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頁數(shù):288 字數(shù):300000 譯者:吳興勇
Tag標簽:無
前言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首屈一指的大作家,他于1828年出身于俄國圖拉省的一個貴族家庭。1852年,他24歲時,發(fā)表小說《童年》,從此走上了俄國文壇,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高加索的俘虜》、《兩個驃騎兵》、《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爾》、《哥薩克》、《一個地主的早晨》、《茨岡生活一頁》、《艾伯特》、《琉森》、《教育的果實》、《黑暗的勢力》、《克萊采奏鳴曲》、《十二月黨人》等作品,是一個高產(chǎn)作家,以文名震動俄國朝野。特別是他還寫了大量涉及政治和宗教的文字,如《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我的信仰是什么?》、《上帝在你心中》、《政府、革命者、人民》、《兩條道路》、《什么是藝術(shù)?》、《什么是宗教,它的實質(zhì)在哪里?》等。1873年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1900年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名譽院士。 列夫·托爾斯泰的不朽名著《戰(zhàn)爭與和平》是1863年他35歲時動筆的,一共寫了四卷,1869年,他41歲時,該長篇的最后一卷問世。這是一部描述1812年法國拿破侖侵略俄國最后被俄國軍民擊敗的作品,構(gòu)思宏偉、人物眾多、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動人,在戰(zhàn)爭小說方面,可稱古今之最。曾被西方和俄國拍成電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這部小說在激勵俄國軍民保衛(wèi)祖國、抵抗德寇入侵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1873年,他45歲時,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該小說于1877年他49歲時最后脫稿,發(fā)表后在彼得堡文化界引起轟動。這是一部描寫貴族家庭生活和男女情愛悲劇的小說,可說是作家文學成就的頂峰,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中也算得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優(yōu)秀作品,多次被俄國和西方搬上舞臺和銀幕。 《復(fù)活》是作家繼《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第三部最有影響的長篇小說。于1889年lO月他6l歲時開始構(gòu)思,1899年他71歲時才完成,前后歷時十年,可說是作家嘔心瀝血、竭智盡力、精益求精的力作,又是一部涉及俄國當時的政治和宗教的小說,題材驚世駭俗,發(fā)人深省,內(nèi)容有勸人為善、矯邪歸正的作用。其問世的前后經(jīng)過是這樣的:有一次,法官柯尼向托爾斯泰講了一件他親自審理的真實的案件,一個妓女被控盜劫,審判時有個上流社會的年輕人,在法庭充當陪審員。這年輕人忽然發(fā)現(xiàn)這名妓女就是他親戚家的養(yǎng)女。他曾誘奸這個姑娘,使她懷了孕。收養(yǎng)她的女主人知道這事后,把她趕出家門。姑娘生下孩子后交給育嬰堂撫養(yǎng),自己從此逐漸墮落,最后當了妓女。這個年輕人目睹此事,良心發(fā)現(xiàn),決心以行動來補贖自己早年的罪過,他主動找到在法院當檢察官的柯尼,說自己有造成這名女子墮落的良心、道德責任,因此他想同這個妓女結(jié)婚以贖罪??履岱浅M檫@個年輕人,但勸他不要走這一步,只要在各方面幫助這女子就可以了,何必與其結(jié)婚呢,這事對雙方都不合適。年輕人很固執(zhí),不肯放棄自己的主意。沒想到婚禮前不久,那妓女競得傷寒癥死了。 這故事感人之處在于一個上流社會的人能夠懺悔,自古貴族強奸民女,不計其數(shù),誰也不追究其責任,其作惡者更不會懺悔。這年輕人不但認錯,而且愿意與這個被害者結(jié)婚,等于要給予其加倍的賠償。作家聽了,也被其精神感動。 這個故事像一顆種子落入托爾斯泰肥沃的心田中,經(jīng)過若干年的醞釀,開始萌芽、長大,終于成為一株參天大樹。