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作者:波音  頁數:207  字數: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來的五百年里,世界歷史猶如按下了快進鍵,昔日那些延續(xù)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帝國紛紛落幕,不論是橫跨歐亞的東羅馬帝國,美洲的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還是亞洲的莫臥兒王朝或中華帝國,統(tǒng)統(tǒng)遭到了下架處理。一些近代意義上的大國強勢崛起,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幾十年。    最開始崛起的幾個國家,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都曾經是西歐可憐兮兮的窮鄉(xiāng)僻壤。它們奮斗之初哪有什么宏圖大志,純粹是為了一件事而奔波——發(fā)家致富奔小康。本國土地狹小,物產有限,要發(fā)財怎么辦?正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些國家的人們揚帆出海,渴望一圓發(fā)財夢。    他們成功了,不僅腰纏十萬貫,衣錦還鄉(xiāng),還用海洋貿易賺來的財富作為資本,推動了歐洲工業(yè)革命的興起,這幫歐洲鄉(xiāng)巴佬實現(xiàn)了從“歐洲制造”到“歐洲創(chuàng)造”的轉變,再也不必眼饞東方國家的富庶了。    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西方列強的興起最初都來自于它們經濟實力的增長,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財富,它們都超越了昔日的那些大帝國。因此當我們在透視大國興衰的秘密時,不可避免要關注它們的經濟興衰,關注它們是如何變富的,看看那些大國的點石成金的手指頭有什么奧秘。    近代以來興起的大國中,雖有些如今已經淪為二流;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但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一百年前強盛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雖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zhàn)、漫長的冷戰(zhàn)和數次經濟危機,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國力強盛的國度。這些現(xiàn)象提醒我們,國家興衰既有四海皆準的經濟共性,也有異彩紛呈的經濟個性。    本書站在經濟的視角,力求講述五百年來世界歷史和經濟演變中的精彩故事,特別是那些影響大國命運的經濟共性和個性。這些故事不僅對我們看清歷史迷霧背后的真相有幫助,對于我們分析今日世界的來龍去脈同樣有借鑒意義。    本書繼續(xù)延續(xù)筆者在上一本拙作《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中的寫作原則——“惡搞不史實,史實不惡搞”,在面對史實問題時,注重證據和邏輯;對于不涉及史實的部分,用活潑、時尚和調侃的語言,讓讀者在愉悅中閱讀歷史,感受歷史的趣味。    感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特別感謝編輯王律,她在本書構思過程中建議筆者把主題聚焦在近代以來的歷史與經濟變遷上。感謝插圖作者周楠為本書制作插圖。感謝素材整理者齊月珍。最后感謝所有的讀者,你們的每次贊揚和批評都增加了筆者的精神收益。

內容概要

香料貿易的豐厚利潤讓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大陸: 從美洲帶來的黃金毀滅了西班牙王室;
一紙空文讓英國人開創(chuàng)了美國殖民地, 稅收要了法蘭西的命 拒交3便士茶稅,卻催生了美國。
本書從經濟的視角,講述了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世界主要大國的崛起與衰敗,包括大航海時代、奴隸貿易、金幣銀幣之爭。揭示了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對近現(xiàn)代歷史的推動,以及大國興衰的深層原因。
講述的雖是漫長的歷史、枯燥的金錢關系,但語言的風趣詼諧、角度的新穎獨特,一定會讓諸位愛不釋手,不忍一氣讀完!

作者簡介

波音
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任國內某知名雜志總編助理、執(zhí)行主編,常年擔任經濟專欄主筆。所寫經濟類、科學類文章發(fā)表于國內多家知名媒體。
著有《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從此愛上經濟學》《閱讀宇宙》等叢書。其中《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及本書的繁體版均即將在臺灣出版。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面朔大海,香料路開
古都陷落,吃貨抓狂
葡萄牙人縱橫四海
扼住威尼斯的咽喉
第二篇 黃金砸暈西班牙人的頭
不靠譜的計劃和非主流的航海家
一紙契約締造一代強國
別談宗教感情,太傷錢了
無敵艦隊海底撈
第三篇 奴隸貿易是怎么沒的
魯濱孫是個奴隸販子
三角貿易賺大錢
看不見的手扳倒血腥的手
非洲酋長們?yōu)槭裁礇]發(fā)大財
第四篇 從羊吃人到日不落
可惡!愛心地被霸占了
瓦特身后的神秘社團
無視經濟的瘋子帶來經濟飛躍
把皇家特許狀貼遍全球
第五篇 英鎊、黃金和牛頓爵士
“大剪刀”向銀幣下手
錢幣到底該算多少錢
牛頓出馬,銀幣遭殃
金劍出鞘,誰與爭鋒
第六篇 法國還在.但錢沒了
太陽王光芒下的財政陰影
一位賭王的經濟傳奇
征稅要了法王的命
第七篇 兩個拿破侖。別蛘滑鐵盧
皇帝陛下的獨門準備金
大陸封鎖,作繭自縛
誰負誰勝天知曉
第八篇 美利堅是何種國
