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吉列爾莫·奧唐奈,[意]菲利普?施密特  頁數:121  譯者:景威,柴紹錦  
Tag標簽:無  

前言

亞伯拉罕 F.洛文索因為這次成果起源于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民主在拉丁美洲與南歐的前景”項目,《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的三位共同作者邀請我做一個介紹。在我有幸擔任中心主任的七年中,“轉型”是伍德羅?威爾遜中心拉丁美洲項目最重要的工作。所寫成一套四本的叢書對一個學術上及政治上無比重要的主題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希望能點出這些重要之處,一些優(yōu)點,還有一些仍需努力的地方。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是在1968年由美國國會作為一個“活著的紀念”而立法成立的,是為了紀念美國歷史上的第二十任總統(tǒng),他的理想主義,他對民主的犧牲奉獻,他的學術成就和政治領導,還有他的國際視野,也為了紀念他對于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qū)的干預主義態(tài)度與行為。本中心支持各國學者與從業(yè)人員對國內與國際事務開拓性與系統(tǒng)性的研究討論。本中心希望能夠將學術與公共事務連接起來,就像伍德羅?威爾遜本人所作的一樣。拉丁美洲項目早于1977年就成立了,以便能夠在中心的框架內研究西半球事務。拉美項目自始便嘗試成為一座北美與拉美不同背景研究者之間的橋梁,以中心獨特的人際網絡為基礎來做比較研究,追求最高標準的學術成就,專注于適合共同合作的重要主題,以及幫助美國與拉美的意見領袖們更深入、更敏銳地理解拉美、加勒比海地區(qū)、以及它們與美國的關系。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拉美項目始終致力于確保多樣性的觀點——來自擁有不同國籍,職業(yè),領域,方法,與政治立場的人們——能夠并存,并且透過不同視角的交流來呈現復雜的問題。但是中心的走向從來不是價值中立的;雖在許多事情上意見不盡一致,中心一直以來追求的是同樣地尊重學術社群并且促進共享所有美洲國家核心價值的人們之間的交流。中心追求多樣性,而不是人工的平衡。比如說,中心向被阿根廷與古巴被流放的作家們頒發(fā)研究資金,但從不邀請那些審查言論的人。中心曾多次資助針對人權的不同觀點的研究,但從來不是出發(fā)自壓迫者的觀點。此外,中心是帶著很明顯的對民主制度、以及對在拉美恢復政治參與的偏好來資助“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的。由拉美項目九人學術委員會中的兩位,吉列爾莫?奧唐奈(當時在布伊諾埃里斯的CEDES)與菲利普?C?施密特(當時在芝加哥大學)提議,加上委員會主席艾伯特?賀須曼與成員費南德?亨利?卡多索的熱情鼓勵與支持,“轉型”項目于1979年成立了。我在項目的第一階段擔任協調者。隨著項目的不斷進行,我們開始考慮添加一位能夠常駐中心的成員。很幸運地,我們邀請到了任教于牛津大學、曾是伍德羅威爾遜中心成員的勞倫斯.懷海德。加入之后他便開始與奧唐奈和施密特密切合作,并最終成為系列書籍的共同編輯者?!稗D型”項目在幾個方面展示了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愿景:本項目成員皆為公認的拉丁美洲、美國、與歐洲的學術威權。本項目吸引了來自三個大陸的第一流學者的參與,并鼓勵他們在一系列有組織、相互關聯的討論與會議中互相合作。本項目著重比較分析,并且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分析拉丁美洲,以此加強理解。在多次研討會中,除了學者之外,更采用了經驗豐富的前任拉美與美國官員的觀點。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已經透過在華盛頓舉行的研討會向各領域的意見領袖傳達。本項目成功地維持了一個在規(guī)范性理論、野心、研究走向、與實證方法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張力。本項目的指導精神,如同我在第一次會議所說的一樣,從來不是一廂情愿的盲目追求,而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后的許愿;亦即,是以一種嚴謹而細膩的規(guī)范性方法作為指引的。最后,本項目傳達了一個中心主任——詹姆斯?比爾頓博士經常強調的重點:與其對瑣碎問題作出確定的回答,不如尋找對于根本問題的暫時性答案。所有的項目成員都知道本叢書沒有完全解決在民主轉型中所包含的各種復雜問題,但是他們對于自己所作出的貢獻也都非常滿意。

