全中國的經(jīng)濟形勢是南方富而山東(也包括北方其他省份)窮。專就山東論,是東部富而西部窮。我們縣在山東西部又是最窮的縣,我們村在窮縣中是最窮的村,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我們家據(jù)說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誕生前似乎也曾有過比較好的日子??墒俏医瞪鷷r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親的親兄弟共有3人,最小的一個(大排行是第十一,我們把他叫一叔)送給了別人,改了姓。我父親同另外的一個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著是多么困難,概可想見。他們的堂伯父是一個舉人,是方圓幾十里最有學問的人物,做官做到一個什么縣的教諭,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養(yǎng)育過我父親和叔父,據(jù)說待他們很不錯??墒羌彝ゴ?,人多是非多。他們倆有幾次餓得到棗林里去撿落到地上的干棗充饑。最后還是被迫棄家(其實已經(jīng)沒了家)出走,兄弟倆逃到濟南去謀生。“文化大革命”中我自己“跳出來”反對那一位臭名昭著的“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的作者,惹得她大發(fā)雌威,兩次派人到我老家官莊去調(diào)查,一心一意要把我“打成”地主。老家的人告訴那幾個“革命”小將,說如果開訴苦大會,季羨林是官莊的第一名訴苦者,他連貧農(nóng)都不夠。我父親和叔父到了濟南以后,人地生疏,拉過洋車,扛過大件,當過警察,賣過苦力。叔父最終站住了腳。于是兄弟倆一商量,讓我父親回老家,叔父一個人留在濟南掙錢,寄錢回家,供我的父親過日子。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數(shù)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梁面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堿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見不到。一年到底,就吃這種咸菜。舉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歡我。我三四歲的時候,每天一睜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們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見她把手一蜷,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來的時候,就會有半個白面饅頭拿在手中,遞給我。我吃起來,仿佛是龍膽鳳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還有比白面饅頭更好吃的東西。這白面饅頭是她的兩個兒子(每家有幾十畝地)特別孝敬她的。她喜歡我這個孫子,每天總省下半個,留給我吃。在長達幾年的時間內(nèi),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對門住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天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走出去老遠到別人割過的地里去拾麥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撿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籃子遞給母親,看樣子她是非常歡喜的。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子比較多,她把麥粒磨成面粉,貼了一鍋死面餅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來了,吃完了飯以后,我又偷了一塊吃,讓母親看到了,趕著我要打。我當時是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親沒有法子下來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餅子盡情地享受了?,F(xiàn)在寫這些事情還有什么意義呢?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使我終生受用不盡。它有時候能激勵我前進,有時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從不計較,難道同我小時候的這一些經(jīng)歷沒有關(guān)系嗎?