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 作者:柳思思 頁數(shù):312 字數(shù):296000
內(nèi)容概要
柳思思編著的《外交的文化闡釋》從民族特性、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方面對俄羅斯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解讀,對文化在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外交思想、外交行為中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入分析,適合對國際關系感興趣的讀者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柳思思,畢業(yè)于外交學院,博士學位,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專業(yè),現(xiàn)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
書籍目錄
導言
第一節(jié) 文化概說
一、文化的定義
二、文化的內(nèi)涵與外延
三、文化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國際政治文化理論體系
一、國際文化體系中的文化結(jié)構
二、國際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單位
三、國際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力
四、國際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功能
第三節(jié) 文化與國家外交
一、外交的影響因素
二、文化對國家外交的影響
第一章 俄羅斯文化與外交
第一節(jié) 俄羅斯文化的內(nèi)涵
一、俄羅斯地緣文化的特點
二、大國觀念
三、東正教的精髓
四、民族心理
第二節(jié) 俄羅斯文化對俄羅斯外交的影響
一、地緣文化與俄羅斯外交的彈性
二、大國觀念與俄羅斯對外擴張
三、東正教對俄羅斯外交的影響
四、對待東西方國家外交的矛盾心理
第三節(jié) 俄羅斯文化對俄羅斯外交影響的價值分析
一、文化的“兼容性”促使俄羅斯具有“包容性”
二、民族主義有利于維護俄羅斯民族自尊和獨立
三、東正教文化有利于增強國家凝聚力
四、極端民族主義導致俄羅斯在全球化時代被邊緣化
第二章 俄羅斯人民族心理與俄羅斯外交
第一節(jié) 東西文化雙重特性與俄羅斯外交戰(zhàn)略布局
一、兼具東西文化的雙重特性
二、“雙頭鷹戰(zhàn)略”的形成
三、“雙頭鷹戰(zhàn)略”的特點
第二節(jié) 崇尚權威與俄羅斯外交決策傳統(tǒng)
一、崇尚權威與順從領袖
二、俄羅斯外交決策具有集權性
三、秘密外交盛行、外交決策突變性大
第三節(jié) 俄羅斯的安全感與俄羅斯外交戰(zhàn)略選擇
一、俄羅斯人的安全感與安全理念
二、安全感的缺失與外交實踐中東西周旋
三、安全感的缺失與外交戰(zhàn)略的攻防結(jié)合
第三章 國家民族主義與俄羅斯外交
第一節(jié) 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的起源
二、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的演化
第二節(jié) 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的內(nèi)涵
一、俄羅斯國家民族社會主義
二、俄羅斯國家民族資本主義
三、激進的俄羅斯民族強國主義
四、溫和的俄羅斯民族強國主義
五、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的主流思潮
第三節(jié) 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對俄羅斯外交的影響
一、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
二、俄羅斯國家民族主義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評價
第四章 東正教與俄羅斯外交
第一節(jié) 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復興
一、歷史淵源
二、演化過程
三、現(xiàn)實因素
第二節(jié) 俄羅斯東正教復興后的表現(xiàn)
一、教堂數(shù)量增多、信徒數(shù)量大幅增長
二、教堂內(nèi)外盛況空前、社會及慈善活動頻繁
三、宗教教育事業(yè)及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四、東正教領袖地位提高,東正教進入軍隊
第三節(jié) 東正教對俄羅斯外交的影響
一、東正教對俄羅斯外交的積極影響論
二、東正教對俄羅斯外交的消極影響論
三、東正教對俄羅斯外交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
第五章 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與俄羅斯外交
第一節(jié) 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中的現(xiàn)實主義學派
一、系統(tǒng)一歷史學派
二、地緣政治學
三、地緣經(jīng)濟學與結(jié)構主義
第二節(jié) 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中的自由主義學派與其他思想
第三節(jié) 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對俄羅斯外交的影響
一、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與葉利欽時期的外交
