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藝術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  作者:丁建中  頁數(shù):266  

內容概要

《鈞窯藝術》簡介: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歷來以追求自然窯變?yōu)樽谥?,以追求窯變意境為目標。這也是鈞瓷與其他瓷種的最大區(qū)別。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jīng)新老鈞瓷藝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鈞瓷無論在釉色創(chuàng)新還是造型設計等方面都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鈞瓷的故鄉(xiāng)在河南禹州境內,那里窯口林立,擁有龐大的創(chuàng)作隊伍。《鈞窯藝術》作者丁建中先生(藝名鈞丁)以鈞丁鈞窯為創(chuàng)作基地,致力于鈞瓷的生產(chǎn)與研發(fā)。他依據(jù)幾十年深厚的技藝功底,使作品具有獨到的特色,并以驕人的成績躋身于鈞瓷名家之列。

作者簡介

丁建中先生,藝名鈞丁,1964年3月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厘鎮(zhèn)。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中國鈞瓷評定委員會專家評審組評委,河南省陶協(xié)陶瓷專家委員會成員,許昌陶瓷職業(yè)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禹州市鈞瓷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
第一章 鈞瓷
第一節(jié) 通論
一、中國鈞窯藝術淺論
二、鈞窯原料和制瓷品種
三、鈞瓷窯變的藝術特征及影響因素
四、鈞、汝瓷之別淺析
五、鈞瓷造型略談
六、歷代鈞釉特點簡析
七、當代鈞釉的新發(fā)展
八、淺釋鈞瓷大火藍
九、小議鈞瓷作品的命名
第二節(jié) 鈞官窯論
一、宋鈞官窯瓷器制作技法初探
二、略論鈞官窯的工藝創(chuàng)新
三、禹州鈞官窯出土的青瓷
四、對鈞臺窯的幾點新看法
五、“宋鈞品質”析議
第三節(jié) 技藝
一、傳統(tǒng)鈞瓷泥、釉料的加工
二、鈞窯藝術釉常用料分類
三、傳統(tǒng)鈞瓷手拉坯成形工藝
四、氣燒鈞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五、氣燒鈞瓷產(chǎn)品缺陷分析及預防
六、現(xiàn)代紅釉鈞瓷的制作工藝
七、天藍釉鈞瓷探秘
第四節(jié) 鑒賞與收藏
一、現(xiàn)代鈞瓷的鑒賞與收藏
二、鈞瓷的開片現(xiàn)象
三、鈞釉鑒賞九字訣
四、古鈞瓷真?zhèn)蔚暮喴阻b定
五、現(xiàn)代鈞瓷的十大藏點
六、鈞瓷的藝術魅力及價值
七、現(xiàn)代鈞藝優(yōu)劣之斷想
第五節(jié) 余論
一、金雞報春大獎賽印象
二、制作迎香港回歸禮品的回憶
三、關于鈞瓷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幾點看法
四、鈞藝創(chuàng)作心語
五、回憶恩師晉佩章 先生
六、國慶節(jié),我走上從鈞路
七、一首鈞瓷詩的出處
八、鈞瓷創(chuàng)新管見
九、淺議鈞瓷的藝術化發(fā)展
十、鈞瓷情滿香江
第六節(jié) 歌詠
第二章 古陶瓷
第一節(jié) 通論
一、禹州鈞窯出土的青花瓷
二、中國古代的高溫花釉
三、從扒村窯裝飾品種談民窯特點
第二節(jié) 技藝
一、油滴天目的研制
二、木葉天目的試制
三、官窯青瓷片紋釉的試制
四、黑釉鐵銹花產(chǎn)品的試制
第三章 彩釉瓷
第一節(jié) 通論
一、陶甕顏色釉概述
二、彩釉瓷及其與鈞瓷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技藝
一、用鋯英石代替氧化錫試制粉綠色釉
二、十種高溫還原焰燒成的藝術釉
三、鈞瓷一廠的彩瓷釉
附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2)畜力。經(jīng)過自然風化的土料有些仍呈塊狀,根據(jù)需要,泥料需用幾種土按一定比例配合,并加工成一定的細度,一般采用牲畜拉耙的方式來加工泥料,故把這種泥料加工方式叫做“牛拉耙”。 “牛拉耙”加工泥料的過程是:首先用石塊砌成一個封閉的圓形溝槽,溝槽內寬高各1m左右,離圓心部位約有4m的距離,在圓心處固定一木樁,木樁上用一橫桿固定一個能圍燒溝槽圓周轉動的木制摟耙,耙齒(用橿子木制成)放在溝槽中。繩子的一頭兒套在圓心的木樁上,一頭兒拴在固定的摟耙的橫桿上。加工泥料時,溝槽中予先放入適量的水和需加工的土料,然后趕動牛在溝槽邊沿圍繞溝槽拉著木耙不停地轉圈,利用耙齒連續(xù)不斷的沖擊力,把溝槽中的土和水混合粉碎成合適細度的泥漿,泥漿通過出口處的篩子孔流入放漿池中。這個過程須連續(xù)不斷,人工不停地把土料投入溝槽中,并放入適當?shù)乃?,而耙成的泥漿就源源不斷地流入泥漿池中。 泥漿池一般都用青磚鋪成,四周用磚或廢舊籠盔圍起來,大約有50cm高。其面積大小不等,小的有幾十平方米,大的有一百平方米以上,有的鈞瓷窯上有好幾個這樣的泥池。耙成的泥漿放滿一個池后,又放入另一個池。泥池中的泥漿沉淀后,人工放出或吸出表面澄出的水,然后通過日曬、風力的作用使泥料由稀變稠、變軟、變硬,一直到能用。 (3)人力。這個過程是對泥料在使用前的進一步加工。把泥池中風干能用的泥,按垂直方向,用鏟子從上到下把泥一片一片地鏟到運泥車上,裝滿車后拉運到作坊屋中泥場內堆放,進行人工搬泥即練泥。搬泥的目的是均勻泥中的水分,使泥軟硬一致,排出泥料內部的空氣,清除雜質塵粒,使泥更均勻好用。 搬泥的方法:首先把散落的泥塊用鏟子歸攏到一塊,把泥塊鏟起后,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雙手握住鏟把,把泥反轉向下往泥堆上使勁摔去。這樣把泥摔成堆后,可從一個方向開始搬起,例如從左到右,按照上述的手法把這堆泥全部搬一遍。搬泥時應注意后手要低,用勁要大。另外還要注意每次鏟起的泥不要太多,鏟的泥片要薄些,這樣更利于把泥早點搬成。判別泥搬成的標準是,用手指在泥堆的側面從下到上劃拉一下,如果感覺軟硬均勻一致,表面也光滑一致,這堆泥就算搬成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鈞窯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論文的一個總結,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原創(chuàng)性,反映了作者較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jīng)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