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范愉  頁數(shù):416  

內容概要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由導論和三個部分組成:導論概括闡述了本項目的研究方法、理論體系及結構。上篇為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建構的理論研究,分別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與理論證成、糾紛解決與社會和諧、權利救濟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現(xiàn)善治等不同角度為本項目主題奠定理論框架。中篇,旨在通過實證研究揭示我國當前社會各種糾紛與糾紛解決中的現(xiàn)狀和問題。首先,根據(jù)大量數(shù)據(jù)對當代中國訴訟及糾紛解決進行了全景式的量化分析;其次,通過實證研究和田野調查對農村土地糾紛、城市社區(qū)治理和物業(yè)糾紛、商事仲裁的實際運作及轉型、勞動監(jiān)察與勞動爭議、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與校園糾紛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下篇著眼于我國當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與完善,針對非訴訟程序立法、司法機關在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構中的積極作用、行政調解等機制的完善以及群體性侵權案件的解決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由范愉編著。

作者簡介

范愉女。漢族。出生于1953年8月,覓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DRRC)主任,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等校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比較法學、糾紛解決。以及比較司法制度和比較民事訴訟法等。主要研究成果有:《非訴訟糾盼解決機制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分別獲2008年錢端升法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一等獎,以及司法部法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及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非訴訟程序(ADR)教程》(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ADR原理與實務》(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司法制度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杜,2003年;《集團訴訟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l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糾紛解決的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譯著《比較法》等。并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雜志上發(fā)表有關法理、比較司法制度、糾紛解決等方面的論文(包括英日文論文)近百篇。

