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

出版時間:2011-3-1  出版社:團結  作者:談古  頁數(shù):267  字數(shù):20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自我介紹一下吧,我姓談(這個姓比較少見),今年四十歲,屬狗,中技文化,一九九五年從事古董交易至今。  如果沒有這些年來的古董交易,不難想象我的別墅,我的奧迪A6都是夢幻之事,我肯定還是一個下崗工人,說不定在哪個小菜市場里沒日沒夜地蹲著賣我的大白菜,每天與一群子家庭主婦們幾分錢幾分錢地討價還價。怎么可能會有我今天富足的生活?現(xiàn)在,我每天坐在家里喝喝茶,上上網,看看社會新聞。說句掏心窩的話,我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知足?! 」湃苏f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一點都沒有不惑,我的生活很愜意。在閑散而悠閑的日子里,我時常會想起那些曾經被我坑蒙拐騙的人,心中難免生出很多愧疚來。但是,話又說回來,做古董這行,沒有不坑蒙拐騙的,說好聽點叫撿漏,其實都是在騙,你騙我我騙你,就看哪個的騙技更高?! ≌f實話,就古玩市場而言,哪有那么多的“漏”好撿,那概率就如同中彩票大獎一般,難,太難。那些攤主,個個精得跟猴似的,你還撿他的漏?他不騙你幾個錢花花就算是祖上積德了。我想說的是那些鄉(xiāng)下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寶貝,被我們鏟地皮時以各種手段坑蒙拐騙甚至是以犯罪的形式搞到手,不擇手段的方式非常卑鄙、令人發(fā)指與不齒!對這些善良的百姓,有些人是道德低下的,我寫下這些往事就當是內心的一種自我反思吧!也算是給后來愛古玩、收藏古玩或者說是買賣古玩者的一點借鑒吧。

內容概要

  本書是作者談古創(chuàng)作的古玩系列紀實小說第一部。
鏟地皮,古玩行業(yè)“專業(yè)術語”,指的是活躍在最底層的古玩販子。他們一般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拿到東西后再賣給各商家,行里人稱他們“游擊隊”,又叫“鏟地皮”。
  本書主要講述了小古董商人談古初入古玩行業(yè)“鏟地皮”的往事,說的是跑鄉(xiāng)下收古董的的各種斗智斗勇的經歷,展示出鮮為人知的古玩來源,間夾著各類古玩知識。讓讀者邊聽故事邊學古玩知識兩不誤。全套書將通過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深入揭秘古玩市場的貨源、規(guī)矩、交易潛在規(guī)則,古玩的分類及市場價值,古玩背后的黑幕及正面的故事,從而告訴人們玩古玩所必須的一個正確心態(tài)和投資古玩的風險,提高古玩收藏的技巧。錢沒了可以再掙,而藝術無價、歷史無價。把散落在民間的文物集藏、保護,就是把民族的根留住,把民族的魂世代傳承。

作者簡介

談古,男,70后,中技文化,收過古玩,辦過廠,出過書,一生愛好藝術,酷愛寫作。《古董商之鏟地皮》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古玩系列紀實小說第一部。