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于坑害子女。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學著認字,大概也總在4歲到6歲之間。我的老師是馬景功先生?,F(xiàn)在我無論如何也記不起有什么類似私塾之類的場所,也記不起有什么《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書籍。我那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就沒有一本書,連帶字的什么紙條子也沒有見過。反正我總是認了幾個字,否則哪里來的老師呢?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懷疑的。雖然沒有私塾,但是小伙伴是有的。我記得最清楚的有兩個:一個叫楊狗,我前幾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現(xiàn)在還活著,一字不識;另一個叫啞巴小(意思是啞巴的兒子),我到現(xiàn)在也沒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誰。我們3個天天在一起玩,浮水、打棗、捉知了、摸蝦,不見不散,一天也不間斷。后來聽說啞巴小當了山大王,練就了一身躥房越脊的驚人本領,能用手指抓住大廟的椽子,渾身懸空,圍繞大殿走一周。有一次被捉住,是十冬臘月,赤身露體,澆上涼水,被捆起來,倒掛一夜,仍然能活著。據(jù)說他從來不到官莊來作案,“兔子不吃窩邊草”,這是綠林英雄的義氣。后來終于被捉殺掉。我每次想到這樣一個光著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為這樣一個“英雄”,就頗有驕傲之意。我在故鄉(xiāng)只待了6年,我能回憶起來的事情還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寫下去了。已經(jīng)到了同我那一個一片灰黃的故鄉(xiāng)告別的時候了。

后記

后記:超越九五的歲月在度過95歲生日之后,父親把自己生存的目標定在了108歲的“茶”壽。對他來說,這并不是不可期許的,因為那時他的健康狀況和自我感覺都很好,他也充滿信心,至少能活到“茶”吧??墒牵瑳]想到2009年7月11日他卻突然離世。在95歲之后的兩年多的時間里,仍然發(fā)生了很多事情,說明父親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里,生活是充實飽滿的。他并沒有虛度年華,沒有尸位素餐,坐以待斃——他,應該說,一直是在工作著的,而且非常忙碌。2007年一開始,他就出版了他的《病榻雜記》。這本書是他住進醫(yī)院之后寫成的,里面有許多對自己以往生命歷程的回憶,對朋友和故人的追思紀念和大量的雜文。最重要的,他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反思,把自己的座右銘和對于死亡的看法公之于眾,表現(xiàn)出了他的豁達、淡泊和從容。他把陶淵明的四句詩當作進入老年時期的座右銘:“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彼子貌懿俚脑姡o自己又制定了一個現(xiàn)時的座右銘:“老驥伏櫪,志在十里。烈士暮年,壯心難已?!备赣H對于后者的解釋,充滿著幽默和機智。雖然他只把自己的志向僅定為“十里”,但仍然可以說是一個“壯心”!因為那時的他只能靠輪椅行動,而且要由別人來推。他說,即便是一個棒小伙,撐破天一口氣也只能推十里路。這樣的志向就不算低了。他又把自己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歸結(jié)為“笑著走”,又拿趙樸初老人的判斷為自己的說法張目——樸初老有一次曾經(jīng)說過:“別人都是哭著走,獨獨季羨林是笑著走?!备赣H相信樸初老有特異功能,所以對他的說法是深信不疑的。從這個座右銘里可以看出父親對生命的眷戀——暮年已至,壯心難已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本書里,父親發(fā)表了自己寫的一首詩《泰山頌》,這恐怕是父親一生里寫的較完整、較長的唯一的一首詩。父親愛詩也能品賞詩,但一生中很少寫詩。為此,我曾經(jīng)問過他,為什么不寫詩。他的回答是,怕寫不好。我覺得,父親對詩恐怕有過高的崇敬心理進而產(chǎn)生了畏懼,因此不敢輕易為之。這里我想把這首《泰山頌》抄在下面供大家欣賞,因為在《病榻雜記》書中甚至在《季羨林全集》里的詩文都有嚴重的錯誤,另外也缺少父親后來所做的修改補充:巍巍岱宗  五岳之巔  雄踞神州  上接九天  吞吐日月  呼吸云煙陰陽變幻  氣象萬千  興云化雨  澤被禹甸  齊青未了  養(yǎng)育黎元  魯青未了  春滿人間  星換斗移  河清海晏  人和政通  上下相安  風起水涌  處處新顏  暮春三月  雜花滿山  萬木爭高  萬卉爭艷  爭而不斗  和諧自然  天人合一  宛然實現(xiàn)  金秋十月  層林紅染  游人至此流連忘返  三十三天  海中三山  人間桃源  伊甸樂園  處處名勝誰堪比肩  登高望遠  壯思綿綿  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屹立東方  億斯萬年在2008年12月21日下午,午休過后的父親對我說:“《泰山頌》要做一點補充和訂正,我說,你記下來?!