于是產(chǎn)生了名著《復(fù)活》。 這個生活中的故事本是一個悲劇,該女子被誘奸、被逐出、淪落為娼妓和罪犯,而當其最初責任人愿意補贖、好運將至時,又得病身亡,真太悲慘了。 托爾斯泰最初動筆時,為迎合一般讀者的心理,想將這個悲劇寫成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尾:男女主人公捐棄前嫌,終成眷屬,雖被流放西伯利亞,但男的著書立說,教育孩子,女的讀書進修,幫助丈夫,兩口子過著安寧的生活。但托爾斯泰后來發(fā)覺這樣描寫男女主人公的命運,不符合生活的真實,最后在他的定稿中,男女主人公無緣結(jié)合,男主人公一片熱忱和努力,沒有獲得他期望的結(jié)果,最后他只能在宗教中尋求解脫,而女主人公與一個流放犯結(jié)合,繼續(xù)在西伯利亞過苦日子。 在作家的筆下,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原是個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的姑娘,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她對聶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種少女朦朧的初戀,但這種感情不久就被貴族少爺糟蹋了。她懷孕后被驅(qū)逐出貴族之家,歷盡人間滄桑,沿著社會的階梯不斷往下滑,最后滑進火坑,過了七年非人生活。但苦難還沒有到頭,她又被誣告謀財害命,進了監(jiān)獄,被押上審判臺。 卡秋莎·瑪絲洛娃恨那個最初造成她失身并且懷孕的聶赫留朵夫,但一旦發(fā)現(xiàn)后者確有真誠的悔改之意,她還是從心底里饒恕了他,并為聶赫留朵夫日后的生活著想,拒絕了他的求婚。 聶赫留朵夫這個人物,在小說前半部,是被作者完全否定的貴族形象,但到了后半部,卻得到了作者的同情和贊揚,簡直成了托爾斯泰思想的代言人。 他在法庭上認出瑪絲洛娃后,主動上監(jiān)獄去求她饒恕,并愿意同她結(jié)婚,以此來贖罪。但最初他精神上還沒有真正地覺醒和復(fù)活。他所考慮的只是這事不能讓人家知道,弄得他當眾出丑。但接著他還是鼓起勇氣去監(jiān)獄探望卡秋莎,這是他邁出的重大一步。這個充滿空想的精神探索者終于采取了切實的行動,走上告別舊我的第一臺階。 從此以后,聶赫留朵夫開始了他背叛貴族上流社會的“苦難歷程”。他先是徹底否定了自己(這極其困難,但他做到了),然后否定了自己的貴族朋友,否定了整個上流社會。為了解救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一次次上法院,下農(nóng)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國務(wù)大臣、宮廷侍從。他從解救瑪絲洛娃的行動中,逐漸產(chǎn)生和增強背叛上流社會的決心。 作者和所有善良的讀者一樣,衷心希望歷盡苦難的卡秋莎最后能獲得幸福,也希望洗心革面的聶赫留朵夫能如愿以償,因為大家看到他對卡秋莎的愛是那么真摯,那么深沉,稱得上是“苦戀”。但是,托爾斯泰作為現(xiàn)實主義的大師,不能為迎合一般讀者心理而歪曲現(xiàn)實。他說:“在藝術(shù)中不能撒謊。” 卡秋莎·瑪絲洛娃有沒有原諒聶赫留朵夫?這一點不難判斷??ㄇ锷吹搅寺櫤樟舳浞虿粌H為她的冤案奔走,而且為其他受冤屈的囚犯出力,還為革命家做事。他任勞任怨,百折不撓,表現(xiàn)出一片誠意。這一點,她感到欣慰。從而寬宏大量,原諒可以原諒的人,這也正是下層人民的一種美德。 卡秋莎·瑪絲洛娃是不是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答案也是肯定的??ㄇ锷が斀z洛娃對聶赫留朵夫的初戀是純潔的,真摯的,在她的內(nèi)心一直保存著這一份可貴的感情,只是“原封不動”地深埋在記憶里,而且封存得非常嚴密。像她這樣一個深情的女人,在原諒了聶赫留朵夫之后,對他并非不可能重新產(chǎn)生愛情。 但為什么瑪絲洛娃拒絕聶赫留朵夫的求婚呢?一般的評論家說,她對這事是經(jīng)過仔細權(quán)衡的:她要是同意結(jié)婚,勢必嚴重影響聶赫留朵夫的前程,他在上流社會將很難生活。這在她是辦不到的。寧可忍受他人對自己的傷害,自己絕不傷害他人,這是正面主人公的為人之道,也是卡秋莎·瑪絲洛娃的為人之道。 卡秋莎·瑪絲洛娃為什么接受政治犯西蒙松的求婚呢?一般的評論家認為,西蒙松是個政治犯。這些政治犯在卡秋莎·瑪絲洛娃的心目中是崇高的??ㄇ锷が斀z洛娃對西蒙松的尊敬和信任,超過對他的愛情。這種感情大大不同于她早年對聶赫留朵夫的迷戀。