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2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尚明軒
Tag標簽:無
前言
黎澍 宋慶齡是近代中國最有個人特點的政治家。她在歷史的每個重要關(guān)頭都以其遠見卓識作出了獨立的判斷。 孫中山在世時,宋慶齡是其忠實的助手;孫中山去世以后,她是孫中山政治主張的繼承人,堅守“聯(lián)俄、容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是廣州和武漢革命政府中積極的活動家。1927年4月12日,上海發(fā)生以蔣介石為背景的政變,國共合作的革命戰(zhàn)線公開分裂。7月14日,即武漢國民黨公開宣布與共產(chǎn)黨分裂的前一天,宋慶齡發(fā)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義正詞嚴地斥責了孫中山的叛徒,宣布同他們決裂。她說,“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實行三民主義的唯一方法”。“如果黨內(nèi)領(lǐng)袖不能貫徹他的政策,他們便不再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黨也就不再是革命的黨,而不過是這個或那個軍閥的工具而已?!彼嘈徘О偃f人民將遵循孫中山的道路達到革命的最終目的。 宋慶齡從此開始了她的獨立的政治活動。她獨立于國民黨,1931年12月19日在上海發(fā)表以《國民黨已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為題的聲明,指出“國民黨以反共為名來掩飾它對革命的背叛,并繼續(xù)進行反動活動。在中央政府中,國民黨黨員力爭高位肥缺,形成私人派系,以鞏固他們的地位;在地方上,他們也同樣剝削群眾,以滿足個人的貪欲。他們和一個又一個的軍閥互相勾結(jié),因而得以躍登黨和政府中的高位”。根據(jù)這些情況,宋慶齡斷言,國民黨作為一個政治力量已經(jīng)不再存在了,它已經(jīng)滅亡了。她說:“我堅決地相信:只有以群眾為基礎(chǔ)并為群眾服務(wù)的革命,才能粉碎軍閥、政客的權(quán)力,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才能真正實行社會主義?!币虼耍南M谥袊伯a(chǎn)黨領(lǐng)導的人民革命,通過一切途徑宣傳這個革命,爭取一切道義的和物質(zhì)的支持。 她也獨立于共產(chǎn)黨。她曾經(jīng)長時期是共產(chǎn)黨的忠誠的朋友,但不是黨員。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初期,她曾經(jīng)以極大的熱情歌頌革命的勝利,歌頌革命帶來了群眾的幸福生活。1957年反右斗爭以后,她的態(tài)度顯然是有保留的。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緊跟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時期,她更是沉默不語,保留態(tài)度更顯著了。這是一個頭腦清醒的政治家的態(tài)度。我們往往聽到有的人這樣說,他違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慶齡不是這樣。她默默地從事她的工作,決不隨聲附和,做些什么違心的事。她堅持這個態(tài)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現(xiàn)在應(yīng)當?shù)玫浇Y(jié)論,宋慶齡是一個完人,一個真正的人。尚明軒同志為這樣一個人寫傳記,可謂擔負了一項崇高的任務(wù)。他把這個任務(wù)完成得很出色,這就非常令人欣慰了。 1988年
內(nèi)容概要
《宋慶齡傳(套裝上下冊)》是記述宋慶齡一生革命實踐和思想發(fā)展的學術(shù)性論著,期望能通過對具體歷史事件的考述,顯示宋慶齡的歷史功績,其中對她活動中的某些功過得失,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宋慶齡傳(套裝上下冊)》由尚明軒、唐寶林所著。
作者簡介