庇谑撬蛷念^背誦起來。到了要增加或刪改的地方,他就把他想好了的詩句說出來,我記錄過后念給他聽。最后,他一定要用毛筆抄錄一遍,算是最后完成。那時,他的眼睛已經(jīng)看不見了,但是頭腦十分清晰,全部詩句都能脫口而出,前后次序絲毫不差。他寫字也是盲寫,雖然要戴上眼鏡,其實并看不清字跡,但是寫出來的字卻蒼勁有力,基本上還是可以辨認的。幾大張宣紙寫完,雖然很累,可是覺得十分愉悅,因為他完成了一件要緊的事情。他的這種狀況,使我感到十分驚訝和嘆服。我相信他定能超越期頤之年?!恫¢诫s記》的出版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對于96歲高齡的父親,身處醫(yī)院病房,視力不佳,行動不便,還能筆耕不輟,不但寫了這么多的文章,而且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道德和人文情懷,人們給予了很高的贊譽。接著,父親獲得了“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的提名,通過全國電視觀眾的投票最終成為10名入選者之一。頒獎詞是這樣的:“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jīng)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边@一段文字是對父親人品的很好的描述。2007年7月,父親向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建議,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要把孔子“抬出來”。這是父親對體現(xiàn)人文奧運的具體建議。所謂“抬出來”,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俗語,意思是把孔子的思想表彰出來。這一提議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很大反響,很多人甚至感到不可思議,難以接受。父親的意思就是要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者孔子的思想在奧運會上體現(xiàn)出來,促進其在國內(nèi)甚而在國際上的弘揚和傳播。事實上,張藝謀接受了父親作為奧運文化藝術(shù)顧問所提出來的這一思想,并在開幕式上將它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在8月初,當溫家寶總理到醫(yī)院看望父親時,父親和總理延續(xù)去年的話題,進一步探討了他提出來的“和諧”這一思想,特別是關(guān)于人要自身和諧的思想。溫總理告訴父親,他提出的這一思想已經(jīng)向中央作了反映,中央全會的決定里就已經(jīng)吸收了他的意見。溫總理說,父親最近提倡良知、良能的思想也很深刻。溫總理夸獎父親刻苦、講真話。于是父親就闡述了要說真話,不講假話的主張,進一步又發(fā)揮成“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這句話延伸了巴金老關(guān)于講真話的意見,成了父親的經(jīng)典話語,受到大家的歡迎進而廣為傳播。2007年11月,季羨林為香港著名愛國人士、漢榮書局創(chuàng)辦人石景宜先生的去世深為悲痛。石先生1998年曾斥巨資購得一批珍貴文物貝葉經(jīng)并打算捐給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了鑒別其文物價值,曾請求父親幫助。開始未能如愿,隨后很快得以與父親相見,這批經(jīng)卷的價值得到肯定,二人因此結(jié)下不解之緣,成為摯友。這應該是父親結(jié)交愛國商界人士少有的佳話。父親一般來說比較嚴肅矜持,但有時也樂意講講笑話。11月,有朋友給他送書,他一時興起,講了一個曾在山東電視臺講過的笑話?!昂芏嗄昵埃袃蓚€外地人訪問大明湖,在歷下亭看到杜甫的詩:‘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人不服,便要想罵罵濟南人,于是將詩改作‘濟南名士多王八’。一個濟南本地人在旁邊聽了之后,已從口音上聽出了他們是哪里的人,就給他們兩個講了一個故事:東海龍王舉行考試,大王八也去趕考,半路上要下蛋,便找到兩條魚,一個壇子。等下完蛋,讓魚把蛋放進壇子里,讓魚抬著王八跳過龍門,吵鬧著要進龍宮。龍王很奇怪,問是什么人這么吵鬧?小鱉回答說:‘魚抬的是王八,壇盛的是王八蛋?!濒~臺就是魚臺縣,壇盛就是郯城縣。結(jié)果把那兩個人都罵了。