他們的結(jié)合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如果要進一步了解本書的內(nèi)容,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不能忽略西方基督教和俄國東正教的教義和教理,同時也應(yīng)了解俄羅斯民族的心理特點,這樣的故事只在相信基督的俄國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奇異小說也只有俄國的大作家托爾斯泰才會寫成。其他民族中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奇事,其他民族的作家也不會將一個故事這樣寫。按基督教的教義,人的肉體是靈魂的囚籠,肉體代表人的動物性的一面,它有七情六欲,都是罪惡的,靈魂只有擺脫了罪惡的肉體,回到高超的精神境界,才能復(fù)活,得到永生,不然的話,就會永遠沉淪淫欲的苦海,無法得救。所以小說中的聶赫留朵夫進行深刻的懺悔,竭力改惡從善,克服自己的種種欲望,都是為了使自己的靈魂得救。他想和瑪絲洛娃結(jié)婚不是一種欲望的表露,而是一種精神的需要,他認為,唯有這樣,才能救自己,也救瑪絲洛娃。 但聶赫留朵夫的宏大志愿只是一種宗教的空想,一種烏托邦。人是一個生物,精神境界固然重要,肉體的需求也不能忽視?!帮嬍衬信?,人之大欲存焉。”托爾斯泰主義的體現(xiàn)者聶赫留朵夫?qū)⒕竦娜撕腿怏w的人(動物人)完全對立起來,認為兩者是不相容的,這是一種謬誤,本著這種謬誤行事,必定會四處碰壁。聶赫留朵夫之所以拒絕公爵小姐米西的求婚和貴婦人瑪麗愛特的求愛,是因為他認為這是一種肉欲的愛,他之所以想和苦役犯瑪絲洛娃結(jié)婚,是因為他要以此來贖罪,以求得靈魂的得救和復(fù)活,也就是說,他尋求的只是精神的愛,而這種精神的愛瑪絲洛娃并不需要,她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西蒙松的愛情,這是她拒絕聶赫留朵夫的真正原因。 思想與行動走極端是俄羅斯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哲學,托爾斯泰主義、民粹派都是一些極端主義,與我國儒家的中庸之道相背離。處事應(yīng)保持不偏不倚的黃金界限,過分真誠就會專干傻事,過分無私就會苛待自己,不愛惜自己和不愛惜他人同樣是罪過。聶赫留朵夫從寬綽的大住宅搬入骯臟的公寓,將土地都分給農(nóng)民,把姑媽遺下的田莊廉價賣掉,把身上的錢都施舍給貧民,不要結(jié)婚,不要孩子,將最后一點產(chǎn)業(yè)也讓給姐姐。他這樣做得到什么樣的反響呢?他將土地分給農(nóng)民,自己放棄所有的收入,農(nóng)民反而不敢接受,以為是東家的詭計;他施舍金錢,遭到渡船上的老頭拒絕;他將最后一點產(chǎn)業(yè)也讓給姐姐,卻正好中了庸俗的姐夫的心計;他最后還不死心,說要繼續(xù)幫助瑪絲洛娃,也遭到她的無情拒絕。無私和博愛是對的,但凡事都有個限度。 再看那些民粹派吧,這些貴族青年,優(yōu)裕的生活過厭了,步人一個危險的極端,在彼得堡的大街上擲炸彈,放冷槍,暗殺愿意改革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結(jié)果他們自己不是自殺,就是被整治處死,或死在荒涼的西伯利亞。 最后,我們認為,做事既需要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也應(yīng)該有利于自己。既需要精神的人的復(fù)活,也需要肉體的人的復(fù)活。 中國的道教就注意養(yǎng)生之道,關(guān)注今生今世的福祉,希望肉身的不滅。這倒是一種可行之道。讓靈魂來否定肉體,是對神圣的生命的偏離。
內(nèi)容概要
《復(fù)活》是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它對俄國社會的揭露和批判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監(jiān)獄和政府機關(guān)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殘暴和法律的反動。列寧在評價托爾斯泰時說得很中肯:托爾斯泰“在晚期的作品里,對現(xiàn)代一切國家制度、教會制度、社會制度和經(jīng)濟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達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
