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現(xiàn)代 作者:陳清華 頁數(shù):288
前言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在政府機關供職的朋友,待遇不錯,其夫人的工作既清閑工資又高,孩子也很乖,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標準的成功人士了吧??伤傉f壓力大、心情不舒暢??臻e時喜歡約我喝茶、傾訴。 我對他說,在公務員系統(tǒng)和我們這樣的事業(yè)單位內(nèi)上班,生存之道再簡單不過,你只要態(tài)度好就可以了。不要抱怨,不要發(fā)泄,不要生氣,你可以沒有本事,可以什么事也不干不好,但態(tài)度必須好。事情干不好也沒有關系的,能干多少干多少。領導罵你:你是怎么辦事的?有沒有腦子?你就說好好好,下次一定注意改正,對不起,就可以了。 他說,他的壓力和恐懼不僅來自工作,還有家庭的陰影。他問我一件事:一個9歲的小孩子,在一個臺風肆虐的傍晚,被他父親雙手抱到大橋外面,準備將孩子扔下橋去(果真摔下去的話,孩子必死無疑),正在這個時候,橋下有一個捕魚的人,看了他一眼,這個父親心一軟,抱著孩子的雙手縮了回來,因為,他畢竟恐懼,他是一個公職人員,一旦孩子被他親手摔死,那就是謀殺,是殺人犯——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也要負法律責任的。 從此,這個孩子就開始害怕,恐懼,每天晚上做噩夢。夢到自己被人追殺,大喊救命;從此,他每天晚上睡覺時,都在枕頭下面放一把刀,他害怕父親有一天還會殺死他…… 現(xiàn)在孩子長大了,40多歲了,你說該如何面對現(xiàn)在這個已經(jīng)70多歲的父親? 我沉默不語。 他告訴我,那個孩子就是他。這么多年了,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親。你記得么,上個世紀80年代,有部日本電視劇——名字我忘了,在我們國家放映時,非?;穑芏嗳丝戳丝?。我看了也哭,可我不是為劇中的阿信哭,而是為自己哭。我感覺,自己的命運比阿信更苦。 聽完他的故事,我再次沉默,良久,才對他說,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也許你去讀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可以從中找到處世的智慧,走出恐懼,擺脫噩夢。老子會告訴你如何在社會的夾縫中生存,如何在盤根錯節(jié)的人際關系中活得游刃有余,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生存智慧。 人往高處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出走,是追求人生。老子屬于后者。他的不爭并不是不爭,無為也不是不為。老子教人求下,以卑賤而非崇高為本,損之而益,做人生的減法,不動比亂動好。網(wǎng)上不是流行一句話么,小鳥雖小,可它玩的是整個天空。按照陳鼓應教授的說法,“老子是個樸素的自然主義者。他所關心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人們生活幸福安寧?!? 我個人也有很多問題,現(xiàn)代社會,誰沒有問題?誰沒有過去?誰沒有故事?物質(zhì)上的富足只能解決最低層次的衣食住行,并不能解決精神困惑?,F(xiàn)在我們很提倡自然環(huán)保,但很少有人提心靈環(huán)保。于是,不少人心靈迷失,自我迷失,自我失落,心態(tài)失衡。文化沒有根了,能不痛苦嗎?“開奧迪,穿迪奧,沒事就吃奧里奧”,時尚的消費并不能解決精神上_的壓力和困惑??鬃幼钔瞥绲牡茏宇伝?,無論多窮,其心靈都能永遠處于自由、自信、自在“三自”狀態(tài)??墒?,顏回如果生在我們這個時代,那他將被認為是學了一肚子沒有用的知識,何況他又沒有文憑、沒有學歷、沒有工作、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女人、沒有孩子,連個大學講師都混不上,飯都吃不起。房租都交不起,恐怕他得去睡大街、喝西北風了。他可能是個最失敗的人、最倒霉的人,還能始終泰然面對生活的陽光、花香及風雨,氣定神閑,無憂無懼嗎?’他還能“君子固窮”嗎?這個時代太忙,壓力太大,賢如顏回也難以應付自如。 有人說,顏回去當官就好了。官員的壓力就不大么?最近看媒體報道說,中國的官場被指“過度競爭”——因為“每到選舉之際,告狀信就會蜂擁而至?!