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中國書店 作者:劉樹林 編 頁數(shù):22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首博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自成立以來,特別是為首博新館推出的一系列陳列展覽,在文物的清潔、修復、保護工作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保證了近五千件文物的如期上展?!督鹗s項類文物修復》即是該部門對近年來工作的真實體現(xiàn)及經(jīng)驗總結(jié)。他們以傳統(tǒng)修復技術為主,選擇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實例,將文物修復的具體技術環(huán)節(jié),分不同質(zhì)地、類別,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匯集成冊,為首博、為同行留下了寶貴的技術參考,以及完整的檔案資料。
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保護,一直以來就是博物館研究的重要課題,它是一門應用技術科學,與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研究的深入是在不斷實踐積累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
作者簡介
劉樹林,男,1955年出生,籍貫河北武清,大學本科,研究員,現(xiàn)任首都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主任。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兼任中國文物修復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博物館學會藏品保護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等職?!? 其從1979年12月起在首都博物館從事文物保管、研究、鑒定和保護工作。曾經(jīng)參加《古玩鑒定與辨?zhèn)巍贰ⅰ豆俑G名瓷》、《青花名瓷》、《首都博物館藏瓷選》、《中國美術全集、陶瓷分卷》和《景德鎮(zhèn)明代御窯遺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等書的撰寫工作。主持完成6000余件文物修復和保護工作。并多次參加國際、國內(nèi)學術研討會,在國內(nèi)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研究論文2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金屬文物修復
金屬文物傳統(tǒng)修復技術要點
青銅文物修復的相關要求
1.修復原則與理念
2.什么是文物的原狀?
3.青銅文物修復的主要工作要求
4.修復方案制訂
青銅器潔除與除銹
1.金屬文物的腐蝕機理
2.傳統(tǒng)修復對青銅器銹蝕層次認識
3.青銅器銹蝕成分
4.青銅器有害銹蝕物的檢測與清除
5.青銅器的潔除
6.礦化嚴重(特別糟糠)有害銹體器物的處理
青銅器矯形、補配與焊粘接修復
1.青銅器變形裂縫矯正修復
2.青銅器殘缺補配方法
3.青銅器的焊接修復
4.青銅器的粘接修復
青銅器隨色作舊處理方法
1.傳統(tǒng)土銹法(點土撥銹)作舊
2.化學作舊方法
首博館藏銅器傳統(tǒng)技法修復典型實例
殘損補配修復技法范例
1.圉提梁卣的鑄錫補配修復
2.青銅庶觶的鑄錫補配修復
3.重新拆解修復的青銅蟬紋盤
4.三象足鏤空蓋薰爐修復
5.其史觶補配修復
嚴重殘損器物修復范例
1.恢復54塊殘片的西周貫耳壺
2.兩件商代破殘小方鼎修復
3.春秋時期嚴重破損銅壺的修復
4.兩件戰(zhàn)國青銅豆修復
5.戰(zhàn)國青銅敦的修復
6.七件春秋淺腹鼎矯形補配修復
7.后世仿西周青銅孽的修復
8.隨色作舊
一般器物的修復處理方法
1.伯矩鬲的重修復原
2.圉方鼎的修復
3.戰(zhàn)國蟠螭紋獸耳青銅鑒修復
4.西周青銅胄修復
5.父丙分襠鼎修復
6.守字爵的修復
7.商代方口銅益的修復
8.錯銅烏獸紋環(huán)耳蓋壺修復
9.父辛益的修復
10.戈父甲覷、圉庸瓦的焊接修復
……
附文一
文物保護修復理念及原則在實踐中的一次綜合應用
附文二
在傳統(tǒng)技法中探索的化學作舊法∞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3.青銅文物修復的主要工作要求一是清除文物標本上附著物,器物是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對有價值的附著物要注意保護;二是修補文物和標本殘缺部分,其目的是恢復器物的本來面貌;三是防止附著有害物繼續(xù)危害文物藏品。文物遭到天然的或人為的損壞,只要還沒有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要靠修復來搶救,即使非常殘碎的片、塊,也要仔細觀察研究,應盡量做到接近原文物的式樣和風貌。殘缺部位的復位,無考證依據(jù)不可隨意按自己想象的復原,不可畫蛇添足,改變器型。文物修復工作的實質(zhì)就是再現(xiàn)歷史的真實。4.修復方案制訂所有文物在修復前均應做好照相記錄,如實填寫好修復檔案,編寫修復方案。要先對照器物仔細觀察方案中詳細描述現(xiàn)狀,再針對該器制訂出大的修復原則,深刻分析琢磨與借鑒成熟經(jīng)驗后,再確定修復實施工序流程,所用工具、材料、配方等,盡量采用原制作方法與工藝。按規(guī)定逐級報請領導審批后實施。珍貴文物修復還要經(jīng)過召開有關專家論證會后實施。文物修復按修復所達到的不同目的,分為展品修復、考古修復、科研修復與商品修復,我們所介紹的主要為展陳品修復。1.金屬文物的腐蝕機理(1)地下埋藏土壤的腐蝕青銅文物長年在地下埋藏,受土壤內(nèi)地下水中所含酸、堿、鹽類各種物質(zhì)的侵蝕,土壤壓力和溫、濕度等因素的影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腐蝕,銅器會因墓穴塌陷而遭到砸壓,以致破碎與扭曲變形,還會發(fā)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狀態(tài)中,器物本身與腐蝕產(chǎn)生物在一段時間的正、逆反應逐漸趨于相等,也就是埋藏環(huán)境中影響腐蝕的因素不再發(fā)生變化,處于相對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旦出土,舊的平衡向新的平衡急劇轉(zhuǎn)化,這一過程加劇了器物出土后的腐蝕損壞。青銅器在埋藏環(huán)境中若受到氯化物的侵蝕感染,出土時感染特別嚴重的會腐朽爛為一堆粉狀物。而局部感染較輕者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出土后在新的環(huán)境中受到溫、濕度變化,有害物質(zhì)的污染等多種因素影響。
編輯推薦
《金石雜項類文物修復》從傳統(tǒng)技法修復與保護過的首都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遴選出一批代表性文物的修短實例,詳細介紹了每類器物不同質(zhì)地、類別的病患原狀、修復療法及修復過程,并輔以圖片示例,將文物修復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修復手段,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使首都博物館傳統(tǒng)修復技術的獨特功用與獨特魅力得以完整地體現(xiàn),是一部珍貴的文物修復專業(yè)指導圖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