野蠻生長的北美殖民者
為了3便士茶稅,丟掉13個州
賭王的美國高徒
我殺死了銀行
第九篇 南北戰(zhàn)爭:讓稅再飛一會兒
關稅闖大禍
李將軍在華爾街的左路軍
美國的第一桶金
第十篇 黃金與白銀之戰(zhàn)
黃金V.S.白銀,英吉利V.S.西班牙
加州黃金普照全球
美國HOLD不住了
銀價大跌,清朝的賠款怎么算
銀價大漲,銀本位歸天
第十一篇 德意志覺得地球太小
一個中歐小國的勵志故事
德意志商業(yè)帝國
磚家把德意志忽悠瘸了
一戰(zhàn)爆發(fā)與錢無關
殖民地多了,真挺累的
第十二篇 兩個凱思斯劣徒點爆全球
新政神話的破滅
希特勒高舉凱恩斯大旗
美國金雨澆灌納粹惡根
沒有帶頭大哥的世界
第十三篇 在布雷頓森赫里紙醉金謎
美元成了世界Q幣
黃金總庫暴走江湖
前蘇聯(lián)黃金救援美國
乞丐都不收美元了
國家信用多少錢一斤
第十四篇 石油喪鐘,為誰而鳴
石油危機震世界
木炭、泥炭和煤炭
美國坐在高高的油桶上面
吃石油長大的一代
石油的尖峰時刻
石油本位的世界經濟
尾聲潮涌潮落五百年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我們前面的那個問題“為什么白人作出了解放黑奴的決定”還沒有解答。別著急,答案馬上揭曉,不需要等到廣告之后。 其實,真正讓奴隸貿易走向衰落的原因,正是我們剛剛談到的經濟上的“看不見的手”。 早期的販奴貿易是暴利行業(yè),但就像所有行業(yè)都會經歷從朝陽產業(yè)到夕陽產業(yè)的規(guī)律一樣,奴隸貿易的利潤率也在逐漸走低。 首先是奴隸成本的增加。我們對清朝末年清軍被英國、法國等列強打得滿地找牙的屈辱史印象深刻,可能會以為歐洲人在對付非洲土著部落的時候會輕而易舉地拿下,其實不然。清朝與英國正規(guī)軍正式交手是在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那時候英國已經船堅炮利,軍事技術遠勝清朝??韶溑Q易最猖獗的時期是在18世紀,那時候歐洲各國的軍事技術還不像鴉片戰(zhàn)爭時那么先進,對付冷兵器武裝的優(yōu)勢是有的,但也很有限。 非洲土著部落當然實力不如清軍,但他們有自己的天然優(yōu)勢,就是非洲的叢林環(huán)境。正如一位白人作家描述非洲時所說,“火炮只能打進內陸一丁點兒的距離”,當時歐洲人的軍事優(yōu)勢只能在海岸線附近逞強,一進入叢林作戰(zhàn),土著部落可以把白人侵略軍當猴耍。 另一個讓歐洲殖民者頭疼的麻煩是非洲的各種古怪疾病。世界上一些赫赫有名的疾病,追根溯源都是從非洲首先發(fā)現(xiàn)并傳播的。白人就算能夠占據非洲的叢林地區(qū),由于當時衛(wèi)生水平落后,他們也會被叢林里的瘴氣、濕熱和各種疾病打敗。 所以,奴隸販子要得到黑人奴隸,最好的方式是與非洲一些部落合作,給這些部落提供軍火,讓他們幫助自己抓奴隸。奴隸貿易剛開始的時候,許多非洲黑人毫無戒備,因此很容易抓獲大量的黑人當奴隸,白人支付給每個奴隸的價格也很低。隨著非洲各個部落大打出手,相互抓捕對方,白人購買黑人運走做奴隸的消息也傳遍了非洲大陸,再想抓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抓人部落的成本上升,他們向白人的要價也提高了。 那些幫白人抓奴隸的非洲部落,除了需要軍火和一些歐洲的工業(yè)產品外,還需要一種特殊的東西——貝殼。在當時非洲的一些地區(qū),貝殼是作為貨幣使用的,甚至還可以兌換非洲出產的黃金! 通過貝殼與黑人奴隸的比價關系,我們可以一窺奴隸成本的上升。 歐洲人對奴隸的需求旺盛,但非洲沿海的貝殼量不足,于是曾一度控制印度洋的葡萄牙人就從印度洋找到貝殼產地,裝滿整船的貝殼,運送到非洲換奴隸。此后,擊敗葡萄牙的荷蘭人和再后來擊敗荷蘭的英國人也都加入到貝殼換奴隸的生意中。 剛開始的時候,大約120英擔的貝殼就能買到一整船約五六百個黑人奴隸(1英擔=112磅,大約為100斤)。但隨著抓捕難度的加大,以及黑人部落要價的提高,一整船奴隸的價格很快上升到了二三百英擔。18世紀一個在西非的奴隸販子抱怨說,購買一個奴隸的價格從100磅貝殼上漲到136磅,從12支槍上漲到16支槍,從5包巴西煙草上漲到7包,從25匹亞麻布上漲到36匹,從一桶(約40升)法國白蘭地上漲到一桶半,從15磅火藥上漲到150磅。這還僅僅是奴隸販子在不長的時間里觀察到的成本上升。實際上,奴隸貿易中“采購”奴隸的成本是長期上揚的,吞噬了奴隸販子的一部分利潤。

編輯推薦

《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站在經濟的視角,力求講述五百年來世界歷史和經濟演變中的精彩故事,特別是那些影響大國命運的經濟共性和個性。這些故事不僅對我們看清歷史迷霧背后的真相有幫助,對于我們分析今日世界的來龍去脈同樣有借鑒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看過上本《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后,對作者的才華甚是佩服,《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繼續(xù)延續(xù)了“惡搞不史實,史實不惡搞”的風格,寓教于樂。拿起此書頓時愛不釋卷,讀完方休,而又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難,更何況偌大的民族和國家,古往今來,經濟對世界發(fā)展起了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無一不與“錢”相關。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或對外戰(zhàn)爭,哪一樣又能離得了錢呢,遠到漢武大帝,永樂大帝,進到美帝國主義,如果沒有錢,窮光蛋一個,還能到處耀武揚威嗎?殊不知,及時強大如山姆大叔,沒錢時也只能折損在越南戰(zhàn)場。縱觀世界時,其實就是一部金錢帝國史,你方歇罷我登場,來來去去,作者以豐富的時事資料和詼諧的語言為我們一展世界上各個主要國家的歷史地理,外加經濟學。