內容概要

  本書是吉列爾莫·奧唐奈、菲利普?施密特、勞倫斯?懷特黑德合編的四卷本《從威權主義統(tǒng)治轉型:民主的前景》的最后一卷。該叢書是研究威權政體和民主轉型的劃時代著作。本書在精辟地總結前三卷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開山性質的關于政治轉型研究的范式和理論,并以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和恰當的隱喻講述了政治轉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和不可預測的結果。
  我們相信,借著表現出我們的無知,我們對悖論與抉擇的反思,還有對典型案例的轉型過程的總結,我們提供一個很有用的工具—一份地圖的幾部分——給那些今天正在探索以及那些明天將會探索的人們,一份關于從未知路線走向民主政治的地圖。
  我們所有人都希望這個項目至少能夠促成一個對于學者和活躍分子而言更理性、信息更充分的討論,一個關于威權主義制度衰敗和有可能被民主制度代替的這一復雜過程中涉及到的潛力、困境,及其局限性的討論。

作者簡介

  [美]吉列爾莫?奧唐奈(Guillermo A.O'Donnell)
阿根廷裔美國政治學家,圣母大學政治學和國際研究Helen
Kellog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是當代西方政治學界研究威權主義、民主化和民主理論的著名學者。他的代表作《現代化和官僚威權主義:南美政治研究》闡釋的“官僚威權主義”模式,是政治發(fā)展理論和拉美政治研究中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晚近的主要著作有《對位:威權主義和民主化論文集》、《民主的質量:理論和應用》、《國家和民主》等。由于他在比較政治和拉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2003年,他被拉丁美洲研究學會授予終身貢獻獎;
2006年,被國際政治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意]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e Schmitter)
現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民主、發(fā)展與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員、歐洲大學學院(意大利)政治與社會科學系教授研究員。他曾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歐洲大學學院、斯坦福大學執(zhí)教多年,也曾任巴黎第一大學、日內瓦大學、曼海姆大學、蘇黎世大學等大學的訪問教授,并兼職漢堡基金會、古根海姆基金會、加州帕洛阿爾托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等歐洲和拉美地區(qū)學術研究機構的特約研究員。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政治學、民主理論和民主化國際比較、西歐和拉美區(qū)域一體化、南歐和拉美威權統(tǒng)治轉型以及階級、行業(yè)與職業(yè)團體利益調解等。2009年,他獲得烏普薩拉大學John
Skytte獎、國際政治學會Mattei Dogan終身成就獎。
  
