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作者:高維生 頁數(shù):196
Tag標簽:無
前言
高維生是我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但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最早聯(lián)系的時候,我在江蘇的如皋,他在山東的濱州。我到南京也已快十年了,還是沒有機會見面,這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想想在遠方,有一個多少年不曾見面的朋友,好像存著一份沒有動用的財富似的,這種感覺也很好。 但一直不斷讀到他的作品。高維生寫作面很廣,詩歌、散文、文學評論,且都頗有造詣,特別是他的散文,或刻畫人物,或模范山水,或抒情記事,或議論時事,自然、智慧,從容不迫,是我十分喜歡而向往的境界。這次,他將有關(guān)沈從文的作品結(jié)集為《浪漫沈從文》出版,無疑是他寫作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事,值得慶賀。 我從書中一些章節(jié)寫成的時間看,這本書花了高維生近十年的時間,應該是他非常用心、非常在意的一部作品。我沒有與高維生交流他這次寫作的緣起和經(jīng)過,我猜想它一開始可能是偶然的。高維生讀書甚多,涉獵廣泛,不知是什么機緣,他于某一天,在沈從文這里停下了腳步,也許,這次停步本來只不過是興之所至,甚至,只是為他人之約的一次命題閱讀,所以大概連高維生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會在這個湘西文人這兒盤桓這么長的時間,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到這位現(xiàn)代文學巨擘所經(jīng)營的文學世界。 我是相信緣分的。一個人與另個人的相遇是必然的遲早的事,時間與空間都不能阻隔,性情,精神,氣質(zhì),總會使他們被冥冥之中的力量安排著,會讓他們連自己都不可預期地遭遇。我想當高維生走近沈從文時,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吧?沈從文的文字,沈從文的質(zhì)樸與詩意,他的情感與思想,連同他的傳奇人生,以及他生活過的湘西的山山水水,都深深打動了幾十年后一個年輕作家的心,他要走到“過去之中,在一條水上,跟隨沈從文的腳步”。 我現(xiàn)在還不能很準確地認定高維生這次寫作的意義。這不是一本高頭講章式的有關(guān)沈從文的研究專著,也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沈從文的傳記,心的楔合已經(jīng)使得高維生不再顧及寫作的文體與形式。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走近沈從文,走進沈從文,走到大師的心里。他從自己的感覺出發(fā),從自己對沈從文的理解出發(fā),去塑造一個他所理解的的沈從文,去還原一個人豐富的文學生命,去與一個已逝的靈魂對話。所以,我們時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在雨中,我放慢了腳步,走過每條街巷,每一座房屋。我想在墻壁的縫隙間察看歲月的影子,聽沈從文童年的腳步聲。我在沈從文故居的窗口,看到了一盞燈,花格子窗后他伏在桌上寫東西。我是認識了他,才了解了鳳凰和湘西?!薄吧驈奈牡臅鴶[在桌子上,櫓歌在書中,隨船的行走悠揚地傳響。我們默默相視,無語中,只有墻上表的走時聲清晰地響起?!薄霸?008年春天的夜晚,我們相遇了。彼此不需要介紹自己,我看到水濕氣,這么多年過去,沒被涂抹上一層時間的釉。我伸出手在空中暫停,沒有觸摸,我卻嗅到山野味。沈從文在歲月中望著我,講述著黑貓和她的旅店。”高維生不僅在與沈從文對話,他還走進他的作品,與他筆下的人物傾心交流,按照作家的指引,在湘西山水城鄉(xiāng)間重走當年作家走過的路,去尋找沈從文的小說世界曾經(jīng)記錄過的草房與吊腳樓,竹林與飛流。我十分看重書中那些高維生對沈從文作品解讀的篇章,看得出,高維生并沒有按照文學史的指點,只圍繞著那幾篇“代表作”,高維生是由著自己的性情與喜好的,許多別人鮮有提及的作品被他反復品味咀嚼。而且,他的品讀方式也是十分私人化與感覺化的,是一種作家式的閱讀,他不在乎作品的整體全貌,更不在乎微言大義,或人物,或場景,或語言,或細節(jié),有時就那么幾個詞語就足以讓高維生流連忘返,吟咪再三。 我說《浪漫沈從文》是一本相遇的書,不止是說高維生與沈從文的相遇,還有高維生與許多作家、許多朋友的相遇,他們因為沈從文,也因為高維生的邀約走到了一起,走到了這同一個話語空間。汪曾祺、楊絳、黃永玉、金安平、金介甫、張元和、張煒、凌宇、李輝、蔣藍、李揚、摩羅、祝勇、劉洪濤、凌云、王一川、龐培、沈紅……這里有沈從文的同輩、同鄉(xiāng)、親戚、朋友和學生,也有研究沈從文的海內(nèi)外專家,還有一些作家和詩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從自己的體悟與理解出發(fā),說出了各自心中的不同的沈從文。