    本書寫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香料貿易的豐厚利潤讓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大陸,使亨利王子稱為一代航海偉人,也因航海家迪亞士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道路;從美洲帶來的黃金毀滅了西班牙王室;一紙空文讓英國人開創(chuàng)了美國殖民地;稅收要了法蘭西的命;石油本位的世界經濟。從經濟的視角,講述了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世界主要大國的崛起與衰敗,包括大航海時代、奴隸貿易、金幣銀幣之爭。
    嚴謹中帶著幽默,枯燥的世界歷史和地理就這樣邊玩邊學的深深引入腦海里,你的夢里,你的心里....也有了小小的談資。更為難得的是通篇貫徹的經濟學的原理,不知不覺中對經濟學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向好多好友推薦了本書,因為透過錢眼能了解歷史,了解地理,了解歷史名人的奇聞異事,學習經濟,寓教于樂。再次對作者予以高度的評價和贊揚,麻煩再寫出更多更好的新書來犒勞廣大書迷。
  •   這幾年世界的經濟發(fā)展并不太平,全球面臨著金融危機和商業(yè)周期收縮的雙重打擊,危機使得周期調整難度加大,衰退程度加深,蕭條時間延長,從次貸危機開始,國際機構就頻頻下調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而希臘的債務危機更使得世界經濟學家陷入一片悲觀之中。不過由于全球反危機與反衰退的意識逐漸增強,世界各經濟大國逐漸開始采取措施,希望能夠逐漸拯救世界經濟于水火之中,力求自保的同時,能夠刺激整體經濟發(fā)展。
    世界經濟走勢不僅僅讓經濟學家們傷透腦筋,連平民百姓在街頭巷尾的話題也都逃不開這個話題,那么有沒有一本書能夠簡單易懂地介紹經濟歷史知識書籍呢?波音的這本《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便是這樣一本好書。
    波音國內某知名雜志總編助理、執(zhí)行主編,常年擔任經濟專欄主筆,他曾經發(fā)表過《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我國歷史的興衰演變進行深層次分析,而《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則是他沿襲上一本著作的風格,以詼諧的語言風格、新穎的觀點和有力的理據,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講述大航海時代開始的世界主要大國的崛起與衰敗。大航海時代的香料貿易揭開了本書大國經濟史的序幕,從葡萄牙人縱橫四海的好運氣,再到西班牙人的黃金,然后是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就連貌似復雜的凱恩斯主義和布雷頓森林體系都被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述出來,頗有趣味。
    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給歐洲人帶來大片的土地,并促進了各大洲的自由貿易,此后的工業(yè)革命,開啟了科技進步的大門,世界經濟也逐漸發(fā)展起來,但經濟的發(fā)展卻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對資源的掠奪,都造成極大的危害。特別是資源逐漸緊缺的情況下,競爭加劇,戰(zhàn)爭也會由此產生?;仡櫧洕l(fā)展史,也能夠看到戰(zhàn)爭在其中起到的穿針引線的作用,就像本書尾聲中說的那樣:“地球上已經沒有另一個美洲大陸等待人們去發(fā)現(xiàn)和利用,移民其他星球還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夢境”,那么一旦資源耗竭,以掠奪為目的的戰(zhàn)爭就會爆發(fā),屆時又是人類的又一次災難。
  •   彈指一揮間,世界上下五百年,風風雨雨,世界各國在世界之林中大起大落,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幾十年,各國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廝殺、拼搶,一些國家飽經戰(zhàn)爭之苦、經濟衰落后依然國力強盛,而一些國家淪為二流。到底是什么在操控著這些大國的興衰吶?在這里,暫不回答這個問題。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開這本《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答案一切揭曉。作者波音從經濟角度分析了五百年世界大國的成長、榮辱、興盛、衰敗。我們從中可以汲取很多經驗、教訓。本書從拜占庭帝國講起,帝國紛紛落幕,近代意義上的大國強勢崛起,首先是葡萄牙、西班牙,他們曾是海上一霸。葡萄牙靠打通香料的貿易往來,西班牙靠強勢掠奪都輝煌一時,但可惜他們都沒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了,而西班牙奢侈地揮霍著他們的戰(zhàn)略品,再加上橫征暴斂的稅收、荒唐透頂的貿易限制,他們扼殺了自己。后來的英國由于在經濟、政治上的創(chuàng)新,成為了日不落帝國,但他們的殖民地范圍過大,又對證券市場沒有把握住,最后老大的位置拱手相讓。美國,這個新起之秀,雖然繼承了英國經濟、政治上的創(chuàng)新,但高關稅差點讓這個世界霸主分崩離析,再加上羅斯福的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政策,令美國的經濟后患無窮。前蘇聯(lián)也犯了同羅斯福一樣的錯誤,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以及農業(yè)政策的錯誤,最終讓這個國家走到盡頭。德國,本是勤勤懇懇的耕耘著自己的土地,但最后被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靠掠奪維系經濟模式的政策毀滅了。這些國家相繼強大起來,但也落寞過,在這起起伏伏的狀態(tài)下,是什么改變著他們的命運?也是這篇書評第一段最后提出的問題。看完這本書,我們不難得出答案,是經濟,對就是經濟,不是武力,不是科技,不是個人意愿,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經濟在決定著各國的命運。他們?yōu)樽约悍赶碌慕洕e誤付出了慘痛的大家。如今,資本主義國家屢遭經濟危機的迫害,中國作為貿易大國,也或多或少受到牽連,我們怎樣掌控自己的經濟命脈吶,那就得靠中國人的睿智與團結了。