河南許昌人。1948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53年6月研究生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專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及其孫中山、宋慶齡研究委員會顧問,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常務(wù)理事,北京中山堂顧問等。 六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尤側(cè)重孫中山、宋慶齡、廖仲愷、何香凝等人物的研究。主要論著有:《孫中山傳》、《孫中山年譜》(合編)、《孫中山全集》(2—4卷主編)、《孫中山生平事跡追憶錄》(合編)、《孫中山的歷程》(主編)、《民國之父孫中山》、《宋慶齡傳》(合著)、《宋慶齡年譜長編》(主編)、《廖仲愷傳》、《何香凝傳》等。另外,發(fā)表《論孫中山的愛國主義》《孫中山和首次國共合作》等史學論文一百余篇,分別刊于國內(nèi)外有關(guān)史學報刊,合編為論文集《孫中山與國民黨左派研究》《孫中山與辛亥人物論叢》等。唐寶林,上海人。1964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曾兼任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副會長、陳獨秀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 主要論著有:《陳獨秀傳:從總書記到反對派》、《中國托派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100年》(主編)、《求真集》、《陳獨秀全傳》、《陳獨秀年譜》(主編)、《拒絕奴性:中共秘密南京市委書記陳修良傳》、《重評共產(chǎn)國際指導中國大革命的路線》(學術(shù)論文)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1893—1915) 第一節(jié) 家世概述/3 一、父親——宋氏家族的奠基人/3 二、母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19 三、姐妹兄弟——民國時期政治經(jīng)濟舞臺上的活躍人物/21 第二節(jié) 少年軼事/27 一、扮演“皇后”/27 二、“我也要同你一樣”/31 第三節(jié) 激揚文字/37 一、留學美國/37 二、歡呼辛亥革命勝利/43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1915—1925) 第一節(jié) 革命伴侶/51 一、崇拜英雄/51 二、孫中山需要宋慶齡/55 三、有情人終成眷屬/57 第二節(jié) 協(xié)助孫中山南征北戰(zhàn)/65 一、在倒袁、“護法”運動中/65 二、莫利哀路29號/69 三、羊城蒙難/74 第三節(jié) 推動國共第一次合作/83 一、贊同以俄為師/83 二、支持五四運動/92 三、輔助改組國民黨/95 四、參加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設(shè)/99 第四節(jié) 繼承孫中山的革命遺志/104 一、第一篇演說/104 二、孫中山遺囑/108 三、初露領(lǐng)袖才華/112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1925—1937) 第一節(jié) 在大革命洪流中/121 一、維護革命陣營的團結(jié)/121 二、反對蔣介石遷都南昌/126 三、力主收復(fù)漢口與九江英租界/130 四、熱心培養(yǎng)婦女革命干部/134 五、武漢危局中堅持斗爭/138 六、與姐妹兄弟分道揚鑣/144 七、“七一四”聲明/149 八、“我相信共產(chǎn)黨”/155 第二節(jié) 蘇歐之行/161 一、出訪莫斯科/161 二、醞釀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66 三、反對蔣介石與蘇聯(lián)斷交/168 四、在異國飽經(jīng)憂患/171 五、來自“左”的困擾/178 六、在柏林研究土地問題/181 第三節(jié) 宣布國民黨“死亡”/189 一、參加孫中山的奉安大典/189 二、舌戰(zhàn)戴季陶/193 三、對國民黨的絕望與思索/196 四、營救鄧演達/200 第四節(jié) 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208 一、在“一·二八”抗戰(zhàn)中/208 二、參加國民御侮自救會/213 三、籌建中華民族武裝自衛(wèi)委員會/216 四、主持遠東反戰(zhàn)會議/221 