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張愛玲,莊信正  頁數(shù):340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西方頗有些作家以文情并茂的書信為人所知,以英國而論,就有蒲柏、菲茨杰拉德、拜倫和伍爾夫夫人等;十八世紀的查斯特菲爾德勛爵基本上是個政客,沒有任何創(chuàng)作傳世,卻在文學史上留下芳名,所靠的就是他寫給兒子和教子的數(shù)百封懇切的家書。(另外他接到約翰遜博士那封辛辣的駁斥信后“寬大為懷”的反應也反而成為佳話。)尤其晚年,張愛玲怕與人來往,怕接電話,也往往怕收到信(因而需要回信),加以她寫信費時費神:“我寫信奇慢,一封信要寫好幾天。”(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來信。)有個記者掏她的垃圾時發(fā)現(xiàn)她寫給夏志清先生一封信的草稿。事實上,我想,除非不得已她總避免寫信。這樣,無論在量和質(zhì)上她的書信當然都不能與查斯特菲爾德勛爵或伍爾夫夫人等同日而語。另一方面,張愛玲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已經(jīng)無可置疑,她的片紙只字都有參考的價值,遑論手札。(魯迅的書信不很談論文學問題;只因為是他寫的,所以傳得下去。)張愛玲的遺囑執(zhí)行人林式同生前告訴我,他整理她的遺物時看到宋淇鄺文美夫婦、夏志清教授和我給她的信。式同并說他注意到有些函件她沒有拆封;她自己也不止一次提到為了專心寫作——后來變成忙于應付“蟲患”和照顧自己的健康——而往往不立即啟看親友(甚至姑母)的信(參看她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三日來信。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來信說“我直到今年找房子住定下來才拆看你這幾年的信”)。帶反諷意味的是,這樣一來,有些信函倒可能是因此才得以保存下來。這情況我當年已經(jīng)知道。除非有事或者太久沒有她的音訊而掛慮,我避免打擾她,讓她感到回信的壓力;而且出于一種矜持心理,覺得不便多問關(guān)于她著作的事或別的文學問題;所以她的來信內(nèi)容同魯迅一樣大都涉及私事和日常生活;到了晚年,幾乎每一封都在談蟲患、健康或?qū)е碌膶覍野峒业睦_(一度竟“天天搬家”;見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來信)。我給她寫信時便只能殷切地表達我的關(guān)懷,提出懇摯的建議。(順便提一下:那些年我業(yè)余正在積極“惡補”,苦讀經(jīng)典作品,她忙里偷閑閱讀的則大都是時下流行的書,包括名人傳記和偵探小說;二人間缺少共同的話題。一九八二年我把一篇近作寄給她請教,七月五日她來信開頭說:“前些時收到講魯迅與Dostoevsky一文,我因為沒看過Dostoevsky,看著不免迷糊,所以還沒看?!保┙?jīng)我注解,她給我的信曾于二○○六年九月起在臺灣《印刻》月刊連載,隨后以《張愛玲來信箋注》為名結(jié)集出書(二○○八)。(上?!稌恰吩驴策B載過。)該書只附收了我當年自己留過底的給她的十三封信。出版不久宋以朗在其博客“東南西北”(英文名“East-South-West-North”)透露他手邊有幾十封我給張的書札(就是式同遵照張的遺囑寄給他父母的),并表示希望能與那十三封聚合。接著又影印發(fā)表了我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給她的年卡及所附的短簡。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接到他的電郵,告訴我據(jù)他查核,他手邊的是我一九八三年起給張的信,并指出其前各封想必是她搬家時逸失。隨即把我的五十三封信函原件寄還:里面有四封信同那十三封重復;有四函只有封套而沒有信。現(xiàn)在就加入以朗退還的我給張愛玲的信,增訂結(jié)集出版。共收她的來信八十四封(或許有一二短簡——她所謂的“便條”——因數(shù)次大搬家而散佚或誤置,至今始終無法找到)。第一封寫于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最后一封寫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五日(她死前十一個月),中間相隔二十八年三個月九天。來信最多是一九六九年,有九封;這與她那年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利校區(qū))中國研究中心接我的工作遺缺有關(guān)。其次是一九八三年,有八封。上半年五封,多半是談唐文標盜印她作品的事;下半年的三封開始提到“蟲患”問題。有兩年連年卡都沒有收到,猜想是因為一九七五年她在忙著寫《紅樓夢》的論文和英譯《海上花》;一九九○年則為病蟲交迫,窮于應付,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了。我給她的信應當超過一百封,本書收了五十封(另外附收了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未寫完、未付郵的半封),接近總數(shù)的一半;這當然要謝謝宋以朗。第一封寫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七日,已經(jīng)是收到她四十九信之后了。這也是我留過底的第一封;留底的原因是她與那封信同時退還了我呈請她改正的文稿《桃花扇——重讀張愛玲》,使我深感振奮。我給她的最后一信寫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中旬,是賀年片上所附的短簡(沒有留底,由她保存下來,就是以朗在他博客上影印發(fā)表過的)。鑒于她當時健康情況越來越壞,更不愿去信打擾她,完全沒有料到八個多月后她會突然辭世。(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間有十九個月沒有接到她來信。)《箋注》中只對張愛玲的信就其內(nèi)容本身及所涉人物、事件、地點和典故等作了注解,我的十三封沒有附加說明。本書在空間容許的范圍內(nèi)不但對她的信盡量詳細闡釋(做這工作時我想到人們注莎士比亞時的兢兢業(yè)業(yè)的心情),而且對我給她的信也加了說明,相當于為她的信作進一步的注解。查日記,找資料,花了不少時間,希望能加強她那三十年當中生活、寫作和健康情況的前后連貫性,有助于讀者對她的理解。經(jīng)出版社建議,本書附收內(nèi)人一篇和我兩篇追憶張愛玲的文字。我的兩篇是一九九五年九月她猝逝后應臺灣報刊之邀、懷著驚愕和悲痛匆忙提筆趕出來的。榮華記憶力比我好,寫的又是獲得張愛玲僅有的一次“召見”而做的通宵長談,屬于第一手記錄。這三篇可以作為書信的背景資料。至于我的長文《桃花扇——重讀張愛玲》雖然本書中屢屢提到過(如她一九八二年七月五日的信和我同年七月十七日的信),卻因后來編進一本文集,涉及版權(quán),這里無法收入,很覺遺憾。宋以朗退還的我給張愛玲的函件當中有她在幾個封套背面留下的手跡,可算是另一僥幸的機緣(我很有點相信英文所謂的serendipity)。除了不經(jīng)意的涂抹(英文所謂doodles)以外,有類似書信草稿或?qū)懽魈峋V的字眼。有一處比較長,但十分潦草,而且涂改得很亂,難以辨認;內(nèi)容卻又耐人尋味,我試著作了解讀,聊供讀者參考。她在我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去信的封套背后所寫的片段提到我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信的部分內(nèi)容,對此我作了解釋。另外,我一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給她的年卡封套內(nèi)夾有她抄我一九八八年八月三日給她的長信近乎全文。是什么原因?使我納悶,也影印留個記錄。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三日張愛玲來信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信發(fā)表沒關(guān)系。如果有聲明請不要告訴人的話,需要涂抹得絕對看不見,若是原件付印的話。通常要找人用稿紙抄一份,抄手往往有錯字,排字又再添一批錯字。遇有英文字,連print都會拼錯,第一個字母又愛濫改大寫。只好請多校兩遍。還有我離開Kingsley后這幾年的信涉及近況,我自己預備寫一篇。這幾封信是否公開,要請先影印一份寄給我看看,比較妥當。可以看得出她對于自己的書信多么重視;盡管現(xiàn)在離開她去世已經(jīng)十七年,人與事都發(fā)生不少變化,本書在編注方面仍然盡量遵守她的提示。下面再就編注時注意到的其他幾個細節(jié)略作交代。信函的形式和長度普通信:長者數(shù)頁,短者幾行。寄書刊時所附的信:也是長短不一;偶爾寫在剪報的邊緣上。明信片:內(nèi)容簡短;背面有圖案時就只能寫在左欄窄窄的空間里(右欄專用于收信人和發(fā)信人的姓名地址)。賀年片:她嘗說不喜歡寄年卡的傳統(tǒng),但也未能免俗。通常會附三兩句祝賀或問候的話;有時也在空白處寫“便條”。所用賀卡大都是在住處附近的普通店里買的;一九八○年十二月下旬那張則是中式的。偶爾以明信片代做年卡。上下款張愛玲出身清末官宦世家,卻從初中開始就全程接受西方教育,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九五年定居美國近四十年。眾所周知,她同生人乍見面時“望之儼然”,似乎很不容易接近;但來往不久我便注意到她如中國傳統(tǒng)那樣彬彬有禮,漸漸地竟感到親切乃至殷勤了。她知道我對她敬如師長,因此只有第一封來信上款是“信正先生”,下款寫“張愛玲”;第二封用風景明信片,沒有上款,下款已改為“愛玲”;第三封上款是“信正”,下款寫她的英文名字“Eileen”;第四封上款是“先正”(筆誤),下款也是“Eileen”。其后來信上下款大都是“信正”和“愛玲”;但空間太逼仄時則往往沒有上款,下款也會只寫“張”。書寫方式來信都按中國習慣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從來沒有由左向右橫寫。不寫年份,只寫月、日。如果空間太小(例如明信片或賀年卡),便連月份也沒有,甚至完全不寫日期;在這種情況下本書以郵戳為據(jù)。書寫工具始終用鋼筆,黑墨水;從未用過原子筆或藍墨水。始終用洋蔥皮紙(onionskin;當年專為打字用,便于修改),白色的,只有最后幾封改用深黃色。我猜想她從來不買信紙。美國信封一般有大小兩種,她都用小的。字體總是她獨特的圓潤從容的書法。通常一筆一畫地寫正楷繁體字(她寫字很快;參看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二日來信),但有些字也習用簡體,如門、為、實、么、這、幾、點、聽、過、歡、對、個、權(quán)、學、萬、還等。本書既然是簡體字版,就無從辨別了。字體工整而清爽,應該是先起草過的結(jié)果。信函本文照抄原件,包括措辭、用字、標點、筆誤等,不作任何改動(有兩三處我認為有可能是筆誤,則指出并酌加辨析)。二○○五年秋季和二○一○年春季我在臺灣花蓮東華大學創(chuàng)作所開過兩次張愛玲專題研究,教學相長,充實了我對她的理解。當前關(guān)于張愛玲,僅是傳記就有十來種了,評論的文字更多(連胡蘭成都成了熱門話題)。有生之年,我希望能隨群賢之后進一步探討她的作品。尤其是《傳奇》和《流言》,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我在東華也開過兩次喬伊斯《都柏林人》專題研究,發(fā)現(xiàn)它和《傳奇》不僅同屬早熟的天才之作,而且有可以對比互證之處;就短篇小說而言,除了契訶夫以外,只有這兩個集子我樂于一讀再讀。)現(xiàn)在我第三次回到這“山氣日夕佳”的美麗的翠谷來了(前年春季任英美文學系客座教授),而每次都與張愛玲有關(guān)系;寫前言至此,不免想到這巧合也可算是一種機緣,值得珍惜,值得一記。莊信正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東華大學宿舍

