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許明月 頁數:31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修訂版)》定位為應用型特色教材。仍以人力資源管理各個基本功能模塊為框架,將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融入到人力資源管理各模塊中,重點闡述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各領域中的運用。本書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研究型教材,編寫目的是為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不僅具備基本理論知識,更要具有應用能力。本書立足于當前我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系統(tǒng)闡述本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力求做到表述清楚、準確規(guī)范。
·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力求突出人力資源管理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
·參考和引用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力求反映本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編寫體例設計上將學習目標、案例分析、閱讀資料、課后練習融于各章內容中,力求體現(xiàn)教輔合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jié)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
第三節(jié)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工作分析
第一節(jié) 工作分析概述
第二節(jié) 工作分析的方法
第三節(jié) 工作分析實踐中的問題,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績效考評心理
第一節(jié) 績效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績效考評的心理偏差
第三節(jié) 績效考評的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招聘與選拔心理
第一節(jié) 招聘與選拔心理概述
第二節(jié) 招聘與選拔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節(jié) 面試
第四節(jié) 心理測驗
第五節(jié) 評價中心技術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五章 人員培訓心理
第一節(jié) 人力資源培訓概述
第二節(jié) 人力資源培訓的心理學理論
第三節(jié) 人力資源培訓管理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六章 激勵心理
第一節(jié) 激勵概述
第二節(jié) 激勵理論
第三節(jié) 激勵原則和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七章 職業(yè)生涯管理
第一節(jié) 職業(yè)生涯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理論
第三節(jié) 組織與個人職業(yè)生涯管理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八章 人員流動心理
第一節(jié) 人員流動心理概述
第二節(jié) 心理契約
第三節(jié) 組織承諾
第四節(jié) 工作滿意度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九章 交往、溝通與沖突心理
第一節(jié) 人際交往
第二節(jié) 溝通
第三節(jié) 沖突管理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十章 挫折、壓力與員工幫助計劃
第一節(jié) 挫折
第二節(jié) 壓力
第三節(jié) 員工幫助計劃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一)格式塔的學習理論 格式塔的學習理論又稱為學習的完形理論。格式塔學派認為人的內心存在著許多與外界事物相應的同型物,這就是格式塔即完形。這個完形可以理解為一種知覺心理模式,它具有自我組織和自我完善的功能,有一種使自身趨于完整的活動傾向。當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時,就有一個內心的知覺認知模式與之對應,若這個模式與之不相符,則模式出現(xiàn)“缺陷”,表現(xiàn)為認知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具有動機的性質,要求得到平衡,就需要進行知覺認知模式的重新組織,達到完形。因此,學習過程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進行認知重組,從而形成完形的過程。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及勒溫。 苛勒(Wolfgang Kohler)通過“黑猩猩取香蕉”實驗提出了“頓悟”概念,苛勒認為,頓悟就是對問題情境的突然理解而覺察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黑猩猩蹲在那里觀察的時候,是經歷一個知覺重組的過程,完成了知覺重組,就使它突然理解了目的物和取到目的物途徑(工具)或條件之間的關系,導致了迅速的學習。它們是先能領悟問題情境,然后才有解決行為。 苛勒認為,學習的核心是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內在關系有所頓悟,把握事物的本質。這樣可以避免多余的試誤,同時又有利于學習的遷移。頓悟的關鍵是要使學習者一下子看到問題解決辦法的所有必要的因素,只有這樣,學習者才有可能把它們組織成一個適當的完形。 頓悟學習理論對指導培訓實踐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首先,在培訓中培訓者應該向受訓者提供一定的學習情境或條件,讓學員觀察和理解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或一定的關系,并啟發(fā)學員總結和概括出一般的規(guī)律和原理,這樣的培訓能培養(yǎng)學員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次,要充分調動受訓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員的認知興趣和探究傾向,使學員在積極主動的心理指引下進行學習。 (二)托爾曼的認知學習理論 托爾曼(Edward C.Tolman)通過白鼠迷津位置學習實驗,提出了他的學習理論,他反對“刺激—反應”的理論框架,而強調“刺激—反應”的“中介變量”。因此,人們將托爾曼的行為主義稱為“認知—行為”主義。托爾曼的學習理論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學習是整體性和有目的性的行為。托爾曼反對把復雜的行為序列分解成大量簡單的刺激一反應單元,認為行為是一種整體現(xiàn)象。這種整體性行為具有目的性和認知性,目的和認知是行為的直接特征。二是中介變量。托爾曼提出在刺激和行為之間還有中介變量即內在決定因素起作用,這個中介變量主要是行為的目的性和認知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