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作者:沈泓 頁數(shù):190 字數(shù):256000
內容概要
《玉器鑒賞投資指南》是綜合性的藝術品鑒賞與投資的普及讀物,收錄了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最活躍,也是最有潛力的投資品種——玉器,書中講述該類的收藏市場現(xiàn)狀、起源和發(fā)展、鑒別特征、收藏技巧、投資技巧、保養(yǎng)技巧等內容,以便讀者能夠真正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知識。同時,書中還會收錄許多與該類藝術品收藏相關的奇聞軼事,增強了趣味性。
作者簡介
李彥君,祖居山東蓬萊,黑龍江省巴彥縣人,吉林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專業(yè)畢業(yè)。長期從事文物藝術品研究鑒定工作,創(chuàng)辦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任院長、教授?,F(xiàn)為東方大學傳統(tǒng)文化學院院長、東方藝術博物館館長。2007年被評為
“收藏界十人人物”。作品: 《木蘭縣文物志》、《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百科全書·玉器卷》、 《中國玉器投資與鑒藏》、《鑒寶·陶瓷》、
《古陶瓷》、 《玉器詞典》等專著二十余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玉文化概述
一、王是什么
二、玉是文明之源的表現(xiàn)
二、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四、玉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髓
五、玉是人神溝通的中介物
六、玉是中華民族禮儀載體
七、玉是君子的代名詞
八、玉是無價之寶
九、玉是文明傳播的介質
十、玉的種類多蘊藏豐富
第二章 玉器收藏投資市場現(xiàn)狀
一、2000年——2007年玉器市場狀況
二、2008年玉器市場狀況
三、200g年玉器市場狀況
四、2010年玉器市場狀況
五、2011年玉器市場狀況
六、玉器市場的發(fā)展趨勢
1.高古玉值得關注
2.材質和雕工均佳的玉器將受追捧
3.“徽宗玉”和“乾隆玉”升值潛力巨大
4.和田玉投資市場風險將加大
5.現(xiàn)當代雕刻大師的作品將倍受關注
6.翡翠市場會越來越好
7.奇特品種不可小視
七、投資玉器要當心贗品
第三章 新石器時代至戰(zhàn)困玉器鑒賞
一、良渚文化玉器的鑒賞
二、良渚文化玉器的辨?zhèn)?br />三、紅山文化玉器鑒賞
四、紅山文化玉器的辨?zhèn)?br />1.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材質特點
2.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
3.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紋飾
4.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
5.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鉆孔
6.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沁色
7.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金屬斑痕
8.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舊色與光澤
五、夏商周玉器鑒賞
六、春秋戰(zhàn)國玉器鑒賞
第四章 漢代至元代玉器鑒賞
一、漢代玉器鑒賞
二、魏晉南北朝玉器鑒賞
三、唐代玉器鑒賞
四、宋代玉器鑒賞
1.云紋的特點
2.魚鳥紋的特點
3.卷草紋的特點
4.獸面紋的特點
5.龍紋的特點
6.螭紋的特點
五、遼金元玉器鑒賞
1.遼代玉器的特點
2.金代玉器的特點
3.元代玉器的特點
第五章 明清玉器鑒賞
、明代玉器的時代特點
1.明代玉器風格清新
2.佩玉體系不斷完善
3.人獸玉雕大量涌現(xiàn)
4.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化
5.質地細膩、溫潤光澤
6.吉祥圖案變化萬千
7.注重題詩和款識
8.玉質壺杯日益增多
9.三大琢玉中心三足鼎立
10.子岡玉的特點
11.玉器在冠服制度中的應用
12.玉制器皿種類不斷增加
13.藝術表現(xiàn)更加精細
14.偽古玉大量出現(xiàn)
二、清代玉器鑒賞
1.玉雕風格更加完善
2.玉器圖案與繪畫關系密切
3.仿古彝玉日漸盛行
4.乾隆時代的玉琢水平達到高峰
5.創(chuàng)新工藝層出不窮
6.玉器收藏之風大盛
7.偽古玉制作和鑒定并舉
第六章 玉器種類鑒賞
一、以產(chǎn)地進行分類
1.天山玉鑒賞
2.重陽玉鑒賞
3.梅嶺玉鑒賞
4.西藏玉鑒賞
5.嶗山海底玉鑒賞
6.梅花玉鑒賞
7.四川龍溪玉鑒賞
8.京黃玉鑒賞
9.安綠玉鑒賞
10.金山玉鑒賞
二、以玉枓環(huán)境進行分類
1.山料鑒賞
2.山流水料鑒賞
3.仔料鑒賞
三、以顏色進行分類
1.白玉鑒賞
2.墨玉鑒賞
3.黃玉鑒賞
4.青玉鑒賞
5.青白玉鑒賞
6.糖玉鑒賞
7.花玉鑒賞
8.紅玉鑒賞
9.綠玉髓鑒賞
10.光玉髓鑒賞
11.粉翠鑒賞
12.雅翠鑒賞
13.翡翠鑒賞
四、易混淆的玉石鑒賞
1.綠松石鑒賞
2.孔雀石鑒賞
3.碧甸子鑒賞
五、不同玉枓的價值
第七章 古玉的辨?zhèn)渭记?br />一、古玉仿造的歷史