書籍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第一次接觸古玩
第二章 擠破腦袋求人門
第三章 出師不利踩地雷
第四章 殘酷的現(xiàn)實
第五章 盜墓老人
第六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七章 被逐出門后
第八章 愛情與事業(yè)
第九章 撿漏是緣
第十章 強買豪奪
第十一章 紫檀太師椅
第十二章 作繭自縛
第十三章 古玩人生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第一次接觸古玩  1  我是中技畢業(yè)生,畢業(yè)后進了一家國營的機電廠當操作工,三班倒,每天八小時都是與沖床銑床打交道,拿著不到二百元的工資。我奇怪,那時的我也沒什么怨言,與鄉(xiāng)下的發(fā)小們比起來我還是有社會地位的,畢竟是城里人了,拿著鐵飯碗的工資。這樣干了六七年,鐵飯碗破了,被迫下崗了,生活從此失去了著落。二十五歲的我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不知何去何從?! ∩习鄷r住的是單位的集體宿舍,四個人一間,有十多平方千米。下崗后,單位大發(fā)仁慈,照顧我們這些可憐無助的工人晚上有個地方窩著躺著,不流落街頭給政府添亂,于是就發(fā)布通告說我們這些工人可以買下宿舍的房產權,六千八一間,每人限購一間?! ∩狭诉@么多年的班,我省吃儉用才攢了兩千元錢,離這六千八還是差好大一截。但不用怕,買房子的事有父母,我們中國人都習慣了依靠父母,特別是在買房子這種大事上少有不依靠父母的。我也一樣?! ≠I了房,有地方可窩了,但沒錢吃飯啊,就別說以后還要結婚生子了。當時,放眼身邊的人全在下崗,都在鉆破腦殼找工作,你想想,我哪能輕松地找到工作?雖然沒有工作但飯還是要吃的。沒錢買米買菜就回鄉(xiāng)下去拿,有父母在不至于餓死。但是不能經常性回鄉(xiāng)下,會讓那些發(fā)小們看不起的,畢竟我曾經也是風光的城里人,哪能又被打回到鄉(xiāng)下去呢?這其中的酸楚你們懂的!  我接觸古董這行純粹是個偶然……  那天,沒米了,我從城里坐中巴車回鄉(xiāng)下老家拿米去。在車上遇到了初中同學高猛,這一偶遇就改變了我一生的軌跡。  高猛在家排行老三,他村上人都喊他老三,也不知是哪個傳到學校里的,我們在學校里也跟著喊高猛叫老三。  老三讀書時除了體育可以入老師的眼之外,其他一無是處,成績總是占據著班上的倒數(shù)三甲。老三對讀書無半點興趣,他來學校的目的好像就是來切磋籃球的,而不是來說什么ABC和天文地理。就這樣,老三好歹也挨到了初中畢業(yè)。用老三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沒有籃球他是撐不了初中三年的,這個我信!  那天在中巴車上,我和老三聊了起來。老三知道我在城里上班,他同我說他現(xiàn)在也住在城里了,只是沒有見到過我?! ∥艺f:“這很正常的,城里那么大,要想碰見一個初中老同學還是困難的。”  老三說:“就是就是,在城里住兩年多了,也沒見著你一回。聽說你們廠倒閉了,你現(xiàn)在在干什么?”  我很不情愿地回答說:“沒干什么,就是瞎混唄。”  老三不信我的話,他說:“瞎混是不可能的,住城里什么都要錢,在火車站上個廁所還要一毛錢呢,你總得吃飯吧。”  我有些不耐煩了,很是討厭老三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交流方式。我說:“不說我了,你住在城里干什么?”  老三沒有猶豫,痛快中帶點自豪地說:“我跟我二哥后面收古董。”  “收古董?”我好奇地問。在我印象中,像老三這種不學無術的人怎么可能還懂得收古董這種高深莫測的行當?! ?ldquo;是的!”老三肯定地回答了我。  “你懂古董?”我疑惑地問老三?! ?ldquo;我跟我二哥學的,他干好多年了。”老三說?! ?ldquo;你二哥什么學校畢業(yè)的,能懂這個?”我當時很外行地問了一句。  “我二哥初中都沒畢業(yè),他也是同別人學的。”老三說,他并沒有反感我語氣中對他二哥的不敬?! ?ldquo;古董這行很容易學?”我還是不死心地問,總覺得老三是在吹牛。一對沒有什么文化的兄弟能搞古董?我當時很是不信!  “不容易學,很難,我看貨就經??醋哐?,把仿品看成真品,沒少被我二哥罵。”老三說。  “那你二哥他會看走眼嗎?”  “也會,只是比我的次數(shù)少些,我看不準時就找他,他看不準時就找別人掌眼。”  聽老三說得這么肯定我就姑且信了他吧,我接著打聽,“老三,你們搞古董來錢不?”我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當時我正在徘徊,正在無頭蒼蠅般地找工作,是機會我都想打聽,都想嘗試?! ?ldquo;來不來錢這就看運氣,有時干一票就抵整年的生活費……”  “你們能收到這么貴的古董?都在哪收的?”我打斷老三的話急切地問,因為我聽到了自己非常想聽到的話,那就是錢。  “還能在哪收?”老三說,“四鄉(xiāng)地去跑唄,每個村子都跑到。”  “哦……”聽老三這么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以前我們村里就沒少來收古董的。  “對了,你們村有古董沒?”老三突然問我?! ?ldquo;古董?我想有吧,聽村里人說,我們村陳皮家里就有很多古董,他家以前是地主,但是賣沒賣完就不知道了,”我想了想又說,“剩下沒賣完的估計你也收不動了。”  “為什么?”老三問。  “還能為什么,你收古董還不清楚?被人家開天價擱在那了,他買不走也不想別人買走。”我說?! ?ldquo;這可不一定哦,就看識不識貨了。”老三笑著說,臉上飄過自信又得意的表情,“要不你帶我去你們村一趟吧,收到貨少不了你的好處。”  聽老三這么一說,我猶豫了,因為我自己都混成這樣了還帶朋友回家給父母添亂很不合適。  老三看我猶豫不決的樣子就問:“怎么了?”  我想了想,看看老三如何收古董也是件好事,可能這也是條路子,于是回答老三說,“行吧,一會你跟我下車,我?guī)愕轿覀兇迦ァ?rdquo;  老三笑了,拍拍我肩膀說:“那好,那好。”  ……

編輯推薦

  天涯雜談最火爆的牛貼,古玩業(yè)入門致富經,想入古玩行,先學鏟地皮,深入揭秘古玩行業(yè)的貨源、規(guī)矩和交易潛規(guī)則,告訴你古玩大亨一夜暴富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發(fā)家史?!  豆哦?:鏟地皮 》為《古董商》系列之一,是根據作者談古多年古玩行經歷而寫成的紀實小說。本部主要是講“鏟地皮”的往事,說的是跑鄉(xiāng)下收古董的的各種斗智斗勇的經歷,展示出鮮為人知的古玩來源,間夾著各類古玩知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董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1條)

 
 

  •   對于愛好收藏,喜愛古玩的收藏者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實在又生動精彩的古玩行業(yè)入門小說。作者以自己最初偶然接觸古董買賣開始,漸漸上路,最終沉迷其中,樂不思蜀的經歷,講述了古玩行業(yè)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鏟地皮是古玩行業(yè)的“專業(yè)術語”,也就是把散落在民間的各種文物,靠自己不停地四處奔走,不斷地斗智斗勇,發(fā)現(xiàn)、挖掘,想方設法把它收購過來,再轉手賣給各商家,行里人稱他們?yōu)椤坝螕絷牎?,又叫“鏟地皮”。這其中,首先需要具備一雙識得好貨的火眼金睛,其次是擁有一份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鍥而不舍,勇往直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當然,辛苦自不必說,但當自己終于得到心儀已久的物品時,那份喜悅與滿足也同樣是不言而喻的。

    小說從主人公談古下崗開始講起,工作沒有著落,生活自然也成了大問題。在一次回鄉(xiāng)下老家的公共汽車上,偶遇中學同學高猛,聊天時不經意說起高猛要下鄉(xiāng)收古董,正好談古知道自己村里一戶人家有老貨,在帶著高猛成功收貨的過程中,談古迷上了古董這一行。然而要想入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憑著自己的滿腔熱情,死纏爛打,經過很多曲折,談古最終如愿以償,從一竅不通到成為一位行家里手,其中自然少不了許多有趣的故事,當然也不乏慘痛的教訓,無奈的失敗,還有成功的喜悅。愛好是一切的基礎和動力,憑著對古董執(zhí)著的熱愛,談古不但心愿達成,并且也憑借這行解決了生計大事。

    雖然說做古董這行,沒有不坑蒙拐騙的。但談古所堅持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卻值得稱許。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不放棄,這才是長久的立世根本。若一味地不擇手段,巧取豪奪,也許短期內會功效卓著,但終究不可能長久。

