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作者:(明)羅貫中 著,李國文 改寫 頁數(shù):全2冊 字數(shù):326000
前言
第一才子書 《三國演義》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稱得上是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 其實,自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義起,到公元二八。年東吳孫皓降晉的九十六年間的這段歷史時期,在整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然而,這段不足百年的三國鼎立的局面,那刀光劍影.、權謀紛爭、忠賢奸愚、風云變幻的史實,如此家喻戶曉,以致比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人們都更能津津樂道一些。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歸功于這部《三國演義》在近五百年來的廣為傳播、深入人心。 《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是一部值得認真一讀的好書。 翻開《三國演義》,政治家讀它的權謀,軍事家讀它的韜略,士農(nóng)工商被它的傳奇故事所吸引,婦孺老幼則為它起伏跌宕的情節(jié)而驚服。以史為鑒,《三國演義》儼然一部政治斗爭的教科書;飯后茶余,《三國演義》又是消遣的佳品、聊天的談資。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千秋賞鑒,品評不已,總之,每個讀者,都能在這部書中,找尋到自己能夠感知的熱點。所以,這部書幾百年來盛行不衰,一代又一代的人捧讀把玩,愛不釋手。如今,甚至漂洋過海,成為世界性的《三國演義》,這充分說明它長青永存的藝術魅力。 我們知道,歷史小說終究是小說,而不是歷史。然而,作為歷史小說的頂峰之作,至今誰也無法逾越的這部《三國演義》,問世以來的幾百年間,卻能夠使正史黯然失色,我們不能不驚嘆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它對于三國時期的若干歷史事件的評價、若干歷史人物的判斷,竟能起到超越正史的力量。曹操的一張白臉,應該說是《三國演義》給他涂上的。關羽成為尊神,受香火供奉,更是《三國演義》推崇的結果。文學的潛移默化的功能,表現(xiàn)之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中,莫過于這部不朽之作了。 因此,《三國演義》不但是具有觀賞、娛樂、消遣價值的書,還是具有文學、思想、歷史價值的書,更是一部幫助我們?nèi)フJ識生活、辨知社會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書。 《三國演義》是千百年來說話人、藝人和文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智慧結晶。從晉朝陳壽著《三國志》、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起,三國的這段歷史,便開始經(jīng)口頭文學的說書和雜劇串演,逐漸流傳開來。北宋時,甚至有了“說三分”的專門講三國故事的說話人。金院本、元雜劇,也經(jīng)常搬演三國故事。一直到元朝至治年間刊刻的《三國志平話》,到元末明初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到明朝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都是在歷代話本的基礎上陸續(xù)整理成書的。應該說,這部小說是在集體創(chuàng)作的長期過程中漸趨一致、逐步完成的。到了清朝初年,毛綸、毛宗崗父子重新修訂《三國演義》,才定型成為現(xiàn)在廣泛流行的一本標準本子。 所以,《三國演義》是一部熔鑄了不同朝代、不同人物、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的眾家創(chuàng)作成果的小說,這是它的長處。但是,歷代作者也難免要受到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政治、社會、價值觀念的消極影響,和通俗藝人自身藝術素質的局限。于是,這部書的’瑕瑜并存、菁蕪同在,便是它的不足之處了。而且口頭文學中的冗雜紊亂,枝蔓橫生,重復敘述,陳詞濫調(diào)的弊端,更是比比皆是。至于宣揚封建道德,鼓吹鬼神迷信,則是尤其應該剔除的糟粕。 因此,縮編這部精本《三國演義》,使讀者用不多的時間,可以窺其全貌,知其精華,便是我心懷已久的意愿。 特別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中j每分每秒都是十分寶貴的。作為現(xiàn)代化的一個全面的人,既是物質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當然更應該是全人類文明積累的享有者。把握文化,追求知識,了解中外古今的文學名著,對于啟迪人生,凈化靈魂,開闊視野,豐富精神世界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已成了現(xiàn)代人不可須臾或缺的事情。 有鑒于此,將這部被稱做“第一才子書”的《三國演義》,縮編成不長的精本,奉獻給二十一世紀的那些具有時間緊迫感的年輕讀者們,也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刪繁就簡,去蕪存菁,是一件復雜細致、斟酌推敲的難事,雖盡力為之,也難免失當之處,謹祈讀者指正。 牽國文
內(nèi)容概要
世界名著,是流傳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經(jīng)典。她們或妙趣橫生.或跌宕起伏,或筆觸細膩,吸引著一代叉一代的讀者。
知音動漫公司引進最優(yōu)秀的譯本或改寫本:并集中旗下最優(yōu)秀資源——漫客系列刊群的漫畫、插畫家、作家,或傾力繪制全新彩插,或撰寫推薦語指引讀者,將世界名著重新包裝。賦予其“年少有夢、青春有愛”的內(nèi)梭。
每一個饅頭,每一個燴飯,都應該麴有一套“MK版世界名著”,她們將成為你的書槳上最耀眼的珍藏!
