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國際文化 作者:張紅萍 頁數(shù):344
Tag標簽:無
前言
上世紀的才女中,出類拔草者可謂多矣,但若論多才多藝,非林徽因莫屬矣。 上世紀的才女中,品學兼優(yōu)者可謂多矣,但若論品學貌兼顧者,非林徽因莫屬矣。 上世紀的才女中,佳話、傳奇、艷情者多矣,但若論如徽因之佳話者少矣。 上世紀的才女中,集佳話、傳奇、艷情、才藝、品學、美貌于一身者,非林徽因莫屬。數(shù)上世紀風流女子,還看徽因。 評價林徽因,僅說她的才藝、品學、美貌、佳話,并非她的全部價值,她的特殊價值在于開風氣之先,在于她在歷史的局限中盡一個女子之所能所作的努力和探索。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現(xiàn)和她的成就與價值是時代與個人結(jié)合之果,徽因也不出此屬。 論女人,不能不論及她較之男人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她的社會地位和處境?;找虻臅r代是中國歷史上女人的地位將變而未變之時,她幸,因為時代思潮已有所變,她之不幸,因為還不是一個婦女解放的時代,女子還為舊思想、習俗、倫理所困,不得自由。但她卻在這樣的時代夾縫中坦然地做自己,竭盡所能地努力去爭取,終于爭得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找蛞簧幸鈯^爭,得一理想現(xiàn)狀,但期間甘苦自知?,F(xiàn)代的人不理解徽因者多,至今竊竊私語者不計其數(shù)。 有關(guān)林徽因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關(guān)系,世人各持己見,但可有比徽因做的更好的?除這結(jié)局外可有更好的結(jié)局?知人論世,不能超越歷史,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旁觀者清,設(shè)身處地可能更接近歷史真實。 徽因是歷史時代與個人天賦秉性所造就的。非美麗、聰慧;非出身于官宦與書香門第;非有不同尋常的父親;非父親居于上流社會;非16歲游歷歐洲,擴大見識;非與梁啟超之公子結(jié)為秦晉之好;非與徐志摩相識,非與泰戈爾相見;非教會學校熏陶;非美國留學深造,學習建筑;非梁思成忠誠愛護;非金岳霖克制呵護;非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沒有今日之林徽因矣。特殊的天賦、機緣造就一陽春白雪女子,百年一人矣。 徽因凸顯于眾才女之上,實因事業(yè)成就矣!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與梁思成齊名),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史家;國徽的主要設(shè)計者,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重要參與者;最優(yōu)秀的女詩人。這所有的成果奠定了她特殊的歷史地位。這是她在歷史上毀譽不可磨、不可抵的重要原因。現(xiàn)實、教育和學習使她懂得女人不是男人的月亮,只有與男人比翼齊飛,才能有同等的榮譽,同等的價值,才能擁有平等、自主,才有意義。 林徽因的一生,如果說有什么不盡人意者,那也是為社會數(shù)千年之思想、習俗、情理所困導(dǎo)致。而其后,當她自主意識漸強之時,她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對人的理解、善意、慈悲、包容、助力。 徽因的熱情、熱心也是她留得美名的原因,見過她的人沒有不懷念她的??上松y以十全十美,病魔跟隨、折磨徽因半生,以55歲之英年早逝,不可謂不可惜矣。 今年是徽因誕辰107周年,用這些文字紀念這位文藝復(fù)興式的才女,是我們對她最好的紀念,了解真相才是對她最大的尊重。
內(nèi)容概要
《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林徽因傳》以簡潔優(yōu)美的筆法講述了林徽因的曲折人生和情感歷程。林徽因是中國著名建筑學家,著名作家,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shè)計。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的一生經(jīng)歷了時代變遷與戰(zhàn)火洗禮,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她竭盡所能爭取自己的人生,以其美貌、聰慧和她在建筑、文學方面的造詣,留給后人一段難忘的佳話。
作者簡介
