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導演了這場悲劇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作者:孫科炎,詹燕徽 著  頁數(shù):180  
Tag標簽:無  

前言

人們時常談?wù)摮晒托腋?。我們現(xiàn)在談?wù)勈∨c悲苦。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存在著這么一條法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失敗,那么要想獲得成功也是很難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能讓自己的心靈超脫于失敗之外,那么你就自然會深陷于失敗之中。盡管這個道理聽起來有些復雜,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這本書是我們依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撰寫的一部“應對失敗”的指導書。    我們所討論的主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觀點一: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沒有人是天生的弱者    從長遠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獲得成功,而且每一個人都客觀上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性。例如,一個沒有多少知識的拾荒者可以發(fā)現(xiàn)銅處理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一個一無所長的社會青年也可以通過自學成為某方面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成為總統(tǒng)之前,曾經(jīng)深受小兒麻痹癥的困擾,但同樣有機會成為總統(tǒng);李嘉誠曾是小店的推銷員,但并非注定一生如此!    沒有人注定是弱者。所謂“注定”,也不過是“人為”的結(jié)果。    觀點二:導致失敗的內(nèi)因是我們承認失敗的合理性    如果我們說沒有人是天生的弱者,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那么是什么原因最終導致一些人成功,而另一些人失敗呢?答案是那些失敗者,更容易把失敗合理化。例如,一些人在碰到工作中的挑戰(zhàn)時,他們努力去做了,結(jié)果并不理想。然后,他們試圖說服自己:“我的能力確實不足以應對這樣的挑戰(zhàn),所以失敗是一定的?!碑斣俅纬霈F(xiàn)類似的挑戰(zhàn)時,他們認定自己不可能成功,所以他們開始逃避。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造成自身能力的退化,成了一個平庸之輩。    如果你認為失敗是合理的,相信自己是一無是處的,那么你就必然會失敗,必然會一無是處。    觀點三:失敗會造成弱勢感。并固化成一種失敗的“模式”    除非你的內(nèi)心足夠強大,否則每一次失敗都會在內(nèi)心中積累已經(jīng)存在的弱勢感。這種弱勢感,讓你習慣以弱者的角色應對外界的事物。    例如,當你在社交活動中感覺到很不自在的時候,你內(nèi)心開始形成一種弱勢感,你感覺到孤獨、自卑、無助,你認為自己肯定處理不了這些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就這樣,你開始退縮到自己的空間里,成為一個孤僻的人。為了在孤僻中尋找到樂趣,你開始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不需要出門的消遣上。由此,你的生活改變了,你開始內(nèi)向,只愿意宅在家里,弱勢感越來越強烈,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失敗的行為模式。    觀點四:正確對待失敗,你才能走向成功    成功者即使面對失敗,也絕不會害怕退縮,不會把失敗合理化,他們認識到失敗只不過是通向成功的鋪墊,而不是承認自己無能。因而,即使失敗了,他們也能夠從中搜尋到“成功”的影子,例如自己的進步、經(jīng)驗的積累等。    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時經(jīng)歷了一千多次的試驗,都以失敗告終。當他的助手灰心時,愛迪生卻笑了:“我認為這不是失敗,相反,我們已經(jīng)成功找到了一千多種不適宜作燈絲的材料。即使我們沒有發(fā)明電燈,后人也可以從我們的探索中受到啟發(fā),少走一千次彎路?!?   在你的大腦中要有一幅“成功的圖景”或者說一套“成功的思維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即使失敗了,也只不過是一段插曲,而不是終曲。你的大腦中呈現(xiàn)的是一幅“失敗的圖景”,還是一幅“成功的圖景”,這將決定你的命運。只有正確看待失敗,振作起來,才能走向成功。    這本書的使命就是讓你發(fā)現(xiàn)失敗的根源,并找到改變命運的方法。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力圖讓人們了解和面對自身的積弱心理,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地剖析積弱心理產(chǎn)生的根源及積弱法則的原理。積弱心理是人類的一種心理弊端,這種心理隨時可能誘發(fā)人生敗局。
  本書系統(tǒng)地分析了積弱心理的規(guī)律、預見方式和控制方法,總結(jié)了“積弱法則”導致失敗的十大定律,濃縮了十類積弱心理的典型人格,讓人們警惕自身的失敗隱患。同時專門針對積弱人群提煉出十種克服積弱的法則,總結(jié)扭轉(zhuǎn)敗局的方法,幫助困在積弱法則中的人們及時突破自我,走出失敗陷阱.