作者簡介
作者:(明代)羅貫中
書籍目錄
序
實用知識
上冊
第一回 漢末天下亂
第二回 豺狼進洛陽
第三回 會盟舉義旗
第四回 諸侯烽煙起
第五回 巧使連環(huán)計
第六回 陶謙讓徐州
第七回 兩雄戰(zhàn)濮陽
第八回 亂世賊為王
第九回 政歸曹孟德
第十回 轅門射畫戟
第十一回 斷頭白門樓
第十二回 血濺衣帶詔
第十三回 土山約三事
第十四回 兄弟聚古城
第十五回 袁紹敗官渡
第十六回 千里擊烏桓
第十七回 徐庶進曹營
第十八回 三請諸葛亮
第十九回 軍師初用兵
第二十回 激戰(zhàn)長坂坡
第二十一回 雄辯震群儒
第二十二回 江東群英會
第二十三回 黃蓋苦肉計
第二十四回 敗走華容道
第二十五回 三氣周公瑾
下冊
第二十六回 馬超戰(zhàn)潼關
第二十七回 張松獻地圖
第二十八回 截江救阿斗
第二十九回 魂歸落鳳坡
第三十回 劉備領益州
第三十一回 關羽單刀會
第三十二回 老將建奇功
第三十三回 子龍一身膽
第三十四回 放水淹七軍
第三十五回 兵敗走麥城
第三十六回 曹丕登帝位
第三十七回 復仇伐東吳
第三十八回 托孤白帝城
第三十九回 五月渡瀘水
第四十回 擒縱南蠻王
第四十一回 智收姜伯約
第四十二回 諸葛空城計
第四十三回 襲取陳倉城
第四十四回 木牛流馬計
第四十五回 未捷身先死
第四十六回 司馬賺曹爽
第四十七回 姜維戰(zhàn)鄧艾
第四十八回 三國漸式微
第四十九回 二士入蜀中
第五十回 三分成一統(tǒng)
去蕪存菁讀《三國》
讀懂諸葛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次日,兩陣圓處,孫策把槍挑太史慈的小戟于陣前,令軍士大叫日:“太史慈若不是走得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亦將孫策兜鍪挑于陣前,也令軍士大叫日:“孫策頭已在此!”兩軍吶喊,這邊夸勝,那邊道強。太史慈出馬,要與孫策決個勝負。程普日:“不須主公勞力,某自擒之?!背龅藐嚽?,太史慈日:“你非我之敵手,只教孫策出馬來!”兩馬相交,戰(zhàn)到三十合,劉繇鳴金收兵。太史慈日:“我正要捉拿敵將,何故收兵?”劉繇日:“人報周瑜領軍襲取曲阿,有廬江松滋人陳武,字子烈,接應周瑜入去,吾家基業(yè)已失,不可久留?!碧反雀鴦Ⅳ硗塑?,孫策不趕,收住人馬。長史張昭日:“彼軍無戀戰(zhàn)之心,今夜正好劫營。”當夜兵分五路,長驅大進。太史慈獨力難當,引數(shù)十騎連夜奔涇縣去了。 孫策又得陳武為輔,其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策甚敬愛之,拜為校尉,使做先鋒。忽有人報劉繇會合笮融去取牛渚,孫策大怒,自提大軍徑奔牛渚。劉繇出馬迎敵,孫策日:“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劉繇身后一人挺槍出馬,乃部將于糜也;與策戰(zhàn)不三合,被策生擒過去,撥馬回陣。繇將樊能,見捉了于糜,挺槍來趕。那槍剛搠到策后心,策陣上軍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頭,忽見樊能馬到,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策到門旗下,將于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策為“小霸王”。當日,劉繇兵大敗,人馬大半降策。劉繇走豫章投劉表去了。策入秣陵,安輯居民,移兵至涇縣來捉太史慈。瑜令三面攻縣,只留東門放走。離城三十里,各伏一軍,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馬乏,必然被擒。當夜孫策命陳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見城上火起,上馬投東門走,背后孫策引軍趕來。趕至三十里,卻不趕了。蘆葦之中,喊聲忽起。慈待急走,兩下里絆馬索齊來,將馬絆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
媒體關注與評論
“騏驥有良種,寶馬待英雄。長驅疾如電,真堪托死生?!比龂L云,男兒熱血! ——江南(《漫客·小說繪》暢銷作家,代表作《龍族》、《上海堡壘》) 智慧沒有固定的模式,他人愈忙愈亂,而大智之人遇事能應付自如。以逸待勞。他人束手無策,而大智之人則游刃有余。智慧可以使難事變易,大事化小。 ——米二(《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九九八十一》、《獵物者》(漫畫版))
編輯推薦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三國演義(套裝共2冊)》是根據(jù)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的優(yōu)秀歷史小說。它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為讀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認識價值。《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三國演義(套裝共2冊)》的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zhí)覉@結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作者羅貫中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tǒng)治者的暴虐和丑惡。
名人推薦
“騏驥有良種,寶馬待英雄。長驅疾如電,真堪托死生?!比龂L云,男兒熱血! ——江南(《漫客·小說繪》暢銷作家,代表作《龍族》、《上海堡壘》) 智慧沒有固定的模式,他人愈忙愈亂,而大智之人遇事能應付自如,以逸待勞。他人束手無策,而大智之人則游刃有余。智慧可以使難事變易,大事化小。 ——米二(《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九九八十一》、《獵物者》(漫畫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