比松绱?,全靠演技。能不累么?某些官員一天三頓酒——中午一頓、晚上一頓、卡拉OK之后宵夜一頓,身心能不疲憊么?真的,應該看看道家的書,工作之余給自己解解壓。 但是,《道德經(jīng)》語多超塵、不太好懂,市場上關于老子的書很多,能把《道德經(jīng)》講得明白、通俗易懂的不多,廣泛地吸收各家觀點、將老子的出世智慧說得有趣、從而有助于領導干部和單位公職人員解壓的書更是罕見。 我不揣淺漏,試寫本書以期填補這個空白。 據(jù)歷史記載,老子名李耳,又稱老聃,曾任周朝的守藏史,活到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6年),“為關令尹喜說五千言”之后,駕青牛,出函谷關,不知所終。 老子為什么叫老子?是因為是太老辣還是太“老于世故”?我在拙著《和諧讀墨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書中,曾經(jīng)寫過這么一段話:在當時的諸多學者中,惟有老子沒有被稱為“李”子。即使后來對東方。文化有很大影響的孔丘,也只被稱為孔夫子。按照這個美國學者的說法,老子是當時的首席大學者。老子“反戰(zhàn)”,他說“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敢做不算本事,不敢或者叫“敢不”才算真正的勇敢;老子主張“復歸于嬰兒”,推崇水、嬰兒、女人、山谷所有這些弱者和虛者;他站在弱者一邊,提倡原生態(tài)的生活,讓人謙虛、卑下;他總喜歡唱反調(diào),主張以水的姿態(tài)與人相處、與世界相處,這樣方可全身而退。 易中天教授說,先秦諸子當中,最講不清楚的,就是老子。要知道,所謂“老子”,其實就是“老先生”。老先生,可多了去。我個人認為,寫《老子》這本書的,跟司馬遷《史記》里面所說的,不是同一個人。 老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代表,他的《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智慧大門。老子的話是簡單的,又是復雜的;他的思想是樸素的,又是深刻的。最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是最平常的句子、最簡單的話、最常識性的認識。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博說得好,《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長期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從這部書問世的春秋戰(zhàn)國之交起,一直到現(xiàn)在約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它有過數(shù)以千計的注釋者。除了最著名的河上公、王弼之外,竟然也可以發(fā)現(xiàn)好幾位皇帝的名字: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宗等。由于唐朝的皇帝自認是該書作者老子的后裔,它還有過被當作“紅寶書”收藏并閱讀的時代;這部書也有著不同的面孔,既是哲學的寶典,又是宗教的圣典;它是被翻譯成外國文字種類最多的中文書籍;甚至在20世紀的出土文獻中,它現(xiàn)身的次數(shù)也是最多的,從敦煌卷子、馬王堆帛書到郭店竹簡,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春秋戰(zhàn)國時代,那些士人,都憋了一肚子的想法,非常非常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個個忙著“救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惟獨老子沒這個想法,他不但不去推銷自己的學術觀點,甚至連學生也不肯招。他是周王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天天在光線昏暗的屋子里讀歷史,讀到滿頭風霜(也有說他生下來就是滿頭白發(fā))。如果不是被逼無奈,他甚至連5000字的《道德經(jīng)》也不愿意給這個世界留下。鮑鵬山教授嘆息說,“老子出關而去是一件意義嚴重的事件,它表明,我們已經(jīng)不佩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自己由于迷醉與迷失于物質(zhì)世界,也可恥地拋棄了哲學。” 