內(nèi)容概要

  一九五六年,張愛玲移居美國,一九九五年九月逝于洛杉磯。在美近四十年,張愛玲深居簡出,極少與人來往。自一九六六年起,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由莊信正代為處理,寫給他的書信多達八十四封,信件內(nèi)容或長或短,或談工作變遷及交辦事項,或訴說閱讀心得與生活近況……“半師半友”的情誼,點點滴滴盡在其中。
  今由莊信正對張愛玲的八十四封來信與自己的五十封去信詳加注解和說明,為我們感受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及研究張愛玲的工作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莊信正,1935年生,山東即墨人,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執(zhí)教美國肯薩斯大學、南加州大學和印第安那大學,后任職聯(lián)合國,現(xiàn)已退休,定居紐約。2005-2006學年任臺灣東華大學駐校作家;2010年春季學期任該校英美文學系客座教授;2012年春季學期再任該校駐校作家。所授課程包括張愛玲專題研究、喬伊斯專題研究、散文創(chuàng)作和英漢翻譯。
  著有散文集
《異鄉(xiāng)人語》、《流光拋影》、《展卷》、《文學風流》、《忘憂草》、《異鄉(xiāng)說書》等,評論集《尤力息斯評介》、《海天集》、《面對尤利西斯》等;編有
《張愛玲來信箋注》、《中國現(xiàn)代小說選》等。

書籍目錄

前言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十月八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一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九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三月三十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三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四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七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五月三十日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九年六月七日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張愛玲致莊信正 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Chang 1315CStSe,Apt.22 Washington,D.C.20003 信正先生, 回家后忽然想起來,Racliffe申請grant找保人有“從幾時認識的”一項,似不必問Mr.Frenz。我找夏志清因為認識年數(shù)久了,而且可以舉出他的文學史作參考。過天我再寫信給Mr.Lau,或者可以算1960年在臺灣見過。你說不像他會寫信,千萬不要抽出時間來特為回信,等以后見到陳先生向他探探口氣后再告訴我。跟你們談過后實在給了我非常大的鼓勵,這里匆匆不說了,祝 好 張愛玲 廿六日午 注解: 這是張愛玲給我的第一封信。 一九六五年我的母校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福倫茲(HorstFrenz)教授籌辦“東西文學關(guān)系研討會”(ConferenceonOriental—WesternLiteraryRelations),要我代為邀請一位資深中國學者參加。我首先找夏志清教授;他有事不克分身,建議我另邀張愛玲。震于她的盛名,我頗懷疑張先生會答應,夏先生要我試試看。我與心目中的這位天才作家素昧平生;為了慎重其事,次年請福倫茲師出面親邀;她居然接受了。暑假我從任教的坎薩斯(州立)大學返回印第安那,由恩師福爾斯特(NorbertFuerst)督導趕寫關(guān)于《紅樓夢》題材的博士論文。研討會正在那時舉行,我得以前往聽講。張愛玲談的是中國電影。開會前她姍姍而至,差點遲到。胡耀恒兄其時在印大攻修戲劇博士學位。據(jù)他相告,那天他受福倫茲先生之托去學校附設(shè)的賓館接引她前往會場,她很客氣地邀他進房間談了一會。會后經(jīng)劉紹銘(即此信所說的Mr.Lau)倡議我們二人去賓館求見張先生,談了半小時多。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興奮和慶幸的感覺,也記得她這里所說的“非常大的鼓勵”其實給了我更大的鼓勵。 她計劃申請附屬于哈佛大學的著名女校瑞德克里夫?qū)W院(RadcliffeCollege;她在信里拼成Racliffe)“獨立研究獎助金”(FellowshipGrantforIndependentStudy),要我轉(zhuǎn)托福倫茲教授為她寫推薦信。她從印第安那回到住處(美國首府華盛頓)立即來信,說申請表上需要具體填寫與推薦人相識多久,而她和福倫茲先生是初識,效果不會太大。(我已先向他轉(zhuǎn)達她的囑托,他慨然應允。) “陳先生”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總校區(qū)中國文學教授陳世驤。那年春天我接受他的聘約于七月開始去該校中國研究中心(CenterforChineseStudies)繼夏濟安師之后擔任陳先生主持的研究項目CurrentChineseLanguageProject的工作。在印大時我告訴她也可以找他寫推薦信。一九六六年她向中國研究中心提出的履歷表說一九六七年取得瑞德克里夫獎助金是為了把《海上花列傳》譯成英文;次年獲準延長一次,至一九六九年六月。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與張愛玲有著亦師亦友情誼的作者,將三十年來張寫給他的信件內(nèi)容公諸于世,并在每封信后面加上詳盡的注釋,解讀信函背后的來龍去脈,讀者得以一睹張隱居三十年歲月的吉光片羽。信件內(nèi)容或長或短,或談工作變遷及交辦事項,或訴說閱讀心得與生活近況,字里行間微妙地透露出作家的性格與喜好,為張愛玲研究提供珍貴史料?!?7年4月好讀推薦

編輯推薦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編輯推薦:張愛玲與莊信正三十年通信首次增訂出版,了解張愛玲晚期創(chuàng)作及生活側(cè)影的第一手資料。你是在我極少數(shù)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里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樣,不過就是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諒解?!獜垚哿嶂虑f信正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六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2條)

 
 

  •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   作為張愛玲腦殘粉,這一本是必須看的?。?!裝幀很好,莊信正的注釋非常好讀~
  •   是了解張愛玲晚期創(chuàng)作及生活側(cè)影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   喜歡張愛玲的人視為珍貴資料,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對張的后半生研究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   張愛玲的“有個人可以讓你低到塵埃里”不知道說中了多少人的心底,所以,她的通信,有什么理由不鑒賞。
  •   張愛玲的點點滴滴都是好的,都是毋庸置疑的。大愛張愛玲。
  •   非常好的研究張愛玲的資料
  •   張愛玲的另一筆寶貴的研究資料,準備潛心研究一下。
  •   內(nèi)容比張愛玲的私語錄多,但是張愛玲私語錄讓我們看到了張愛玲溫暖的一面。這本書是張愛玲真實生活中不一樣的張愛玲,孤獨、自尊,也很有人情味
  •   真實生活中不一樣的張愛玲,孤獨、自尊,也很有人情味
  •   有的人,你羨慕她,幻想成為她,但有的人,你崇拜她,卻不愿成為她。我想張愛玲就屬于后者。
  •   從看的內(nèi)容來說,對于了解張的晚年生活有好處。
  •   愛玲總是隱在自己的空間里的,書信,讓顯露了愛玲的凡人一面。
  •   耐讀的好書,可以看到寫信人的生活。
  •   靜靜的看看張氏的生活一隅
  •   等了好久終于出版了
  •   幫主管買的﹐找了很多地方才買到
  •   看過了之后再做評價
  •   我對愛玲本身的興趣與讀她的小說一樣濃厚,這本書真實、親切,有味道!很好。
  •   好東西,就是每次吐一點點
  •   好書,書有點臟
  •   最喜歡的一本,很贊。
  •   張迷的福音,逐漸全了。紙張也很好!
  •   裝訂和印刷還算可以,其實蠻可以做成精裝本的,張迷們更喜歡精裝本。
  •   很喜歡,很不錯哈
  •   對張迷和研究者而言,難得。
  •   好得不容置疑
  •   雖然還未看。這本書可能繁體字更好,不過簡體版本也挺清新,價格相對實惠
  •   等了好久好久,這不是在玩兒饑餓營銷吧!
  •   我的訂單還未到?己經(jīng)半個月了? ?
  •   很滿意,非常好,
  •   很好的一本書,凡是關(guān)于張愛玲的書我都要買一本,這本書讓我從另一個側(cè)面知道了張愛玲。天才總是要經(jīng)歷磨難!
  •   幫主管買的﹐紙質(zhì)還不錯吧﹗
  •   張愛玲確實是堅強而倔強的,在孤獨困頓中,活的自得其樂,對自已的生命負責,堅持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她人也聰慧的,認識到自已不擅長與人打交道,晚年而自我幽居,但對她信任的關(guān)愛著她的少數(shù)人卻也含著溫情,交付了足夠的信任。每個人都有自認為最適合自已的生活方式,張愛玲也如此認為,世人看來,這么才高八斗的一傳奇女子,最后卻是無兒無女,生活物資極簡單,死后幾天才被人所知,真是無限悲慘,但她自已也許并不這么認為。
  •   張愛玲書信集首次出版
  •   還沒有翻閱,只是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張愛玲。
  •   張愛玲是一口古井。即使在去世多年后,還是有關(guān)于她的作品不斷冒出來。偏偏,我?guī)缀趺恳槐径紩I。這一本的印刷質(zhì)量還不錯。
  •   通信的全集更多的側(cè)面了解了作家的美國生涯。比如,陳世襄去世前已經(jīng)通知張結(jié)束工作,而之前傳記里總是寫由于陳的驟然離世而使張失業(yè)。書信里是一個更“人化”的作家,卸下了神秘,更多了讓人悲憫和感慨。
  •   愛玲的這本通信集,讀罷使人更加接近她、了解她。
  •   書沒什么可讀的,主要研究的人用
  •   不錯的資料啊
  •   噴全峰快遞,連電話都沒打給我,就敢寫本人簽收!不是同事告訴我,我都不知道書已經(jīng)到了。還有,書到我手上的時候包裝都破了,有兩本書的塑封也破了!
  •   比我以前看的厚,內(nèi)容也多了許多。
  •   內(nèi)容應該更嚴謹點
  •   這本書不錯,是新經(jīng)典操作的,印裝了不錯,比臺版的內(nèi)容要多,幸虧沒有買臺版的
  •   比去年的《私語錄》更加瑣碎零落。沒多少文學價值。不過既然出了,作為張迷總是要買一本的……
  •   七月份就預定了,現(xiàn)在還沒發(fā)貨,不知是何緣故。預訂單書還這樣,那以后誰還預定。
  •   宋以朗先生從張愛玲的遺物里找出很多莊給張的去信,這次大陸簡體版本把之前繁體版沒有集結(jié)在《張愛玲來信箋注》的信都收入再加以注釋了,更加全面還原莊張之間的通信往來,絕對是優(yōu)秀的信件注本范例,特別是關(guān)于紅學研究的部分,值得收!封面清新淡雅,頗有復古情懷。從研究和收藏角度來講都是大愛!
  •   張迷是一定會買的,不是因為她有多好,而是因為可以幫我們了解張愛玲,只此而已,若不是張迷就不必買了,若只是想了解張的文章,那就去買張愛玲全集吧。。
  •   張迷很高興從莊與張的來信中了解張到的新內(nèi)容。莊先生一家人好人。張一慣非常體貼周到,不愿給人添麻煩。
  •   看到這本書,只想說沒有什么不好。信件都是原文保留,包括標點、錯字、誤用。每份信件后莊亦有至詳?shù)慕馐?。莊的解述是對了解張自美國起生活的重要參考憑據(jù)。也與外界的公識所傳略有出入。其中除了日常瑣事之外,部分《紅樓夢》的內(nèi)容,足以令“紅學”愛好者們的怦然心動。信件字里行間透露張的為人態(tài)度。頗有我輩參詳學習之處。
  •   比《私語錄》更加瑣碎雜蕪。不過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跟張愛玲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物的來龍去脈。比如林式同,唐文標等等……作為張迷,可能多少會有興趣的。
  •   書信最能了解真相
  •   期盼她與夏志清、宋淇、蘇友貞等等
  •     這本書原本是買錯了,想買的是張愛玲和宋淇的書信集。但先看看這本,也倒是好。這本書里面的張愛玲,是她自食其力、專注工作的一面??葱≌f看不到這些,看她的雜文更是看不到。人都說張愛玲是孤傲的人。其實不對的,看看這些信,大致能多懂她幾分。
      
