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風流民國奇才怪杰悲喜錄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團結  作者:王學斌  頁數(shù):27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張愛玲曾在小說里說“出名要趁早”,好多人都將其奉為至理名言。然而,當一個心智未全的人突然間暴得大名之后,足否依然能夠謙虛低調?踏實做人?掌控穩(wěn)人生之舵?這似乎很唯,翻遍歷史,少年得志而變得輕狂無羈之輩比比皆是,而不慕虛榮者寥寥無幾。劉師培便是最好的例證。二十歲便已眾呈捧月,升至高嵮,卻在一片叫好聲中失去方向,走向極端,于是一再失足。跌入深淵,不能回頭??蓱z?可惜?可悲?可嘆?

書籍目錄

饕餮未必非名士:梁實秋與吃
 美食世家
 西餐生活
 “酒中八仙”
 晚年談吃
徐志摩: “佳麗誤我?”還是“我誤佳麗?”
 開明包辦
 美麗邂逅
 余情未了
 致命誘惑
 短命情種
林紓:笑罵由他我自聾
少年里社目狂生
百部虞初救世心
我意何曾泥典墳
九死不忘故主恩
柳亞子:“留當他年詩史看”
 欲憑文字播風潮”
 “斯人不出奈蒼生”
 “翻身別寫中華史”
劉文典:我狂故我在
 三位“狂”師傅
 兩尊“真”偶像
 悲喜諸同事
 龐大粉絲團
 狂人已絕種
劉師培:為何總是我失足?
少年得大名
不甘當老二
失足成慣性,
墜落的流星
劉半農(nóng):教我如何不想他
獨門絕技打油詩
北平高校走馬燈
大學教授也瘋狂
舍身忘我為國計
吳稚暉:我是大佬我怕誰
 “罵人神功”
 蔑視國故
 超級怪癖