二、俄羅斯國際關系理論與普京時期的俄羅斯外交
第四節(jié) 普京的外交戰(zhàn)略
一、普京第一任期的俄羅斯大國實用主義外交戰(zhàn)略
二、普京第二任期的俄羅斯大國實用主義強勢外交戰(zhàn)略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俄羅斯與西歐關系為例
第一節(jié) 俄羅斯融入歐洲的建構主義分析
一、俄羅斯視角下的歐洲文化新解讀
二、歐洲視角下的俄羅斯文化新解讀
第二節(jié) 俄羅斯融人歐洲外交戰(zhàn)略的爭論
一、大西洋一歐洲主義
二、現(xiàn)代歐亞主義
三、新斯拉夫主義
第三節(jié) 俄羅斯的外交戰(zhàn)略選擇——融人歐洲
附錄
附錄一 俄羅斯內(nèi)外大事記
一、19世紀末以來俄羅斯國內(nèi)大事記(19世紀末~21世紀初)
二、中國與俄羅斯關系大事記(2001~2010年)
三、俄美間諜案大事記(1994~2010年)
附錄二 俄羅斯歷任領導人
附錄三 蘇聯(lián)黨政主要機構
附錄四 俄羅斯聯(lián)邦人口、民族和宗教
附錄五 俄羅斯行政區(qū)劃
附錄六 俄羅斯藝術
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一章 俄羅斯文化與外交 別爾嘉耶夫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俄羅斯思想家,以理論體系龐雜、思想精深宏富享譽西方世界。他一生共發(fā)表有43部著作、500多篇文章。即使他這樣的智者,也認為俄羅斯是一個不解之謎。他認為俄羅斯的文化存在內(nèi)在的矛盾性:一方面俄羅斯是一個無國家組織、最無政府主義的國家,另一方面俄羅斯又是一個最官僚化的國家,在俄羅斯的一切都可能轉(zhuǎn)化成政治的工具;一方面俄羅斯是世界上最沒有沙文主義的國家,俄羅斯的天性中存在西方民族所陌生的某種民族無私心理和犧牲精神,另一方面俄羅斯又是世界上沙文主義色彩最為濃重的國家,建立了無與倫比的龐大帝國;一方面俄國是一個精神無限自由的國家,是一個流浪著尋找上帝之真的國家,另一方面俄羅斯又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奴性和馴順的國家,是失去了對個體權利的知覺和不會維護個體尊嚴的國家,是怠惰的保守主義的國家,是古板的生活和沉重的肉體的國家。 對于俄羅斯的文化精神,古今中外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撮其大要,有既東且西的地緣文化特征,有皇權觀念、專制主義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組織嚴密的官僚機構和對于國家、君主的絕對崇拜與順服,也有村社制度及其派生的宗法制、集權主義傳統(tǒng),虔誠的東正教信仰,還包括強烈的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直至泛斯拉夫主義、追求霸權、熱衷擴張的帝國觀念,以系統(tǒng)歷史學派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等,這些都是俄羅斯文化的組成部分。 1861年俄國廢除農(nóng)奴制及其后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古老的俄國終于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道路,這也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與發(fā)生影響的結(jié)果。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俄羅斯文化也不再是游離于世界文化體系之外的單獨個體,它在接受和吸納了諸多外來因素的基礎上,逐漸與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出現(xiàn)趨同的趨勢。但是直到全球化的今天,俄羅斯文化仍然時時處處體現(xiàn)出一些與眾不同之處,而也正是這些不同之處造就了俄羅斯既輝煌燦爛又曲折復雜的外交史,這也就成了本書的研究主題。 俄羅斯人載人歐亞大陸的歷史主要是其作為農(nóng)耕文化的重要代表。但是在農(nóng)耕的同時,俄羅斯人還是森林狩獵人和草原畜牧業(yè)人,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維爾納茨基不僅把俄羅斯人稱為農(nóng)業(yè)人,還稱做林業(yè)人和牧業(yè)人。此外,俄羅斯人還是不同的自然經(jīng)濟領域之間的中介人,生活在相鄰的部落與民族之間的商人。對于商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商貿(mào)的道路,首先是連接森林和草原的天然之路——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正如美國學者麥哲所說,文化,將成為當前研究有關國際關系、國際安全和世界經(jīng)濟等問題的著作中最時髦的概念。文化與文明是紛繁復雜、無所不包的多元概念,可以說,從不同的角度對俄羅斯文化進行界定,就會得出不同的概念定義。17世紀的德國歷史學家、法學家薩穆埃爾?普芬道夫是西方較早對文化概念進行界定的知名學者,他主要側(cè)重于從精神、理念層面來界定俄羅斯的文化,并指出俄國文化作為人類群體的產(chǎn)物,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特征。
編輯推薦
《外交的文化闡釋:俄羅斯卷》是《外交的文化闡釋》系列叢書中的一部,也是國際關系學界系統(tǒng)地從文化的視角解讀俄羅斯外交的著述,堪稱為一種創(chuàng)新之舉?!锻饨坏奈幕U釋:俄羅斯卷》從宗教、民族、國民性、國際關系理論等視角出發(fā),試圖給讀者一個理解從古代基輔羅斯到21世紀初俄羅斯外交的宏觀脈絡,同時力圖在某些問題上進行一些新的探索。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