    正如作者所說,“買賣古玩,這是種行業(yè)行為,是私利的,但也是種責任。把散落在民間的文物集藏,保護,就是把老祖宗的根留住,把先人的文化留下來,把民族的魂世代繼承。不然,這些文物也許只會被擁有者忽視掉它們的價值,成為廢銅爛鐵,結局當然只能是置之一旁,任其自毀。這是讓人心痛不已的事情,是悲劇。從這個角度來說,鏟地皮有其積極的一面,對整個古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利大于弊?!?br />
    在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收藏古玩,但大多數(shù)人僅僅只是湊個熱鬧,順帶賺點外快,或消磨時間,真正用心熱愛的人畢竟不多。這樣,那些真正愛護文物的人尤其顯得舉足輕重,不可忽視。

    這本書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古玩系列紀實小說第一部,在作者回憶往事的娓娓敘述下,許多精彩曲折的故事呼之欲出,其中間雜著各類古玩知識,告訴人們玩古玩所必須的一個正確心態(tài)和投資古玩的風險,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古玩收藏的技巧。叫人忍不住一睹為快,期待下一本書的盡快出版。
  •   這是一部紀實的故事,記錄的是古董商的“鏟地皮”經歷,實則就是到民間去低價收購古董,然后再高價倒賣發(fā)跡的經過。雖說作者戲稱這是斗智斗勇坑蒙拐騙的買賣行當,然而仔細想想卻也不無道理,倘若將其中的游戲規(guī)則,其中的學識見聞,其中的奧妙訣竅,其中的陰謀詭計坦誠地公布給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倒是還需要有些仗義的道德、良心和勇氣。

    現(xiàn)實生活中玩古董的朋友并不見得會有很多,大致想來原因有一下幾點。首先是害怕自己不辯貨物的真假真被人騙,其次是收藏這些東西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再者需要有對古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和充裕的研究時間。而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文化起點決不比廣大讀者來得高,所以他說的那些事兒絕對不是什么深奧難懂的謎語,況且他還用最最通俗的言語,最最樸實的道理,最最真實的經驗講述了鮮為人知的行業(yè)內幕與秘密,而且講得還十分生動和有趣,還加上直白的心理對比分析,是展現(xiàn)了他在生活中的努力和勇氣,也是一種精彩的人生履歷。

    古董這一行反映的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一切的緣由應當皆出于利益,所以其中不僅僅包含了技術、學問和辨別的能力,也包含了世間的爾虞我詐、迷局陷阱、預謀詭計、勾心斗角這些黑暗的陰影和心理,要趟過如此的渾水并打拼出一番自我的天地,真的實屬不易!像作者一樣,最初選擇這個行業(yè)并非真正對古董和學問有什么興趣,而是因為生活的所逼,下崗待業(yè)無耐而又想試一試自己的運氣,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之中,他開始了這樣的實踐和學習,逐漸領會出了其中的套路和奧秘,歷經了生活的艱辛、教訓與風雨,終于打通了一條指向成功的路徑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相信大家讀這本流暢而精彩的人生經歷,一定不是為了去做“鏟地皮” 那樣的古董生意,而是想體會一下其中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些人性中的本來面目和為了欲望所追求的各自利益,在回味故事的離奇與曲折里,深深領悟一點為人處世的和通向成功的奧秘,不放過每一次人生機遇,適時抓住生命中的奇跡!
  •   收藏需要點技術含量

    偷愛警/文

    近些年收藏性投資熱潮,在中國持續(xù)升溫。投資人開始以市場化的喜好和興趣,作為保值增值的投資點來看待藏品。實際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收藏就一直很有研究,出現(xiàn)過層數(shù)不窮的行家里手。但現(xiàn)代派收藏觀念,正在由一個非專業(yè)化平臺,走向專業(yè)完善化平臺。中國的收藏界,將現(xiàn)代信息與科技交流相結合,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借以各種渠道進行藏品溝通,達到提升收藏品價值的行效分析??梢钥吹街袊詹氐淖兓瘡耐稒C性投資,往理性投資的轉變。

    很多人開始關注藏界,想要從藏界撈取一把油水,但深淺不一的收藏界,對投資方向和投資理念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追求,苛刻的遠見定向。

    通過本書,可以看到古董商人的收貨與賣貨間,傳遞出的,對收藏文化內涵的表現(xiàn)。以講故事為主,進而引寶現(xiàn)身的手法。將底層古董商人的買賣過場,周詳?shù)谋憩F(xiàn)出來。近似于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給收藏光環(huán)的帽檐上,加入了一抹暗淡的色調。收藏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值,對于人為因素、藏品因素、情節(jié)因素,都要考慮的全面細致,得到藏品如同迎親嫁娶,是今生與前世,修來的福分。也有肯能是禍起事端的微燃。當然,許多收藏人看中的只是藏品的自身價值,而作為古董商人來說,中高級以上的鑒賞知識,還是要全面掌握的,既然想要攝入本行,必然要受到來自于各方的壓力和阻燃。依次可以判斷出,在把玩藏品價值的同時,古董商人是在用手中的牌局,進行一場價值博弈,在博弈的兩端,是眼界與遠見的判斷,也是知識與實踐的考量。體現(xiàn)藏品整體價值的所在,不單單是通過簡單的藏品價值,還有更深藏的藝術品價值。

