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盈余管理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  作者:王陽  頁數(shù):194  

內(nèi)容概要

王陽所著的《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盈余管理》將行為經(jīng)濟學當中關于投資者過度自信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管理者行為分析領域。首先,從定義入手構建了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的評價模型,以此來揭示過度自信影響管理者行為的經(jīng)濟學后果;其次,實證檢驗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于盈余管理的影響;而后,在企業(yè)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當中考慮管理者過度自信變量,通過博弈分析構建了盈余管理約束模型。
《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盈余管理》可供從事管理者過度自信和盈余管理研究的科技人員閱讀,還可以作為會計學專業(yè)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王陽,男,管理學博士,1978年7月4日出生。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研究項目,現(xiàn)任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管理學院會計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資產(chǎn)定價、行為財務、委托代理關系。

書籍目錄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盈余管理損害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
1.1.2 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影響企業(yè)決策并誘發(fā)盈余管理行為
1.2 研究意義
1.2.1 研究的理論意義
1.2.2 研究的實踐意義
1.3 研究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nèi)容
1.3.2 研究的技術路線
2 國內(nèi)外相關領域研究進展評述
2.1 盈余管理的研究進展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動機
2.1.3 盈余管理程度的計量方法
2.1.4 小結
2.2 管理者有限理性行為特征的研究進展
2.2.1 行為經(jīng)濟學對理性人假定的挑戰(zhàn)
2.2.2 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究評述
2.2.3 小結
2.3 約束盈余管理的理論依據(jù)與主要因素
2.3.1 約束盈余管理的理論依據(jù)
2.3.2 約束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2.3.3 小結
2.4 相關研究進展的綜合評述
3 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評價模型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理性程度評價模型研究
3.2.1 概念框架的建立
3.2.2 評價依據(jù)的設定
3.2.3 評價模型中的參數(shù)設定
3.2.4 評價模型的構建
3.3 過度自信程度評價模型研究
3.3.1 概念框架的建立
3.3.2 評價依據(jù)的設定
3.3.3 評價模型的構建
3.4 本章小結
4 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計量
4.2.1 盈余管理的計量模型的選取
4.2.2 樣本與數(shù)據(jù)來源
4.2.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計量結果
4.3 管理者理性程度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
4.3.1 樣本與數(shù)據(jù)來源
4.3.2 研究假設的確定
4.3.3 研究變量及研究模型的設定
4.3.4 實證研究的結果
4.4 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
4.4.1 樣本與數(shù)據(jù)來源
4.4.2 研究假設的確定
4.4.3 研究變量及研究模型的設定
4.4.4 實證研究的結果
4.5 本章小結
5 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納什均衡模型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模型構建思路
5.3 期望收益率函數(shù)的構建
5.3.1 期望收益率函數(shù)的構建原則和基本變量設定
5.3.2 管理者期望收益率函數(shù)的構建
5.3.3 控股股東期望收益率函數(shù)的構建
5.3.4 中小股東期望收益率函數(shù)的構建
5.4 收益優(yōu)化模型研究
5.4.1 收益優(yōu)化模型概述
5.4.2 管理者的收益優(yōu)化模型研究
5.4.3 控股股東的收益優(yōu)化模型研究
5.4.4 中小股東的收益優(yōu)化模型研究
5.4.5 中小股東“用腳投票”監(jiān)管行為的動機研究
5.4.6 多主體收益優(yōu)化模型研究
5.5 風險控制模型研究
5.6 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模型研究
5.6.1 納什均衡的定義和存在性定理
5.6.2 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模型的構建
5.6.3 混合策略納什均衡解的影響因素分析
5.7 本章小結
6 管理者過度自信情況下的盈余管理約束模型構建
6.1 研究背景
6.2 管理者過度自信對納什均衡模型的影響
6.2.1 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的代理變量
6.2.2 管理者過度自信情況下納什均衡的形成機理
6.3 管理者過度自信情況下的盈余管理約束模型研究
6.3.1 管理者過度自信情況下的實際行為強度
6.3.2 管理者過度自信情況下的盈余管理約束模型
6.4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7.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本書模型推導中使用的變量及含義

章節(jié)摘錄

  從管理層是否用個人的判斷和觀點介入財務報表的制作出發(fā),Watts和Zimmerma認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層有限度或無約束地使用個人的一些判斷和觀點,對會計數(shù)據(jù)進行策略性的調(diào)整。Scott認為,盈余管理首先可以被看成是管理者為了在薪酬契約、債務契約和政治成本中達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其次從有效契約觀的角度看,盈余管理為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空間,可以使其有效地保護自身和公司利益,維護契約各方利益。例如,學者們認為,以盈余管理作為一種工具,管理者可以通過管理盈余將其擁有的內(nèi)部信息傳遞給投資者,用來減少政治成本,或降低資本成本。此外,管理層和現(xiàn)有股東還可能通過盈余管理來影響潛在投資者對于企業(yè)的預期而獲益?! 【C合以上理論研究觀點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理論界在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①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yè)管理當局,無論是董事會、總經(jīng)理還是高級管理人員,他們作為企業(yè)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權力選擇會計政策和方法、變更會計估計、安排交易發(fā)生的時間和方式等;②在盈余管理的過程中,企業(yè)管理當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會計政策或交易安排;③管理當局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獲得自身利益。  在此基礎上,本書將盈余管理定義為:公司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期望報告盈余水平以實現(xiàn)某種自利目的,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對上市公司報告盈余結果進行控制和影響的機會主義行為?!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盈余管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