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龍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作者:王東聲 編  頁數(shù):156  

內(nèi)容概要

  《當(dāng)代名家篆刻研究:尹海龍》收錄了作者篆刻作品、書畫作品、論印、論藝、隨筆文章、訪談、日常照片,以及評論家、友人品論作者篆刻的文章等。

書籍目錄

總序
踏天磨刀游神三代——璽印流風(fēng)的當(dāng)代意義
泉塘三記
尹海龍訪談錄
關(guān)于尹海龍
話海龍
談鋒不健刀鋒健——我所知道的尹海龍其人其印
觀海龍新印有感
海龍制造
尹海龍輯評
作品索引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1)荷花池頭 荷花池頭離浙江美院不遠(yuǎn),是個聽起來頗有詩意的巷子,就在潘天壽紀(jì)念館的斜對面。相傳跟宋朝一個叫王繼先的中醫(yī)有關(guān),因為他替皇帝老兒治好了病,得到了賞賜,之后大興土木、廣納妻妾、晚節(jié)不保云云最后只留下這條巷子。聽上去好像跟荷花沒什么干系,倒是相隔幾十米對面的西湖,讓人多了些許聯(lián)想。 荷花池頭在美院的名氣跟正教授不相上下,完全是因為一家小飯館,店小無名,我們叫它『荷花池頭』。那年月,學(xué)校食堂的米飯糙得讓人牙吱,每顆煮熟的米粒頂端都有一個黃里透著黑的小頭,用筷子一夾起,像小蝦米的眼睛一樣盯著你。東北的哥們老葛來美院玩時吃過一次學(xué)校食堂,評價為『這種米在俺們那旮連雞都不吃!』于是乎荷花池頭便成了我們的第二食堂。店不大,也就能放五六張桌子,灶廚設(shè)在民宅院子里的過道上。去催菜的時候偶爾能看到梧桐樹下飄揚著的五顏六色的衣服和坐在那曬太陽閑聊的大爺大媽。廚房對面有個單問最為古拙,大八仙桌配著幾把老式藤椅,全都是坐上去吱吱帶響且有包漿的那種。因采光不好,印象中房間里總是幽幽的感覺,光與氣味的混合讓人一下子回到了上個世紀(jì)電影中舊杭城的場景。 廚師是江蘇人,但菜的口味卻偏重。面食有十幾種,醬爆螺絲、紅燒帶魚、魚買豆腐湯是最叫座的菜品。偶爾也會碰上幾桌衣著另類、目光沉郁的兄弟,侃著跟藝術(shù)一點都不沾邊的破事。這種狀態(tài)大家都很適應(yīng)。留學(xué)生不論男女點完菜都會用生硬的中文說一句:「請別放味精?!顾麄兲貏e在意這個。 有點小錢的時候叫上哥們?nèi)ズ苫ǔ仡^,沒錢的時候膩在食堂吃菜泡飯,四年的大學(xué)生活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畢業(yè)后分配到北京,幾年后再回到杭州,大街小巷的墻上都寫著不同表情的『拆』,字。

編輯推薦

《當(dāng)代名家篆刻研究:尹海龍》是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尹海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