”的“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是“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作品”的“天才的藝術(shù)家”;另一方面,他是狂熱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惡”等教義的“托爾斯泰主義者”,“即是一個頹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憐蟲”。
作者簡介
作者:(俄國)列夫·托爾斯泰(Tolstoy L.N.) 譯者:吳興勇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以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shù)技巧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等?!稄?fù)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羅曼·羅蘭十分推崇此書,認為它是“一首歌頌人類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詩篇”。 吳興勇, 字魏生,193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新化縣,1960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1980年考入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任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鐵血中華》、 《皇朝的崩潰》、《論死生》、《戰(zhàn)神韓信》、 《馬可波羅發(fā)現(xiàn)中國》、《海倫凱勒傳》等。主要譯著有《臣仆》、《美國史講叢》、《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阿·托爾斯泰童話選》、《卓婭與舒拉的故事》等。
書籍目錄
《復(fù)活》導讀
第一部
第二部
《復(fù)活》主要人物表
《復(fù)活》主要地名或其他專有名稱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您要提瑪絲洛娃?”她問道,同時領(lǐng)著這個值班的獄卒走近囚室朝向走廊的一扇門。 男獄卒用一個鐵條將門弄得叮當作響,開了鎖,打開了囚室的門,從門內(nèi)涌出一股比走廊更臭的氣味,他叫道: “瑪絲洛娃,上堂!”隨即他又虛掩上門,等待著。 即使在監(jiān)獄的院子里,也有城市里的風刮來的田野中的清新的富有生機的空氣。但是在走廊里卻只有浸透了糞便、焦油和腐爛物的氣味,令人難受地導致傷寒病的空氣,它使得任何再次進入這兒的人立刻陷入灰心和憂郁之中。盡管這位女獄卒早已習慣了這種污濁的空氣,可從院子里來到這兒對她也是一種折磨。她一踏人走廊,就突然感到疲乏,想要睡覺。 監(jiān)獄中響起一片忙亂的聲音,婦女們的說話聲和光著腳走路的聲音。 “打起精神來,好不好,等一下可得動作麻利點,瑪絲洛娃,我說!”年老的男獄卒在囚室門旁呼叫道。 過了兩分鐘,一個身材不高、胸部隆起的婦女從門里走出來,她穿著白色的女上衣和白色的裙子,外罩一件灰色的長袍,她靈巧地一扭身,就到了男獄卒的跟前。這婦人的腳上穿著亞麻織的短襪,襪子上是囚犯穿的女式暖鞋,頭上纏著一塊白色的三角頭巾,從頭巾下面,明顯是有意地,露出一圈黑色的鬈發(fā)。婦人的整張臉顯得特別白,這種白色常常可以從被羈押很久的犯人的臉上看到,它令人想起地下室的馬鈴薯的幼芽。她不大的寬手和從長袍的大衣領(lǐng)中露出的豐滿的白脖子也呈現(xiàn)出同樣的特殊的白色。人們見了這張臉,免不得要感到驚訝,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張蒼白的臉上,有一雙黑色而炯炯有神的、雖有點腫脹卻十分鮮活的眼睛,只是其中的一只眼有點歪斜。她將身子挺得很直,鼓起胸脯。走出牢門、到了走廊上后,她略微仰著頭,抬眼直視著男獄卒的眼睛,似乎在說,她已準備好了,可以做一切要求她做的事。男獄卒正要鎖牢門,從里面伸出一個沒戴頭巾、頭發(fā)灰白的老太婆的蒼白而嚴峻的滿是皺紋的臉。老太婆嘮叨著向瑪絲洛娃說個什么事。但男獄卒用牢門推壓老太婆的頭,那頭便不見了。牢房里有一個女人哈哈大笑起來?,斀z洛娃也微笑著,轉(zhuǎn)身朝向門旁的有格柵的小窗。老太婆從另一邊將臉貼在小窗上,用嘶啞的聲音說: “多余的話不說,咬定一個說法不改?!?“只要有一個說法做結(jié)論就行了,我想做了結(jié)論總比現(xiàn)在好?!爆斀z洛娃說,搖了搖頭。 小窗內(nèi)露出的老太婆的眼睛不見了,而瑪絲洛娃走到了走廊的中央,以快捷的小步跟隨在年老的男獄卒的身后。