    談古在談情說愛,兄弟友誼之間,找到了一條生存下去的路,完成從一無所知到鑒賞高手的轉變,藏品需要頭腦和手段,來支撐起藏品的金錢價值。還要用感性的親近感,來催化藏品與古董商人之間的距離感。藏品是有靈性的,哪怕藏匿許久都不肯露面,也會在某一刻某一點與有緣人相見?;蛟S在文中的老三是個小聰明和能言善辯的小無賴,但在收獲期間,老三簡直變了一個人,刁鉆的詭辯之才,運用的淋漓盡致。將小人物生存在底層的夾生感表現(xiàn)的很到位。在收取鄉(xiāng)貨的道上,文中運用了大量的下套技巧,以及藏界的專業(yè)術語。連貫性的故事情節(jié),揭開收藏的面具,底層鏟子用辛勤、智慧鏟開一塊塊地皮,每翻動一次,都有著對收藏的貢獻,收獲的果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閱讀本文很輕松,不用過多腦細胞的想象,隨著收貨人的腳步,求得收貨中帶來的滿足感,平直真實是對本書的真實感受。
  •   自身經歷中穿插著古玩鑒別知識,古玩掃盲讀物。
  •   本書寫了一個沒有方向的青年在無意中進入古董這個行當?shù)墓适隆P≌f是寫實性的,寫了作者初入行的艱辛,圈子里的復雜關系,還有少部分的古董評析。感情真摯,故事精彩。強烈推薦!
    最初看這個小說是在天涯上,覺得很精彩就買了本紙書。
  •   這本書包裝很好,價錢也是標價的一半。但是里面的內容跟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本來我想的是這本書里面應該就是寫作者一直在鄉(xiāng)間怎樣收古董的事,但是這本書只寫了不到五個收古董的故事,這點有點小失望,而且這本書給我感覺沒結尾 !
  •   古董商談古,我在天涯上其實都看完了,但為了支持作者,特地來買本收藏

    很好,很有趣,很真實,讓人思考回味!
  •   書的內容寫得很羅嗦,沒有什么實際內容,作為對古董行業(yè)的初步了解還是可以的
  •   沒有什么波瀾的情節(jié),但是能了解到古董的深奧
  •   從天涯上一直追著看下來,還是從當當網上買了現(xiàn)書,推薦給朋友看。支持談古繼續(xù)發(fā)表力作!
  •   書的內容很好,但是打開塑封皮以后里面非常臟,一看就知道是被退回倉庫再發(fā)出來的,這樣的事情已經似乎成為一個規(guī)律臟的、內容不好的書就來個“佛要精裝”一塑封,外面很好里面很差,一本書再貴能有多少錢,真的搞不明白究竟是誰贏誰虧?書商追名逐利沒有錯,但是僅僅為了追名逐利把能賣的都賣了就不知道暮然回首留給自己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了。
  •   不錯的書,專買買的,支持作者
  •   文筆不錯,又為作者親身經歷,有看頭
  •   最底層可以出現(xiàn)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值得關注的!?。?/li>
  •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讀來引人入勝,也給人很多啟發(fā),非常好
  •   昨天拿到,一口氣看了第1冊半本.首次**當購書-爽,以前都在新華書店憑會員卡享九折.下次還會來.
  •   一天看完了一本,還好出了第三部,我爸爸也很喜歡,就喜歡老東西!
  •   書很好,物有所值呀
  •   書很好,內容精彩,期待下集
  •   很不錯哦很不錯哦很不錯哦
  •   不錯呀,快遞很快!電子書在網上看過!
  •   很好看、、、、、
  •   都是新書價格也讓人滿意
  •   幫別人買的,說是非常喜歡!
  •   可以閑看
  •   發(fā)貨很快,第二天就收到了,幫別人買的,不到內容和質量怎樣
  •   行規(guī),撿漏,人與人的較量和智慧
  •   還未看,期待內容
  •   非常好看,還沒有十個字么?
  •   我覺得還可以,推薦大家。
  •   所謂的鏟地皮,就是一幫子古玩愛好者拿著軍用地圖、指南針對偏僻的鄉(xiāng)下去淘寶。淘的寶再轉手倒賣,續(xù)而從一小古玩販子變成古董商。這部小說的題材便是古董商談古自傳體式的發(fā)家史,講述從鏟地皮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希奇古怪的事。

    鏟地皮是俗語,如今換個好聽又文雅體面的名詞是收藏。實業(yè)投資的不算太景氣的當下,于是家有閑財?shù)母蝗藗兙屯嫫鹌肺陡裾{和文化藝術沾邊的收藏愛好上,通過倒賣古董獲利更是能迅速積累財富的獲利捷徑更是催生出古玩鑒寶市場的熱鬧。

    作者預寫盡古玩業(yè)的辛酸苦楚和成長史,于是講述鏟地皮的往事,跑鄉(xiāng)下收古董的各種斗智斗勇的經歷,并期望展現(xiàn)鮮為人知的古玩來源。只是這個行當依然是種披著羊皮的狼,行的是坑蒙拐騙的行當,騙來騙去,只是看誰的道行更高,誰的騙術更高明。作為普通老百姓能做的怕就是與這些不知道不明了的事少沾點邊,無妄之財少些貪念了吧。這一行當不受人待見,但也不能不說,揭開這一行業(yè)內幕這種勇氣仍值得贊許。

    作者談古說自己“平生三大愛:愛古玩,愛經商,愛碼字!” 又說“所有的藝術行為都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事!”于是我想這本著作也算是他在閑逸生活之外的一種行為藝術,一種功成名就之后的自我垂憐吧。當然,在文中也會肯肯切切對后來人提點,入行需謹慎。睜大眼,少做妄心事等等。