2007年,除了上述活動之外,父親幾乎每天都有節(jié)目,接待了許許多多來訪,參與了眾多的文化活動,寫了大量的題詞,真是忙碌得不亦樂乎。這樣的醫(yī)院生活使父親感到很滿足,很充實,他覺得沒有虛度年華,自己還在為社會作貢獻。到了2008年1月,他就被印度政府授予了國家最高榮譽獎——“蓮花獎”。這是第一位中國公民獲此殊榮。印度媒體說,“蓮花獎”第一次越過了喜馬拉雅山。這項獎項是獎勵父親在東方學,特別是在印度古代語言研究上所獲得的成就,獎勵他在中印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父親還在不斷地思考自己提倡的“和諧”思想。有一天,他興之所至,揮毫寫出了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和諧的多種形態(tài):“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边@四種所謂形態(tài),實際上把“和諧”這一思想文學化詩化了。可見,父親這時對于實現(xiàn)他提倡和向往的人間“和諧”這一目標有多么強烈的追求和愿望。他知道,提倡歸提倡,但要實現(xiàn)這一思想談何容易。他講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姓張的老人,一家有五百多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仍能和諧相處?;实壑懒诉@一家人的情況,就找來老人詢問,做到這一點有什么秘訣沒有。為了回答皇上的提問,老人要來紙筆,一連在上面寫了一百個“忍”字。皇上看了,頓覺釋然??梢?,“和諧”固然好,要做到一家、一國、各國,也就是說整個世界的“和諧”,那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2月底,父親應邀為奧運頻道《武林大會》和《武林盛典》題詞,這勾起了他對自己十分崇尚的“俠客”精神的闡述。父親一向崇尚“俠”、“士”,他曾說,中國的“俠”和“士”是外國沒有的,外文翻譯不出來?!皞b”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士”就是敢于犯顏直諫,為堅持真理不怕掉腦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俠”和“士”很多。當代也有,他說,文有梁漱溟,武有彭德懷。所以他的題詞是:“望武林大會把大俠的精神留住?!痹?月的時候,父親因外研社要出版《中國文化讀本》(中外文本)一書,而對其大加贊揚,說就是要讓年輕人和國外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僅中國文化里的“和諧”這一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曾產(chǎn)生過和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談到中國文化,有一次,市委書記劉淇問父親:“什么是人文奧運?”父親回答:“兩句話。一句是宣傳中國優(yōu)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备赣H強調(diào),要讓年輕人既了解中國文化又了解外國文化。5月,父親被授予日本學士院客座院士頭銜,成為百年來第一位獲此身份的中國人。同月,汶川大地震發(fā)生,父親極為關(guān)切,并贊揚溫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是給大家?guī)Я藗€好頭。父親盡自己所能,捐款20萬元支援救災,為的是不讓災區(qū)兒童失學,題詞“萬眾一心,人定勝天”。這筆捐款后來用在了建設災區(qū)的小學上面。北京大學歷史系何芳川教授主編的《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出版,引發(fā)了父親關(guān)于東西文化交流的議論。他說,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要研究西學東漸,更不可忽視東學西漸,因為中西文化是在東化和西化的雙向互動中發(fā)揚光大的。“東學西漸”就這樣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受到學界的重視。7月,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父親捐款100萬元,設立獎助學金。父親捐款,有個特點,就是手頭有多少,就捐多少,從不給自己留有余地。捐了再說。這恐怕就是父親俠義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7月里父親動了回家的念頭。他要回去看看他已經(jīng)居住了46年的北大朗潤園13公寓?;丶乙恢笔撬男牟?,在醫(yī)院里已經(jīng)住了5年多了,毫不夸大地說,他是朝思暮想地要回家。2002年他回過一趟家,寫下了《回家》的散文,他的復雜心情躍然紙上,感人至深。