    從本書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故事。說起牛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三定律、微積分和光粒子說。并且他被女王封為爵士,但這爵士的頭銜不是因為他的科學貢獻,而是因為牛頓的經濟學和金融能力,正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面對英國復雜的貨幣問題時將黃金扶正,將英鎊與黃金掛鉤,這樣的金本體系就是從牛頓主持鑄幣局期間開始的。他的杰出工作給自己帶來了無比的榮耀。像這樣有意思的故事在《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書中比比皆是,由于我對葡萄牙的偏愛,很喜歡開篇葡萄牙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是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讀者還能看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前前后后。還有兩個拿破侖給我們帶來的不一樣歷史、不一樣的思考,以及美國的誕生歷史。總之,這本書會讓你愛不釋手。
    我很是佩服作者的歷史知識和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真知灼見。像我這樣,上學時,對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從不感冒的人讀起這本書來也是津津有味。所以,知識的局限不妨礙我們閱讀此書。建議大家讀來讀一讀《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
  •   我該如何表達我對《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這本書那震驚的狂喜呢?我該如何表達我對波音哥的崇拜之情呢?自從跳入書的海洋,我愛上了許多作者。上到文學巨匠,下到言情小新人兒,我從他們每個人那里都學到了或多或少寶貴的東西。只是從來還沒有哪個作者如同波音哥這般讓我驚喜不斷。叫哥純是因為崇拜,到底誰大還真不好說。嘿嘿。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事物的感知也不同。我這樣一個不愛歷史不問經濟不理政治的文科生,如今愛死了波音哥寫的經濟口味政治潛伏的歷史書。憶當年,我不待見歷史政治,歷史政治也不待見我,以至于在高考中它們倆成功的拖了我的后腿。我雖譴責自己不勤奮太頑固,可卻也從未改變初衷,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墒菦]想到啊,真的沒想到,這世界果然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F(xiàn)在我居然喜歡讀波音哥寫的經濟歷史政治大串燒了!一個白天捧著這本書不撒手,凌晨三點半從夢中醒來,又是捧著《錢眼》一頓啃。我早已知道,不吃可以,不喝也行,不讀書就得shi---精神空虛shi。只是我沒想到呀沒想到,居然可以讀到一本如此肥美酣暢的天外來書。感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感謝當當啊,讓我就此認識了波音哥,就此不愿再放手。
    我該如何描繪波音哥的寫作風格呢?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喜歡有人恨?呵呵。我這分明是在挑起事端,太不講究了。其實波音哥沒做任何壞事情,不過是用當今最前衛(wèi)的語言,最恰到好處的比喻來調侃了一下最近五百年的世界歷史嘛。不過是用生動到位的語言,給普通老百姓和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人上了一堂老少咸宜耳熟能詳風趣幽默卻又意義非凡的政治經濟歷史三位一體的大課嘛!正如上面所說,對經濟政治歷史漠不關心甚至是討厭之極的英文教師也開始開竅了,如同鐵樹開花一般,一下子愛上了經濟政治和歷史它們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愛上它們仨,它們仨也放下身段對我敞開了胸懷,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那么是誰讓我愛上它們仨了呢?正是波音哥這本《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
    長大以后的我,參加了工作的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意識到要做好老師就應該對這世界上的一切知識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在上課時恰到好處的講給學生聽。我還深刻的意識到了要做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文化的人就必須關心國內外實事,唯有關心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有深刻了解和認識的人,才能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才能更好的對這個世界盡他的微薄之力。而政治經濟和歷史這支大串燒就是你想了解這個世界的突破口和根本所在。多年來我雖明白,卻還是不夠成熟不夠理性。書買了不少,沒有一頁能看進去。我知道問題不在別人而是在我自身,可我卻從不敢想中國可以出現(xiàn)波音哥。以前我不知道我的頑石腦袋也可以開竅,一下子扎進經濟政治歷史的大潮中去,現(xiàn)在我知道了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是恒古不變的。不管你有多么的食古不化,多么冥頑不靈,多么剛愎自用,多么懶惰成性,只要你能遇到你的伯樂,你的領路人,你的那盤菜。我的那盤菜當然是波音哥啦!