    古董這事,要說深奧也確實深奧,能玩起古董也決非普通人,不過,大富大豪第一代起家也必是如針挑土,每日小心計算盤剝抱著算命入睡,攢起了家業(yè)。而這一行,從平頭百姓發(fā)燒友發(fā)展成古董商,這也并非就是運氣。利益的驅動,古玩知識辨別技術,世間人心較量,甚至圖謀詭詐,這一行也絕對是最直面人性黑暗的一行。只是遺憾的是,從文字中,我只看到了浮于文面上的現(xiàn)象,還沒有特別深刻的體會。作者自傳式的個人實踐和摸索,歷經的艱難和辛酸以至于今天的財富,這些雖然對了解這一行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對這些不一樣的人生歷練開了眼之外,并無其他過多的想法。據說這部小說有三部,希望后面兩部更精彩。
  •   首先說一下這篇書評的題目。“我可不玩”這四個字,是我在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了談古的小說《古董商I 鏟地皮》最后一句話之后,脫口而出的。該書的最后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如果你有閑錢、有時間、有古玩情節(jié),那就一起來玩玩吧?!庇谑俏艺f:“我可不玩!”
    為什么我會有這么大的反應呢?因為其實古玩市場和股票市場一樣,少數(shù)人的富有是建立在多數(shù)人的賠錢之上的。當然如果你家里就有一件祖?zhèn)鞯膶氊?,你拿去“鑒寶”拿去賣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想進入古玩市場,想以這個發(fā)家致富,那么你需要的東西卻是太多了。比如,你得有豐富的古玩知識;得有雄厚的財力;得有到處去尋寶的精力;最重要的,你還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相當“厚黑”。而最后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為什么有的人會在古玩市場上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因為被騙。為什么會被騙?因為有騙子。而被騙的人傾家蕩產,那么他的家產都哪里去了?答案當然是,被騙子拿走了。
    當然這么說也比較極端。我相信以不違法的手段發(fā)家致富的也是大有人在的。然而,所謂“不違法”也就是不以**去騙人,但是適當騙騙人卻是必須的,否則怎么做古玩?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別人手里有一件東西,他不知道這件東西的價值,而你卻知道這東西值一百萬,你會怎么辦?你肯定不會告訴他這東西值一百萬,你可能只給他一百塊就把這東西買來了。于是,你一夜暴富,但是你的富卻是在剝削了別人的利益之上建立起來的。你用一件商品價值的萬分之一從別人手里得來了這個商品,然后按照它應有的價格去致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你拿走了別人的利益。也許會有人辯解說,這東西在他手里就值一百塊,而到了我的手里才能值百萬。這種說辭就是胡扯,難道你的手會煉金術嗎?也會有人說,這沒辦法,誰讓他無知呢?知識就是財富。這個說法比上面那個多少好一點,好在哪呢?至少這個說法還有一定的邏輯,雖然是強盜邏輯,但也算是邏輯吧。這個邏輯其實就是承認了自己是在利用他人的無知,而這種利用本身,就已經相當接近欺騙。
    《古董商》這本書其實從頭到尾說的就是上面那個道理。這本書在講述一個古玩界的門外漢如何成長為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古董商。他成長的過程說到底,就是不斷增強騙術境界的過程,騙農民、騙老人、騙同行、騙上級。當作者津津有味地講述小說中的主角是如何從一位善良的老人那里騙得一對太師椅的時候,我的心里卻和作者的洋洋得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我只感覺到一陣悲涼和無奈。
    古玩市場,就是一個弱肉強食、沒有公平的市場。發(fā)家的就是利用了所有的不公平——信息上的、能力上的、財力上的、厚黑程度上的,都是他們致富的利器。想要致富,就要把這些不公平運用得爐火純青。換句話說,就是要把你的善降壓到最低限度你才能成功。反之,如果你太善良的話,你可能就會血本無歸。于是,這個市場就會出現(xiàn)一個悖論:要么,沒善;要么,沒錢。
    而我個人,雖然我自認為沒有多么善良,但我也確實沒有那個能力使用《古董商》里的人物那樣的手段,所以,對于古玩市場我還是那句話:我可不玩!
  •   “啃‘老’族”,是我對古董商人的昵稱。他們在古董生意中交易的對象正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各式各樣的“老”東西。正所謂,越“老”越值錢,越“老”越珍貴,越“老”的東西也就越值得細細品味。在談及此書內容之前,我要指出書中一個印刷錯誤。在《古董商之鏟地皮》的正文第三頁倒數(shù)第一自然段第一行中寫道: “?有十多平方千米?!边@里應該是多印了一個“千”字。真有十多平方千米,主人公便成了“農場主”,不用鏟地皮了。希望校對還要認真,免得出笑話。

    想當古董商靠的就是眼力。人們總是相信,在自己的一生中總有一次能夠撿漏兒的機會,鏟地皮鏟的就是漏兒。如果找到一個大漏兒,不但一生衣食無憂,還能在業(yè)內吹噓一把。但如果看走了眼,很可能就跌個傾家蕩產,甚至債臺高筑了。所以,在我看來,沒個好“牙口”,還真啃不起這“老”寶貝?,F(xiàn)在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多火呀,但也是真東西少,現(xiàn)代仿制的多。啪,啪,啪,臺上三位藏寶人空手而歸,不但拿不到古玩城送的純金金牌不說,很可能自己的血汗錢又打了水漂兒,忙了半天換回了從王剛老師手中“護寶錘”下在劫難逃的一堆碎片,還有一句響亮的:去偽存真。

    像書中主人公那樣,用很少的錢(對我可不是小數(shù)目)淘著了真寶貝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其實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淘來的寶貝稍好些是民國仿的,雖不是老的東西,但N年后照樣是精品??上c兒的是某些現(xiàn)代仿品,仿得雖然惟妙惟肖,但實際上一錢不值,空有個古色古香的樣子而已。

    《古董商之鏟地皮》的作者一支筆寫盡古董行一個個有笑有淚的真故事,另有不少關于古董的知識穿插其中,讓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還能增長一些收藏或買賣古董的知識,讀來感覺很有意思,很有收獲。作者在書中還用很大篇幅的描寫了“鏟地皮”這一群最低層古董商人的喜怒哀樂,他們與田間地頭的務農人為了古董交易而展開的生動較量,以及交易時人們的眼神、心理、行為變化等,作者于細節(jié)之處描述非常傳神,還貫穿了人的價值觀、道德觀的思考,值得我們在掩卷后深思。
  •   收藏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已經從單純的專業(yè)興趣愛好演變成了一種投資模式,在不斷的膨脹中變成了升值空間巨大的一種發(fā)家模式,就好像炒股一樣,有的人成了,有的人敗了,但這個行業(yè)還熱著,還是有無以數(shù)計的人前赴后繼投身其中,殊不知,無論哪個行業(yè),都是道有道法,門有門規(guī)。