章節(jié)摘錄

美食世家    很多研究梁實秋的專家都認為他之所以能取得日后巨大的文學成就,能翻譯出卷帙浩繁的《莎士比亞全集》,能擁有家喻戶曉的“雅舍家族”,與其良好的家學緊密相關。這種觀點很有道理。并且此觀點也可以用來解釋梁“貪吃”的緣由,因為他從小便生活在一個美食世家。    梁家地處北京東城內務部街,此處恰好是京城繁華富庶之區(qū)。街東口是東四牌樓,那里商鋪林立,車水馬龍,各類買賣煞是興旺。其中自然少不了經(jīng)營各種小吃的商販。梁實秋記憶最深的是他念小學時每逢走過這條街,總是饒有興趣地站在羊肉床子旁邊看宰羊,或者跑到切面鋪買“干蹦兒”或者糖火燒吃。    梁實秋的父親梁咸熙是個頂呱呱的美食家。經(jīng)常光顧北京的那些有名的飯莊、酒樓,對其中的美味佳肴如數(shù)家珍,信手拈來。當然,令梁咸熙最鐘情的當屬厚德福飯莊。由于經(jīng)常在此處推杯換盞、品嘗美食,于是他同掌柜陳蓮堂逐漸熟識,并發(fā)展成為莫逆之交。后來,梁咸熙更是頻頻給陳支招,為飯莊的發(fā)展獻計獻策,兩人竟共同合伙在沈陽、哈爾濱、青島、西安、上海、香港等地設立了分店,將厚德福的旗號推向了全國。梁咸熙經(jīng)常去飯莊吃飯談事,作為兒子的梁實秋自然要隨侍在側。其實說句實話,名義上是陪同。實際上多半乃為改善伙食,犒勞一下自己的饞嘴。梁實秋六歲時的一天,隨父親去煤市街的致美齋赴宴,異想天開地竟端起酒盅,喝起了酒,父親微笑著未加禁止。在父親看來,“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己酒量似海,兒子也應是千杯不醉的“仙人”級選手。豈料幾盅落肚,梁實秋便醉眼惺忪起來,“先君禁我再喝,我一聲不響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湯,潑在他的一件兩截衫上。隨后我就倒在旁邊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梁實秋從此深深地為自己這次飲酒致亂而懊悔不已。長大之后,應酬多了,飲酒的機會也多了,但有了過去的那次慘痛經(jīng)歷,他再不肯也不敢飲過量之酒?!盎窗腴_,酒飲微醺”,《菜根譚》上的這句話,成了他飲食征逐場上的箴言,以為那“才是最令人低回的境界”。    父親能吃善喝,堪稱飲食行家,而梁實秋的母親也身懷絕技,是一名烹飪高手。直到晚年:梁實秋還對母親的廚藝念念不忘,贊不絕口。母親有好多拿手的絕活。平常她是不下廚房的,但如果父親或他人苦口相勸,她方才挽起袖子親操刀砧,“做出來的菜硬是不同”。是故,每逢母親下廚掌勺,梁實秋和他的兄弟姐妹們便早早的坐在飯桌前,睜大眼睛,雙手托腮,恭恭敬敬地等待噴香的飯菜端上來。等菜上齊了,一家老少各就各位,拿起筷子,一邊夾菜,一邊稱贊,其樂融融,這真可謂最美好愜意的時刻啦!梁實秋記憶十分清楚的是,一次合家喝核桃酪。起因是這之前父親帶領全家人到以核桃酪聞名的玉花臺吃午飯,祖孫三代,濟濟一堂。正菜吃罷,伙計送上一缽核桃酪,端的是“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絕”。大家都狂喜不止,但母親卻淡淡地說:“好是好,但是一天要賣出多少缽,需大量生產(chǎn),所以只能做到這個樣子,改天我在家里試用小鍋制作,給你們嘗嘗?!毖韵轮庥窕ㄅ_的手藝不過爾爾。話音剛落,便立即提起了大家的興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語,使用激將法慫恿母親“出山”。母親也決不食言,果然在一天做了一頓令全家人經(jīng)久難忘的核桃酪。據(jù)梁實秋回憶,母親做的核桃酪,“微呈紫色,棗香、核桃香撲鼻,喝到嘴里黏糊糊的,甜滋滋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嚨里去?!?   正是父母的熏陶,梁實秋自小便對飲食之道產(chǎn)生了超凡于常人的興趣。他開始走出家門,走街串巷,來往在三教九流之間,流連于飯莊酒肆之中,打聽各色食品的名稱、沿革、制作、銷路,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底蘊,漸漸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由純乎興趣到形成學問,梁實秋觸摸到了北京飲食文化的三昧。    “豆汁”是老北京最普通且又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所謂豆汁,不過是綠豆渣經(jīng)發(fā)酵后煮成稀湯,淡草綠色而又微黃,稠稠的,混混的,熱熱的,味微酸又帶一點霉味。喝時須佐以辣咸菜。午后啜兩三碗,愈喝愈辣,愈辣愈喝,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后止。若在鄉(xiāng)下,豆渣只有喂豬的份,鄉(xiāng)下人從不懂喝豆汁。但北京人沒有不嗜豆汁的。因此梁實秋十分肯定地說:“能喝l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北京城里有一種賣“面筋”的小販很奇特。每到下午,就開始沿街叫賣,高聲喊著:“面筋呦!”他口里喊的是“面筋”,但主顧呼喚他時卻須喊“賣熏魚兒的”,待到了面前,打開貨色一看,壘壘然挑子上擺放的卻又都是“豬頭肉”。有臉子、只皮、口條、腦子、肝、腸、苦腸、心尖、蹄筋等等。梁實秋最欣賞的,是這種小販“刀口上手藝非凡”。有了顧客時,只見他“從夾板縫里抽出一把菲薄的刀,橫著削切,把豬頭肉切得其薄如紙,塞在那火燒里食之,熏味撲鼻”!梁實秋給予的評價是:“這種鹵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煨煮熏制中有特殊的風味,離開北京便嘗不到?!?   能與之媲美的,是傍晚出現(xiàn)的街頭的賣“羊頭肉”的。賣羊頭肉將刀板器皿同樣刷洗得一塵不染,切羊臉子時片出的那一片薄肉同樣是一手絕活。而后從一只牛角里灑出一撮特制的胡鹽,沾灑于肉片之上,包顧客滿意。梁實秋對此也有評論:“有濃厚的羊味,可又沒有濃厚到膻的地步。”    還有零食小販的叫賣,亦是北京的一絕。許多零食小販的叫賣功底已頗有些專業(yè)水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只消照原樣搬上舞臺,便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梁實秋早注意及此,通過細心觀察,他發(fā)現(xiàn)北京零食小販的叫。賣似乎與京劇的流行還大有關系,并且能區(qū)分出不同小販的不同聲口、不同韻調、不同節(jié)奏,“抑揚頓挫,變化頗多”。但大體而言,其主要類型不外以下三項:“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臉,有的沉悶如黑頭,又有的清脆如生旦”。P4-6

編輯推薦

王學斌編著的這本《別樣風流(民國奇才怪杰悲喜錄)》生動描述了梁實秋、徐志摩、劉半農(nóng)、林紓、劉文典、劉師培、柳亞子等諸多民國名人的奇聞軼事。     梁實秋的美食生活,徐志摩的愛情之路,劉文典的狂傲,劉師培的失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別樣風流民國奇才怪杰悲喜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容很好,老公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