      往來信函與其說是亦師亦友,我倒覺得是弟子侍尊長的感覺更多。莊對張愛玲雖然崇敬有加、關(guān)懷備至,卻對張的理解就像是隔了一層毛玻璃,總有一些不到位之處。他勸張愛玲續(xù)曹雪芹,真是算不上恰當之舉。雖然張是十分天才,曹也是十分天才,但天才和天才之間確是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這樣的區(qū)別很難言傳:紅樓夢結(jié)局雖然想必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但是其底色是暖色調(diào)的;而張愛玲的小說,結(jié)局看似平凡普通的多,多數(shù)沒有紅樓一夢這樣大的起伏跌宕,卻是寒在骨子里,冰冷異常。所以能續(xù)么?不能的。
      
      信函往來之間,時有提到紅樓夢和張愛的小說。不知道為什么,看他們這樣提及,反而倒更不愿意去再讀這些了。人性復雜,彼此之間傷害折磨,難以直面。我還修煉不夠,每當面對,心中難受不已,又有許多恐懼不堪承受,于是時有逃避。等以后到了可以的時候,再讀吧。
      
      雖然說這個通信集偏于平淡,交心甚少。但愛玲的文筆活潑,其才思敏捷,禮節(jié)周全,依然字里行間顯露得分明。作為張的粉絲,是覺得十分愛慕這樣的人格和行事的。所以等讀到莊信正提示這是最后一封時,依然不由得心里一怔,覺得頗為失落。好在全書并不以此結(jié)尾,還附了幾篇書中有提到的他人文字。這樣的結(jié)尾緩一點,縱然讀到此處時寒夜孤燈,也有覺得好受許多。如果這是莊先生有意為之,體諒讀者,也有能理解張愛玲與他多年的情誼了。
  •    ?。ò矗呵f信正在本書中屢屢提及此文,說是版權(quán)問題未收錄。這裡就沾點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宜,謄過來大家對照著看看吧。應該就是這篇。)
      
      
      
      〈桃花扇——重讀張愛玲〉
      
      1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在這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這是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開宗明義的一句話。張的作品中經(jīng)常有這種「美麗而蒼涼」的文字和情景出現(xiàn),她還不到二十歲時就說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張看天才夢》)這樣的人生觀。
      
      在她的二十多部長短篇小說裏,時時可以看出這種對人生的無可奈何的淒愴——《紅樓夢》式的淒愴。她像曹雪芹一樣懷著鐘鳴鼎食之家中落以後的子弟的身世之感,加以童年時家裏發(fā)生了種種難堪的變故,使這個天賦高、成熟早的女孩子年紀很輕就看穿了世界是「不可理喻的」(〈傾城之戀〉),而「人生……錯綜複雜、不講理」(〈金鎖記〉)。她創(chuàng)造的許多人物彷彿不由自主地跌進不講道理的世界人生的天羅地網(wǎng)中,逃不出去。佟振保這個「起而行的人」(英文所謂man of action)一度想把自己的「對」的世界粉碎,而終於打不破,離不開。他不理妻女,亂嫖娼妓,過了一陣荒唐日子。這天晚上回家,摔東西砸太,半夜醒了,
      
      ……再躺下的時候,他嘆了口氣,覺得他舊日的善良的空氣一點一點偷著走近,包圍了他。無數(shù)的煩憂與責任與蚊子一同嗡嗡飛繞,叮他、吮吸他。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
      
      
      振保終於還是回到他的袖珍世界去做「絕對的主人」——無形中也就是絕對的奴才。在〈封鎖〉中,呂宗楨和吳翠遠乘電車時遇到封鎖,兩個平日拘拘謹謹?shù)睦蠈嵢司勾竽懙卣勂鹦膩?,但宗楨回到家以後,把他在翠遠面前對妻子和工作所發(fā)的牢騷忘得一乾二淨,連她的面貌都已經(jīng)有點模糊。晚飯後他在臥房裏開了電燈,
      
      一隻烏殼蟲從房這頭,爬到房那頭,爬了一半,燈一開,牠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動也不動。在裝死嗎?在思想著嗎?整天爬來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時間罷?然而思想畢竟是痛苦的。……他又開了燈,烏殼蟲不見了,爬回窩裏去了。
      
      宗禎和翠遠「做了一個不近情理的夢」以後又返回現(xiàn)實——像烏殼蟲一般爬回自己的窩裏去了。在這篇小說中,「思想是痛苦的」這個概念重複出現(xiàn),在張的其他作品中也觸及過。潘汝良(〈年輕的時候〉)愛上俄國少女沁西亞.勞甫沙維支以後,悟出「人的膽子到底小,世界這麼大,他們必得找點網(wǎng)羅牽絆?!杂傻娜说教幙念^禮拜求人家收下他的自由」,正如契訶夫〈套中人〉主人公那樣,「總想給自己包上一層外殼,給自己做一個所謂的套子……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裝在套子裏?!梗◤堅谝黄⑽闹姓勥^這位套中人,注意到他「什麼都有個套子」。見《流言.童言無忌》。)
      
      思想和自由不但是痛苦難當?shù)?,而且是徒勞無益的。從這點也就不難瞭解為什麼張愛玲認為「人生往往如此——不徹底」(〈沉香屑——第二爐香〉),她自承小說中除曹七巧(〈金鎖記〉)以外,「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流言.自己的文章》)。這些人物有一種「不明不白,猥瑣,難堪,失面子的屈服」。(《傳奇.再版序言》1例如姜長白(〈金鎖記〉)和以他為模特兒重寫的姚玉熹(〈怨女〉)就都因為母親的箝制而從小不能獨立思考,玉熹的母親柴銀娣蓄意引他吸鴉片煙,上了癮,「她不怕了,他跑不了,風箏的線抓在她手裏」。(第十三章)這令人想起毛姆〈風箏〉(The Kite)的男主人公。這人愛風箏成癖,不惜離棄妻子跟父母同住,無形中自己也變?yōu)槟赣H牽掣下的一個風箏。(張愛玲喜歡毛姆,這同她喜歡張恨水一樣,可能是因為二人「不高不低」2雅俗共賞?!锤』ɡ巳铩凳隧撝刑岬矫菲?、八次,彷彿有意向他「致敬」。)
      
      風箏總還給人一種飛翔的感覺,七巧在沒有自立門戶當家作主以前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她勾引小叔子姜紀澤受拒後,睜著眼直勾勾朝前看著,耳朵上的小金墜子像兩隻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裏蝴蝶的標本,鮮艷而淒愴。聶傳慶(〈茉莉香片〉)的母親當年無法和心愛的人結(jié)婚,被家裏安排嫁給他父親聶介臣:
      
      關(guān)於碧落的嫁後生涯,傳慶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籠子裏的鳥?;\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yún)朵裏的一隻白鳥。年深日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她死了,她完了,可是還有傳慶呢?憑什麼傳慶要受這個罪?碧落嫁到聶家來,至少是清醒的犧牲。傳慶生在聶家,可是一點選擇的權(quán)利也沒有。屏風上又添了一隻鳥,打死牠也不能飛下屏風去。他跟著他父親二十年,已經(jīng)給他造成了一個精神上的殘廢,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跑不了!跑不了!
      
      張愛玲已經(jīng)被公認是中國近代最擅長運用意象的作家之一,「繡在屏風上的鳥」與「璃璃匣子裏蝴蝶的標本」有異曲同工之妙,逼真地形容出一種「鮮艷而淒愴」的絕境。傳慶同玉熹和長白一樣,從來沒有過任何選擇的自由,他比他們更悲哀的是由於鄙視父親,連帶著對自己也看不起,「他有法子可以躲避他父親,但是他自己是永遠寸步不離的跟在身邊的」。這個患有嚴重性格分裂癥的青年被他所厭棄的另一個自我緊緊纏住,死也要死在一起。
      
      風箏、蝴蝶標本、屏風上繡的鳥——這些不能自由翱翔或根本不能飛動的比喻都形象化地勾畫出「跑不了」這個題材。據(jù)張愛玲自己說,〈傾城之戀〉的故事取材於《詩經(jīng).柏舟》篇下面這個片段: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站釉轮T,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見《張看.論寫作》)
      
      〈柏舟〉這首詩傳統(tǒng)上說法不一,有人說寫的是失意的君子,有人說是被遺棄的女子。張愛玲採取第二種說法。她特別喜歡「如匪澣衣」這個意象:「堆在盆邊的髒衣服的氣味,恐怕不是男性讀者們所能領(lǐng)略的吧?那種雜亂不潔的,壅塞的憂傷……?!乖娭械呐右舱菓阎@種「壅塞的憂傷」黯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奮飛」的命運。在張著中,男人多多少少會有點活動的餘地,女人則常常僅有容身之處而已。長白像玉熹一樣是母親手裏的風箏,他妹妹長安卻連風箏的有限的飛動能力都沒有。她在母親種種陰毒的安排下也被釘製成蝴蝶標本。丁阿?。ā垂鸹ㄕ簟“⑿”铩担┻@樣給洋人或高等華人做女僕的人,「她們的男東家是風,到處亂跑,造成許多灰塵,女東家則是紅木上的雕花,專門收集灰塵……?!鼓腥讼耧L一樣刮來刮去,女人卻處處被動,完全不能自主?!甘占覊m」和「雜亂不潔」的「匪澣衣」(或讀「澣衣」——這個詞歷代學者在讀法和闡釋上也有歧異)是兩個很近似的意象。范柳原和白流蘇(〈傾城之戀〉)結(jié)婚以後「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可見也還是風,到處吹動;流蘇守在家裏,也就同紅木上的雕花相差無幾了,儘管她收集的是丈夫一人的灰塵。
      