    書中幾乎沒有文采可言,卻有內容可讀,文筆真切、幽默,給人自然流暢之感,敘述誠懇,好像是與作者面對面作者侃大山,讓人捧腹一笑的同時,有一種深度的思索,在解說一個生意人不得不具備的狡詐特性的同時,也讓文化性得以彰顯,但就好像那句話所說的一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從商者身上也得以印證,一個具有知識儲備和頭腦靈活的商人往往更懂得運作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這是一本創(chuàng)業(yè)者的成功啟示錄,毫不隱晦的生意經,有一個被解剖后曬出來的生意人的真實內心,對于鏟地皮的初學者來說,是可以作為入行手冊的。也讓一個有文化的生意人的狡詐和心機盡顯其中,每一句話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場計謀,為利所驅,為目的所導。在感嘆之余還免不了生畏,因為當愛情與前途相碰撞的時候,談古毫不猶豫的甚至是預謀已久的利用女孩的真心以愛之名進行了利益的索取,成為他接近高強走入古董商行業(yè)的一顆棋子,一塊墊腳石,不免讓人悲從中生,其實已經看多了企業(yè)聯(lián)姻等故事,倒也不足為奇。

    此前看過一本《秘色石》,盡管是恐怖小說,卻也對藏石進行了專業(yè)的解說,那本書重在恐怖和專業(yè)性,這本則主宰行業(yè)揭秘和入行指南,他叫你的是怎么來做生意,怎么來發(fā)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盁o商不奸,無奸不商?!痹谶@本書中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無論你是否從事收藏品的交易,其實作為一個生意人,都能找到自己曾經在市場中角逐的影子,他們以利益為尊,以欲望為首,以道義為根。這本書向人們講述的就是一個古董商人從不知到入門成就的前奏部分,集結了商人特性的鐵三角關系:利、欲、義,值得一讀。

    最后是一種視覺的擴大和思想的升華,從一個收藏古董的行業(yè)上升到了一種社會政治高度,賦予了這種滿是銅臭氣味的“虛高”交易一種文化底蘊和內涵,頓時靈光閃現(xiàn),變得神圣,想來也頗有幾分道理,職業(yè)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但終歸都是符合社會的需要才存在,因為價值,所以更顯珍貴,只是這種為包括掘墳墓等犯罪行徑的收古董行為的洗白和正名,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個人認為無勝于有。

    附加說一點明顯的錯誤:在第六章(P97)最后一段開頭說“我跟著高強走近了一家店鋪?!泵髅魇歉先黄鸩m著高強干的私活嘛,而且前段文中也說過老三輕車熟路的原因是曾經高強帶他來過。承前啟后看一下,這種明顯的人名混淆,比錯字更可怕,這種明顯錯誤的出現(xiàn)實屬不應該。
  •   與其說這是一本行業(yè)內幕小說,不如說是一本古玩行業(yè)入門級教材,或者是一個熱愛古玩行業(yè)的菜鳥,如何成長為古玩行業(yè)的大亨。其中的艱辛和勞苦作為讀者都能體會一二,更何況作者。

    本書從談古涉入古玩行業(yè)的前前后后入手,介紹了一個對古玩一窮二白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一名古玩高手的經歷。其實各個行業(yè)都是一樣的,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從最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即便你是大學生,博士生,同樣都要走一遭。有的也只是方式方法不同。大路都是只有一條。

    最開始如果就藝術和古玩聯(lián)系在一起,恐怕每個人都嗤之以鼻,談古也是,如果不下崗,如果不是為了生存的初衷,他或許這輩子跟古玩都沒有緣分。還是這最初的經濟欲望,促使著他一步步下決心鉆進古玩行業(yè),想憑借自己的一番努力干出期望的天地來。

    談古是聰明的,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得到什么,改怎么做。這是老三和老大都所不具備的。老三屬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種,而老大眼里只有利益二字,都太狹隘了。所以都不會有大的發(fā)展,談古找他們,頂多也就當個橋使使。談古的聰明才智注定他會超越兩位“師傅”成為更出色的古玩人才,當然最終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收獲。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哪一行只要你努力了具備這個行業(yè)所需要的東西,那注定你就會在這里有一番成就。感覺這書像一部自傳,很期待接下來的一部,很想知道作者現(xiàn)在的情況,當一個人不再為生存去干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許真的可以和所謂的藝術、文化之類高雅的東西連在一起,那樣的話,曾經落魄、走投無路、窮迫的談古是否會以另一種面目示人呢,儒雅的?高尚的?談吐舉止非常上檔次的?。。。。。。

    可能我們人類最大的遺憾就是對逝去的東西的懷念,越是看不到,不了解,捉摸不透的東西越是能勾起人的欲望,探索的欲望,解密的欲望。古玩的價值真的不在乎是朝代的久遠,或是誰用過的東西,真正能解密一個時代,一個故事,一個人的的古玩,是我們更應該追求的東西。