    跟隨我心寫到這里,我還是不想對這本書的內容作具體的劇透。一方面我不舍得把我嘗到的這個美味無私的與大家分吃,另一方面我也不想剝奪大家親自品嘗從未嘗過的美味的那種味蕾的驚喜。如果你還是想要知道這本書到底有如何的魅力,那么我姑且作一小點劇透吧。想想趙本山大叔和小沈陽的那些噶古磕吧,想想你能想起來的現(xiàn)在最流行最讓你樂的那些磕吧。波音哥把老百姓的俗文化以及古往今來那些郎朗上口的或優(yōu)美或順溜或押韻或意味深長的句子畫龍點睛般一股腦的嵌入到了他這本書的各個地方,其成品的效果不僅不俗,而且渾然天成般讓你嘗罷愛了又愛,念了又念。波音哥雖出身名校,卻不愿端著高高的架子,他愛人民,愛普通老百姓,愛最生活,在生活中修煉得爐火純青的語言??纯聪旅孢@些名句吧?!懊娉蠛?,春暖花開”這句成了第一篇的標題“面朝大海,香料路開”;“人活著,錢沒了”這句成了第六篇的標題“法國還在,但錢沒了”;“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成了第九章的標題“南北戰(zhàn)爭:讓稅再飛一會兒”?!笆廊私猿载洝边@句為浩浩蕩蕩五百年精準的開了篇;“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讓熱那亞人行動了起來;“別談宗教感情,太傷錢了”讓我們明白了西班牙為啥本有錢卻是窮的叮當;“16世紀的西班牙是歐洲各國君主羨慕嫉妒恨的對象”,這件事是是西班牙人多么無奈的無奈?!案F,很多時候都是自找的”成功概括了通篇的中心思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6世紀偷襲珍珠港”“明察無言:我都看著呢,我什么都看著呢,但我就是不說”“魯濱遜是個奴隸販子”“笑話!在暴力面前,上帝都得靠邊站”“不要一葉遮目,不見泰山”“永遠不要和哲學家辯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大臣的地方,就有黨派”“四兩撥千斤,英鎊轉地球”“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江山代有騙子出,各領風騷數十年”“亂世出英豪。一片混亂的法蘭西終于等來了一個小個子的英豪——拿破侖”“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以戰(zhàn)養(yǎng)國”“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強”。。。。。這是我在前一百頁中挑選的一些詼諧卻又精準,直指問題中心的語言。正是這些看似不怎么正統(tǒng)的語言,生動形象而又無比尖銳的描繪了那些年的歷史。我不是個特別愛小品和俏皮話的人,可是這些或名言或俗語在波音哥的運籌帷幄下蓬蓽生輝。這樣的文字怎能讓人不愛,這樣的語言又怎能讓人不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我從來沒寫過這樣一篇評論,似乎我也是在調侃著寫評,但絕對沒有任何的不嚴肅,我的調侃相當的嚴肅。我想我是近朱者赤了吧。我是個很容易不知不覺效仿別人的人。譬如我的英文,我大部分時候說的都是沈陽英語。但當我和匈牙利人用英語交流時,我的口音就變成匈牙利味兒的英語了。當我美國人聊天時,我的口音就是地道的美音了。我發(fā)現(xiàn)寫評也是如此。讀哪個作者的書,我寫的評論就傾向于那個作者寫該書的風格。也許這一點在其他書評上體現(xiàn)的不突出,那是因為哪本書也沒有這本書的語言來得突出。當我寫到了這里再一回顧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這篇評完全是承襲了波音哥的衣缽。盡管我的知識淺薄,和波音哥比起來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是不可否認,我的這篇平我自己讀起來都讀到了點‘菠菜’味兒。呵呵。如果哪個同胞覺得我這篇評不大嚴肅,請你們一定要原諒我包容我,因為我絕對是以一顆嚴肅正派的心心甘情愿心花怒放的在寫這篇評的。被人逼著寫作業(yè)和自己就愿意寫作業(yè)這兩種寫作業(yè)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我這個作業(yè)是我歡欣雀躍的開閘防洪,不寫我自己就不能原諒我自己。
    不侃了。書歸正傳,這本書開啟了我大腦對政治經濟和歷史的認識之門。這道門已經打開我就已經賣了進去,我當然還會繼續(xù)追讀波音哥的其他大作的,但是我已經意識到,經過波音哥的“師傅領進門”,我自己已經完全可以“修行在個人了。其他作者的此類書籍我想我讀起來也不會似從前那樣食之無味,難以下咽了。我說句有點不大向上的心里話,如果我們國家的政治書,歷史書,經濟書,地理書等等的編纂者如果能夠借鑒波音哥的這種形象生動饒有趣味卻又無比通透一針見血的寫法,那么很多不愛這些科的學生都會從主科那里倒戈過來,拼了命的讀這些書了。