      張著中許多女人就在這種屈服的情況下生活著;張甚至說「女人是喜歡被屈服的?!梗ā磧A城之戀〉)她們跑不了,也不想跑。像許太太(〈心經(jīng)〉)、鄭夫人(〈花凋〉)和全少奶奶(《創(chuàng)世紀》)這些母親,習以為常地對丈夫屈從忍讓,在環(huán)境的籠罩下討生活。她們沒有進入中年以前的形象可以孟煙鸝(〈紅玫瑰與白玫瑰〉)和芝壽為代表;由於年紀輕,閱歷淺,對自己的處境多少還不服氣,所以煙鸝為了面子,或者向人抱怨丈夫,或者竟為丈夫辯護,芝壽也能意識到周圍是個瘋狂的世界。丈夫不像個丈夫,婆婆也不像個婆婆。不是他們瘋了,就是她瘋了。等到年月一久,經(jīng)過種種折辱挫敗以後,她們就會像許太太等人一樣,對人生完全採取守勢了。
      
      張愛玲小說裏也有幾個帶野性的年輕女子,但是她們儘管放浪,在男性社會的壓迫和羈絆之下,至終卻往往不免俯首就範。剛強自負的許小寒(〈心經(jīng)〉)滿懷信心地以為她同父親間不正常的關(guān)係會使他永遠離不開她,誰知她父親卻正為了這個原因而引誘她一個要好的同學迷戀上他,使她一敗塗地?!赣俺脸恋拇笱劬ρY躲著妖魔」的印度「公主」薩黑荑妮(〈傾城之戀〉)「架子搭得十足……在外面招搖」,一旦日本兵攻佔香港,養(yǎng)她的英國人進了集中營,她飯都吃不飽,就出了乞討模樣,馴憨可憫了。華僑女郎王嬌蕊,(〈紅玫瑰與白玫瑰〉)大膽地背著丈夫與人偷情,她最初挑逗住在她家的佟振保說:「我頂喜歡犯法,你不贊成犯法嗎?」有一天中午他從辦公室回來,發(fā)現(xiàn)她正坐在他大衣旁邊,「讓衣服上的香煙味籠罩著她,還不夠,索性點起他吸剩的香煙……看著它燒,緩緩燒到她手指上,燙著了手,她拋掉了,把手送到嘴跟前吹一吹,彷彿很滿意似的。」這個向來視異性為玩弄對象的少婦在這裏卻帶點自虐狂似地動了真感情,不顧一切要離婚改嫁振保,向他保證:「你放心,我會好好的。」可是振保事業(yè)心重,終於捨棄了她,另外娶妻成家。過了多年,二人在公共汽車上邂逅,這時嬌蕊已經(jīng)離婚再嫁,儼然成了個相夫教子的中年家庭主婦。振保問她是不是愛她丈夫。
      
      嬌蕊點點頭,回答他的時候,卻是每隔兩個字就頓一頓,道:「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所以……」振?!吐暤溃骸改愫芸鞓?。」嬌蕊笑了一聲道:「我不過是往前闖,碰到什麼就是什麼?!拐癖@湫Φ溃骸改闩龅降臒o非是男人?!箣扇飦K不生氣,側(cè)過頭去想了一想,道:「是的,年紀輕,長得好看的時候,大約無論到社會上做什麼事,碰到的總是男人??墒堑结醽?,除了男人之外總還有別的……總還有別的……」
      
      年輕的時候嬌蕊的「一技之長是玩弄男人」,現(xiàn)在卻悟出男人以外還有別的。嬌蕊最初很像毛姆筆下的人物,但是〈尼爾.麥克亞當〉(Neil MacAdam)中的俄國女子達麗亞.芒羅(也是有夫之婦)甘冒性命危險對所愛的英國青年窮追不捨,終於因此喪生,正合了張愛玲說的:「毛姆筆下異族通婚都是甘心觸犯禁條而沉淪,至少總有一方是狂戀」(〈浮花浪蕊〉);而自詡喜歡犯法的嬌蕊則沒有徹底「沉淪」,她最後就了範,出落成一個賢妻良母。
      
      如果不就範,怎麼樣呢?在張愛玲筆下,不就範是難有出路的;她不會像毛姆那樣簡單利落地以殉情收場。從五四時期開始,中國知識分子喜歡談論婦女解放,易卜生的《傀儡家庭》一時成為關(guān)於這個問題的經(jīng)典作品。但是談來談去,除少數(shù)人——例如魯迅(〈娜拉走後怎樣?〉)——以外,觸及的不外是些枝節(jié)。張愛玲用小說家的眼光看出娜拉的出走是一個「瀟灑蒼涼的手勢」(《流言.走!走到樓上去!》)。她雖然沒有明說過,但想必會覺得小時候她母親的出走也同娜拉一樣是個「瀟灑蒼涼的手勢」吧。她自己後來從父親家裏逃出以後,也覺得「這樣的出走沒有一點慷慨激昂。我們這時代本來不是羅曼蒂克的。」(〈我看蘇青〉)
      
      出走的行動畢竟還含有抗議的意味,張愛玲作品裏更多的人物連這點表示都做不出來。姜長安隨著堂兄弟姐妹進學堂唸書,七巧極不情願,又心痛學費,藉機會去學校無理取鬧,長安深知母親的心理,加上這番羞辱,無法再讀下去,決定退學,「她覺得她這犧牲是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贯醽碛腥藶樗榻B了一個男友,雙方都很滿意,訂了婚。但七巧不會讓女兒有幸福的下場,她百般刁難破壞,長安情知婚姻沒有希望了:
      
      她知道她母親會放出什麼手段來?遲早要出亂子,遲早要決裂。這是她生命裏頂完美的一段,與其讓別人給它加上一個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結(jié)束了它。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她知道她會懊悔的,她知道她會懊悔的,然而她抬了抬眉毛,做出不介意的樣子,說道:「既然媽不願意結(jié)這個親,我去回掉他們就是了?!?br />   
      馮碧落在言子夜託人去她家求婚被拒以後鼓勇約他私會了一次,暗示叫他設(shè)法向她父母疏通;子夜怕再碰壁,不肯這樣做,倒勸她隨他一道出洋留學。碧落為了顧全自己的家聲和子夜的前途,沒有答應。在未完成的長篇《創(chuàng)世紀》中,家道中落而家教峻嚴的匡瀅珠新認識的男友的姘頭到她工作的地方去大鬧;她想同他絕交,卻下不了決心,經(jīng)他一番花言巧語,繼續(xù)來往,有一天他突然拿出粗野輕薄的態(tài)度向她求愛,被她打了耳光。她逃走時慌亂中把雨衣忘在他住處,便叫妹妹陪她去取,藉此表示決絕:「她與他認識以來,還是末了那一趟她的舉止最為漂亮,久後思想起來,值得驕傲與悲哀?!箤Ρ搪?、瀅珠和長安而言,出走是不可能的事。長安根本就不會想到這上面去,退讓(退學,退婚)是她在母親治下習慣成自然的待人處事態(tài)度;碧落的家世和教養(yǎng)不允許她同子夜遠走高飛;瀅珠也不能貿(mào)貿(mào)然去委身於一個不正當?shù)哪凶?。這三個不能奮飛的少女結(jié)果就只能做做「久後思想起來,值得驕傲與悲哀」的「美麗(或瀟灑)而蒼涼的手勢」了。
      
      但是如果我們說張愛玲是一個悲觀的作家,就難免會顯得把她的作品看得過於簡單。我們只能說她徹底看穿了人生,然後轉(zhuǎn)而懷著極大的同情觀察人生,刻劃人生。她說:「人生恐怕就是這樣的罷?生命即是麻煩,怕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張看.論寫作》)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在她創(chuàng)造的所有人物中,只有姜長白的妾娟姑娘(後來扶正;小說中只提到她兩三次,沒有正式出過場)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男主人公羅傑.安白登是自殺,其他人物,連長白的妻子芝壽、玉熹少奶奶和《半生緣》女主人公顧曼楨陷入那樣無望的絕境都還沒有尋死。鄭川嫦病入膏肓,企圖自殺,但是出去買安眠藥時帶的錢不夠,而且沒有醫(yī)生證明,無法買到。她一轉(zhuǎn)念,反而決定「要重新看看上海」,放棄自殺的念頭了。自殺是高潮性的激烈行為,張卻「喜歡反高潮」(《流言.談跳舞》),「不喜歡壯烈」(《流言.自己的文章》)?!都t樓夢》裏的女子絕望的時候往往自裁,但是王熙鳳要置尤二姐於死地,曹七巧要置芝壽於死地,而二姐吞金而亡,芝壽卻慢慢挨著病死。張對人物的這種比較接近《金瓶梅》的處理方式當然反映出她對人性的一種看法?!干菤埧岬摹?吹轿覀兛s小又縮小的、怯怯的願望,我總覺得有無限的慘傷?!梗ā次铱刺K青〉)面對殘酷的生命,張的人物除曹七巧以外,大都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比起耶洗別、麥克白斯夫人、潘金蓮和王熙鳳這些「轟轟烈烈」的人物來,張筆下的女人予人最鮮明的印象是她們的不徹底性。她們雖然不一定都像張所說的蹦蹦戲花旦那樣「能夠怡然地活下去,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裏,到處是她的家?!梗ā秱髌妫侔娴脑挕罚┑撬齻冏畹拖薅纫脖M可能地敷衍著活下去。人生是不徹底的,對她們而言,生存下去就好。從這點出發(fā),張愛玲同張恨水一樣,塑造了許多做人不徹底但正因為這樣而徹底感人的男女(主要是女子)。我們看這些人物的美麗而蒼涼的故事的時候,反而對人生——像「桃花扇」似的「不徹底」的人生——生出一種神機蕭然、顧而樂之的美感,反而體驗到它的一種真實深沉的意義。這是張愛玲對中國小說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貢獻。
      
