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 作者:石佑啟,黃新波 著 頁數(shù):347 字數(shù):331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從行政法的視角探討我國大部制改革的基本內(nèi)容與基本問題,以求進一步完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促進行政法制度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增強行政法學理論的解釋力和行政法規(guī)范的有效性,切實解決大部制改革所引發(fā)的行政法問題,有效鞏固和保障大部制改革的成果,為大部制改革的有序推進及目標的順利達成提供指導。本書適于行政法學相關學習者、研究者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石佑啟,法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教授,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F(xiàn)任廣外副校長,兼任中國行政法學會常務理事。
黃新波,法學博士,現(xiàn)任珠海市香洲區(qū)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大部制的內(nèi)涵及其改革動因
一、大部制的內(nèi)涵
二、大部制改革的主要動因
第二節(jié) 大部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一、交易費用理論
二、新公共管理理論
三、無縫隙政府理論
四、新公共服務理論
第三節(jié) 大部制改革的價值取向
一、統(tǒng)一性
二、公共性
三、服務性
第四節(jié) 大部制改革的目標定位
一、初級目標: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有機統(tǒng)
二、中級目標:法治政府的建立
三、根本目標:服務型政府的形成
第二章 大部制改革的基本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政府職能的轉變
一、我國政府職能的變遷及存在的問題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意義與目標
三、政府職能轉變的原則與內(nèi)容
四、政府職能的配置
第二節(jié) 政府機構的整合
一、政府機構整合的背景與原則
二、中央政府機構的整合
三、地方政府機構的整合
四、議事協(xié)調(diào)機構的精簡與規(guī)范
第三節(jié) 行政運行機制的重塑
一、我國行政運行機制的弊端
二、行政運行機制改革的探索
三、重塑我國行政運行機制的構想
第三章 大部制改革與行政主體的多元化
第一節(jié) 大部制改革與非政府公共組織的涌現(xiàn)
一、非政府公共組織之認識
二、政府職能轉變與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發(fā)展
三、事業(yè)單位改革與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生成
第二節(jié) 非政府公共組織的行政法定位
一、行政主體概念的引入與界定
二、我國行政主體概念的褊狹
三、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尷尬地位
第三節(jié) 行政主體的多元化
一、現(xiàn)行行政主體概念的核心要素
二、公共職能作為行政主體核心要素的確立
三、行政主體的多元類型
第四章 大部制改革與行政組織法的完善
第一節(jié) 行政組織法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大部制改革與行政組織法的互動
二、我國行政組織法的演進與現(xiàn)狀
三、現(xiàn)行行政組織法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行政組織法完善之原則
一、法律保留原則
二、回應性原則
三、漸進性原則
第三節(jié) 行政組織法之未來架構
一、行政機關組織法的健全
二、非政府公共組織法的創(chuàng)制
三、行政編制法的制定
第五章 大部制改革與行政權的規(guī)制
第一節(jié) 行政權規(guī)制的必要性
一、權力的橫向集中與濫用的風險
二、公益私益的維護與監(jiān)督的強化
第二節(jié) 行政權的原則規(guī)制
一、行政權原則規(guī)制的緣由
二、比例原則
三、信賴保護原則
四、正當行政程序原則
第三節(jié) 行政權的程序規(guī)制
一、行政的過程性及程序的控權意蘊
二、行政程序法典的缺失與創(chuàng)制
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架構
第四節(jié) 行政權的責任規(guī)制
一、責任主體的擴展與明晰
二、責任內(nèi)容的擴充與細化
三、責任追究的落實與強化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3.大部制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我國實施大部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實現(xiàn)政府職能有機統(tǒng)一和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職能的有機統(tǒng)一需要科學、合理地界定我國政府職能,即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切實轉變,把政府缺位的職能補齊,把越位的職能調(diào)整過來,把錯位的職能擺正,管好該管的事情,放手不該管的事情,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回應社會公眾的需要,樹立顧客導向和結果導向,高質(zhì)量、高效率地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將公共服務職能作為政府的核心職能,把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效率和效果作為衡量政府成績和合法性的重要依據(jù)。以上這些要求的確立都使得我們不得不進行政府職能的轉變,尤其是要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否則大部制改革的目標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大部制改革并不是簡單地撤并政府機構和精簡人員編制,而是要在切實轉變和科學界定政府職能的基礎上,依照政府事務綜合管理的原則,調(diào)整與整合政府機構,確保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 4.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經(jīng)驗教訓皆警示我們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yōu)楹诵拈_展大部制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的政府機構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經(jīng)驗之一就是抓住政府職能轉變這個核心問題。但同時,雖歷經(jīng)多次機構改革,我國的各級政府機構和人員編制始終沒有走出“精簡一膨脹一再精簡一再膨脹”的怪圈,機構臃腫、人員冗長、人浮于事的弊病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診治,其根源之一就是對政府職能認識不清,轉變不到位,致使政府機構和人員編制在每一次改革后都出現(xiàn)回潮。這個教訓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被有識之士指出,因而在1988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中就明確提出,為了避免重走過去“精簡一膨脹一再精簡一再膨脹”的老路,這次機構改革必須抓住轉變職能這個關鍵。由此,如果大部制改革沒有認識到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意義,各級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沒有緊緊抓住和把握政府職能轉變這一大部制改革的前提、基礎和關鍵,沒有在切實轉變和科學界定政府職能的基礎上整合機構、實行“寬職能、少部門”的機構設置,沒有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有效調(diào)整與合理配置,那么大部制改革就會像之前的歷次政府機構改革一樣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泥潭而無法自拔,也就無法達成職能有機統(tǒng)一、政府事務綜合管理和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目標,哪怕大部制改革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取得巨大成就。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 正如約翰·穆勒(John Stuaa Mill)在《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一書中所指出的:“在我們這個時代,無論是在政治科學中還是在實際政治中,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都是:政府的職能和作用的適當界限在哪里?!贝蟛恐聘母锿瑯有枰獙φ毮艿慕缦拮鞒隹茖W合理的界定。而要做好這一工作,首先需要明確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目標。
編輯推薦
《我國大部制改革中的行政法問題研究》可供行政法學相關學習者、研究者參考使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