五、用老眼光看待“福建事變”/228 第五節(jié) 革命大纛護英華/231 一、成立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231 二、緊張的營救活動/238 三、怒斥胡適/245 四、痛悼楊杏佛/248 五、繼續(xù)保護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同志/253 六、主持魯迅葬禮/255 第六節(jié) 偉大的國際主義者/260 一、致力國際保障人權(quán)活動/260 二、同蕭伯納的戰(zhàn)友情誼/265 三、長期任秘書的史沫特萊/267 四、斯諾的引路人/270 五、并肩作戰(zhàn)的其他國際友人/278 第七節(jié)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283 一、為國共談判搭橋/283 二、救國會的支柱/288 三、營救“七君子”/293 四、發(fā)動“救國入獄運動”/298 五、委專人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會議/305 六、力促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307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斗(1937—1949) 第一節(jié) 抗戰(zhàn)初期的戰(zhàn)斗/319 一、“中國是不可征服的”/319 二、堅持全民抗戰(zhàn)的主張/324 三、參加保衛(wèi)廣州的戰(zhàn)斗/329 第二節(jié) 組建保衛(wèi)中國同盟,爭取國際援助/334 一、“保盟”的建立/334 二、“幫助中國就是幫助你們自己”/341 三、掌握中國抗戰(zhàn)的真實情況/346 四、開展爭取廣泛國際援助的活動/350 五、動員海外華僑援助祖國抗戰(zhàn)/353 六、在香港和國內(nèi)開展募捐活動/356 第三節(jié) 積極援助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抗日武裝和根據(jù)地/362 一、“哪里最需要幫助就幫助那里”/362 二、給八路軍和新四軍“雪中送炭”/365 三、不流血的斗爭/373 四、支持中國工業(yè)合作運動/376 第四節(jié) 為民族解放事業(yè)戰(zhàn)斗到底/387 一、揭露“遠東慕尼黑”陰謀/387 二、及時揭露皖南事變真相/389 三、從香港轉(zhuǎn)移到重慶/397 四、迎接抗戰(zhàn)勝利/403 第五節(jié) 致力于國家的和平、民主和團結(jié)/411 一、創(chuàng)建中國福利基金會/411 二、“爭取他們應(yīng)得的一份”/414 三、反對內(nèi)戰(zhàn),反對獨裁/420 四、支持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423 第六節(jié) 參與締造新中國/427 一、與民共度五更寒/427 二、歡慶解放/433 三、參加開國大典/438第五章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1949—1981) 第一節(jié) 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嘔心瀝血/449 一、緊張繁忙的國務(wù)活動/449 二、繼續(xù)為婦女與兒童事業(yè)操勞/458 三、始終關(guān)心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469 四、人民的公仆/472 第二節(jié) 為保衛(wèi)世界和平而奮斗/480 一、參與領(lǐng)導世界和平運動/480 二、努力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的友誼/492 三、豐富、完整的世界和平觀/498 第三節(jié) 晚霞滿天垂青史/504 一、面對極“左”思潮之憂/504 二、在“文化大革命”的年月里/508 三、口頭和書面遺囑/528 四、遺愛長留人間/532附錄一 宋慶齡大事紀年/540附錄二 征引和參考主要書目/557
章節(jié)摘錄