      2
      
      張愛玲小時候讀過一些西洋童話故事,她八歲那年母親返國,和她父親和好,家「搬到一所花園洋房裏,有狗,有花,有童話書」(《流言.私語》)。她在著作中提到過《白雪公主》、《玻璃鞋》、《木偶奇遇記》、《小雨點的故事》和《天方夜譚》等。張創(chuàng)造的人物中有幾個少女頗令人想起《玻璃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據(jù)說這故事源出於第九世紀的中國,後來傳到西方)。她們在家裏受到自己親人——包括父母兄姐——的歧視虐待,過著灰姑娘那樣不愉快的生活。童年的張愛玲有很長的時間母親遠適異國,她在父親的姘婦或續(xù)絃手下過日子,離開父親家以後又嘗過不少作窮親戚和窮學生的辛酸,情景同灰姑娘頗有些相像的地方,所以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女孩子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是她自己的寫照。她無法忘記逃出父親家不久,有一次她舅母說等翻箱子的時候要把她表姐們的舊衣服找出點來給她穿。她做過一個夢,夢見她去香港上貴族教會學校時所受的冷遇,
      
      船到的時候是深夜,而且下大雨。我狼狽地拎著箱子上山,管宿舍的天主教尼僧,我又敢驚醒她們,只得在黑漆漆的門洞子裏過夜?!L向一變,冷雨大點大點掃進來,我把一雙腳直縮直縮,還是沒處躲。忽然聽見汽車喇叭響,來了闊客,一個施主太太帶了女兒,才考進大學,以後要住讀的。汽車夫砰砰拍門,宿舍裏頓時燈火輝煌。我趁亂向裏一鑽,看見舍監(jiān),我像見晚娘似的,陪笑上前稱了一聲「Sister」。她淡淡地點了點頭,說:「你也來了?」(〈我看蘇青〉)
      
      這兩次都是使張屈辱不堪,悲極而慟的經(jīng)驗,對她的作品不可能沒有影響。當然,張絕對不會去重寫《玻璃鞋》,她的人物處境同灰姑娘相同,而下場卻迥異其趣。在童話中有仙姑,有王子;在張著中卻沒有奇蹟,沒有幸遇,相反地倒是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往往與她們?yōu)殡y。虞家茵(〈多少恨〉)的父親和姜長安的母親就不但沒有灰姑娘的神仙教母(fairy godmother)那樣慈愛,而且不折不扣地像壞巫婆(bad witch),終於斷送了她們的愛情和幸福。七巧最後「似睡非睡橫在煙舖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自己的兒女就只剩下半條命,成了聶傳慶那樣的「精神上的殘廢」。七巧的陰險狠毒使人想起契訶夫〈在深谷中〉的阿克茜妮亞.濟布金,二人都嫁了身體不健全的丈夫,自己的心理也漸漸失常,進而發(fā)展出壞巫婆那樣的虐待狂,對稚幼的親人都要趕盡殺絕了。(阿克茜妮亞把一桶滾水倒在剛出生不久的侄兒身上,燙死了他。)匡瀅珠初生時因為是父母的頭胎孩子,很受看重,接下去是幾個妹妹,不能跟她爭寵,「等到有了弟弟,家裏誰都不拿她當個東西,由她自生自滅,她也就沒有那麼許多花頭了,呆呆地長大,長到這麼大了,高個子,腮上紅噴噴,簡直有點蠢」。她的戀愛還不如長安;世舫固然不像童話中的王子那樣能把落難的少女救出牢籠,至少總是個可靠的正派人;瀅珠進了社會,卻碰上毛耀球這樣心懷不軌的男子,差點成了他玩弄的對象——故事說他「使人想起童話裏的大獸」。她的家世和教養(yǎng)與吳翠遠很接近,二人在家裏都是「受氣」的「好女兒」,遇到的男人也都不真心同她們來往。
      
      境遇更像灰姑娘的是〈花凋〉中的鄭川嫦。小說開頭時說她死後的碑文中寫著「無限的愛,無限的依依,無限的惋惜……回憶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罷,在愛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沒有一個不愛你的」。接著作者立刻點出:「全然不是這回事」,彷彿在告訴讀者,行述裏不過是童話式的美化和渲染。事實是溫馴的川嫦上有三個絕色的姐姐,下有備受寵愛的弟弟,她夾在當中,處於最不被看重的地位,總要讓人欺負。這樣熬到跋扈的姐姐們都出嫁了,她經(jīng)介紹認識了章雲(yún)藩。最初她嫌他長得不帥,人也不爽利,但來往幾次,卻互相愛上,她父母與長安和瀅珠家不同,沒有反對;看來該是很理想的一對。誰知在這時候川嫦生了肺病,轉(zhuǎn)成不可救藥的骨癆,雲(yún)藩(是個醫(yī)生)一面盡人事為她診治,一面另外交上別的女友;川嫦除了等死,沒有任何生存的意義了。在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The Last Leaf)中,瓊西得了肺炎,相信自己沒有生望。她看著窗外的長春藤葉子漸漸枯落,認定葉子落完,她就死了。這時住在她樓下的一個潦倒一生的老畫家卻挺身而出,扮演了童話中仙姑的角色,在最後一片葉子落掉以後冒著酷寒連夜爬上牆去照樣畫了一片。一夜暴風雨過後,瓊西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最後那片棄子居然還在那裏。她意識到發(fā)生了奇蹟,對同住的蘇娣說:「有一種什麼力量使那片葉子留在那裏,這是要證明我有多麼壞,願意死是罪過的事啊?!顾牟∽源宿D(zhuǎn)危為安,這篇小說如果要張愛玲來寫,必然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她說過不喜歡歐.亨利的作品。)瓊西四周的人——蘇娣,醫(yī)生,老畫家——都同她或者才認識半年,或者素昧平生,但是都對她愛護備至,全心全意地要她活下去;而川嫦連親生父母都抱著讓她自生自滅的態(tài)度。她父親為了怕傳染,從來不進她的房間,去一次也是「濃濃噴著雪茄煙,製造了一層防身的煙幕」。他抱怨她每天要吃兩個蘋果,他卻因為養(yǎng)活不起而不得不把姨太太遣走。她父母不情願為她花錢買藥,爭吵起來。這個「從小不為家裏喜愛的孩子向來有一種渺小的感覺」,這時更發(fā)現(xiàn)「對於整個的世界,她是個拖累」。她跑出去買安眠藥自殺,但未買到,在街上
      
      到處有人用駭異的眼光望著她,彷彿她是個怪物。她所要的死是詩意的,動人的死,可是人們的眼睛裏沒有悲憫?!澜鐚端说谋K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弔孝,小和尚哭靈,小寡婦上墳,川嫦的母親自傷身世,都不難使人同聲一哭。只要是戲劇化的,虛假的悲哀,他們都能接受??墒钦嬗鲋艘簧聿⊥吹娜?,他們祇睜大了眼睛說:「這女人瘦來!怕來!」
      
      這段話寫出了張愛玲小說中有代表性的一面,寫出了一個由童話跌入現(xiàn)實以後的淒涼的隔膜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沒有人同情灰姑娘,沒有仙姑搭救,沒有王子垂愛,川嫦沒有變得公主一般的艷麗,她在人們眼裏倒彷彿成了童話書裏那樣的可怕的「怪物」。她回家對鏡看了自己,對她母親痛哭說:「娘!娘,我怎麼變得這麼難看?」過了三星期她死了。她像花一樣凋謝了,沒有人在最後一片葉子落後替她畫出一片。
      
      〈年輕的時候〉同樣像一篇故意寫走了板的童話故事。潘汝良喜歡在教科書上畫他心目中的美女。有一天在學校休息室正畫著,忽然發(fā)現(xiàn)對面坐的俄國少女長相同他畫的一模一樣。二人自此認識,互相交換教中文和德文。汝良愛上了她,慢慢也了解她家境拮據(jù),心情抑鬱。(她母親是寡婦再醮,她還有個妹妹,繼父的薪水不夠養(yǎng)家。)「汝良現(xiàn)在懂得沁西亞了。他並不願意懂得她,因為懂得她之後,他的夢做不成了」。他決定不立即向她求婚,不久沁西亞嫁了一個俄國下級巡官。汝良知道她如果有好的可以挑選,是不會找這種對象的。他去參加婚禮時看到全場
      
      只有沁西亞一個人是美麗的。她彷彿是下了決心,要為她自己製造一點美麗的回憶?!约簽樽约貉u造了新嫁娘應有的神秘與尊嚴的空氣,雖然神前無精打彩,雖然香伙出奇地骯髒,雖然新郎不耐煩,雖然她的禮服是租來的或是借來的。她一輩子就只這麼一天,總得有點值得一記的,留到老年時去追想。汝良一陣心酸,眼睛潮了。
      
      這裏沁西亞像前面討論過的幾個少女一樣,也是在做一種「美麗而蒼涼的手勢」,為自己「製造一點美麗的回憶」?;獒釠]有多久,沁西亞托汝良找事貼補家用,又過了一陣,她患上傷寒癥,在他探病後接著就死了。「汝良從此不在書頭上畫小人了。他的書現(xiàn)在總是很乾淨?!乖谌炅济媲芭叛莸那呶鱽喩?,不啻是《玻璃鞋》的情節(jié)走火入魔,美夢成魘。圖畫中的沁西亞和行述中的鄭川嫦都是假的,美化了的;她們沒有變成公主或王妃,她們一生—短促的一生—都是灰姑 娘。
      
      張愛玲筆下處境近似灰姑娘的女子並非全是消極被動,除做做「手勢」之外一切聽天由命。葛薇龍(〈沉香屑——第一爐香〉)和白流蘇(〈傾城之戀〉)就都比川嫦和沁西亞等人堅強積極。但是薇龍投靠做交際花的姑母以後,淪為她手下的一株搖錢樹,嫁的也是靠女人吃飯的喬琪喬,結(jié)局還是淒涼的。她自認與妓女沒有分別,除了「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她是自投羅網(wǎng)的鳥,不能也不想奮飛了。流蘇離婚回到娘家,接著丈夫死了,棄婦和寡婦的雙重身份,使兄嫂視她如眼中釘,對她百般排擠。這天她正跪在母親床前申訴,聽到四嫂對她冷嘲熱諷,便說:「這屋子可住不得了!」她求母親援助,但母親不應,由她哭喊?;秀敝兴龖浧鹗畞須q時在電影院門口同家人擠散的孤苦無告的往事。
      
      ……她似乎是魘住了。忽然聽見背後有腳步聲,猜著是她母親來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語。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
      