  •   整個西方近現(xiàn)代史的主要脈絡基本上都濃縮在這本書里面,從大航海時代到目前西方世界布局,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起的非常有意思,“從錢眼看大國興衰”,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大國的發(fā)展都離不開金錢利益,黃金是一直以來的追逐所在。而美國建立起的美元體系更是讓大家很直觀的看到了西方大國的發(fā)展史同金錢的關系。而作者在本書中也用比較詼諧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西方大國的那段歷史,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這本書是站在經濟的視角,講述五百年來世界歷史和經濟演變中的精彩故事。分為十四章主要講美國、法國、德國、葡萄牙、英國、西班牙這幾個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這幾個國家的講述還是對美國比較感興趣。美國一直尋求做世界霸主,并且不甘心中國在太平洋領域漸漸崛起,想要重新奪回太平洋區(qū)域的霸主地位,所以才插手釣魚島事件,對日本有著明顯的支持和縱容態(tài)度。而美國能夠肆無忌憚的如此做的原因,當然一切都基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基礎,這就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美元也許離中國平常百姓相交甚遠,可是美元的絲毫波動卻是能夠引發(fā)世界經濟狂潮的蝴蝶效應。美利堅合眾國最初也只是個眾多移民組成的名不見經傳的國家,卻最終依靠快速的發(fā)展而在眾多老牌西方國家中譬如英國法國西辦法葡萄牙當中崛起,成為后起之秀。到目前為止,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還是沒有受到有力撼動。美國這屆大選剛剛落下帷幕,奧巴馬如愿連人,人們都在說奧巴馬連任是有利于中美關系的友好發(fā)展的,可是實際上作為美國的總統(tǒng),奧巴馬的本質目的依然是發(fā)展美國經濟維持霸主地位。美元體系迄今為止依然穩(wěn)穩(wěn)的掌握著世界經濟。這本書里面講述了很多有趣的事件,是超脫于我們平時所知的一些歷史,譬如牛頓,不僅僅是個經典力學奠基人、物理學家,他更是將英國黃金和英鎊關聯(lián)起來的關鍵人物,在英國的錢眼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每個章節(jié)的標題上看就能看出來作者別具匠心的敘事風格,譬如第九篇南北戰(zhàn)爭:讓稅再飛一會兒。所以本書雖然講的是經濟,但是卻沒那么多的理論和數據,更多的是有趣兒的講故事的過程。
  •   切歷史事件,不過只是經濟問題的表象反應而已。這本《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就很好的例證了這些事情。從五百年前地理大發(fā)現(xiàn)開始,世界慢慢的融為一體,成為了一個大家族。在這幾百年里,先后誕生了幾個世界性大國,這本書就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解析這些大國的興衰。
    從葡萄牙首次航海開始,引發(fā)了整個歐洲的海上狂潮,無論是后面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還是荷蘭這位“海上馬車夫”,以及英國的“日不落帝國”,都離不開海洋的控制。而他們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錢!
    最初,人們對經濟這個概念十分模糊,但日子總是要過,如果自己生活非常不如意,肯定會想方設法進行改變。所以想壟斷香料市場賺大錢的葡萄牙王室,開始了首次海洋探索。就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他們沒有鄭和下西洋那種閑情逸致,這些目的只是為了生存得更好。等達到目的之后,必然會遭到周圍人的嫉妒,他們也會群體模仿,由此,拉開了大航海時代。
    當然,這些只是一個開始,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引發(fā)的一些追求狂潮,也是屬于原始資料積累。沒有這些黃金硬通貨,怎么能上演如此多的歷史鬧?。?br />此書,用另一種探索歷史的眼光,進行了經濟上的分析。而且,這些都不是空談,似乎我們都被教科書所欺騙,那些事件爆發(fā)的原因都只是表面上能公開的膚淺原因。而真正的核心問題,就是不好揭露出的經濟問題。美國的解放奴隸,也不是道德上的發(fā)現(xiàn),而是尋求更好的經濟效應。由此,我想到林肯總統(tǒng)很出名的一句話:“如果我能拯救聯(lián)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lián)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隸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這樣做。”這樣看來,人們經常說的良心發(fā)現(xiàn),都是假象。那有什么良心發(fā)現(xiàn),只有新的利益發(fā)現(xiàn)!