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查閱了清咸豐八年(1858年)的《文昌縣志》、中華民國七年(1918年)重修的《文昌縣志》和《韓氏族譜》、《韓氏家譜》,還到海南省文昌縣考查宋氏祖墳碑石,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重大史料價值的材料。 宋氏祖墳有韓鴻翼(宋慶齡的祖父)的墓地,位于文昌縣寶芳鄉(xiāng),墓碑正中鐫刻著“韓考諱鴻翼公之墳”,下款鐫刻“住古路園村男政、教、致準,孫乾、德、裕豐立”,“清光緒十九年秋月吉旦”。韓王氏(宋慶齡的祖母)的墓地位于文昌縣古路園村宋氏祖居附近,立碑人同上,時間是民國六年。韓氏本家祖公碑現(xiàn)保存在宋氏祖居中,碑文中記載了“顯十七代至二十四代”祖考的名字。 根據(jù)以上資料,我們對宋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發(fā)展,作以下簡述: 宋嘉樹遠祖是河南相州安陽人。相州安陽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所在地。北宋時,大臣韓琦就是相州安陽人,他抵御西夏入侵時,建有顯赫功勛,被封為魏國公。后北宋衰亡,韓家被迫南遷,族人韓顯卿曾任廣東廉州太守。1197年,韓顯卿抱宗譜南渡瓊州,定居文昌縣錦山,成為韓姓渡瓊第一代人。以后,韓姓家族就在海南島繁衍下來。傳到宋嘉樹曾祖父韓儒循這一代時,已是第二十世了。宋嘉樹的祖父名韓錦彝,祖母吳氏,生有二子,名鴻翼和鵬翼。 宋嘉樹的父親韓鴻翼是一位儒商,為人寬厚,并熱心公益事業(yè),為鄉(xiāng)人所敬重。夫人王氏,端莊文靜,能詩善書,常向子女們講述歷史故事,使他們從中得到教益。鴻翼夫婦生有三男一女:長男政準,次男教準(即宋嘉樹),女妚三,三男致準。 宋嘉樹的叔父韓鵬翼,娶同縣宋氏為妻。韓教準后來過繼給堂舅——宋夫人之弟,就改姓“宋”,后來發(fā)展成為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而其本姓“韓”卻被人們遺忘了。 海南島位于浩瀚的南海北部,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它是我國僅次于臺灣省的第二個大寶島。島上山巒疊起,河網(wǎng)交錯,既有五岳之壯,又有蘇杭之秀。橫貫全境的五指山,像造物主伸出來的一只手,向人們無私地奉獻著豐富的礦藏和物產(chǎn)。萬泉河像母親流不盡的乳汁,滋潤著沿海平原的萬頃良田?!白怨怒偓幏Q此島,珠崖畢竟占春先。”由于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更使寶島錦上添花,全島終年蔥綠,長夏無冬,山光水色旖旎多姿,椰子、香蕉、荔枝、芒果、菠蘿蜜等熱帶水果品種繁多,四季飄香。其中椰樹幾乎遍布全島,故素有“椰鄉(xiāng)”之稱。位于島東北部的文昌縣,更是椰子的世界。椰子自古以來就是文昌人民“消食、款客、定婚多用以為禮”的佳品。縣東的椰樹林無邊無沿,郁郁蒼蒼,遠處眺望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激蕩。該縣椰樹種植面積及椰子產(chǎn)量,均占全島之半。加上長時期以來,由于一代一代接種,雖同一樹種,卻千姿百態(tài),極為壯觀:有的蒼勁挺拔,高聳云天;有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有的矮嫩青翠,隨風起舞。尤其那外形像球狀的棕色椰果,一簇簇,一串串,懸掛在樹冠之上,更加逗人喜愛??墒?,帝國主義和封建王朝的掠奪和剝削,接連不斷的天災(zāi)人禍,竟使這個富饒的寶島養(yǎng)不起自己的兒女。不少壯年男子迫于貧困、饑餓和戰(zhàn)亂,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漂洋過海,流落到南洋、夏威夷、美洲、歐洲各地謀求生路?,F(xiàn)在文昌縣全縣人口有48萬余人,而在國外的僑胞總數(shù)卻達60萬人,可見其外出謀生人數(shù)之多。 宋嘉樹的堂舅①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先流落到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充當修鐵路的苦力,有了些積蓄后,又轉(zhuǎn)輾去到東海岸港口城市波士頓定居下來,開辦了一個狹小的專門銷售中國絲茶的店鋪。 宋嘉樹幼年時,由于父親韓鴻翼熱心于公益事業(yè),又不善于理財,幾乎耗盡祖?zhèn)鞣e資,加以染上久治不愈的疾病,因而家境日漸窘迫。母親王氏只得領(lǐng)著子女操持農(nóng)活維持生計,生活極其艱難。后來宋嘉樹在晚年描述他母親的形象時說,她身負重荷,仍文雅高貴;她飽經(jīng)磨折,仍端莊美麗。沒有一個畫家能夠畫出她那崇高的神韻。