      那人走到床前坐下了,一開口,卻是徐太太的聲音?!魈K……道:「嬸子,我……我在這兒再也獃不下去  了?!?br />   
      徐太太為她物色了一個對象,是海關(guān)職員,太太不久前死去,撇下五個孩子。誰知給她妹妹介紹的男子范柳原在相親時竟表示看中了流蘇。但是這人「把女人看成腳下的泥」,流蘇對他絕不信任,步步為營?!杆荒懿划斝摹莻€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這兩個心機很深的男女,一上來勾心鬥角,精打細算,最後卻弄假成真,生了愛情,結(jié)為夫婦?!磧A城之戀〉是張愛玲作品中唯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收場的一篇。但是流蘇不像灰姑娘那麼天真純樸,她善於自衛(wèi),也勇於攻戰(zhàn);徐太太不像仙姑教母那麼體貼周到,她的用心流蘇是頗為懷疑的。柳原也只能說是漫畫化的王子形象(流蘇十分了解「他這人多麼惡毒」)。關(guān)於二人的結(jié)合,作者提出下面的評論: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這樣,兩個自私的男女在「不是羅曼蒂克的」情況下結(jié)為一對平凡的夫妻。故事結(jié)尾說: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在這段令人覺得餘音繞樑的鏗鏘的文字中,我們看得出流蘇與柳原的大團圓結(jié)局並不是童話裏所謂的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流蘇這個「傳奇裏的傾城傾國的人」——童話中純潔少女的反面——儘管有了「圓滿的收場」,卻仍然在排演著「蒼涼的故事」。
      
      張愛玲曾說她的作品中沒有一個主角是「完人」:
      
      只有一個女孩子可以說是合乎理想的,善良,慈悲,正大,但是,如果她不是長得美的話,只怕她有三分討人厭。美雖美,也許讀者們還是要向她叱道「回到童話裏!」在《白雪公主》與《玻璃鞋》裏,她有她的地盤。(《流言.到底是上海人》)
      
      張這裏說的女孩子指言丹朱(〈茉莉香片〉),她自忖作品中這個唯一合乎理想的女孩子應該回到童話裏去,扮演灰姑娘或白雪公主的角色。這也等於說她創(chuàng)造的其他女孩子——至少上面提到過的幾個——都是從童話裏走了出來,進入沒有仙姑王子、奇遇鴻運的現(xiàn)實世界。張愛玲曾引用過契訶夫〈掛在頸上的安娜〉中幾段話,讚為形容跳舞最好的文字(見《流言.談跳舞》)。契訶夫這篇小說的女主人公幼年喪母,父親酗酒,由她照顧兩個弟弟,為了家計,十八歲時嫁給一個五十二歲的公務員,但丈夫待她非常嚴苛,使她無法藉此改善自己和父弟的處境。後來在一次舞會上,她的艷麗震驚四座,一舉成名,自此結(jié)交權(quán)貴,丈夫轉(zhuǎn)而對她敬畏奉承,並靠她得了勛章。這時她已棄父弟如敝屣,在路上碰到時視若無睹了。這位本來頗像灰姑娘的女郎搖身一變;成了灰姑娘的後母一般的人物。根據(jù)張愛玲自己的回憶,「雖然從小我僅有的課外讀物是《西遊記》與小量的童話,但我的思想並不為它們所束縛」(〈天才夢〉)。她的中學國文老師曾勸她寫童話,她的答覆是不想寫(汪宏聲,〈記張愛玲〉)。事實上,張後來寫的是「反童話」,我們不妨說她把童話故事加以扭曲,寫成了極富獨創(chuàng)性的「傳奇」——「成人傳奇」。(張並不親近小孩,她「對於小孩……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埂读餮裕烊恕?。)
      
      3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紅樓夢》第二回)。張愛玲著作中的男女也常常令人覺得有這種差別。男子(除非女性氣很重的,如聶傳慶、潘汝良,甚至羅傑、安白登)顯得粗俗、自私、冷酷;而女人則比較溫柔、慷慨、熱誠。因此,張著與《紅樓夢》一樣,往往是女方容易動真感情。(張的戀愛故事著重描寫女子,男方處於陪襯地位,可能只有〈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沉香屑——第二爐香〉是例外。)這裏可以〈色,戒〉為例。女學生王佳芝由她所屬的地下愛國組織設(shè)下美人局刺殺一個好色的漢奸官僚易某。他們安排好由她帶他去買鑽戒時對他發(fā)動伏擊。在珠寶店裏選好鑽戒,二人等著看店主清帳: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cè)影迎著抬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趐,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這個人是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太晚了。
      
      店主把單據(jù)遞給他,他往身上一揣。
      
      「快走」她低聲說。
      
      他逃走後立刻通知憲警宣布封鎖,除了主持刺殺行動的重慶特務脫逃以外,她和在店外埋伏的同伙都被抓到,當天就槍決了。那漢奸死裏逃生,想到她因救他而在他手裏送了命,「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他覺得「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guān)係,虎與倀的關(guān)係,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照說佳芝是不大可能愛上這個大她二三十歲的矮小漢奸的,從上面引的幾段文字也看不出他真正的愛她;他不像是個能真正愛女人的男子,佳芝眼中看到的那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只怕也是她一時的幻覺,事後他不是還以「無毒不丈夫」竊竊自喜嗎?但是佳芝心理不正常,她做特工犧牲了童貞,同夥的同學對這一點的態(tài)度又很不好,給她很大的刺激。而且「權(quán)勢是一種春藥」,終於使她愛上了易先生這樣一個對象?!瓷?,戒〉使人想起張愛玲說過她的作品「主題欠分明」(《流言.自己的文章》)。這篇小說可以做為實例來說明她自述的文學觀:
      
      ……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裏沒有戰(zhàn)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zhàn)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戰(zhàn)爭與革命,由於事件本身的性質(zhì),往往要求才智比要求感情的支持更迫切?!蛻賽鄣姆彭啾?,戰(zhàn)爭是被驅(qū)使的,而革命則有時候多少有點強迫自己。(《流言.自己的文章》)
      
      戰(zhàn)爭和革命都是勉為其難的事,需要施展才智,鼓起勇氣才能做到,因此屬於特殊情況;而「食色性也」,戀愛是最正常的本能活動,人在這種時候最容易顯出本色。在王佳芝覺得易某愛她而叫他快逃的一剎那間,她脫除了愛國、責任、同志等裝飾配備,赤裸裸無牽掛地返回「素樸」的,「放恣」的境界。至少在這個意義上,〈色,戒〉是張愛玲小說中最「現(xiàn)代」的一篇,簡直有存在主義的色彩。
      
      在《流言》中有一篇散文〈愛〉,總共只有三百來字,不妨全抄在下面: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罷,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xiāng)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zhuǎn)賣,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成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這篇短文顯示出張愛玲對愛情的一種態(tài)度。她既然要通過愛情來寫象人生,而「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留情〉),愛情自然也不可能幸福美滿。前面說過,張著中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jié)局絕無僅有,連白流蘇同范柳原的結(jié)合也並不真正是圓滿的收場。許小寒(〈心經(jīng)〉)甚至說「有了愛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一方面圓滿的愛情不可能有,有也是痛苦的,一方面不圓滿的愛情倒可能因為殘缺而令人生出美感。〈愛〉雖只淡淡幾筆,其中故事有典折,人物有發(fā)展,足可稱為一篇小說的骨架。所寫的情景在張的小說中也出現(xiàn)過。例如曹七巧嫁到姜家,有一次哥嫂去看她,被她奚落,他們走後,她突然陷入回憶,想起未嫁前和肉舖的夥計朝祿調(diào)情嬉謔的事。那時候好幾個小夥子都喜歡她,「也許只是喜歡跟她開開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然而她當然沒有嫁給他們中的任何人,這些往事徒然成了她老年時美麗而蒼涼的回憶。契訶夫一篇也叫〈愛〉的小說中有類似的情節(jié)。主人公阿里奧金回憶他大學畢業(yè)後幫他父親經(jīng)營農(nóng)場時,有許多年和一位有夫之婦心照不宣地相互傾慕著,終於她精神崩潰,需要就醫(yī),丈夫也調(diào)升別處工作。到了最後道別的當兒,這對情人才彼此表露愛意。其時阿里奧金感到:
      
      心痛如焚,恍然悟到使我們不能相愛的那些事物都是多麼無聊,多麼哄人。這時我才知道,人在戀愛的時候,對愛情的所有判斷都應該撇開幸福與悲苦、道德與罪惡的一切公認含義,從更高尚更重要的境界出發(fā),否則根本就不應該作任何判斷。
      
      這段話很可以為前面所引張愛玲關(guān)於創(chuàng)作和愛情的文字做補充說明。
      
      張愛玲筆下的愛情的另外一面可以從米堯晶(〈留情〉)、佟振保、范柳原和喬琪喬等男子的立場來探討。這是「沒有羅曼斯,只有羅曼斯的規(guī)矩」(《流言.談跳舞》)的一面;男女之間——或者母寧說是男人對女人——的愛情僅僅是一些虛文,一些講究,一些規(guī)矩。米堯晶留學時同一個女同學結(jié)了婚,很不美滿,就娶了寡婦淳于敦鳳做姨太太,「這一次他並沒有冒冒失失衝到婚姻裏去,卻是預先打聽好、計劃好的,晚年可以享一點清福艷福,抵補以往的不順心」?;獒崴荒懿蝗タ大屍?,敷衍一下,敦鳳為此很不痛快。這天二人去看她舅母,中間米先生去探大太太的病,敦鳳就向舅母發(fā)牢騷:「我是,全為了生活……要是為了要男人,也不會嫁給米先生了」。小說結(jié)尾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然而敦鳳與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還是相愛著」。佟振保從初戀、嫖妓、通姦到結(jié)婚都是成竹在胸,按部就班地進行,在他同紅玫瑰和白玫瑰前後兩次戀愛中,熱情的總是女方,冷靜的總是他。後來為了母親而答應娶親,他母親托人為他介紹,看到孟煙鸝,他就向自己說:「就是她罷」。而煙鸝婚後之所以愛他,「不為別的,就因為在許多人之中指定了這一個男人是她的」。葛薇能最初以為可以同喬琪喬真心相愛,漸漸發(fā)覺他同他姑母梁太太和婢女睨兒這種半上流社會的女人一樣,是不懂得愛情的,她沒有法子,終於也接受他們的「規(guī)矩」,加入他們的羅曼斯遊戲了。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戀愛更接近「循規(guī)蹈矩的拉長了的進攻迴避,半推半就,一放一收的拉鋸戰(zhàn)?!梗ā凑勌琛担带欫[禧〉寫一對新派男女婚禮前後的經(jīng)過,但著意敘述的是有關(guān)結(jié)婚的種種繁文縟節(jié)。小說的題目不過是反話,通篇沒有寫羅曼斯,只寫了羅曼斯的規(guī)矩。
      
      4
      
      張愛玲通過戀愛刻劃人性,她對戀愛持著這樣透徹的悲觀(姑且用這兩個字)態(tài)度,就難免推廣引伸,進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係也不樂觀了。婆媳、妯娌、兄弟姐妹之間不必說了,連傳統(tǒng)上視為神聖的父母與子女的親情也靠不住。張愛玲中學畢業(yè)後,有一次她後母打了她反而誣說她打她:
      