    至于人們一直推崇的拿破侖大帝,也是如此。這位不懂經濟學的戰(zhàn)神,為什么能在連續(xù)勝戰(zhàn)時,能給法蘭西帶來繁榮,而敗掉一場戰(zhàn)爭后,就徹底崩潰?因為他沒有建立穩(wěn)定的金融體系,戰(zhàn)爭就是燒錢,而拿破侖所向披靡的時候,通過掠奪財富,可以維持高額的軍費。甚至可以給本國經濟建設帶來繁榮。但他的經濟信任是建立在軍事掠奪之上,一旦戰(zhàn)爭失敗,信任破裂。那么他的帝國也將隨之崩潰。由此可見,教科書上說拿破侖前期反擊侵略是正義的,后期侵略西班牙和俄國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多么可笑啊。那有什么正義和不正義,只有利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戰(zhàn)爭。
    所以,只有透過錢眼,才能看到歷史的真面目;只有掌握經濟,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   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來的五百年里,世界歷史猶如按下了快進鍵,昔日那些延續(xù)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帝國紛紛落幕,不論是橫跨歐亞的東羅馬帝國,美洲的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還是亞洲的莫臥兒王朝或中華帝國,統(tǒng)統(tǒng)遭到了下架處理。一些近代意義上的大國強勢崛起,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幾十年。
    最開始崛起的幾個國家,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都曾經是西歐可憐兮兮的窮鄉(xiāng)僻壤。他們奮斗之初哪有什么宏圖大志,純粹是為了一件事而奔波——發(fā)家致富奔小康。本國土地狹小,物產有限,要發(fā)財怎么辦?正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些國家的人們揚帆出海,渴望一圓發(fā)財夢。
    他們成功了,不僅腰纏十萬貫,衣錦還鄉(xiāng),還用海洋貿易賺來的財富作為資本,推動了歐洲工業(yè)革命的興起,這幫歐洲鄉(xiāng)巴佬實現(xiàn)了從“歐洲制造”到“歐洲創(chuàng)造”的轉變,再也不必眼饞東方國家的富庶了。
    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西方列強的興起最初都來自于他們經濟實力的增長,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財富,它們都超越了昔日的那些大帝國。因此當我們在透視大國興衰的秘密時,不可避免要關注它們的經濟興衰,關注它們是如何變富的,看看那些大國的點石成金的手指有什么的奧秘。
    近代以來興起的大國中,雖有些如今已經淪為二流,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但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一百年前的強盛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雖然歷經兩次的世界大戰(zhàn)、漫長的冷戰(zhàn)和數次的經濟危機,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國力強盛的國度。這些現(xiàn)象提醒我們,國家興衰既有四海皆準的經濟共性,也有異彩紛呈的經濟個性
    本書站在經濟的視角,講述五百年來世界歷史和經濟演變中的精彩故事,特別是那些影響大國命運的經濟共性和個性。這些故事不僅對我們看清歷史迷霧背后的真相有幫助,對于我們分析今日世界的來龍去脈同樣有借鑒意義。
  •   去國外旅游時刷信用卡的國人常常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在東京秋葉原購買了價值數十萬日元的尼康相機(上面很可能印著“泰國制造”),最后收到的卻是以美元計價的信用卡賬單。整個消費過程似乎沒有和美國發(fā)生任何關系,但美元就這么不請自來,要求在這筆跨國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這就是美元的特權。二戰(zhàn)之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一直是用于國際交易報價和結算的最重要的貨幣。換句話說,這種綠色的紙片不僅在美國50個州使用,它在全世界都通用。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美元不僅僅是美國的貨幣,而且也是世界的貨幣,全球的進口商、出口商、投資者以及各國政府和央行都在使用它。由于它承擔的單一國際貨幣角色,美元成為美國的力量源泉,這是美國享有的“超級特權”。
    2011年年底,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期間,中日兩國于圣誕節(jié)當日宣布簽署中日雙方貨幣互換協(xié)議。如果中日之間的新協(xié)議真的能夠大幅增加人民幣與日圓之間的直接交易,無需通過美元這個中介,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地位將得到大幅提升。其結果是,將加快多貨幣主導世界的進程。
    說到9月來中日兩國鬧得沸沸揚揚的釣魚島爭端,其背后揮之不去的是美國的影子。美國作為始作俑者,其慫恿日本挑起這個爭端,背后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中日兩國簽訂的貨幣互換協(xié)議挑戰(zhàn)了“美元霸權”。中日兩國關系的惡化,一定會使貨幣互換的實施無限期押后,這樣美國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如果我們還想用和平手段解決釣魚島爭端的話,真正的解決之道應放在美國身上,而且一定要讓美國感受到“切膚之痛”。例如:我們可以適當減持持有的美國國債,并奇妙地讓全世界知道,就會產生美元貶值的預期,資金就會開始撤離美國,這對美國稍有復蘇跡象的經濟遭受重大打擊;另一方面,用減持下來的資金購買日本國債或日元,也奇妙地讓全世界知道,就會產生日元升值的預期,這對出口導向型的日本經濟絕對是雪上加霜。從美元貶值上的損失,也可以從日元的升值中得到一定的彌補。
    總之一句話,中國要想成為真正的大國,《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這本書給我們了一定的啟示。
  •   真是不錯的一本書,視角獨特,語言詼諧,激發(fā)人的思維。還讀過此人的《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同樣精彩!