他們走下監(jiān)獄的樓梯,經(jīng)過比女監(jiān)更臭更嘈雜的男監(jiān),這些監(jiān)牢里到處都有一雙雙的眼睛在門旁的氣窗里瞅著他們不放。隨即到了監(jiān)獄辦公室,已經(jīng)有兩個荷槍實彈的押解士兵站在那兒等,坐在那兒的錄事將一張滿是煙草氣味的紙交給士兵的一位,一面指點著這名被拘留的女犯,說道: “交給你們啦?!?這個士兵是個來自下諾夫哥羅德的土包子,紅臉膛,滿臉麻子,他將這張紙在軍大衣的翻袖口里藏好,微笑著,臉朝女犯的方向,向自己的同伴使了個眼色,那個兵是個大顴骨的楚瓦什人。士兵們押著女犯走下樓梯,走向大門。 主要出口的大門上只敞開了一痢小便門,士兵們和女犯跨過便門的門檻,到了院子里。他們走出圍墻,便到了城市中心的用石塊鋪砌的大街上。 那些趕大車的、做小生意的、在店里做廚娘的、做工的、干公務(wù)的都停下腳步,十分好奇地回過頭來,打量這名女犯人,另一些人卻搖著頭,心中思忖道:“這個女人不像我們一樣安分守己,做了壞事,才落到如此地步?!焙⒆觽兪趾ε碌厍浦@名女暴徒,令他們稍稍心安的是,有兵士跟著她,使她什么壞事也做不成了。一個鄉(xiāng)村來的賣煤的莊稼漢,在一間小飯鋪喝茶,此時起身走近她,畫著十字,施舍一個戈比給她,她臉紅了,低下頭來,嘴里喃喃地說著什么。 女犯感覺到從各方面傾注到自己身上的視線,雖未轉(zhuǎn)動頭顱,仍不由自主地斜視著那些看他的人,自己成為眾人關(guān)注的對象,這令她稍稍感到歡欣。令她歡喜的還有比監(jiān)獄中更清新的更令人愉悅的空氣,但是她早已不習慣于走路,現(xiàn)在沿著石板路行走使她感到難受,特別是穿著這雙不合腳的囚犯鞋,更添了幾分痛楚。經(jīng)過一家面粉店時,她看見一些鴿子在搖搖擺擺地行走覓食,只有這些鴿子不會欺負人,不會惹人傷心,她幾乎在一只藍色的鴿子前停下腳步,那只鴿子撲的一聲飛起,拍著翅膀,緊擦著她的耳畔飛過,使她感受到一陣清風。女犯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可然后又沉重地嘆了一口氣,她記起了自己的境遇。女犯瑪絲洛娃的生平故事再平凡也不過了。瑪絲洛娃是一個未出嫁的女奴婢的女兒,這女奴婢傍著自己的以農(nóng)奴身份給地主飼養(yǎng)家畜的母親住在一個鄉(xiāng)村莊園里,這個莊園歸兩名互為姐妹的地主家的小姐所有。這個未出嫁的女奴婢每年要生孩子,這在當時的農(nóng)村中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人們給新生兒舉行洗禮,可做母親的不愿喂養(yǎng)孩子,因為她不希望孩子出生,她不要孩子,孩子會妨礙她做事,因此孩子很快就死于饑餓。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復(fù)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xiàn)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tài)度、鎮(zhèn)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卜ā沉_曼·羅蘭
編輯推薦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在對全世界文學有著深遠影響的俄國文學中,他的創(chuàng)作時間最長,作品數(shù)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也最高。《復(fù)活(插圖典藏本)(權(quán)威珍藏版)》對沙皇專制制度和貴族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做了無情的批判,暴露了俄國國家機器反人民的本質(zhì),揭露了俄國官辦教會的欺騙性,否定了整個俄國的反動統(tǒng)治,這也是《復(fù)活(插圖典藏本)(權(quán)威珍藏版)》的基本思想。它以深刻的描寫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并成為不朽的世界名著。
名人推薦
《復(fù)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xiàn)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tài)度、鎮(zhèn)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法]羅曼·羅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