這個智慧老人比較深沉、內(nèi)斂,就像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老先生給錢鍾書起的字一樣——叫“默存”,語出漢代揚雄的“默默者存”,意思是說,禍從口出,管好自己的嘴巴,養(yǎng)生保命,以免沾惹口舌之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股神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是你自己。你的智慧和身體,是別人永遠無法盜取的財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道德經(jīng)》(也叫《德道經(jīng)》版本眾多,手數(shù)百種,僅嚴靈峰編篡的《老子集成》就收錄了漢至民國間各種注釋專著600余種,民國之后沒有收錄的那簡直不計其數(shù)。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的原文部分,基本采用中華書局的《老子》(饒尚寬譯注2009年3月北京,第8次印刷),在此對中華書局和饒尚寬先生表示感謝。 陳清華 2011年2月17日于海南省氣象局聽風齋
內(nèi)容概要
《道德經(jīng)》被《紐約時報》列為全世界十大古今名著之首
領導干部的壓讀物,上班族的心靈加溫器
祛除工作的煩惱和壓力,喚醒內(nèi)心的力量
每一個生動鮮活的故事都充滿生命的智慧
告訴人們處世處人之道、解壓之道、幸福之道
作者簡介
陳清華,學者,作家。網(wǎng)名西門杏庵。祖籍山東曹縣,現(xiàn)居海南???,供職于南國都市報社,系評論版編輯、評論員,海南師范大學媒介發(fā)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南方百家講壇”主講人。從事過教師、公務員、編輯等工作。先后在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省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高校兼職授課。
有小說、散文、隨筆、評論數(shù)百萬字見諸于報刊。主要著作有《金瓶梅典評》《莊子為什么這樣跩》《孔子為什么這樣紅》《老子到底說什么》《和諧讀墨子》《畢竟是書生——晚明知識分子的思想苦旅》《禪解紅樓》《酒暖回憶思念瘦——唐宋詞里的風花雪月》《問君能有幾多愁——唐宋詞里的風花雪月》《金瓶梅中的情色男女》等十余部。
書籍目錄
前言
【道經(jīng)第一編】 非常之道
第一章 無中生有
第二章 順其自然
第三章 絕智去欲
第四章 道比天還大
第五章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道是玄牝
【道經(jīng)第二編】 “出世”與“入世”間的辯證法
第七章 韜光養(yǎng)晦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見好就收
第十章 靜以養(yǎng)生返樸歸嬰
第十一章 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十二章 警世危言:為腹不為目
第十三章 無榮無辱,此心泰然
【道經(jīng)第三編】 認道與行道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不可深究
第十五章 老子的“成功學”:不盈而成
第十六章 回到根本沒身不殆
第十七章 慎少說自然而然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少思寡欲
【道經(jīng)第四編】 官學與新學
第二十章 我獨悶悶
第二十一章 守道就是最大的德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委曲自己才能保全自己
第二十三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道經(jīng)第五編】 社會革新的基本道理
第二十六章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樸散為器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道經(jīng)第六編】 大道改革的基本措施
第三十二章 名亦既有,亦將知止
第三十三章 什么叫聰明、強大、富有與長壽?