      我父親趿著鞋,拍達拍達衡下樓來,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shù)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
      
      她父親聲言要用手鎗打死她。她害了嚴重的痢疾,病了半年,差一點死了,父親卻不給她請醫(yī)生;這自然會成為難以忘記的創(chuàng)痛。她的小說中不止一次出現(xiàn)過父母傷害兒女的情節(jié)。虞家茵的父親是她婚姻和事業(yè)的最大破壞者,聶介臣把兒子打成半聾,曹七巧在精神上扼殺了兒女。兒女生病而父母不盡力設(shè)法治療的事也有。姜長安患了痢疾,七巧不替她求醫(yī),倒勸她抽鴉片煙減少痛苦,等病好了卻上了癮。鄭川嫦病入膏肓以後,父母就都不願意出錢為她買藥。她父親說:「明兒她死了,我們還過日子不過?」
      
      張著中一家人彼此的關(guān)係在很大程度上屬於《金瓶梅》和《紅樓夢》的傳統(tǒng)。她自己承認「這兩部書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紅樓夢魘.自序》)。(她受這兩部小說的影響既大且深。曹七巧儼然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潘金蓮。)一九四四年她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自己從童年到長大看《紅樓夢》的感受,「現(xiàn)在再看,只看見人與人之間感應的煩惱」(《張看.論寫作》)。她可能除了親身的感受以外,也由賈府(和西門慶家)中各成員之間的關(guān)係進而看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係,看出「『人』是最拿不準的東西」(《流言.燼餘錄》)。最可怕的莫過於一個弱者的無告的處境。在前面引過的關(guān)於鄭川嫦企圖買藥自殺的文字裏,張指出人們可以接受「戲劇化的,虛假的悲哀」,但是路人對於重病的川嫦卻只懷著厭惡和恐懼,沒有任何同情心。那段文章所描寫的路人會使讀者聯(lián)想到魯迅經(jīng)常提到的愛看別人遭到厄運(包括被殺)的路人。魯迅認為「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而已集.小雜感》,張愛玲也不止一次形象化地寫到這一點。白流蘇離婚後在娘家走投無路,恍惚中記起十來歲時看完戲在大雨中同家人擠散的事:「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隔著雨淋淋的車窗,隔著一層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shù)的陌生人。人人都關(guān)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她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封鎖〉開頭有相當近似的描寫。宜佈封鎖以後,人們亂跑著找掩蔽:
      
      商店一律的沙啦啦拉上門。女太太發(fā)狂一般扯動鐵柵欄,叫道:「讓我們進來一會兒!我們這兒有孩子哪,有年紀大的人!」然而門還是關(guān)得緊騰騰的。鐵門裏的人和鐵門外的人眼睜睜對著看,互相懼怕著。
      
      作為小說家的張愛玲對自己筆下的這些人物和情景,除了極感興趣以外,不作任何價值判斷。魯迅通常不免要對他們的麻木、愚蠢和殘忍表示痛心疾首(在小說和散文中比較含蓄),張則認為「幸災樂禍的路邊的人——可憐,也可愛。」(《流言.道路以目》)中國近代不乏憂國憂民的作家,但像張這樣潛心地以藝術(shù)家的「冷眼」觀察社會人生的卻實在少見。她曾在一篇散文談到二次大戰(zhàn)期間日本攻佔香港前後她的經(jīng)驗和感受:
      
      到底仗打完了。乍一停,很有一點弄不慣;和平反而使人心亂,像喝醉酒似的。看見青天上的飛機,知道我們儘管仰著臉欣賞它而不至於有炸彈落在頭上,單為這一點,便覺得它很可愛。(〈燼餘錄〉)
      
      她去大學臨時醫(yī)院當看護?!肝沂且粋€不負責任的,沒良心的看護?!顾龑σ粋€尻骨患腐爛癥的人感到厭恨,對他痛極時的呼喊充耳不聞,直到所有病人被吵醒後都幫著叫她,她才勉強去應付了一下。那人在拂曉時死了,她們當助理看護的「都歡欣鼓舞」,到廚房裏,「用椰子油烘一爐小麵包,味道頗像中國的酒釀餅。雞又叫,又是一個凍白的早晨。我們這些自私的人若無其事地活下去了。」
      
      《流言》中有幾篇自傳性的散文(如〈童言無忌〉、〈燼餘錄〉、〈私語〉)可以當做寫實小說來讀,但是上面這樣毫不掩飾的峻冷的自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除魯迅以外沒有人做到過。張不是「載道」一派的作家,她對人性中的善惡都抱著熱切的興趣觀察欣賞,然後以冷靜的筆法如實描繪。如其說她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物的善的光明的一面感到欣慰,倒不如說她對他(她)們的「自私」,他(她)們「那種不明不白,猥瑣,難堪,失面子的屈服」懷著更大的同情。她說「我寫到的那些人,他們有什麼不好,我都能夠原諒,有時候還有喜愛,就因為他們存在,他們是真的。」(〈我看蘇青〉)王佳芝在刻不容緩的緊急關(guān)頭為了愛而背叛了自己的使命,她的創(chuàng)造者在香港之戰(zhàn)結(jié)束後,因為侵略者的飛機不會再轟炸而「覺得它很可愛」,這就是張愛玲筆下比較赤裸比較全面的人性。她對她的所有人物都能移情同感,而且一視同仁,不用好壞善惡的標準來褒貶他們3。她「不喜歡採取善與惡,靈與肉的斬釘截鐵的衝突那種古典的寫法?!梗ā读餮裕约旱奈恼隆罚┻@就是張愛玲的小說家胸懷,這種胸懷在中國小說史上是不可多見的,因此也是值得珍視的。
      
      ——一九八二年六月七日
      
      1皇冠出版社版《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中這篇序言最後有近兩段文字沒有刊載,包括這句話。
      
      2林以亮,〈張愛玲語錄〉.《明報月刊》,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3夏志清說:「張愛玲的同情心是無所不包的?!梗ā吨袊F(xiàn)代小說史》,第十五章。)
  •     張愛玲與友人的通信結(jié)集出版的有三種,分別是莊信正的和宋淇及宋鄺文美的,最新一種夏志清臺灣剛出沒多久,聽說很快已二印了,內(nèi)地的出版社如果引進,銷路想必問題不大,但會不會是節(jié)本不太好說,因為這個夏志清一向有點那個啥。前兩種內(nèi)地已經(jīng)跟在臺灣后頭出了,我都買了而且都讀了,尤其是莊信正的臺灣內(nèi)地買了兩版,內(nèi)地版因為收的資料更豐所以讀的也是這版,這本里頭臧否了好些大牛,像潘重規(guī)馮其庸陳世驤什么的,讀來讓人口舌生津大快朵頤。因此,夏的我也不會非等著便宜的大陸版,不定什么時候就買了。
      
      其實我看誰都是瞇縫著眼看不清門道,張愛玲也概莫能外,不過我對人的興趣比作品還要大,所以盡管我看她的小說和散文都不算多,而且也都當故事當消遣看過就過,但并不妨礙我對她這個人特別有興趣。她的小說的好處都已經(jīng)被人說盡了,但對她這個人世人是眾說紛紜的,大多數(shù)人對她是隔岸觀火的不了解,給她的評價各種標簽化臉譜化,其中最刺眼的恐怕是“漢奸”——當然不必理。我對她的了解雖然也只是自認為是的,但是摻入了一些同情的了解,總歸會有點不一樣。換句話說,我喜歡她,她的個性是我喜歡的,她的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是我喜歡的。我能感受她的才氣逼人,慶幸她的去國遠游,認同她的離群索居,還要羨慕她最后的孤獨離世。可以說,她的好處,就在于對人生的主動選擇。
      
      她從小羞澀靦腆,近乎孤僻,十九歲時寫的《天才夢》就已經(jīng)對自己的人生奠定基調(diào),她強調(diào)自己“怕見客,……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在現(xiàn)實的社會里,我等于一個廢物?!跊]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辈恢烙袥]有心理暗示的關(guān)系,相比較她對自己的認定,她這一生也沒有幾個朋友,早期我能想到炎櫻和蘇青,之前說到通信的這幾位,幾乎是她后半生社交的全部,信里頭的內(nèi)容,有不少都折射出她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怪”。
      
      在美國期間,她通過莊信正的介紹找到了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的工作,但她不太愿意和人交際,總是悶頭搞她自己的一塊,因此兩年的聘期一滿,主事的陳世驤便一紙公文把她解聘了。據(jù)莊自稱的“后見之明”,之所以“不歡而散”,原因在于“二人間性格上的根本差異”。莊的分析是:“陳先生一生愛交朋友,晚年更是越來越怕獨處。張愛玲同他之間似乎起初便盡可能避免來往,給他的信托我轉(zhuǎn)交。陳先生和夫人梁美真膝下無子而都好客,家里聚會很多,在張之前濟安師和我都曾經(jīng)是座上???。然而從小就怕應酬的張愛玲當然視為畏途。有一次見面時告訴我不久前去陳府,陳先生指著在座的幾個客人說大家就像個大家庭,她回說她最怕大家庭?!愊壬鷮λ男愿癫⒉皇煜?,導致誤會幾乎是難免的?!?br />   
      人多的場合不愛去,在工作的場所她也盡量避免與人交接,有幸與她一起工作過的人說:“平日難得有機會與同事見到面,也沒有人去注意她的來去,大家祇是偶然在幽暗的走廊一角驚鴻地瞥見她一閃而過的身影。她經(jīng)常目不斜視,有時面朝著牆壁,有時朝地板。只聞窸窸窣窣、跌跌沖沖一陣腳步聲,廊裡留下似有似無的淡淡粉香。”這應該算是傾慕者過于文學化的描寫,盡量讓自己隱形化恐怕是對她心理狀態(tài)更實在的描述。在莊信正對往來信件的注解中,我注意到他多次用到“居然”和“竟”:
      
      69年3月底莊去波士頓參加亞洲學會年會,那時正是陳世驤要延聘張愛玲之時,聘請信由莊帶去面交,“到達以后我遵她上信之囑打電話給她。開會期間輪到我們小組討論時她居然到場聽講,會后并與夏先生、於梨華和我同吃中飯。”
      