然而這次所謂回家,只能是回家看看而已,并不能住下來。盡管如此,看總比不看要強得多。他回去了,看過自己的居處,卻沒想到在那里竟然見到了從美國回來的自己的孫女季清和外重孫女南南和孟美。祖孫四人為什么只能在故居相見,據(jù)說因為他們是外國人,外國人是不能進301醫(yī)院的!父親和孫女們相見當然高興,和他們合影留念并贈送奧運會紀念品。這是父親生命當中難得的事情,可是后來他卻沒有能寫成文字,因為那時他已經(jīng)不能寫字了。這或許是父親生命中的憾事之一。受這件事情的觸動,事后他大約也曾經(jīng)想過,為什么不能借回家的機會一起見見自己的兒子呢,他一定是和孫女們在一起的。當時,受人阻隔,兒子不能進醫(yī)院,那么在自己的家里相見總是可以的吧。可是機會錯過了。當然,他內(nèi)心里相信父子一定會重逢的,他也早有了這種打算。但是他要先做一點“清障”的工作,才能實現(xiàn)。出乎父親和一些人的預料,這件事很快就發(fā)生了,就在幾個月之后。8月2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又到醫(yī)院來看望父親,這是他第五次的看望,殊不知也是最后一次和父親交談了。他們談到了汶川大地震,兩人都以樂觀的精神面對現(xiàn)實,共同以恩格斯的名言相互鼓舞: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shù)?。溫總理說:我們的歷史總是和災難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這個民族愈挫愈強。父親說:災難能鍛煉一個人的意志,也能鍛煉一個民族的意志。溫總理說:想起了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父親表示同意。溫總理還說,他常記著一句話,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國家有許多值得憂慮的事,腦子一點不能放松。父親說,治亂世易,治平世難,治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更難,充分表達了父親對總理的體諒和同情。溫總理最后和父親相約明年再見、再談。沒想到,這竟是他們的訣別之會。9月,父親獲得哥廷根大學授予的“2008年杰出校友”榮譽稱號。10月父親和饒宗頤先生見面,被譽為“南饒北季”的二位老人,一見如故,一個雙手合十,一個抱拳作揖,相見甚歡。早在1993年兩人就已經(jīng)結(jié)識并共同創(chuàng)辦了《華學》雜志,傳播漢學。二人雖分居中國南北,卻心向往之,惺惺相惜,一個說“季先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說,“他多才多藝,并世實無二人”。這看似互相吹捧,實是發(fā)自肺腑、合乎實際的互評。這次會見被譽為“世紀會面”,兩位世紀高齡的東方學術(shù)巨人的交往,成就了一段頗具傳奇性的故事,讓世人神往,令世人贊羨。也是在10月份,父親為人民日報寫了文章《我們正在經(jīng)歷第二次解放》來紀念改革開放30年。文章里,他自稱是五朝元老,歷經(jīng)過清朝、民國、軍閥統(tǒng)治、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時期。他把改革開放視為一個時期,一個新時期,甚或一個新朝代,評價之高,非同一般。他贊揚現(xiàn)在是政通人和,海晏河清,是他一生里經(jīng)歷過的從未有過的好時代。他闡述“和諧”這一思想,提出要“天人合一,人人合一,個人合一”三個層次,缺一不可。他強調(diào),“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儒學的精華,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他提出,要愛國、孝親、尊師、重友。10月10日,父親開始口述歷史。他口述,蔡德貴先生錄音記錄。這件事情一直持續(xù)到他離世前不久?,F(xiàn)在已經(jīng)有口述歷史的書出版。他的口述,洋洋大觀,有50萬字之多,可以說是另一部詳盡的自傳。在這個時候,父親的處境發(fā)生了嚴重的問題。多年來,父親在醫(yī)院里便受到了他的秘書們不同程度的封鎖。出于不光彩的動機,秘書們不允許父親和自己的近親好友、學生,特別是他唯一的兒子接觸、見面。他的財產(chǎn),特別是珍貴的文物收藏,受到覬覦甚至流失。生活上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顧。為了擺脫這種狀況,父親不得不采用類似地下工作的辦法向溫總理寫信吁請幫助。秘書們的封鎖解除以后,在熱心好心的友人們的幫助下,被隔離13年之久的我和父親終于重歸于好!由于和自己兒子的重逢,父親很快就實現(xiàn)了和近親好友們的重逢。天道人倫,至此完全復歸正常。父親從被人封鎖控制的樊籠里解放出來,好像獲得了重生。這在父親和我的一生里,都是值得記住和慶幸的事情。在我們季家的歷史上,也更是一件痛苦而又喜悅的事情??