第三十四章 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道是一種平淡無味的東西
第三十六章 柔弱勝剛強
第三十七章 無為而無不為
【德經(jīng)第一編】 德論概述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至譽無譽九九歸一
第四十章 無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道隱無名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第四十三章 無有人無間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德經(jīng)第二編】 道德與政治
第四十五章 大贏若絀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為心
【德經(jīng)第三編】 人生的本真與尊道而貴德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萬物德養(yǎng)萬物
第五十二章 塞其兌,閉其門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第五十四章 以身觀身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德經(jīng)第四編】 矯正天下的總體設計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
……
【德經(jīng)第五篇】 大道改革的指導思想
【德經(jīng)第六篇】 唯道主義的改革宣言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無中生有【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疽庾g與覺悟】老子話里有話,話外有話。他說,道本來沒名,我們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就叫道吧。咳,謂之道已非也。道沒有名字;可是,萬物有名字。這個叫“你”,“他”,那個叫“我”。凡是可以命名的,都是暫時的名。'永恒的名,就是道了,它是抽象的。無,就是道,就是天地之始,道生一即是天地之初。什么是有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有,是萬物之母:一無生萬有,萬有歸一無。所以,虛心無念,以此來觀察空無中的空無,妙中的妙。見物知道,知道見心;常有,就是說守中抱一,以此來觀察“有”歸于“無”的邊界(徼)。我們的身體有生有死,但心無生無死。有無這兩者,同出于道,是一個東西的兩個名字。萬法歸一,一心本空,都叫做“玄”。玄,很大,很深,很奧,總之很了不得,才叫玄,后文老子說什么了不得的德叫“玄德”,萬物之母叫“玄牝”,完全相同叫“玄同”。虛里面藏著真,無里面生有。道就是無,萬物是有,道生天地,天地又生萬物,所以“無中生有”。悟道,由此入,用之無窮。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道”字,真叫玄妙。
后記
書寫完了,感覺意猶末盡。再嘮叨幾句。前幾天,和一個在企業(yè)做老板的朋友喝茶,朋友滔滔不絕,其核心無非強調(diào)養(yǎng)生保命,接近道家吧。在煙霧繚繞的咖啡廳,從早上九點一直聊到下午兩點,關鍵詞圍繞著養(yǎng)生。他堅持要“開示”我,我選擇“被傾聽”。 我越來越不喜歡說話,就這么在書房里呆著吧,閱讀著是快樂的。遭遇不舒服的事怎么辦?我同意胡適先生的辦法,遇有不平靜事,便專心于致學。雖然有時候也免不了講套話、廢話,但在自己僥幸擠上公交車后,絕不對下面繼續(xù)努力往上擠的人說,“上不了了,坐下一趟車吧”,絕不。因為誰都知道,下趟車同樣擁擠不堪,很可能一直擁擠下去。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像老子這樣的大學者——那時叫“士人”,可以隨便見到國王,國王見了士人,也得謙遜三分,至少表面上得這樣。趙本山、小沈陽主演的電影《大笑江湖》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皇帝的表妹月露姑娘在被逼嫁給皇帝前,放火燒了一問房后逃跑(逃婚)去闖江湖,和小鞋匠認識并相戀,皇帝傻等了幾年,終于等來和月露姑娘大婚的日子,新婚之夜,月露一點也不高興,她在想.那小鞋匠。皇帝看出她的心思,問:你真的喜歡那個鞋匠嗎?答:喜歡。問:他有什么好?答:他會修鞋,你會嗎? 皇帝當然不會。就這樣,月露放棄了即將到手的皇后身份,毅然離開了皇帝,選擇了和小鞋匠過平淡的百姓生活。雖然看上去很假,但我還是哭了,說不上為什么。有個異性朋友說,她不愿意聽單位那些投機鉆營的故事,就這么上班下班、簡單生活好了,如果有一天因為不會鉆營被淘汰出局了,那就去擺攤賣粥。這心態(tài)讓我佩服得無法形容?,F(xiàn)代人經(jīng)歷長期的“去個性化”之后,變得太重視等級尊卑了,為此心累,卻又無可奈何。不愛皇上愛鞋匠的愛情童話,讓我感動不已。一句“他會修鞋,你會嗎?”就讓我淚流滿面。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人分三六九等,弄得人心情很不爽,可是如果用道的角度來看問題,任何東西都沒有貴賤之分,天下萬物皆是齊的。