二、當代仿造古玉的地域
1.河南
2.安徽
3.江蘇
4.浙江/l40
5.上海
6.西安/l41
三、玉器仿制的熱點—高古玉
四、正確識別“高檔”白玉仿造品
1.料器
2.劣質玉料的代制品
五、傳世玉器與出土玉器的鑒別技巧
六、玉器改作補整的鑒別技巧
七、古玉鑒定的科學方法
1.傳統(tǒng)的古玉鑒定方法
2.科學的古玉鑒定方法
八、古玉仿沁大全
1.偽石灰古
2.羊玉
3.狗玉
4.梅玉
5.風玉
6.叩玉
7.提油玉
8.炸烤泡玉
9.埋玉
10.煮玉
11.血沁玉
12.黑斑玉
13.罐子玉
九、警惕殘破玉器的造假
第八章 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一、人物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二、動物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三、玉器器皿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四、玉器鳥類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五、玉器花卉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六、玉器山子雕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七、珍品佳作玉雕的價值評判
1.雕刻大師的創(chuàng)作結晶
2.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舉
3.特殊的工藝技術
4.俏色的藝術
5.作品的神韻
6.超越前人的新作
第九章 玉器的收藏技巧
第十章 玉器的保養(yǎng)技巧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一、良渚文化玉器的鑒賞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發(fā)現(xiàn)于浙江余杭良渚鎮(zhèn)而得名,距今5250~4150年。在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余處良渚文化遺址中,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其中良渚王器的出土帶來了玉器收藏的一個重要門類。 在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遺址頻繁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不僅品類眾多,而且琢磨精致,紋飾華麗,其雕刻紋飾,繁密細致,和諧王整,尤其是那些細線陰刻,堪稱微雕杰作。其工藝水準達到了“鬼斧神工般的超卓高度”,而其中玉琮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良諸文化玉器種類較多,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祭祀禮儀玉器,一是佩戴裝飾玉器。典型器物為玉琮、玉璧、玉鉞、成串玉項飾、冠形器、三叉形器、半圓形飾、帶鉤等。 除琮、璧、鐲三種成真正獨立的單體外,其余絕大多數(shù)應是組合件,它們造型規(guī)整,厚薄均勻,周邊轉角端正,輪廓分明。 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是線刻技藝達到了后世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其中,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樣、數(shù)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良諸玉琮的玉材,為產(chǎn)于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王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后呈霧狀乳白色。除少數(shù)做圓筒狀外,多制成規(guī)整的內圓外方形。琮體切割規(guī)整,中孔為管鉆對穿而成,中接處常留有兩層。琮身均飾有獸面紋,紋飾以四角線為中心,分成四組,隨琮高低不同,以桐同的紋飾分數(shù)組飾于琮上。 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紋刻細“神人”圖形和云雷紋,陰線用利石刻畫而成,線條堅挺。 良渚文化玉器為透閃石,是硬度較高的玉器,可謂“難施錐刃者”。在遠古時代,高碳的合金工具尚未出現(xiàn),當時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這一疑問引起了考古學界極大的興趣。 有的學者認為,良渚玉器上的紋飾是用鯊魚牙齒雕刻的。有的學者估計是用瑪瑙、水晶石等打制成雕刻玉石的工具。日本考古學者則認為在玉石上可以自如地刻畫線條的工具應是鉆石。
編輯推薦
《玉器鑒賞投資指南》適合廣大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同時也適用于文化、歷史、藝術、建筑、考古等方面的工作人員,國內外各類型的拍賣公司、文物公司(商店)的從業(yè)人員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一般讀者,還可供廣大中學、大學歷史教師和學生學習參考使用,也是各級各類圖書館和相關院校的圖書館裝備首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