上?,這時我的嬸祖母、母親、姐姐均已辭世,他們只能在九天之上觀看我們這出人間悲喜劇。不管怎樣,我們沖破了人問藩籬,實現(xiàn)了人性的回歸,在天意的主導下,我們獲勝了。2008年,有了父子重逢這一件事,這一年就顯得極不平常了。當然,在這一年里,還有大量的事情發(fā)生,對于父親來說,這一年仍然是極為忙碌的。2009年是父親生命的最后的一個年頭。7月11日是他與世長辭的日子。從2008年11月到2009年的7月,8個多月,父親過的完全是另一種生活,表面上的熱鬧仍然繼續(xù)著,可是父親的內(nèi)心卻顯出了與以往極為不同的、十分的平靜和從容。他享受到了多少年來沒有過的溫馨和溫暖。以前他在文章里也曾經(jīng)說到過所謂家庭的溫馨,不過那種述說是多么勉強,多么造作,讓人感到很不自然,很不真實。我理解,那是為了平衡心情的缺失而勉強寫出來的。看了之后只能讓人為他感到心酸和對他產(chǎn)生憐憫。他繼續(xù)口述歷史,繼續(xù)接待來訪,形形色色,紛紛繁繁,真可謂五花八門。他已年屆百歲,壽至期頤,常幽默地自稱要吹它一下或嚇它一下,說自己已是“百歲老人”。他的境界越來越高了,以至于達到了人間至境:天高云淡,四大皆空——他已經(jīng)成了活佛了。可是當我對他說你已經(jīng)成佛了的時候,他竟然回答說,我研究佛教,但我不信佛,我不愿意涅粲。他的回答使我感到極大震動:人啊人,你為什么總是那么難以徹悟呢?看起來,做一個真正覺悟了的人,也就是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年近百歲,風燭殘年,俗念全消,欲望皆無,一切均已置之度外,一切也都已成了身外之物,然而,卻仍然眷戀著生命,眷戀著活著!然而他終于在沒有思想準備,在很不情愿的情況下離去了。拋下了國,拋下了家,拋下了財產(chǎn)積蓄,拋下了文物收藏,拋下了名譽成就,拋下了愛和恨,拋下了一切,離去了。7月11日清晨,他的心臟再也無力跳動,迫使他撒手他仍然眷戀著的人寰,離開了我們。父親的一生終結(jié)了。他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在這本書里有他自己的敘述,人們也會有自己的評價,但最終的結(jié)論總是要經(jīng)過歷史的檢驗,這需要時間。2011年5月季承

編輯推薦

《季羨林自述:我這一生(圖文版)(套裝上下冊)》作者季羨林生也晚,沒有能看到20世紀的開始。但是,時至今日,再有7年,21世紀就來臨了。從作者目前的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來看,作者能看到兩個世紀的交接,是絲毫也沒有問題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作者也可以說是與20世紀共始終了,因此作者有資格寫“作者與中國20世紀”。對時勢的推移來說,每一個人的心都是一面鏡子。作者的心當然也不會例外。作者自認為是一個頗為敏感的人,作者這一面心鏡,雖不敢說是纖毫必顯,然確實并不遲鈍。作者相信,作者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長達90年的真實情況,是完全可以依賴的。謹以此書紀念季羨林先生誕辰100周年。隨書附贈季羨林先生《三進宮》手稿影印本一份,供讀者朋友們收藏?!都玖w林自述:我這一生(圖文版)(套裝上下冊)》收錄了近百幅照片,全景式展現(xiàn)了季羨林先生的一生季承先生撰寫后記,記錄父親生命中的最后三年,使得此。書真正成為季羨林先生的“我這一生”。我經(jīng)歷過清朝帝國,雖然只有兩個多月,畢竟還得算是清朝“遺小”。我經(jīng)歷過辛亥革命,經(jīng)歷過洪憲稱帝,經(jīng)歷過軍閥混戰(zhàn),經(jīng)歷過國民黨統(tǒng)治,經(jīng)歷過日寇入侵,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其間我在歐洲住過10年,親身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又經(jīng)歷過解放戰(zhàn)爭.經(jīng)歷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建立以后,眼前雖然有了希望了,然而又今天斗,明天斗,這次我斗你,下次你斗我,攪得知識分子如我者,天天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斗到了1966年,終于斗進了牛棚。改革開放以后,松了一口氣.然而人已垂垂老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季羨林自述(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1條)

 
 

  •   當我看到隨書贈送的季先生的手稿影印本時,心頭一震,感動油然而生。季先生一生都在執(zhí)著的追求真理,專心的研究著東亞文化。季門立雪已經(jīng)成為佳話,季荷依舊亭亭玉立,惟有季先生離我們而去了。
  •   此書非常好!希望大家看看你,國學大師季老的一生!原理政治!