    (注:因為本月有特殊的事情,已經給組織交代過了,所以書評遲到現(xiàn)在才交上,并沒有仔細斟酌,多有粗糙之處,還請大家諒解。)
  •   我試試看買回來的 只是想了解古玩行當?shù)囊恍﹥饶?這本書還真的可以為想入行的人啟蒙 不是教授古玩知識是告訴你古玩行業(yè)的一些規(guī)則道理 我看完之后又買了第二部
  •   原本以為會學習到很多古董方面的知識卻發(fā)現(xiàn)都是些主人公的經歷.較多的是里心游戲一類的.不過還可以.多多少少都帶了些我想要的內容.其實就是書了.雖然所有的書都是塑料包著.但是第二天打開里面全是小紙碎. 經二本在側面也是一看就是好舊顏色都不對了.
  •   幫朋友買的,朋友喜歡古董,對這一行略懂些,感覺這本書太淺,沒有新意。
  •   小說寫的還不錯,就是廢話太多,總的來說挺好!
  •   這套書記實的寫作,不錯。
  •   寫得有點意思。
  •   沒開始看,放著,應該是不錯~
  •   同事老公看的,我不知道
  •   一晚上讀完,三點睡覺時還意猶未盡。
  •   上天涯看了幾頁就忍不住買了,期待后續(xù)!
  •   期待續(xù)篇
  •   “鏟地皮”是古玩界的專業(yè)術語,指的是活躍在古玩界最底層的文物販子。也就是專在農村收老貨、然后賣給各商家的那種人。本書以自傳的形式講述了小古董商人談古初入行的一些往事,要說在書中能學到古玩知識,那是說笑,但是,要說在書中看到了一些古玩市場的內幕,倒還說得過去。其實說來“鏟地皮”這個詞在詞義上就已經說明了這個行當?shù)男再|,它給我的第一聯(lián)想竟然是“周扒皮”,那個幾乎已成為剝削的代名詞的文學形像。將這本書細讀下來,發(fā)現(xiàn)這些個文物販子們的行徑還真對得起“鏟地皮”這個詞,說是坑蒙拐騙,還真不為過,只要能達到目的,能用的手段都會用上。不過,小文物販子既然騙人當然也免不了會被人騙,高收入自然也意味著高風險呀。雖說,從事這種行業(yè)的人雖多為私利,但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有許多文物才不至于被不懂行的人棄之如敝屣,淪為廢銅爛鐵。雖然這話有狡辯的意味,但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故事從主人公談古初入行說起,本來,他是一家機電廠的操作工,改革大潮中下了崗,偶然地遇上了老同學,這才入了古玩這一行。小說通過幾個小故事,把古玩界小商販“鏟地皮”的本領作了個小展示,雖然只是冰山一角,卻也能讓人稍稍滿足一下好奇心。這部小說中的一些小每個小故事幾乎可以說具有代表性,如我上文所說,高收入往往是伴隨著高風險,就體現(xiàn)在“出師不利踩地雷”這個故事里了,“我”與同學老三下鄉(xiāng)收古玩,在一個農民家收到了一個曖手爐,據賣家說,是從地里挖出來的,樣子看起來也挺精致??墒?,還就走了眼,收到了贗品。而“強買豪奪”這個故事,則讓我們看到了地痞們面對孔方兄,而暴露出的貪婪與霸道的嘴臉??v觀全書,倒是“紫檀太師椅”這篇頗具喜感,兩撥文物販子的較量,文物販子與農民之間的拉鋸戰(zhàn),看完之后,你不得不感嘆,古董原來不僅僅是文化的承載物,它竟也能像鏡子一樣,照得出人性。
    小說相當口語化,與生活也是相當?shù)馁N近,也許,讀這部小說,你會覺得粗糙,但是,可一窺小古玩商的別樣人生,糙點又有何妨?
  •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時下,古董很熱,古董販子很忙。

    對于“鏟地皮”這個詞,百度是解釋如下:鏟地皮---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或者是盜古墓的人。拿到東西后再賣給各商家,行里人稱他們“游擊隊”,又叫“鏟地皮”。 所謂“鏟地皮”是古玩行的“專業(yè)術語”,指的是活躍在最底層的文物販子。我覺得這個解釋不夠準確,或者這是一種意思有所延伸的說法。鏟地皮,單從字面來看,意思就很明確,應該是指盜墓的人。后來那些各種各樣古董販子,確切地說是“層層剝皮”。O(∩_∩)O哈哈~ 鏟地皮也好,層層剝皮也好,怎么都和“皮”扯上了關系了呢,難道說古董很扯皮……

    談古同學很直白,直言不諱地說“做古董這行,沒有不坑蒙拐騙的,說好聽點叫檢漏,其實都是在騙,你騙我我騙你,就看哪個的騙技更高”,如此看來,簡直就是“騙技大比拼”啊??!或許,此言不虛。想想也是,哪有那么多的漏可簡啊。有意思的是談古同學對于自己心境的描述:在偶爾有點愧疚的狀況下,滿足地享受著古董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快樂。其實,這本無可厚非,人各有志嘛,倒是直白的表述,有了幾分可愛。

    不過,對于像我這種剛剛吃上飯的家伙,自然是沒有心思和資本來玩這種“騙技大比拼”的游戲的。況且,古董吸引我的和我所在意古董的,都不是古董的物質價值,而是古董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訊息。所以,對于談古同學所披露的古董行業(yè)內幕,本人無從評價,只做“外行看熱鬧”狀罷了。

    對于古董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訊息,本人還是很有興趣和熱情的。馬未都先生說過,過我眼即我有。雖然,我不曉得這是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但我肯定這是收藏的最快樂境界。拋開占有的誘惑和干系,只是開心地享受文物本身所綻放的藝術魅力,并從這種賞識的過程中尋找到歷史歸屬和文化認同,不亦樂乎?!恰巧,談古同學本人貌似也是崇敬馬未都先生的,在這本書的最后面還引用了馬未都先生的一段話,并且很有自知之明地說:更多的人不一定能達到馬先生所說的文化境界,但各有各的樂趣,各有各的享受方式。——這倒是大實話。
  •   

    也許我的要求有些苛刻了,但是,在看完這本《古董商》后,心里只有這么淡淡的一個念頭:每個人的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關鍵在于,你想不想寫,會不會寫,敢不敢寫。

    談古,論今。作者談古,在“功成名就”后,想起自己多年的故事,于是便努力的寫成一套書,這是無可非議的一件事。畢竟以他那么豐富的經歷,寫下來,也是相當值得的。只是于我,當初沖著的這個書名而來的讀者,還是有一絲小小的失望。

    在沒看到書之前所期望的是一本更側重于古董鑒別的書(還是看回馬未都系列更好),但萬萬沒想到原來是一本紀實小說,所以作者在寫的時候,以非常平常、親切、真實的筆法,將他從事“鏟地皮”行業(yè)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其中又摻雜著愛情、友情、親情,且著重于描述如何從農民手中撿漏的方法,讀來讓人耳目一新,確實覺得生動有趣。但是作為一個對古董一直相當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小說就意義不是特別大,純粹是以聽故事的角度看了。且痛苦的是居然是“第一集”,也就意味著還有第二第三……又是一個需要等待的大坑。