沈從文的作品與這些回憶和評價,以及高維生的文字一同構(gòu)成了一個互文的空間,相互映襯,相互發(fā)明,訴說著已經(jīng)過去的浪漫故事,復活了一代文學宗師的豐富人生。 沈從文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遭遇是富于戲劇性的,他的接受史非常值得研究,這本身就是有意味的文化現(xiàn)象。沈從文雖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重要作家,但他主要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他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去世,而且,共和國成立后幾乎就一直沒有從事過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創(chuàng)作,但是,這位其實并不主流的作家,在其生前身后卻一直有大量的追隨者,而且近幾十年影響日隆,不斷改變了過去文學史的敘述格局。沈從文自稱是一個“對政治無信仰對生命極關(guān)心的鄉(xiāng)下人”,他對人性充滿了關(guān)懷,一直用一種近乎天真的眼光觀照著人類的童年,留戀那些處在文明之外民眾的幾近消失的生活方式,連同那些自然風貌與民俗風情,他以抒情詩一樣的筆調(diào)記錄著化外之境,以夢幻般的唯美風格表達著自己對社會倫理的孩童般的理解。這樣的藝術(shù)在政治與戰(zhàn)爭思維占主導的時代注定是邊緣的,但即使在那樣的時代,對淳樸、美好、自然、詩意,對自由、個性、率真的向往依然是人們隱秘的沖動。而當社會發(fā)生轉(zhuǎn)型,當人們能從生與死的境遇中脫身出來時,這種沖動便如水般涌出地面,無處不流,并且氤氳而成一種文化心理氛圍。尤其到了今天,在這樣一個處處物質(zhì)化、人工化、技術(shù)化、欲望化、功利化的時代,自然大幅消褪,精神日趨荒漠的時代,沈從文筆下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詩意之美更顯出無與倫比的吸引力,更容易激起人們情感上的反彈。沈從文連同他所營構(gòu)的小說世界早已超出了文學的邊界而成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承載著人們對文明的反思,對流俗的反抗和對古典與民間和諧之境的追尋。所以,重讀沈從文就不僅是對一位文學大師文學遺產(chǎn)的繼承,其本身就是一種具有明確的象征意義的文化行為,高維生以及一切選擇了沈從文的人們實際上是在選擇一種文化立場。 因此,在當下情境中與沈從文相遇對高維生來說就絕非偶然了。 感謝高維生,在這個春天讓我又一次面對沈從文,并讓我有了許多的聯(lián)想與感慨,匆匆記下,作為對遠方朋友的應和。 2011.3.27南京河西
內(nèi)容概要
著名作家張煒,文學批評家汪政、孟繁華重磅推薦。
騰訊讀書、新浪讀書聯(lián)合推薦 騰迅讀書 新浪讀書
十年心血傾力解讀,半為浮沉半浪漫的大師人生
中國第一部以散文形式寫成的沈從文傳記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馬悅?cè)毁澴u“沒有任伺一個作家比得上他”。他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曾因為對浪漫主義的追求,寫出了《邊城》這樣一部理想生命之歌。
作者簡介
高維生,作家,吉林人,滿族。1962年12月生于延邊。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季節(jié)的心事》《俎豆》《酒神的夜宴》《午夜功課》《有一種生活叫品味》《紙上的聲音》等。自1988年開始,先后在《中華散文》《文學界》《作家》《美文》《青年文學》《散文選刊》《長城》《文藝報》《散文》等報刊發(fā)表作品,并獲各種獎項。部分作品入選《百年中國性靈散史》《中華散立精粹》《新課標語文讀本》《21世紀年度散文選.2 001散文年選》等多種選本。
書籍目錄
相遇(序)
卷一 去湘西,去鳳凰
辰河上的水手
箱子巖的神韻
河流是一本大書
樸實的水手
水上漂泊的信箋
水底的一支筆
吊腳樓的溫馨
滿河都是櫓歌聲
速寫中的愛情
回味河街
卷二 從心靈中流淌的土地
漂泊的游子就是落葉
沈從文的眼淚
記憶滴落到紙頁上
沈從文的邊城
虎耳草
沈從文的眼睛
卷三 簡單而真實
風的事情
另一種丈夫
山野中的三三
美麗的童話遠去了
黑暗中的溫柔
向時間訴說
一朵浪漫的野花
夜?jié)O是抒情的歌謠
山里有一家旅店
夢想留在記憶
鄉(xiāng)情是漂流中的信仰
沈從文的湘西
主要參考書