  •   紙張感覺一般吧,是講季老的一生,值得一看!
  •   了解大師的一生,寫得很實在有收獲
  •   書內(nèi)容是不錯。書我很喜歡,快遞送來書都壞了。書的紙都拆過了。很舊。摩擦的痕跡很嚴重。有一本書完全就是很臟。書骨架子都壞了。完全沒有保護書的措施和意識??爝f也是很不負責任的。當當買書最好別信。一次就夠了。
  •   真實的季老
  •   非常經(jīng)典書,之前有一個版本,后來再版質(zhì)量更好一些。
  •   挺好的,不過紙張有點差,其他還好
  •   季老的書一直很喜歡
  •   收藏,特別好
  •   買這個出書是純屬想收藏一下 個人愛好~~
  •   很喜歡看,生活總是那么多的意外。
  •   喜歡、有好多啟示
  •   我想,下次去朗潤園,或者會安靜更多.
  •   還沒看,覺得會是一本給我人生指明方向的書,會讓我感動的書。
  •   裝幀很好,很喜歡
  •   不愧是大家手筆,文字樸素精髓,尤其是對文革的敘述很深邃。。。。
  •   好!果斷5星
  •   過年回家,老媽說其他的都不用帶了,你給我?guī)妆炯玖w林的書回來吧,他寫的文章我越讀越喜歡。我就給她買了,晚上她忙完了就坐在自己床上看,滿意O(∩_∩)O~
    我自己也看過,不過季老的東西我自己覺得就是中國文人的老調(diào),關(guān)于心態(tài),往往是標題大內(nèi)容少,學不到東西。閑散的時候看看就丟開了。
  •   內(nèi)容很好,但是印刷有點問題,有一些頁面有重影,有點遺憾!
  •   內(nèi)容啥的還算可以,就是貴了點兒……
  •   是名學者,俠士未必
  •   敬仰
  •   印刷太好了~~~送的那本小的手寫稿 印刷的也很逼真。仿佛穿越了歷史,感覺與季老先生的距離那么的近?。。√矚g了這個版本的了!
  •   季羨林這樣的國學大師的人生經(jīng)驗與感悟值得我們品讀!
  •   很喜歡季羨林及其文章,這本書也很不錯,印刷質(zhì)量也不錯,還附有季老不少生活中的照片。
  •   特別喜歡季羨林的書籍,大贊
  •   正在看,雖然書的質(zhì)量一般,但是內(nèi)容很好。很平實
  •   讀季老的一生,收益頗豐
  •   如題,書籍是正版,印刷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還沒細看。
  •   在那么多個版本的《我這一生》,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最好的了,理由有三:一是紙質(zhì)、裝訂什么的都挺好的,二是畢竟這是新修訂的,季承的一篇文章也加入了;三是里面的圖片很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