    對于鏟地皮這一行業(yè),從某方面講,確實的是將散落在民間的那些沒有受到珍視的寶物,挖掘出來并給予新的保護;而從另一方面講,也存在著欺詐、巧取豪奪的成分??恐@些轉手而發(fā)達的人,也算不上太過分的。一個國家只有在國力強盛的時候,國民才有收藏古董的欲望和財力,而鑒賞古董,也會增加收藏者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修養(yǎng),這是一件好事。至于其中所存在的風險,就得當事人自己去承擔了。
    在看過這本書后,最令我欣賞的還是作者那種鍥而不舍,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尤其是其中和老三二人,磨著老農要從他手中買到古董的那一段,讓人領悟了不少。作者能走到后來那種程度,想來也是和他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息息相關的。

    總而言之,是一部真實的紀實小說。雖然對我來說受益不是很多,也讓人“偷窺”了作者的人生一把。是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要過得精彩,寫得精彩,自然都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   新版的天方夜譚,民間故事吧但又不驚險。
  •   本書故事線索不錯,讓人想到了少年時代遇到的那些收文物的,但是文章文筆一般,敘事有點嘮叨
  •   虎頭蛇尾,按照這樣排版,估計也能出好幾本了,

    可惜作者最后突然結束,另起爐灶
  •   無論是情節(jié),還是文字,都屬于一般性的水準。實在無聊的時候可以看看,并且適合一目十行。
  •   已經買了很多類似的書,這本不知怎么樣,看完再說吧
  •   書籍內容寫的比較淺顯,一般。
  •   內容沒有書名好看
  •   文字簡潔
  •   不會看第二遍了
  •   內容不充實,有點充數(shù)。
  •   都木有重心 廢話連篇!
  •   文筆不夠嚴謹,廢話太多,浪費紙張。
  •   《古董商——鏟地皮》這本書是講古董行業(yè)生意趣聞和內幕故事的,鏟地皮就是到民間收舊貨古董,故事的主角與作者同名,是作者根據自己在這一行的親身經歷改編寫成的紀實作品。既然是紀實作品就沒辦法過于虛構,所以論想象力和故事的奇詭好看程度更與盜墓系列的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沒法比,寫作技巧和語言文字也都沒什么可取之處,常言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钡緯鴮τ趦刃腥藖碚f顯得粗淺,沒什么門道可言,對于外行故事又比較平淡,沒什么熱鬧可看。只能作為對古董行業(yè)感興趣但又完全不了解的古玩愛好者粗淺的入門讀物。

    我有個高中同學,工作幾年后辭職做過很多種職業(yè),其中之一就是去農村收舊貨,也就是鏟地皮。有時候我們偶爾見面閑聊也會聽他講講撿漏或打眼的故事,很多關門過節(jié)的地方不親身經歷吃幾次虧上幾次當是不能入門的。但是作者說自己的這個行當是“把散落在民間的文物集藏、保護,就是把民族的根留住,把民族的魂世代傳承?!边@就完全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不過是一門投資賺錢的生意而已,犯不上拔高自己的職業(yè)地位到民族魂的高度。

    雖說隔行如隔山,但商人本就是個牟利的職業(yè),做古董生意的還不像其他小商小販賺點蠅頭小利,古董生意往往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個暴利行業(yè),而且基本以暴利為榮。所以造假最多最盛的也是古董行業(yè),做這行的講究心狠手快,能睜眼說瞎話不臉紅是基本職業(yè)要求,編故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你生意好壞。做這門生意講究的是低買高賣,要想低買就要想辦法把真品說成是贗品把好東西說成不好的東西,才能以低廉價格拿到手,甚至不惜使用坑蒙拐騙強買偷盜的方式也要搞到手。而在賣出貨物時則要花言巧語把贗品次品夸成絕世珍品,對外行是宰一個是一個,對內行則蒙一個是一個,想盡辦法提高價格,恨不能把土疙瘩賣個黃金的價。相信所以與古董行業(yè)打過交道的都有過走眼**受騙的經驗,花大價錢買回來的贗品,當然如果你專業(yè)知識越豐富經驗越老到不貪心**的機會就少。比如大家都有所耳聞的賭石其實就是專業(yè)眼光加賭博運氣的一種博弈,贏了就賺大錢,反之傾家蕩產的都有。玩古董也一樣。

    俗話說亂世藏黃金盛世藏古董,現(xiàn)在是通脹世道,黃金古董都作為保值升值的投資品種,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普通人花個幾千幾萬,富人更是動則幾千萬幾億,古玩行情被他們炒作得火爆的不正常,賣家一夜暴富,掮客拍賣行也賺個盤滿缽滿。國外很多人家祖上是八國聯(lián)軍或強盜,從中國搶走大量的古董,子孫們拿出來賣給中國人,中國人自己把價格哄抬上去,一種可能就是通過這種交易在洗錢,把資產轉移到國外;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傻,把本來只值幾十萬幾百萬的東西花幾千萬幾億買回來,比如之前那個鬧得沸沸揚揚的圓明園獸首事件,這無疑是在公開支持強盜行為。

    其實如果真對這行感興趣不如看看馬未都的書,知識、歷史、見識、故事、趣味全都不缺。
  •   該書讓人大失所望,內容淺薄,言過其實,完全是一個小古董商寒磣的淘寶過程,情節(jié)既不精彩,又沒有介紹多少讓人覺得過癮的鑒藏知識。
  •   什么知識性也沒有內容平淡,草草收尾,胡編亂寫,上了書托的當了,拜托以后書托們別坑人了
  •   這么厚的書,竟然只寫了這么點東西,不覺得浪費紙?
  •   古董商1:鏟地皮
  •   比較流水的內容,書的質量還行。
  •   好用,值得擁有。喜歡
  •   還沒看,希望還不錯!~~
  •   古董商好看的,上篇的已經說過了哦!
  •     有什么行當不吃虧不吃苦能掙錢,沒有。所以主人公的經歷就是給廣泛想吃軟飯的朋友提的醒,更是給昧著良心做事的人提的醒。這是本好書,更可以說商戰(zhàn)的經典之作。做好事,做好人,是長久平安的關鍵。不要想著做大,做強,做集團,做好自己才是根本。
      這點,談古比絕大多數(shù)人都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