  •   這是一本好書。確切的說,這是我看過的寫金融的第二本好書,上一本是《經濟為什么會崩潰》。
      我不是學金融的,金融知識也很是匱乏,所以市面上大多數金融類的書籍我都看不太明白。正是因為那種云里霧里的感覺,我對那些金融類書籍也不是很感冒,因為那些書讀起來太痛苦了,明明一頁書上的字跡全都認識,卻又一點兒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其實這一點正是金融類書籍的硬傷。金融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反而是戚戚相關的。可是金融學里有太多專業(yè)的術語,我們這些業(yè)余選手對這些術語是相當頭疼的。那些金融寫手們往往又以比較誰運用的術語越多越深僻為榮,這就造成絕大多數的金融書籍喪失了它的可讀性,留給我們這些讀者一片一片地痛苦與黯然神傷。既然金融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呀鹑谥v得淺顯些呢?講得能讓更多人能弄明白呢?為什么非要裝出一副深不可測的樣子呢?像金融類這樣的專業(yè)書籍如果這樣寫下去,那么專業(yè)書籍的讀者與受眾就會越來越少了。
      我是學數學的。數學是一門相當專業(yè)的學科,一般來講,很少有幾個外行能弄懂。我也深深被那些專業(yè)書籍所難為,記得當年上大學的時候,最容易的一門就是數學史,這也是自己非常喜歡學的一門。自己很喜歡數學,看完這本數學史后,對數學更加有興趣了。所以我認為,學經濟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想培養(yǎng)一下自己的興趣,那倒真不如找一本輕松有趣的經濟史來學一下。本書雖然不是經濟史,但卻是完全符合這個要求。
      這本書其實講述的是近五百年來幾個大國的經濟史。從葡萄牙、西班牙一路開講,走過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直到今日的霸主美國。作者用他風趣幽默的語言讓我們輕松地理解了經濟與國家的關系,也讓我們對那段經濟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同為經濟類的書籍,但是本書卻沒有一絲一毫的乏味,讓我們輕輕松松地學到了很多金融知識,了解了大量的經濟規(guī)律??赐赀@本書,你會對經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可以對各國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讓你對我們生活中的金融規(guī)律有了更詳細的學習。這本書真的帶給了我們很多。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本書,那就是用最輕松的語言講述了一段最精彩的大國經濟史,讓你舒舒服服地了解到了最實用的經濟規(guī)律。絕對是本好書。
  •   書中的故事不僅對我們看清歷史迷霧背后的真相有幫助,對于我們分析今日世界的來龍去脈同樣有借鑒意義。
  •   喜歡這本書,從經濟的角度寫歐洲各國的興衰,喜歡
  •   作者文筆很好,編年體般描述了世界經濟的變化和發(fā)展,不一樣的視角,使得教科書般的經濟學變得生動起來。想了解經濟學。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
  •   觀點新穎,內容詳細,語言風格輕松。很有吸引力的歷史類書籍
  •   和中國歷史那本一起買的,太喜歡了,視角不錯,內容也很豐富!贊一個
  •   幽默中的真實歷史
  •   從經濟角度看世界霸權的興衰,波音不愧第一人!
  •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國家發(fā)展的規(guī)律,書很好。
  •   從不同視覺觀察歷史,可讀性很強
  •   好書,看了中國的才找到這本的,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很受啟發(fā)
  •   正版,觀點新穎,值得一看!
  •   很好的書,讀了很有啟發(fā)。
  •   內容還可以充實一點的,很多地方給人淺嘗輒止的感覺,不過癮啊
  •   比那個宋某人的貨幣戰(zhàn)爭強多了!
  •   表達很犀利
  •   這是一本好書。確切的說,這是我看過的寫金融的第二本好書,上一本是《經濟為什么會崩潰》。
      我不是學金融的,金融知識也很是匱乏,所以市面上大多數金融類的書籍我都看不太明白。正是因為那種云里霧里的感覺,我對那些金融類書籍也不是很感冒,因為那些書讀起來太痛苦了,明明一頁書上的字跡全都認識,卻又一點兒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其實這一點正是金融類書籍的硬傷。金融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反而是戚戚相關的??墒墙鹑趯W里有太多專業(yè)的術語,我們這些業(yè)余選手對這些術語是相當頭疼的。那些金融寫手們往往又以比較誰運用的術語越多越深僻為榮,這就造成絕大多數的金融書籍喪失了它的可讀性,留給我們這些讀者一片一片地痛苦與黯然神傷。既然金融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呀鹑谥v得淺顯些呢?講得能讓更多人能弄明白呢?為什么非要裝出一副深不可測的樣子呢?像金融類這樣的專業(yè)書籍如果這樣寫下去,那么專業(yè)書籍的讀者與受眾就會越來越少了。
      我是學數學的。數學是一門相當專業(yè)的學科,一般來講,很少有幾個外行能弄懂。我也深深被那些專業(yè)書籍所難為,記得當年上大學的時候,最容易的一門就是數學史,這也是自己非常喜歡學的一門。自己很喜歡數學,看完這本數學史后,對數學更加有興趣了。所以我認為,學經濟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想培養(yǎng)一下自己的興趣,那倒真不如找一本輕松有趣的經濟史來學一下。本書雖然不是經濟史,但卻是完全符合這個要求。
      這本書其實講述的是近五百年來幾個大國的經濟史。從葡萄牙、西班牙一路開講,走過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直到今日的霸主美國。作者用他風趣幽默的語言讓我們輕松地理解了經濟與國家的關系,也讓我們對那段經濟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同為經濟類的書籍,但是本書卻沒有一絲一毫的乏味,讓我們輕輕松松地學到了很多金融知識,了解了大量的經濟規(guī)律??赐赀@本書,你會對經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可以對各國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讓你對我們生活中的金融規(guī)律有了更詳細的學習。這本書真的帶給了我們很多。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本書,那就是用最輕松的語言講述了一段最精彩的大國經濟史,讓你舒舒服服地了解到了最實用的經濟規(guī)律。絕對是本好書。
  •   分析的很精彩,雖然也屬于速食類的書籍,但它確實讓我這個不喜歡歷史的女生真真切切的知道了一些知識。特別是最近的全球性黃金暴跌,因為它我不再是金融新聞的白癡。
  •   內容不錯 挺喜歡的 只是書皮都破了 看了很不舒服
  •   關于美國強大原因那塊……不大認同……也許是我的局限
  •   從全新的角度,讓你看到了不一樣的歷史
  •   筆者想用輕松的筆調敘述深奧的經濟現(xiàn)象,態(tài)勢駕馭文字的能力太差,給人以不嚴謹的感覺。
  •   《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的姐妹篇啊。。。。。。文筆不錯,角度也很好,我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