張紅萍,女,學者,現(xiàn)居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女性學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女性及性別研究。著作有:《三晉文化研究》《情有獨鐘——古今中外女作家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女人,做自己》《民國四女子》《民國四才子》《林徽因畫傳》《陸小曼畫傳》《女性生命價值的重構(gòu)——女性休閑的歷史考察》《中國女人的一個世紀》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林家有女
第二章 艱難抉擇
第三章 美國求學
第四章 曠世之戀
第五章 建筑學家
第六章 太太客廳
第七章 傾城之戀
第八章 建國以后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林家有女一林徽因,祖籍福建,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是光緒15年(188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一直在浙江做官,歷任金華、石門、仁和、孝豐知縣和海寧知州,家境富裕。林孝恂學識淵博,重視教育,在任期間創(chuàng)辦養(yǎng)正書塾、養(yǎng)蠶職業(yè)學堂,是清朝末年創(chuàng)辦新學的前驅(qū)之一。林孝恂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杭州的家中設(shè)立家塾。家塾分國學與新學兩項,國學延請林紓主講,新學延請林白水主講。林徽因的父親、叔叔和五個姑姑在當時都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打下了國學的深厚基礎(chǔ),同時又受到新學的啟蒙和熏陶。林徽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與書香門第完美結(jié)合的開明士紳家庭。這樣家庭的子女,從小既注重學養(yǎng)的修煉,又注重家國志向的培養(yǎng)。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徽因2歲那年赴日本留學。就像那個時代有志向的士紳家庭一樣,林孝恂對長子林長民寄予厚望,希望他通過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法律專業(yè)的學習,將來能在政府部門任職,并且獲得功名,對國家有所貢獻。祖父林孝恂特別喜愛長相酷似祖母的長孫女林徽因,徽因聰穎靈秀,幾乎得到全家上下的喜愛,而大姑母對她更是寵愛有加?;找蚰陜H4歲,祖父就讓她跟著表姐們,由大姑母啟蒙讀書。徽因的祖父、父親都是當時的有識之士,他們在男孩女孩的教育問題上,基本持男女平等的觀念。也許女孩將來要嫁人,但學習知識同等重要,因此徽因與表姐們的學習絕不像當時一般家庭的女子只是應(yīng)付,而是系統(tǒng)扎實的正規(guī)教育。正因為徽因從小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國學教育,才使她打下國學方面的堅實基礎(chǔ),為日后成為著名的女詩人奠定了基礎(chǔ),家庭對徽因的教育直接成就了林徽因的詩歌事業(yè)。1910年,林長民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學成回國?;貒螅哂羞h大抱負的林長民在家鄉(xiāng)福建創(chuàng)辦了福州私立法政學堂,擔任校長,希望通過啟發(fā)民智,改造國民,振興國家,富國強民。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林長民把法政學堂交給別人管理,自己奔走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傳革命。改革中國現(xiàn)狀是他終身的抱負,他發(fā)起組織了“共和建設(shè)討論會”,擁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為領(lǐng)袖,并促他回國。在他看來,只有梁啟超才配做改革時代的領(lǐng)袖,從此以后,他與梁啟超互引為知己,共同為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家而奮斗。1912年,徽因隨祖父遷居上海,并在那里的教會學校讀書。1913年,徽因的母親何學媛隨丈夫定居北京。1914年,徽因隨祖父來到北京,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并與表姐妹們?nèi)胗虝W校培華中學學習,一直到出國留學。培華教會中學由英國人開辦,教師全部啟用外國人,授課全用英語,這為徽因后來去英國游歷和美國留學打下了扎實基礎(chǔ)。徽因所受的西式教育,家庭沒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孩子是無法享受的,一個女孩能在這樣一流的學校就讀近10年之久,非一般家庭所能為。多年以后,徐志摩的第一位妻子張幼儀回憶過去自己的不幸婚姻時,不無感慨地說,假如她也能受到像林徽因那樣的教育該多好,那樣的話,也許徐志摩就不會看不起她。