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作者:張立輝,李平 編著 頁數(shù):53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張立輝和李平編著的《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大全集》幾乎囊括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并參考菜系與地理范圍,分為京津、滬上、嶺南、齊魯、川渝、瀟湘、閩臺、錢塘、蘇揚、徽皖、松遼、秦隴、三晉、中州、荊楚、贛江、滇黔、青藏十八章,每章中都羅列了當?shù)氐膫鹘y(tǒng)名菜和風味小吃,每道菜品都有詳細的介紹。歷史與傳說、評價與推薦以及詳細的制作方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中國美食文化的點滴在本書的字里行間和精彩圖片中盡可找到答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舌尖上的京津——京津名吃,獨具特色
第二章 舌尖上的滬上——淞滬食風,清淡素雅
第三章 舌尖上的嶺南——嶺南美味,異品奇珍
第四章 舌尖上的齊魯——北食魯味,咸鮮脆嫩
第五章 舌尖上的川渝——麻辣川味,百味百滋
第六章 舌尖上的瀟湘——瀟湘佳肴,酸辣鮮嫩
第七章 舌尖上的閩臺——閩臺風味,酸甜色艷
第八章 舌尖上的錢塘——江南浙菜,香滑惹味
第九章 舌尖上的蘇揚——蘇菜名肴,清鮮平和
第十章 舌尖上的徽皖——徽皖美食,酥嫩香鮮
第十一章 舌尖上的松遼——東北風味,形糙味濃
第十二章 舌尖上的秦隴——西北食風,一味突出
第十三章 舌尖上的三晉——晉菜口味,咸香重味
第十四章 舌尖上的中州——中原豫菜,味求中和
第十五章 舌尖上的荊楚——江漢肴饌,香鮮微辣
第十六章 舌尖上的贛江——鄉(xiāng)味贛菜,擅味八方
第十七章 舌尖上的滇黔——云貴美肴,本味醇厚
第十八章 舌尖上的青藏——獨特藏食,重油厚味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鍋巴菜:天津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 美食雜談 鍋巴菜是天津很有特色的小吃之一。鍋巴菜的歷史很長,傳說很多。其中一說為:進京舉子落難,接受了李老太太的一碗湯煮飯,感覺沒有什么吃的比這更香了。他得中后,效法韓信報一飯之恩,酬謝李老太,問及當年所食何物,李老太隨口一聲“鍋巴菜”。從此,鍋巴菜名聲大噪。這例子與相聲大師劉寶瑞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很相似。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鍋巴菜”的來歷與天津最有名的“大福來”有關。傳說“大福來”的創(chuàng)始人是《水滸傳》中張青的后人張?zhí)m。張?zhí)m本來在天津衛(wèi)開了一家張記煎餅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進店吃了一份煎餅卷大蔥,忽然口渴難耐,便讓上湯?;镉嫾敝猩?,將煎餅撕碎了加上調料用水一沖便端了上來。誰知乾隆皇帝一嘗倍覺鮮美,便問湯名?;镉嬚`以為問自己名字,便答道“郭八”——“鍋巴菜”由此得名。傳說畢竟有待考究,不過這“張記煎餅鋪”卻確有其鋪,掌柜的叫做張起發(fā)。 評價?推薦 剛做好的鍋巴菜, “嘎巴”香嫩有咬勁,鹵子透亮而覺鮮。端在嘴邊,鍋巴豆香、腐乳咸香、麻醬清香、辣椒辣香、香菜異香合為一體,讓人胃口大開。 美食DM 食材:綠豆3500克,大米1000克,面粉500克,麻油300克,花生油150克,味精10克,醬豆腐(腐乳)100克,芝麻醬200克,面醬100克,堿面10克,水團粉10克,鹽75克,醬油100克,辣椒面150克,香菜1000克,蔥花50克,姜末15克,五香面10克,八角(大料)面10克,香干200克,山芋粉適量 制作: 1.將綠豆磨碎、過篩,用清水浸泡,然后用手揉搓,撈去豆皮、雜質,控去余水,與泡好的大米混合,磨成粥狀。 2.將烙子置小火上,舀上面糊,攤成薄似紙張的圓形煎餅,改刀切成柳葉形。 3.制鹵時,先將香油燒熱,投入蔥花、姜末、香菜根,炸至金黃時,下大料面、面醬,倒入醬油,開鍋后倒入盆內。再將清水燒開,放入大鹽和制好的醬鹵。鍋開后,倒入醬油,下大料面、五香面、姜末、堿面,待鹵湯開后,用水團粉勾芡,倒入容器內。 4.用部分潔凈鹽水將腐乳瀉開,再與其他鹽水攪在一起,加味精調勻。另將辣椒面用熱油炸成杏黃色,將油、糊分開。 5.另取香干切成小象眼片,放在燒熱的香油中炸至外皮發(fā)脆,倒入開水中煮。開鍋后,倒入醬油、味精,再開鍋后,撈出香干,最后,用香油將芝麻醬調稀。 6.食用時,將“嘎巴”投入盛有鹵子的容器內,適當攪拌,盛入碗內,并根據(jù)各人口味,加入腐乳汁、辣椒糊、香干片、芝麻醬和香菜末。
編輯推薦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大全集》介紹美食的歷史淵源、典故以及吃法,并配有詳細的食色攻略,讓你在美妙的旅行中,不但能夠細品各地美食、美景,還能挖掘中華飲食文化的內涵,帶給你不一樣的美食享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