  景威(譯者)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學碩士,現供職紐約花旗銀行。
  
  柴紹錦(譯者) 美國圣母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書籍目錄

原版序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介紹不確定性
第二章 定義一些概念(以及澄清一些假設)
第三章 揭開(以及解構)威權主義統(tǒng)治
第四章 協定之談判(以及再談判)
第五章公民社會的復蘇(以及重塑公共空間)
第六章 舉行選舉(并引起黨派之爭)
第七章 以一個隱喻總結(但并未終結)
附錄一 菲利普?施密特:二十五年時光,十五項發(fā)現
附錄二 吉列爾莫 ?奧唐奈:施密特的回顧:一些持反對意見的筆記
注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本書處理的是從已知的威權主義制度轉型到一個未知的“其他”的過程。這個“其他”可能是民主制度的重建或者是一個新的、很可能也更強大的威權主義政權的建立。結果也可能僅僅是一片混亂,就好比多個不斷更迭的政府始終無法提供任何可持續(xù)或是可預測的將權力制度化的方法一樣。轉型也有可能會發(fā)展成廣泛的暴力沖突,最終帶來超過政治層面的革命性變化。 本項目的參與者們以各自不同的視角,從每一個人自己的價值觀與觀點出發(fā),來研究手中的任務,反映了他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國家與主題的特色。我們非常尊重這種多樣性,將這當作一種值得追求與學習的特色。不過,在合作中我們也試著強調三個很基本的并且共享的主題,這些主題構成一個合理的共同趨勢,這一趨勢由大量實證材料支持,而且我們并沒有預先規(guī)定任何理論上的指導。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在這個長篇集體探索的最后也不會有一個“理論”來檢驗或應用到叢書中的案例與主題。 第一個共享的主題是規(guī)范性的,就是,民主制度的建立、恢復與鞏固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也許有些人對可能被犧牲掉的社會正義與經濟平等比較敏感,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同意,某種常態(tài)的、正式的政治競爭的建立應該得到學者與從業(yè)者們最高程度的重視。 第二個主題——某種程度上也是第一個主題的延伸——包含著一個試圖捕捉轉型的巨大不確定性——包括一系列的意外與兩難悖論——所作出的努力??偸怯行r候,在倫理上與政治上,我們得面對困難的抉擇與責任。如果我們冒失到想要建立一個能解釋不確定性的理論,也只能是在一個更大的關于“未定”社會變革的討論中的一個章節(jié),在一個沒有任何指標能夠指引與預測結果的大范圍社會變革中。這種理論必須涵蓋意外與不可預測性,涵蓋缺乏可靠信息時的倉促決策,面對著不可能解決的倫理困境與意識形態(tài)混亂的事件參與者,還有當事人完全無法理解的關鍵轉折點。換句話說,必須是一個關于“不正常性”的理論,是一個可能性與不可能性、一般性與可行性同樣重要的理論。此外,局內人對于這個不正常性的理解同樣是一個會影響最終結果的因素。與象征著威權統(tǒng)治最高點的“有序”時期相比,逐漸遠離這個時期的行為會創(chuàng)造一個“失序”的印象。有些人會很懷舊地把這種印象與過去相比,卻忘記了或甚至反對那些轉型所要恢復的、過去被壓抑的東西:創(chuàng)造性,期望,自我表達,團結,還有自由。 第三個主題與第二個是連在一起的。在研究一個現成的政治制度時,我們可以依賴相對穩(wěn)定的經濟、社會、文化還有政黨的分門別類來識別、分析,還有評估那些維持現狀還有傾向改革或改變的人們的身份與策略。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對在轉型之后建立民主或多頭政治的分析方法與規(guī)范性視角,提供了一個不只是對學者,而且對政治參與者同樣有價值的視角?!?  ——亞伯拉罕.F.洛文索

