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王付 等主編 頁數(shù):334 字數(shù):51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為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之一(第二版),主編是王付,張大偉,吳建紅。主要內(nèi)容分為上下兩篇?!缎率兰o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供中醫(yī)學類、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中藥學類專業(yè)用。
書籍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方劑學發(fā)展概要
第二章 治法與方劑
第一節(jié) 治法概述
第二節(jié)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劑的分類
第四章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第一節(jié) 方劑配伍原則
第二節(jié) 方劑配伍方法
第三節(jié) 方劑配伍目的
第四節(jié) 方劑結(jié)構(gòu)形式
第五節(jié) 方劑變化形式
第五章 劑型
第六章 煎藥法服藥法
第一節(jié) 煎藥法
第二節(jié) 服藥法
附:方藥古今劑量換算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劑
第一節(jié) 辛溫解表
麻黃湯
三拗湯
麻黃加術(shù)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華蓋散
大青龍湯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九味羌活湯
大羌活湯
香蘇散
正柴胡飲
小青龍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越婢加半夏湯
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
銀翹散
桑菊飲
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湯
升麻葛根湯
竹葉柳蒡湯
第三節(jié) 扶正解表
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參蘇飲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再造散
加減葳蕤湯
蔥白七味飲
桂枝增液湯
第二章 瀉下劑
第一節(jié) 寒下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陷胸湯
大陷胸丸
第二節(jié) 溫下
大黃附子湯
三物備急丸
溫脾湯
溫脾湯
第三節(jié) 潤下
麻子仁丸
濟川煎
五仁丸
潤腸丸
第四節(jié) 逐水
十棗湯
己椒藶黃丸
甘遂半夏湯
控涎丹
舟車丸
疏鑿飲子
禹功散
第五節(jié) 攻補兼施
黃龍湯
新加黃龍湯
增液承氣湯
第三章 和解劑
第一節(jié)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大柴胡湯
柴胡加芒硝湯
厚樸七物湯
防風通圣散
石膏湯
五積散
蒿芩清膽湯
達原飲
柴胡達原飲
清脾飲
截瘧七寶飲
第二節(jié) 調(diào)和肝脾
逍遙散
當歸芍藥散
加味逍遙散
痛瀉要方
第三節(jié) 調(diào)和脾胃
半夏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連湯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一節(jié) 清氣分熱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桂枝湯
白虎加蒼術(shù)湯
化斑湯
竹葉石膏湯
第二節(jié) 清營涼血
清營湯
清宮湯
犀角地黃湯
清瘟敗毒飲
神犀丹
第三節(jié) 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
普濟消毒飲
涼膈散
第四節(jié) 清臟腑熱
導(dǎo)赤散
清心蓮子飲
龍膽瀉肝湯
當歸龍薈丸
瀉青丸
左金丸
戊己丸
麻杏石甘湯
越婢湯
瀉白散
葶藶大棗瀉肺湯
清胃散
瀉黃散
玉女煎
葛根芩連湯
黃芩湯
芍藥湯
香連丸
白頭翁湯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
第五節(jié) 清虛熱
青蒿鱉甲湯
清骨散
秦艽鱉甲散
當歸六黃湯
第五章 祛暑劑
香薷散
新加香薷飲
六一散
益元散
碧玉散
雞蘇散
桂苓甘露飲
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湯
清絡(luò)飲
第六章 溫里劑
第一節(jié) 溫中祛寒
理中丸
桂枝人參湯
附子理中丸
理中化痰丸
小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