書籍目錄

導論 糾紛解決研究:方法與課題
 一、我國糾紛解決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二、糾紛解決研究方法論
 三、分析框架及理論體系
 四、課題及最終成果
上篇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建構:理論框架
第一章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與理論證成
 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理念及其建構
 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理論證成
 三、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保證法制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一種創(chuàng)新解釋
 四、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現(xiàn)狀與特點
 五、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目標
第二章 糾紛解決與社會和諧
 一、和諧的內涵及求“和”的價值觀
 二、東西方的糾紛解決文化及差異
 三、當代社會思潮演變
 四、法治與和諧社會的建構
 五、和諧社會的治理與糾紛解決
 六、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建構中的幾個悖論
第三章 權利救濟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一、救濟的概念與方式
 二、權利救濟及其機制
 三、權利救濟與糾紛解決
第四章 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現(xiàn)善治
 一、善治解讀
 二、法律局限性的克服與治理之困
 三、糾紛的正當解決是善治的推動力
 四、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現(xiàn)善治
中篇 當代中國糾紛解決機制實證研究
第五章 中國訴訟分流的數(shù)據(jù)分析
 一、訴訟數(shù)量的增長與GDP的關系
 二、可能的解釋和衡量訴訟量分流的指標
 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在分流中的作用
 四、司法政策的作用
 五、法院的公信力對訴訟量的影響
 六、總體分析:糾紛分流到哪里去了
第六章 農村土地糾紛的形勢及對策
 一、問題和方法
 二、農村土地糾紛的數(shù)量和類型
 三、農村土地糾紛成因分析
 四、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努力與困境
 五、農村土地糾紛解決的對策思考
第七章 社區(qū)治理與物業(yè)糾紛解決機制——以北京市為基點的調研與分析
 一、研究背景與目標
 二、“北京物業(yè)小區(qū)業(yè)主自主治理能力調查”分析
 三、“北京市物業(yè)小區(qū)治理調研”分析
 四、個案分析:美麗園案
 五、物業(yè)小區(qū)治理與物業(yè)糾紛解決機制
 六、司法解釋
第八章 我國仲裁機構現(xiàn)狀實證分析
 一、引言
 二、問卷回收情況與樣本代表性分析
 三、問卷反映出來的仲裁機構現(xiàn)狀
 四、討論:“國家一社會”框架中的仲裁機構性質問題
 五、結語
第九章 勞動監(jiān)察與勞動爭議解決
 一、勞動監(jiān)察制度實證考察
 二、影響勞動監(jiān)察制度解紛功能的原因及相關因素
 三、勞動監(jiān)察制度糾紛解決功能的優(yōu)化
 四、結語
第十章 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實證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方法
 二、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的確立
 三、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的運行實踐
 四、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的功能
 五、背景分析
 六、作為糾紛解決機制的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
 七、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與高校自治
 八、問題、對策與前景
 下篇 對策與建構
第十一章 非訴訟程序法的建構——以《人民調解法》為例
 一、非訴訟程序法的概念與歷史
 二、我國現(xiàn)行非訴訟程序法體系
 三、發(fā)展趨勢、問題及對策
 四、個案分析:《人民調解法》的制定
第十二章 訴前調解與法院的社會責任——從司法社會化到司法能動主義
 一、訴前調解的興起及背景
 二、訴前調解與司法社會化
 三、訴前調解與司法能動主義
第十三章 行政性解紛機制與行政調解
 一、行政調解與行政性糾紛解決機制
 二、行政調解的適用范圍及制度設計
 三、行政調解的困境及重構
第十四章 集團訴訟與群體性侵害事件的多元化處理
 一、集團訴訟的概念與司法實踐
 二、侵權集團訴訟
 三、大規(guī)模侵權事件的非訴訟處理——三鹿奶粉案解析
 四、侵權法與集團訴訟
參考文獻
附錄項目成果目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四、法治與和諧社會的建構 毋庸置疑,今天,在社會治理、資源分配以及糾紛解決機制、程序的設計中追求和諧,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共同趨向。盡管傳統(tǒng)文化仍然會對具體的制度設計、途徑的選擇和社會主體行為發(fā)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并不必然成為中國人實現(xiàn)法治的精神和實踐障礙。 法治不僅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治理的理念,也是由具體的制度、實踐、觀念(法律意識)、社會關系構成的社會體制;同時,法治又是通過這些理念和制度由此達到的理想目標和社會秩序,法治的理想應是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這種和諧是有序、穩(wěn)定和合理的,同時充滿了差異、分歧、矛盾、活力和發(fā)展的契機。法律、法治與社會和諧的關系,本質上是法與秩序的關系,法律本身意味著規(guī)范和秩序,以建立、維護和發(fā)展法治秩序為宗旨。因此,法治意味著對權利(義務)作出界定、保護和制約;意味著守法和依法辦事,意味著對動亂、混亂、戰(zhàn)爭、暴力以及大規(guī)模群眾運動的否定。在這個意義上,法治與統(tǒng)一、穩(wěn)定、協(xié)調與和諧本質上不可分離。然而,“和諧”本身又是對法治秩序的一種質韻規(guī)定和描述,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和諧意味著公平與正義,法治秩序應該是以內部的和諧為基礎,而不是建立在強權與壓制之上的。也就是說,應該通過一套民主的、開放的體制,使各種利益和意見能夠平等、自由地表達和交流,通過對話協(xié)商與和平的博弈達到相對的協(xié)調和平衡,形成良好和公平的規(guī)則,建立相對公正的秩序,實現(xiàn)和諧的狀態(tài),而不是以剝奪、壓制或簡單的多數(shù)強制達到和諧與統(tǒng)一。無論是政治問題、利益之爭,還是不同群體、階層之間的爭議與沖突,都可以通過民主的程序和協(xié)商最終達到求同存異的一致和公正。 第二,和諧意味著有序和高效,維系社會和諧主要應依賴于社會主體的共識與向心力,而不是單純依靠成本極高的外力、強制力(力度)和技術手段,也不是依靠弱肉強食的實力較量。制度和秩序內部的凝聚力應明顯高于其內耗和破壞性力量。為此,需要建立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包括執(zhí)法與守法的機制與社會環(huán)境。社會成員應該對這一機制的各種制度、程序、組織機構、理念和政策持基本認同的立場,愿意積極促進其不斷完善和改革,而不是以消極或反抗的態(tài)度持續(xù)不斷地對其進行腐蝕、規(guī)避、抗爭與挑戰(zhàn)。

編輯推薦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保證法治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善治等論證,體現(xiàn)了當前我國糾紛解決研究的理論水準,作出了學術貢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當論文材料用的,范愉是多元化糾紛的權威人物!
  •   范愉新作,推薦
  •   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專著,經導師推薦的,還不錯,
  •   還沒來得及詳細閱讀,感覺專業(yè)人士看的,物流很快,服務較好
  •   范老師的書寫的很好
  •   質量好。但內容還木有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