編輯推薦

《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關于不確定民主的試探性結論》是美國比較政治學必讀書目,研究民主化的扛鼎之作,探討中國問題的他山之石?!锻嘟y(tǒng)治的轉型:關于不確定民主的試探性結論》對在轉型之后建立民主或多頭政治的分析方法與規(guī)范性視角,提供了一個不只是對學者,而且對政治參與者同樣有價值的視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吉列爾莫.奧唐奈(Guillermo A.O'Donnell) 阿根廷裔美國政治學家,圣母大學政治學和國際研究Helen Kellog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是當代西方政治學界研究威權主義、民主化和民主理論的著名學者。他的代表作《現代化和官僚威權主義:南美政治研究》闡釋的“官僚威權主義”模式,是政治發(fā)展理論和拉美政治研究中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晚近的主要著作有《對位:威權主義和民主化論文集》、《民主的質量:理論和應用》、《國家和民主》等。由于他在比較政治和拉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2003年,他被拉丁美洲研究學會授予終身貢獻獎; 2006年,被國際政治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   啟發(fā)自由民主的書,袁劍推薦的,一定要買??上А兜谌ā蒂I不到了。
  •   政治學必讀啊,分析透徹
  •   好書,有現實的理論意義,就是太貴了
  •   內容精悍
  •   書已經到了,但還沒有時間去讀,但還是很感謝當當網的送貨速度,確實很快。
  •   對威權統(tǒng)治和民主轉型的探索,嘗試性研究,方向很有特色??梢越栝?/li>
  •   閱讀中····
  •   書還是不錯的,內容不多,有參考價值!
  •   剛拿到書,抽空挨個看看。
  •   已下單,迫不及待等新書!
  •   希望能把那幾本也翻譯出來,這本里面?zhèn)€別翻譯有些難懂
  •   翻譯很差勁,很學院派的文章,讀起來很晦澀。
  •   當消遣看
  •   沒有多大受益,都有體會的。
  •     《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是一個系列,這本副標題為《關于不確定民主的試探性結論》的書屬最后一卷,也是對前三卷提供的大量轉型案例的總結,一出版就被譽為社會轉型研究的“范式”之作。復述其內容毫無價值,相關評論也已不少,不過我發(fā)現了一個新角度嘗試運用哈耶克在《法律、立法與自由》中的論述和方法,能讀出更多新意?!   ≡谖铱磥?,社會轉型指從舊秩序轉向新秩序的過程。這句話首先意味著,舊秩序和新秩序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秩序,否則就無所謂轉型。這里的舊秩序指外部秩序,即一種源于外部的秩序或安排,是人為建構的,因此它服務于秩序制作者的目的。與此相反,新秩序是內部秩序,是無數人在實踐中不知不覺地產生的,非外力所強迫,沒有特定目的。哈耶克又稱之為“自發(fā)秩序”?!   ⊥嘟y(tǒng)治是典型的外部秩序,由統(tǒng)治者刻意制造和維系。它能保持相當長時間的穩(wěn)定,原因在于,人們之所以愿意接受某種秩序,是由于既然身處社會網,想實現自身的目標,就必須與他人合作。而我們對預期中的合作能否達成的信心,來自于秩序所提供的言行的一致性。威權統(tǒng)治以“命令-服從”為基礎,人們清楚地知道,只要服從統(tǒng)治者制定的規(guī)則,就能保證生存和安全,或許還會分到一些政府福利。在威權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期,多數人并不主動求變,因為變動產生風險,而人最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   ∪欢@種擁有以自由為代價...。自由不等于安全、財富、地位等等,沒有自由,人也可能存活(盡管取決于統(tǒng)治者),但有一樣東西是以自由為前提的:創(chuàng)新。一種秩序如果喪失了創(chuàng)新能力,就只剩下山寨式的茍延殘喘。不言而喻,缺乏創(chuàng)新的威權統(tǒng)治注定難以持續(xù)??礆v史,無論威權統(tǒng)治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輝煌,也逃不過轉型。    