所以,臺灣學者傅佩榮說,真正的道家一定是能夠享受孤單的。但是外表上卻可以顯得非常合群、非常愉快,是為“和其光,同其塵”。真正的道家不容易讓你看出他是道家,他在任何地方都與別人相處得很愉快,你進我就退,你退我就進,沒有人覺得他有任何鋒芒,但是他在內(nèi)心里面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誰。 孔子的學說很好,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如何做人、如何守規(guī)矩,可就是太崇尚現(xiàn)實了,對于崇尚田園生活的人總感覺是個缺憾,而老子彌補了這個缺憾。林語堂說,“孔子的學說本質(zhì)是都市哲學,而道家的學說本質(zhì)為田園哲學?!贝騻€比方說,孔教徒大概會到超市里吃消毒、包裝好的蔬菜,而道教徒則對所有城市化、工業(yè)化的流程都打個問號。因為在老子看來,城市蔬菜和包裝將失去天然的鄉(xiāng)土味,甚至,衛(wèi)生官員的話也不可信,新鮮的農(nóng)家菜才是最本真、最可靠的。 林語堂總結說,孔子的人文主義能否叫古中國人感到十分的滿足呢?答復是:它能夠滿足,同時,也不能夠滿足。假使已經(jīng)滿足了人們的內(nèi)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復有余地讓道教和佛教得以傳播了??鬃訉W說之中流社會的道德教訓,神妙地適合于一般人民,它適合于服官的階級,也適合于向他們叩頭的庶民階級。但是,也有人一不愿服官,二不愿叩頭。他具有深邃的孔子學說未能深入地感動他??鬃訉W說依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人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愿得披發(fā)而行吟,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于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于道教……孔子以義為儒教,以順俗為旨,辯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而道家吶喊重返自然,不信禮法與教育。 反復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感觸頗多。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大盈若沖,大方無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大道至簡,還有什么自知者明、出生入死、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物極必反、禍福相依、適可而止、以弱勝強、出奇制勝、急流勇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長地久、上善若水等,我們熟知的這些成語,都來自老子。正如有人所說的那樣:“老子的《道德經(jīng)》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真正讀過它的人,不多;真正讀完它的人,很少;真正讀懂它的人,更少?!? 老子留給后人的是一串謎: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周守藏室之史李耳(聃)、老萊子、周太史儋三個人,都稱老子,都是隱君子。究竟哪個是寫《道德經(jīng)》的老子呢,作傳的司馬遷大人都已經(jīng)糊涂了,這讓后人怎么辦?只好猜測了。關于老子的說法太多,有人說,老子活了幾百歲,有人說老子根本沒有死,也有人說,老子活了一百二十到二百歲,總之,他是長壽老人,很老很老,就是所謂“修到而養(yǎng)壽”,這些都是神話而已,不足為憑。 傳說老子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在孔子眼中,老子就像一條龍,難以捉摸。作者神秘,作者留下的著作《道德經(jīng)》,更神秘、更玄妙。它就像一個格言集,東一句西一句的。有的話前面說過了后面又說,顛三倒四、不厭其煩地說。句子很冷又晦澀難懂。老子究竟要說什么?他在說給誰聽 《道德經(jīng)》開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前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說“自然之道”,后一句“名可名,非常名”說的是“人道”。這樣解釋對嗎?也許對,因為沒有“標準答案”。爭議是正常的,對老子的話,幾乎每一句都會有爭議。 那么,老子到底說什么呢?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一般人認為有錢有房有車有存款就是富了,對不對?老子卻說“知足者富也”,他提出了這樣的逆向思維,有意思吧?一般人喜歡攀比、競爭、力爭上游,老子卻說“不爭而爭”、“知雄守雌”、“知榮守辱”、“知白守黑”,和一般人的看法反著來。你不是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嗎?老子卻說,守道,學習水,人要往低處走。