當歸建中湯
大建中湯
附子粳米湯
吳茱萸湯
第二節(jié) 回陽救逆
四逆湯
四逆加人參湯
通脈四逆湯
參附湯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湯
第三節(jié) 溫經(jīng)通脈
當歸四逆湯
川芎烏芥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第七章 補益劑
第一節(jié) 益氣
四君子湯
異功散
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保元湯
參苓白術(shù)散
七味白術(shù)散
補中益氣湯
舉元煎
升陷湯
升陽益胃湯
玉屏風散
生脈散
人參蛤蚧散
第二節(jié) 補血
四物湯
圣愈湯
桃紅四物湯
補肝湯
當歸補血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
第三節(jié) 氣血雙補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
人參養(yǎng)榮湯
泰山磐石散
歸脾湯
第四節(jié) 滋陰
六味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
都氣丸
麥味地黃丸
石斛夜光丸
左歸丸
左歸飲
大補陰丸
虎潛丸
一貫煎
百合固金湯
百合知母湯
補肺阿膠湯
益胃湯
沙參麥冬湯
第五節(jié) 補陽
右歸丸
右歸飲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甘草湯
第六節(jié) 陰陽俱補
炙甘草湯
加減復(fù)脈湯
腎氣丸
加味腎氣丸
十補丸
地黃飲子
龜鹿二仙膠
七寶美髯丹
……
第八章 固澀劑
第九章 安神劑
第十章 開竅劑
第十一章 理氣劑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劑
第十三章 止血劑
第十四章 治風劑
第十五章 治燥劑
第十六章 祛濕劑
第十七章 祛痰劑
第十八章 消食劑
第十九章 驅(qū)蟲劑
第二十章 涌吐劑
第二十一章 治癰疽瘡瘍劑
附一方劑歌訣
附二方劑索引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方中黃連清瀉肝胃郁熱,燥濕制酸,為君藥??嗪髂?,故少用吳茱萸辛熱開達,疏利氣機,兼防黃連苦寒凝滯,為佐藥。諸藥配伍,以奏清瀉肝胃,降逆止嘔之效。 配伍特點:苦寒藥配辛熱藥,苦降制酸,辛開透達,肝胃同治。 討論:左金丸主治證型,有人稱為肝火犯胃證,有人稱為肝胃濕熱證。左金丸主治癥雖有很多,但以吞酸為主;審?fù)趟岵C不僅有熱,更有濕,濕熱蘊結(jié)上泛則為酸,所以左金丸主治證型以肝胃濕熱證比較妥當。 左金丸主治吞酸的病機以熱為主,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是6:1,若病機以寒為主,則可調(diào)整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為1:6,則能達到治療目的。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主治肝胃濕熱證的基礎(chǔ)方,臨床應(yīng)用以嘈雜吞酸,口昔,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 若吐酸甚者,加烏賊骨、煅瓦楞,以制酸止逆;若氣郁荇,加柴胡、枳實,以疏肝和胃;若燒心者,加生地黃、梔子,以涼血清熱等。 3.注意事項食積吞酸者慎用本方。 (附方) 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黃連 吳茱萸 白芍 上藥三味,各五兩(各150g)為末,面糊為丸。功用:清熱和胃,疏肝斂肝。主治:肝胃郁熱證。胃痛吞酸,腹痛泄瀉。 左金丸與戊己丸皆能主治肝胃熱證,左金丸中黃連與吳榮萸比例是6:1,主治肝胃濕熱證以吐酸為主;而戊己丸用黃連、吳茱萸、白芍,且用量相等,黃連、白芍為寒性,吳榮萸為辛熱,熱制黃連而不寒凝,辛制白芍而不斂邪,主治肝胃郁熱證以疼痛為主者。 (方論選錄) 吳謙等:“左金丸獨用黃連為君,從實則瀉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并以辛燥開其肝郁,懲其扦格,故以為佐?!保ā夺t(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 (方歌) 左金六一黃連萸,肝胃濕熱酸嘔逆, 再加芍藥名戊己,胃酸胃痛皆適宜。 麻杏石甘湯 《傷寒論》 (組成) 麻黃去節(jié),四兩(12g) 杏仁去皮尖,五十個(8.5 g) 甘草炙,二兩(6 g) 石膏碎,綿裹,半斤(24 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宣肺熱,止咳平喘。 (藥理作用) 具有拮抗組胺、乙酰膽堿、5-羥色胺,氣管平滑肌痙攣,以及解熱、抗過敏、增強機體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
編輯推薦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由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