據此,越是在威權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期轉型,進程越可控,動蕩也越小。但歷史經驗顯示,沒有哪個既得利益階層會心甘情愿地啟動改革,他們總要等到舊秩序動搖瓦解才另謀出路,而且還猶疑徘徊。所以《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的作者認為,轉型的標志是:“當現任威權主義統(tǒng)治者……必須為了向個人與集體的權利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從而不得不修改他們自己定下的規(guī)矩的時候。”此時形勢已詭譎多變,不確定因素翻倍,就像“多層棋局”?!   ∽髡邲]詳細描繪,譯者也未加注釋,我不很清楚這種棋局的原理和格局。大致的理解是,多層棋局有上下兩個棋盤,移動任何一枚棋子,都會對兩個盤構成影響,可見它遠比單個棋盤復雜。而現實只會比隱喻更復雜。政治轉型如果被視作棋盤,其往往多于兩層,參賽者的數量不固定,有人作弊也難以判斷或制止。    打這個比喻,不是為了表明轉型如同下棋般有規(guī)矩,恰恰相反,作者想借此描述“一種更混亂也更沖動的比賽”。轉型的目標,則是為這個“多層次的、混亂的、急促的游戲”建立新規(guī)則,即從外部秩序轉向內部秩序(自發(fā)秩序)。如何實現?最先遇到的困境是,既然自發(fā)秩序非刻意而為,我們又怎能設計它,隨后朝這個方向前進?    按照哈耶克的辨析,該疑問不難解答。自發(fā)秩序的敵人是強制,因而,減少強制就增加了自發(fā)秩序的可能性。至于自發(fā)秩序具體將以何種面貌呈現,無需也無法預計。因為它提供給社會的是一般性原則,而不為特定人的特定目標服務。在這個意義上,威權統(tǒng)治轉型做的應該是減法,從對社會的強管制轉向弱管制?!   ∮纱宋艺J為,《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區(qū)分的“自由化”和“民主化”非常重要。自由化指,“對于個人與集體而言,不受國家或第三方隨意或非法侵犯的有效保護的逐漸承認的過程?!边@實為自發(fā)秩序的基本原則。轉型過程中,民主是保護自由最常用的工具,但兩者不是一回事。作為一種分配機制,誠如作者所言,如缺少自由理念,民主“有很大的風險會墮落成純粹的形式主義”,即“民粹式民主”。屆時政客們大力收買民心,誰許諾的社會福利最多誰就當選,而無視哪些階層受損。這種殺雞取卵的統(tǒng)治方式更不可持續(xù),遺患也需要用更多時間消除,因為從嘗到甜頭的人嘴邊拿走糖碗絕非易事。    不過,即便清晰了轉型方向、厘清了自由和民主的關系,本書副標題所揭示的“不確定性”也仍未消除。我們依然不知道轉型會否夭折,也不知道究竟將轉成怎樣一個社會,更好呢還是更糟糕?這種不確定性不僅源自威權統(tǒng)治集團的態(tài)度、改革者的技巧、各階層的盤算(這些作者有詳細論述),根本問題是,不確定性源自人類的“無知”,本身不可消除?!   」酥赋?,現代社會高度復雜,大到政府小到個人,能掌握和運用的只有一部分知識,相對于知識量浩瀚且動態(tài)的社會,人類是“無知”的,沒有全知全能者。人們依據一些規(guī)則(如習慣)生活,不是由于知其所以然,而是這樣做有效,即能運用掌握的那些知識達成目標,使自己獲益。同理,社會轉型中的各方,哪怕統(tǒng)治者也處于無知中,不可控因素暗礁般遍布,翻船的危險如影隨形?!   ÷犐先ビ行┍?,其實不然。如果真有一個設計師能讓社會按其規(guī)劃一步步走下去,則恰好證明,由某機構來替你安排生活、做出決策是可行的,那么,威權統(tǒng)治亦是可行且永恒的,轉型就不必要了。反過來說,轉型的推動者必須認識到自身的無知,在無知中做選擇,面對不確定性,并承擔風險。自發(fā)秩序不承諾你會得到什么,它只保證你不被強制。自由不是免費的。    但許多例子表明,很多人只愛免費的“自由”。當轉型出現失序現象時,他們不愿意自負其責,轉而呼吁舊權威重整秩序,甚至最終,不過是用另一個威權統(tǒng)治取代前一個。歸根結底,一個社會怎樣認識和實踐自由,決定了轉型的方向和成敗?!   〈宋囊芽怯?012年7月29日《信息時報·悅讀紀》 閱讀更多 ›
  •   亞馬遜啊,你又讓我失望了。書是好書啊,只可惜亞馬遜的態(tài)度不敢恭維,給我的根本就是一本別人用過的,書損壞得很嚴重,上次是這樣,這次還是這樣,你讓人情何以堪啊?
  •   不錯 書很平整 沒有褶皺
  •   還沒看,就為書名先給個好
  •   轉型叢書:威權統(tǒng)治的轉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