你看外國的動畫片里,通常主角都是威猛無比的大力士,什么奧特曼之類,什么蜘蛛俠、綠林好漢之類,老子卻說真正有力量是的嬰兒,是小孩子。所以,老子要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大學為例。如今的大學之大,仿佛成了敢“開風氣之先”、爭先恐后地辦一流大學。似乎一流的大學規(guī)模一定要大,一定要是綜合性大學,學科一定要齊全·…一總之,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追求一流,似乎不“做大”就被人小瞧了。于是,大學里刮起大興土術風,擴招風,向權力、名人獻媚風,仿佛不跟風就要被淘汰似的。唯有中科大一直甘于平靜、甘于“邊緣”,堅持“不跟風,不盲從”,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不建豪華樓,不建新園區(qū)。校長朱清時說,科大的精神不允許辦公樓蓋得很豪華;中科大不擴招,自2000年至今,從未擴招,且是唯一沒擴招的高校,每年招生都保持在1860人左右。所以,中科大被網(wǎng)友譽為“中國最牛高?!?。朱清時有一句名言:做校長,重要的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沒做什么。朱清時用的就是“無為”。因為無為,所以他不折騰,不折騰老師,不折騰家長,不折騰學生,也不折騰學校。這不正是老子的思想嗎?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姜還是老的辣!老子就是老子,除了他,還有誰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聽一個人講《道德經(jīng)》,最好的辦法是看看他對第十三章的理解。王蒙前輩寫了本《老子的幫助》,第十三章,我認為他的觀點值得商榷。老子貴身,認為身體比天下重要。可在第十三章開頭,王蒙第一句話就說“遇到好事或者壞事,受到抬舉或者侮辱,人都會很受刺激很激動。為什么呢?毛病就出在太看重自身上了?!? 王蒙解釋“大患若身”時這樣說:“我們所以有那么多不自在,那么多患得患失,就因為太在意自身。如果沒有自身的私利考量,還能有什么不安、煩惱直至歇斯底里?” 這恐怕講反了。老子講“貴身”,不是儒家的貴修身,而是貴養(yǎng)生,是好好活著,錢是賺不完的,工作是干不完的,但身體只有一個,不能忽視,更不能怠慢,不能等到有病了才想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道家最講究“治身”和“持身”的。老子沒有也不會是一個不看重“自身”的人?!拜d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說人的最高境界叫“玄德”——就像生小孩、養(yǎng)小孩一樣,順其自然。老子的哲學,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生命哲學或者說叫活命哲學。 什么是生命?生命是活著,這是廢話。在我看來,從哲學角度想,生命就是記憶,記憶就是健康地活著。 人往高處走,想辦法投機鉆營,知難不退,達成“平天下”的宏大理想或者說抱負,其實不難;真正難的是人往低出走。就好比水往低處流不難,難的是水往高處流。張牙舞爪的人一般都不用害怕他,那通常是不諳世事的人,是外表牛氣的人,年少輕狂之輩;最應該怕的是他懂得低調(diào)、不顯擺、平淡祥和的人,你永遠猜不透他的水有多深。一個同事辭職離開單位前,最喜歡咋咋乎乎,說話像吵架似的,下海若干年后到單位做客,完全變了一個人,收斂、溫厚、寧靜、含蓄,說話柔和、自然,一個閱歷豐富的單位領導說,這哥們肯定發(fā)財了! 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爭有所不爭,這分寸怎么把握?怎么掌握這個“度”?這方面,老子可謂“老成持重”、“老奸巨滑”、“老謀深算”、“老僧入定”、“老于世故”了。 老子“貴身”簡直像楊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可老子在“予人”方面又像墨子,兼愛天下。楊子和墨子這兩個人折中一下,大約就是老子了。 “千言萬語道不盡,不如一同去歸隱?!薄@是《推背圖》的最后一句話。陸游詩云:“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 打住,不說了。 陳清華 2011年2月17日于海南省氣象局聽風齋
媒體關注與評論
老子是個樸素的自然主義者。他所關心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人們生活幸福安寧。 ——陳鼓應如果世上的領導者看過老子的戰(zhàn)爭論(三。一三一章),六八章之一)、用兵法(六八——六九章)、和平論(七九章)、不戰(zhàn)論(三十一章之一)就好了;如果希特勒在猛撲之前有一些老子“持而盤之,不如其已”的智慧,人類就不會空灑那么多的鮮血?! 终Z堂真正的道家一定是能夠享受孤單的。但是外表上卻可以顯得非常合群、非常愉快,是為“和其光,同其塵”。真正的道家不容易讓你看出他是道家,他在任何地方都與別人相處得很愉快,你進我就退,你退我就進,沒有人覺得他有任何鋒芒,但是他在內(nèi)心里面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誰?! 蹬鍢s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