這一點薄薄的文字(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26歲的沈從文自從離開湘西進入城市,一直被生活所迫,面臨生存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吃飽肚子活下去。生活冰山的壓抑,對女性的愛深藏底層,無法浮出水面。沈從文遇到過很多的女性,人與人需要緣分,不是湊合的事情。因為在人生中,兩人要相依為命,有難同擔,有福同享。張兆和的出現(xiàn),點燃了沈從文情感的干柴,強大的“黑鳳”扇起了火焰,不會輕易地撲滅。張兆和不是意念中的異性,而是鮮活的,伸手可觸的生命。沈從文進入瘋顛的狀態(tài),在校園中,他到處尋找張兆和的身影。愛情這枚禁果漫出的香氣,讓沈從文寢食不安,情不自禁地往張兆和的宿舍跑去。自稱為“鄉(xiāng)下人”的沈從文在張兆和的情感世界中,只能被編號為“青蛙13號”。沈從文是固執(zhí)的,有“鄉(xiāng)下人”的偏激,他在給張兆和的信中說:“我念到我自己所寫到‘蘆葦是易折的,磐石是難動的’時候,我很悲哀。易折的蘆葦一生中,每當一次風吹過時,皆低下頭去,然而風過后,便又重新立起了。只有你使它永遠折伏,永遠不再做立起的希望?!鄙驈奈牡囊环夥馇闀?,投進平靜的生活中,鬧得全校沸沸揚揚,張兆和終于忍無可忍,拿著所有的情書去找校長胡適告狀。與沈從文私交甚好的胡適,一心想成人之美,對張兆和說:他可是很頑固地愛著你。張兆和在日記中寫道:“胡先生只知道愛是可貴的,以為只要是誠意的,就應當接受,他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被愛者如果也愛他,是甘愿的接受,那當然沒話說。他沒有知道如果被愛者不愛這獻上愛的人,而光只因他愛的誠摯,就勉強接受了它,這人為的非由兩心互應的有恒結(jié)合,不單不是幸福的設(shè)計,終會釀成更大的麻煩與苦惱。”
后記
這一點薄薄的文字 2007年12月28日,我在給家鄉(xiāng)一位老人的信中說,寫沈從文不但是一個工程,而且巨大,我選擇了巨大。 在大自然中展現(xiàn)個體生命莊嚴的、廣闊的美,大愛和尊嚴,沈從文把湘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忘卻了當下的人與事,沒有煩惱,思想中只有沈從文。吊腳樓的燈光充滿了溫馨,引誘遠行人的思念。一陣憂郁的曲調(diào)繚繞在水上,訴說長夜的寂寞和牽掛,訴說人間的痛苦。吊腳樓臨水的建筑中,一對男女發(fā)生的故事,真是讓人忘不了。我懷著敬畏的心情,讀解、推析沈從文的作品。我不想給他立傳,只想和書中的人物一起,在那片土地上或悲或喜。從一個個人物身上,感受人性的真實。生于水邊,長于水邊,生命和水疊在一起。 在老一代作家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做人的,做文的。寫作中被沈從文感染了,在舊時代行走,沿著他精神的地圖,我看到溫暖的背影。里爾克說:“藝術(shù)作品總是誕生于冒著危險的人,到達一種經(jīng)驗盡頭的人,這一盡頭是沒有人能夠超越的極點。一個人越是行進得遠,生命就越是特別,越是有個性,越是獨一無二?!鄙驈奈牡奈淖郑筛蓛魞?,如一條清明的河水。 美學家潘知常說:“看到生命中愛與美的獲得,他去表現(xiàn)——去贊美;看到在命運的沉重碾壓下美和愛的淪落飄落,他也去表現(xiàn)——去悲憫,在他的作品中,充盈著愛的力量和受的覺醒。”寫沈從文,重讀他的作品,對我的寫作,對將來都是好事。越來越喜歡質(zhì)樸,這個詞太大,壓在身上沉甸甸,有時透不過氣。閱讀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我終于在湘西和沈從文相遇了,我們在沅水邊,在他的故居對話,來到了湘西的山水,也走進了沈從文的心靈世界。這一點薄薄的文字,是對一位大師的熱愛。 感謝著名評論家汪政先生撥冗作序,感謝畫家張向軍先生,他的速寫作品在紙上復活了沈從文,復活了歷史。感謝攝影家龍江濤先生的友情支持,沈從文長子沈龍朱先生提供的照片使這部書變得厚重,作家、出版人施晗先生的努力使拙作以美觀大方的形象問世,在此一并致謝。 高維生 2011年6月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高維生單純潔凈的行文中透著一絲莽力,一些耿直,一種浪子歸家的喜悅和溫煦。他的記述真實切近,不事夸張,沿心路行跡一路下來,童心不滅。寫作對于他是修行般的誠懇堅持。他的華章要在未來和安靜中如數(shù)展現(xiàn),那時他自己、他的讀者,都會一起受惠于時間。 ——著名作家張煒《浪漫沈從文》是作家高維生寫的一本關(guān)于沈從文的書。它不是傳記,也不是系統(tǒng)的作家論。它是一個作家對沈從文人生、作品、性格、命運的述說或評論,是對沈從文浪漫人生的感悟和致敬,是借助沈從文的入與事的抒情或敘事。這里感性的文字和奔涌的想象讓我們認識了另一個沈從文?! u論家孟繁華對歷史和歷史人物有許多敘述方法。高維生不想給沈從文立傳,或從學術(shù)的角度給出結(jié)論,那是別人的事。高維生只想在紙上復活一個人的生命,只想走進一個人曾經(jīng)的生活,那些細節(jié)與風景,只想走進他的內(nèi)心,擊穿時空與他對話。維生的文字又一次讓我們記起了沈從文那句影響了汪曾祺一輩子的話:貼著人物寫?! u論家汪政
編輯推薦
《浪漫沈從文》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