②從這位老夫人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后來宋慶齡的影子。由于家境窘困,宋嘉樹九歲時,即1875年夏,隨同哥哥到爪哇一個遠房親戚處當學徒,訂立了三年為期的契約。但在契約未滿時,他于1878年初遇到了那位在美國波士頓經(jīng)商歸國探親后轉(zhuǎn)道爪哇的堂舅,就悄悄地跟隨堂舅橫渡太平洋到了美國波士頓。后來,沒有子女的堂舅在一次重病時,立下遺囑,正式認阿虎(宋嘉樹)為嗣子,把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傳給阿虎。從此,他正式過繼給堂舅,不再姓“韓”而改姓“宋”,取名“嘉樹”,又名“高升”。 波士頓,現(xiàn)在是美國這個年輕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人把它比作美國的“北京”,在當時充滿著青春的活力。經(jīng)過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波士頓已發(fā)展成為美國的大商埠、工業(yè)中心和金融中心。這座繁榮興旺的城市,使宋嘉樹大開眼界。 在波士頓生活不到一年,宋嘉樹由于受到美國民族精神中進取性和冒險性的熏陶,不再滿足于堂舅安排的幫助絲茶店經(jīng)銷的命運,開始追求更遠大的目標。 刺激宋嘉樹走上冒險之途的直接因素,既有探索絲茶店外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又有與美國對比之下對祖國貧窮落后命運的關(guān)切。海南島家鄉(xiāng)的悲慘生活與波士頓繁榮景象的強烈對比,在少年嘉樹心上掀起難以平息的波瀾。他渴望自己的祖國也像美國一樣富強起來。 當時僑居在波士頓的中國人很少,主要是一些被清政府派去留學的官宦人家的子弟,住在查爾斯河另一岸的坎布里奇。他們經(jīng)常光顧絲茶店,在店中高談闊論,更在嘉樹心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這些留學生中,溫秉忠和牛尚周(后來成為宋嘉樹妻子的兩個姐夫)是作為廣東人容閎所組織的中國教育團的成員來到美國的,是1871年來自上海的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他們與宋嘉樹成為好朋友,勸他到學校去學一門有意義的學問,將來回國謀一個理想的職業(yè)。他們對宋嘉樹的勸告,使他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的轉(zhuǎn)折。 小嘉樹終于下了決心,于是向已經(jīng)成為他繼父的堂舅提出在美國求學的要求。但是,這個已經(jīng)被太平洋的風浪磨去了棱角的堂舅,沒有理解搏動于嘉樹胸中的那顆勃勃雄心。他的回答是:“不可能?!彼灰蠹螛渥鲆粋€安分守己的小商人,繼承他的“家業(yè)”。由于與堂舅沒有商量余地,嘉樹悄悄地逃跑了。他跑到停泊政府船舶的碼頭,偷偷溜進“加勒廷”號緝私船上躲藏起來。 “加勒廷”號當晚起航,在遠離港口的大海上,嘉樹才被發(fā)現(xiàn)并被帶到船長面前。船長埃里克·加布里埃爾森祖籍挪威。他有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指揮有方,處事公正,愛護船員,虔信上帝,心地善良。那時,對這樣的偷乘者,船長有權(quán)處罰,或令其在下一個港口上岸。但是,船長卻寬恕了嘉樹,據(jù)說是他被這個東方孩子的膽量感動了。因為美國人崇尚的就是這種不靠祖宗余蔭,不靠別人恩賜,而靠自己奮斗、吃苦耐勞、創(chuàng)造前途的人生哲學。 P6-8
編輯推薦
宋慶齡是近代中國最有個人特點的政治家。她在歷史的每個重要關(guān)頭都以其遠見卓識作出了獨立的判斷。 孫中山在世時,宋慶齡是其忠實的助手;孫中山去世以后,她是孫中山的政治主張的繼承人,堅守聯(lián)俄、容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為祖國的獨立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她的一生歷盡艱辛并富于傳奇色彩。 她獨立于國民黨,也獨立于共產(chǎn)黨。她相信千百萬人民將遵循孫中山的道路達到革命的最終目的。她是一個完人,一個真正的人。 尚明軒、唐寶林所著的《宋慶齡傳(上下)》文圖并茂,大膽披露了宋氏王朝的發(fā)跡,宋慶齡的情感和心路歷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慶齡傳-近現(xiàn)代史人物研究大家最新力作(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