因此那個時代一個女子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徽因在那個時代的女子中是最幸運的,因為她有開明的父輩,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得以成為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從小就脫穎而出。在北京培華中學的學習安定而充實,由表姐們陪伴的徽因快樂而幸福。12歲的徽因看起來純潔天真,卻已經(jīng)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了,父親看著自己聰慧美麗的女兒別提有多高興、自豪了。林長民是立憲派的領(lǐng)袖,在張勛復(fù)辟期間,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勛復(fù)辟,1918年段祺瑞任總統(tǒng)后,任命林長民為司法總長,梁啟超為財政總長,這兩個志同道合、情意相投的知己成了同事,切磋學問,共商國事,長相往來。徽因的個人才智、家庭環(huán)境、社會地位、教育背景令人羨慕,她本該是一個不諳世事、快樂無憂的少女,可我們從徽因少女時代的照片看,比之表姐妹們,她的氣質(zhì)略帶憂慮,這一氣質(zhì)使她變得沉郁寡歡,甚至心事重重?;找蛩鶓n在于母親,如棄婦般的母親的眼淚讓徽因明朗的天空夾雜了朵朵愁云,這愁云倏忽飄過徽因心間,投下了陰影。這陰影此后在徽因選擇丈夫的問題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陰影,使她日后將她自己的家庭置于一切之上。過去,年輕人的婚姻全由父母包辦,即使開明士紳家庭也不例外?;找蚋赣H雖然后來貴為司法總長,但他的婚姻也是父母包辦的。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為他挑選了一個妻子,多年未有子出,父親又為他挑選了第二個妻子,即徽因的母親何雪媛。母親出生商人家庭,沒有受過教育,脾氣性情也不乖巧,不得丈夫?qū)檺?,也不招大家庭的喜歡。結(jié)婚8年才生下徽因,后來又生了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但不幸夭折。父親嫌母親愚昧無知、性情頑劣,又沒有給他生下兒子,因而再娶了一個更年輕漂亮的妾。年輕的太太不僅漂亮可愛,還懂得如何討好丈夫,因此父親與妾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住在寬敞明亮的前院,而被棄的母親和徽因則住在逼仄陰暗的后院。當前院傳來迎來送往的歡聲笑語時,此時徽因和母親則顯得落寞而憂傷。父親與母親長期分居,父親很少到母親的后院里來,倒是徽因常常喜歡到前院去與弟弟妹妹玩耍。這令母親大為不快,為此常常責備訓斥徽因,讓徽因左右為難。徽因愛父親和弟弟妹妹,又恨父親對母親的無情?;找驉圩约旱哪赣H,但恨母親的不爭氣。母親與徽因在各個方面都不相同,她是她最親的人,但又是她最不喜歡的人。家庭生活的這一幕影響了徽因的一生,促使她在日后的歲月中爭取獨立自主,不受人擺布。父親死后,徽因和母親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她們常常意見不和,徽因曾寫信給費慰梅說:“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到了人間地獄。我并沒有夸大其詞。頭一天我就發(fā)現(xiàn)我的媽媽有些沒氣力。家里彌漫著不祥的氣氛,我不得不跟我的同父異母弟弟講述過去的事,試圖維持現(xiàn)有的親密接觸。晚上就寢的時候我筋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我知道我實際上是一個快樂和幸福的人,但是那早年的爭斗對我的傷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現(xiàn),我就只能沉溺在過去的不幸之中?!?這是徽因在幸福、美滿的一生中最大的苦痛和煩惱。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徽因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女人的地位將變而未變之時,她幸,因為時代思潮已有所變,她之不幸,因為還不是一個婦女解放的時代,女子還為舊思想、習俗、倫理所困,不得自由。但她卻在這樣的時代夾縫中坦然地做自己,竭盡所能地努力去爭取,終于爭得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張紅萍
編輯推薦
《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林徽因傳》是最精美的林徽因傳記,一代才女的曲折人生和情感歷程。附贈林徽因詩文精選集和林徽因私人相冊光盤,全面收錄了林徽因的精選文字和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極具收藏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