      有一次莊招待一位遠道而來朋友的朋友到加大看演出,“鼓起勇氣也請了張先生,她居然答應了。后來才知道真是難得的殊榮?!?br />   
      日后成為莊信正的妻子,其實還是在校學生的楊榮華曾經(jīng)收到過張的兩次短簡,其一是收到莊替她索贈的張的書后寫信道謝時“順便問張先生對新詩的看法(因為她有幾個同學在寫詩),她竟回了信,說自己仍然比較喜歡舊詩?!?br />   
      屢屢的“居然”和“竟”活化出一個難得近一次人情的張愛玲,可惜基本都在她有一份工作,不可避免要與人接觸交往的時期,越往后瞧,她也就藏得越深,也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了。她通常也不接電話,因此信中的不少地方都寫到電話打過去,沒有人接,除非有事提前說好,她才會接。她后來的生活習慣是晝伏夜出——這樣就更像一個隱形人了——曾經(jīng)因半夜電視看到太晚引起鄰居的不滿。
      
      她后來死得很是孤獨,死前既無有征兆,死后過了些時日才被發(fā)現(xiàn),求仁得仁,讓人嫉妒。她一直居住在比較鬧市的地方,年輕時她說“我喜歡聽市聲,我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到老來她說她“不喜歡小城”,最喜歡大都匯如上海和紐約,以至于在美國有許多年始終期望能在該市定居,即使萬年日益離群索居也堅持要“隱于市”,搬來搬去都是熱鬧的市鎮(zhèn)。許多人說她跡近冷漠麻木,我覺得并不,她的感想感受都在心里,一部分就外化在信里。好在她的朋友都理解她,承受她所施與的一切。她的歉疚也都在信里:“我實在心里過不去,永遠無法表達……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諒解。”
  •     書很重要,該收。
      如此重要的作家,能夠留下如此多的書信,印證如此長久的空窗期實屬不易。作者以強烈的自制力進行著追憶,進行了詳盡的注釋,還是不能掩蓋識此一人今生足矣的事后感慨——盡管那些書信中并非全是情誼,有些也許只是她與一個塵世聯(lián)絡員的客套話吧。
      盡管作者對周汝昌及其著作中不敬偶像的言論頗為不屑,但他與張愛玲的相識包括此后如此多年的書信來往及至后來他的張愛玲研究,都與周當年向胡適借甲戌本的一段緣份如此相似,這點很是有趣。
      看著晚年忙于滅蟲的張愛玲說:“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于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毙念^一陣悲苦,這該不是種妙喻,也幾乎不可能是寫實,糟糕的大概是她的身體與精神,正如注解中說的:“疑心生暗蟲”。
      即使她這襲旗袍真的爬滿蚤子,也無人敢忘卻她曾經(jīng)的華美吧。作者和所有讀者都清楚這點。
  •     在我印象中,張愛玲似乎從來都是一副倨傲的姿態(tài)——她才情絕高、學養(yǎng)宏富,她冷眼察世、文辭誅心,她深居寡言、神秘莫測。盡管她寫故事用的都是世情之邊邊角角,卻總能從柴米油鹽人間煙火中撥揀出一塊塊原石——那是啟動生活的源頭,但你別想讓張愛玲再為你琢磨成玉,她不屑這樣費事,且那也是你自己的事了。
      如果她不是女神,誰還配得上這個稱謂呢?
      女神怎么生活?
      一冊書信集,給了我遙想的資源。
      那已經(jīng)是胡蘭成之后,甚至也是賴雅身后的年月了。
      異鄉(xiāng)。她一個人過。
      與她通信的人說她高而且瘦,“很注重儀表,頭發(fā)梳得絲毫不亂”,“走起路來予人‘飄飄欲仙’的感覺”。很像我想象的樣子。
      一封一封往還書信,呈現(xiàn)的是歲月的剖面。讀來讓人心里沉重。她移居美國。她到大學做研究,也安頓生活。她閱讀雜志小說。她查考文識源流。她做剪報做札記。她寫出作品,又操勞編輯出版諸多雜事。她寄贈書籍,譯《海上花》,詳紅樓夢。她工作上與主事者齟齬,默承委屈。搬家,受傷,被窺,受驚,受蟲患煩擾……
      忙忙叨叨中,也真是有些凄涼。八十四封信,一一讀來并不順暢。她落字儉省簡快,兩三句講全一項事;而言語又甚為客氣,不論托人幫忙還是贈人書刊,總是斯文有禮。只是那一樁樁雜碎紛亂的瑣事,讓人覺得生活待她不厚,看著總是心疼。
      我不是她的研究者,我只是個愛讀她故事的人。我是讀著她筆下那些風華婉轉(zhuǎn)、冷僻孤傲的文字長大的,它們一定程度地滲入了我的脾性。
      看著腰封上摘錄的,她對本書的編著者說:“你是在我極少數(shù)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里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樣,不過就是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諒解。”我?guī)缀跏亲x著就酸了眼睛。無聲非無情,千言在肺腑。
      但愿她已然喜樂,不再坎坷。
  •     原世定是那癡情的種為情活為情死被情困那世定是被那多情的女子迷了心癡心癡情一世。前世定是那多情的蝶,采盡百花不知了味品盡百情不知了情。今世并是結(jié)了前世的果斷味絕情?;貕粑灏倌攴侥芸吹侥阋谎刍貕羟攴侥芘c你相遇,遇到你并是喝了癡情的毒藥怎讓此一了白了,今世定要做上千年夢癡心癡
  •       周作人曾說:“日記與尺牘是文學中特別有趣味的東西,因為比別的文章更鮮明的表出作者的個性。詩文小說戲曲都是做給第三者看的,所以藝術(shù)雖然更加精煉,也就多有一點做作的痕跡?!睂χ么搜陨钣型?。很多書信本身就是極富文學趣味的好文章,如果說做給第三個人看的詩文小說戲曲是美人盛裝,動人處在優(yōu)雅精致,那么日記與書信則更近素面出浴,別具一種“清水出芙蓉”的美。何況,其還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F(xiàn)代作家學人的日記、書信拉拉雜雜讀過一些,積累越多,越覺其中別有天地。周氏兄弟、二蕭、沈從文、郁達夫、葉圣陶、吳宓……一一翻閱下來,不僅作者情性燦然可見,時代風貌亦仿佛余溫可感,把其中提到的人物拉個譜系,竟是大半個現(xiàn)代文壇。
        在現(xiàn)當代作家里,張愛玲算是寫信不多的。晚年定居美國,離群索居,更是如此。只與寥寥幾個朋友聯(lián)系,不僅電話不隨便接,紙上也惜字如金。她說,“我寫信奇慢,一封信要寫好幾天”。謹慎可見一斑。如此,留下來的尤顯珍貴。
        最先看到的張愛玲書信是《私語錄》里的選錄?!澳谴蜸tephen病后來信說我差點見不到他了,我習慣地故作輕松,說我對生死看得極淡。雖然也是實話,那時候有一天在夕陽街頭走著,想到Stephen也說不定此刻已經(jīng)不在人間了,非常震動悲哀?!痹瓉韽垚哿岵恢皇悄莻€躲在公寓窗戶后面冷眼觀電車市聲中蕓蕓眾生,不留情面于父母家族,漠然戰(zhàn)爭傷痛生死,蒼涼而至冰冷的張愛玲,更見性情的書信里的張愛玲溫暖生動了許多。閱讀張愛玲的興趣大增。
         終于又等到了更為完整的《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說它完整,是因為這是一本“通信集”,而不僅是 “張愛玲書信”或“莊信正致張愛玲”?,F(xiàn)代作家的書信文字,歷經(jīng)大半個世紀的動蕩,往往即便未遭難于兵燹,也多半毀于人禍,能看到的大都殘缺不全。每每翻閱,最感遺憾處也正在此。有來無往,查無可查,捧著斷簡殘篇猜測、揣度、推理半天,照舊是一段無頭公案?!稄垚哿崆f信正通信集》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缺憾。它不僅以時間為序,按雙方信箋往來編排,而且由通信之一方莊信正親自作注,詳釋信中所談事件來龍去脈,并對缺漏處作補充說明。作為張愛玲到美國后最重要的聯(lián)系人和最信任的朋友之一,莊信正自己是文學博士,對張愛玲作品多有研究,因此通信集中不僅涉及張晚年生活、工作、交往,更有圍繞其作品的探討,是“補正文之缺”的極好史料。
        而我最感興趣的是那個從華美的袍中探出頭來,關(guān)照人世,透露著些人情味的張愛玲。她看偵探小說,看美國脫口秀,以老電影作為治療失眠的背景。她故意不拆姑姑的來信,只因其已八十多歲,難免病痛,她怕自己看到卻幫不上忙。她也會像一位慈善的長輩一樣關(guān)懷小友莊信正的生活?!吧洗未颐χ屑臅?,寄出后才想起忘了問你感冒好了沒有?!薄斑@次地震,先沒看見地圖,不知道Santa Monica有沒有受影響,至少早上六點,你不在公路上或是洛杉磯。直到《少年中國》上刊出所有的中國學人與學生都沒受傷,才完全放心?!?br />     最無法恝置的則是隨時跳入眼簾的找房子、搬家、蟲患、病痛?!拔蚁肫咴鲁鮼恚滥沁叿孔右欢y找,如果你有功夫代找,當然再好也沒有……我需要的是:(一)一間房的公寓(號稱一間半),有浴室,kitchen……”“再次搬家,結(jié)果也是白搬。只好把東西存?zhèn)}庫,從圣誕節(jié)起,差不多一天換個汽車旅館……”“每天忙得都睡眠不足,成天奔走買東西……一天搬一次家……又感冒病倒……”張愛玲晚年到美國,受皮膚病困擾,對蟲子敏感異常,住處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便馬上搬離,后期更發(fā)展為直接住在旅館,真正是居而不定,漂泊無著。莊信正把這些解釋為張愛玲性格的孤僻,包括她在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與陳世驤不歡而散。而聯(lián)系時代背景,我更愿意把這種流寓不定看作現(xiàn)代作家1949年后普遍境遇的一種體現(xiàn):留在大陸與遠渡臺灣言行受限、左右支絀,棲身海外,又成“喪家之犬”,當年風神,一夕委頓。頂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聲名赫赫如胡適之,到美國后尚只在普林斯頓大學謀得一份中文圖書管理員的閑差,每日在老妻與牌友的麻將聲中虛以度日,何況無論聲名還是學歷都遠不如胡適的張愛玲?
       忘了是從哪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對張愛玲的評語:因為一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原諒了張愛玲的冷漠(大意)。其實,我們這些評判者又何嘗懂得,何嘗慈悲?就我自己而言,未讀《異鄉(xiāng)記》等后期作品前總覺張格局不大、境界逼仄,未讀書信集前,一直不喜她的乖張不近人情。等到合上這本歷三十年的通信集,我才多少理解了她的冷淡處世。想到張充和先生這句自況詩,“十分冷淡存知己”,用在張愛玲身上竟也有幾分妥帖,引來作結(jié)吧。
  •   謝謝lz特意找出來,改天要讀一讀。這篇文章的名字在這本書信集里真是高頻出現(xiàn)。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