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參之"野"

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作者:孫曉舒  頁數:236  字數:22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東北野山參”為研究對象,以“物的生命史”為線索,利用人類學的“手術刀”剖開縱、橫兩個切面:縱向的是宏觀“人參史”的歷史切面,橫向的切面則關注清朝和現代人參完整的社會生命過程,即生產、流動與消費等環(huán)節(jié)。本書試圖通過對縱橫兩個切面的觀察與研究,探討在清朝與現代兩種社會、文化范疇內,人們對東北野山參意義的建構及價格的生成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作者采用文獻法及“多點”田野調查等方法,分別在野山參的產地、流通地及消費地進行了集中的田野調查。
“野山參冶概念的生成、傳播與變遷, 又受到國家、市場和社會的多重影響。圍繞對“ 野冶的不同認知,
三者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實踐與行為。就當前而言, 野山參的生產、流通與消費過程充滿

作者簡介

  孫曉舒(1982.10-) 性別:女 籍貫:遼寧省撫順市
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宗教人類學、影視人類學、醫(yī)學社會學教育經歷:2005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200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碩士,201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博士,2010年在清華社會學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醫(yī)學社會學研究工作至今

書籍目錄

第1 章 導論
1.1 研究緣起與背景
1.2 問題
1.3 理論與現實意義
1.4 研究方法
1.4.1 “拜物教冶與“物的生命史冶
1.4.2 歷史人類學中關于“物冶的研究
1.4.3 本書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對象
1.6 田野選點說明
第2 章 理論綜述
2.1 人類學對“物冶的理論研究
2.1.1 早期研究
2.1.2 20 世紀80 年代以后的研究
2.2 人類學對食物的研究
2.3 本書結構安排
第3 章 人參的使用價值與聲譽價值
3.1 民間認知體系中的人參
3.1.1 人參的聲譽價值
3.1.2 “人參性熱冶“不可隨便補冶
3.2 中醫(yī)體系中的人參
3.2.1 藥性的判斷標準及人參的藥性
3.2.2 藥效的判斷標準
— 1 —
3.2.3 人參的藥性與藥效
3.3 科學研究中的人參
3.4 本章小結
第4 章 人參史的梳理
4.1 清以前的人參簡史
4.1.1 人參產地的變化
4.1.2 人參的等級排名
4.2 清代東北人參的生命史
4.2.1 東北人參與滿族的崛起
4.2.2 清代東北人參的采集
4.2.3 清代東北人參的流通與銷售
4.2.4 清代東北人參的消費
4.3 本章小結
第5 章 生產(物品)階段的東北野山參
5.1 現代東北人參的類別
5.2 甲屯的生態(tài)人文環(huán)境
5.3 甲屯種植人參的歷史及現狀
5.3.1 W 家種植人參的歷史
5.3.2 甲屯種植人參的現狀
5.4 甲屯的種參習俗
5.4.1 甲屯人的宿命論
5.4.2 偷參事件
5.5 甲屯人參的流向
5.6 本章小結
第6 章 流通(商品)階段的東北野山參
6.1 安國市概況
6.1.1 安國市藥材市場概況
— 2 —
6.1.2 安國市保健品市場概況
6.2 禮品人參的加工與包裝
6.2.1 野山參的加工
6.2.2 野山參的包裝
6.3 野山參的鑒定
6.4 出現的問題及民間需求
6.4.1 鑒定依據
6.4.2 被揭發(fā)的鑒定內幕
6.4.3 被需求的意義
6.5 本章小結
第7 章 消費(補品、禮物)階段的東北野山參
7.1 杭州人對人參的消費
7.1.1 “進補冶觀念
7.1.2 人參作為補品
7.1.3 人參作為禮物
7.2 東北野山參流入杭州的方式
7.2.1 杭州市人參市場概況
7.2.2 季節(jié)性送貨
7.2.3 在杭州開店
7.3 地方檢驗系統(tǒng)
7.3.1 相信地方權威
7.3.2 利益分配
7.4 “好產品,壞名聲冶———人參產業(yè)中存在的問題
7.5 本章小結
第8 章 山參之“野冶
8.1 清代“野山參冶概念的出現
8.2 現代國家標準的“野冶
— 3 —
8.3 生產階段制造出的“野冶山參
8.3.1 甲屯的林下參
8.3.2 缸參———制造出來的“野山參冶
8.4 流通階段制造出的“野冶山參
8.5 本章小結
第9 章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后記與致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山參之"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題目很好,但是未寫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