作者簡介

  孫科炎,北京華通管理咨詢公司總經(jīng)理,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項目策劃咨詢實戰(zhàn)派專家,對組織經(jīng)營管理、企業(yè)群體行為等問題頗有研究,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工業(yè)生產(chǎn)管理、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等多種項目的組織與策劃。作者近十年來潛心研究管理學和心理學,出版相關(guān)著作十多部。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這場悲劇是什么
從一部電影說起
這樣的悲劇無處不在
優(yōu)秀的人也會變得平庸
再多努力也未必奏效
王侯乞丐只是一念之差
失敗就是差一點成功
第二章 這場悲劇的源頭
從恐懼到無助
活在臆造的恐懼中
投入戰(zhàn)斗,還是逃跑
把恐懼拖到明天
畏懼失敗的意念
臣服于消極暗示
天生的悲劇情結(jié)
陷入回憶的泥潭
避免失敗,也拒絕成功
對成功的恐懼
第三章 弱者的魔咒
本能的惰化
失敗的慣性定律
失敗是一種習慣
弱者會一步步沉淪
失敗會不斷復制失敗
愚蠢的事不能太認真
來不及察覺的失敗
退讓,進入失敗死循環(huán)
自認無緣成功,就注定失敗
不幸與厄運都會傳染
第四章 你處于失敗中嗎
拒絕長大的彼得·潘
逆來順受,并非美德
先見之明和事后諸葛亮
丑小鴨只是美麗的童話
陶醉在精神勝利法中
沉默,然后走向失敗
不會說不的“乖乖仔
甘當配角的角色意識
在適應中變得軟弱
高估或低估自己
第五章 跳出失敗的怪圈
由積弱到積強
釋放自己的恐懼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尋找自信之路
開始行動,就現(xiàn)
再試一次,你就是強者
此我非
沒有人注定悲傷
第六章 如何變得更強大
釋放
成功的慣性定律
因為享受成功,所以成功
不為
80/20黃金定律
失敗是最大的財富
掌控自己的命運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從一部電影說起有一部經(jīng)典的電影,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情節(jié)。監(jiān)獄里一位滿頭白發(fā)年逾70的老人發(fā)瘋一般用刀挾持了一位獄友。因為他得知自己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50個年頭后,終于要被釋放了。老人沒有像人們想象中那樣狂喜,而是一反常態(tài)地暴躁,他想通過傷害獄友再次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在其他獄友的勸說下,老人沒有刺傷別人,而是穿著體面的西服走出監(jiān)獄,不時回頭張望。他孤獨地在街上行走、坐車,蒼老而贏弱,臉上寫滿了茫然、悲哀和恐懼,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老人被安排在超市工作,很努力,卻經(jīng)常挨罵。他冒出了殺掉超市的店長、持槍搶劫的念頭,這并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能夠回“家”,他所謂的家就是監(jiān)獄。最終他沒有去殺人,因為覺得自己“老得無法再胡鬧了”?!拔也幌矚g這地方,它令我感到害怕,我決定離開這里。”老人帶著微笑上吊自殺了,在他看來唯有死亡才能讓他從無助中解脫。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影片中的老人為什么會愛上禁錮自己一生的監(jiān)獄呢?電影中有一句話給出了答案:“這些圍墻很有趣,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日子久了,你就開始依賴它們。”從恨到適應,最后到依賴,以致沉迷其中,最終屈服、麻木和絕望,這就是積弱心理的體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人,假設(shè)他們得知自己大半生的時間都要在監(jiān)獄中度過時,都會避免去想外面的世界,強迫自己去適應監(jiān)獄里的生活。當他們開始學會享受監(jiān)獄里的日子時,即使重獲自由,也難以適應監(jiān)獄外的生活。這樣的悲劇無處不在不僅僅是在監(jiān)獄這種特定的情景下,積弱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同樣無處不在。曾有一個知名演員,在一次坐飛機的時候,愛上了一個空姐。于是,他立刻展開了追求,原本以為可以贏得她的芳心,誰知最后遭到了拒絕。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她開始刻意地回避他。慢慢地,他認為是自己不夠優(yōu)秀,也沒有銀幕上看著那樣光彩照人,這個念頭不斷地縈繞在他的腦海里。隨后,他開始感覺到演戲是一件吃力的事。在此期間,他也接了幾部片子,但表現(xiàn)與以前截然不同,他始終找不回最初那個充滿自信的自己。被迫,他告訴導演自己失戀了,可是導演一點也不同情他:“失戀了就一邊呆著去,后邊還有那么多的人排隊等著演我的戲,你要是不行就趁早離開。”聽了導演的話,他只能硬著頭皮說行。那些日子里,他吃不好,睡不好,經(jīng)常莫名地發(fā)脾氣。為了排遣自己的煩悶和焦慮,他每天晚上都約一些狐朋狗友到夜總會去狂歡。一來二去,他學會了喝酒、打架,有時候還會吸毒。時間一長,沒有人再來找他拍戲,他也已經(jīng)完全不會演戲了。如果你不能從挫敗中站起來,而是任由挫敗感發(fā)展,使其不斷地積累,最終你會失去自己,在麻木中心甘情愿地成為弱者。優(yōu)秀的人也會變得平庸你要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存在積弱心理。那些看似成功的人,就像上文中那位演員一樣,看似微小的挫折也會引發(fā)連鎖反應,使自己完全喪失生活的信念,并沉迷于“弱者的身份”中難以自拔。金力,一位被小提琴大師梅紐因點名保送英國學習的神童,20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赫赫有名。但現(xiàn)在,他只是新加坡交響樂團中一名普通的小提琴手。 1979年,一代小提琴大師梅紐因首次到中國訪問演出,走的時候,帶走了兩名學生,其中一個就是金力,當時金力只有10歲。梅紐因大師留下這樣的評價:“他很有才華,我喜歡他純樸自然的演奏,他的音樂是從內(nèi)心流出來的?!币灰怪g,金力成了最讓中國人驕傲和羨慕的神童。在英國,金力得到梅紐因的諄諄教導和悉心栽培。1985年,16歲的金力登上令所有演奏家向往的卡內(nèi)基音樂廳,與倫敦皇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同年,聯(lián)合國40周年紀念音樂會上,師徒兩人合作演奏,在全球進行電視轉(zhuǎn)播,世界在那一刻認識了金力。金力回國后,因為在一個國際比賽中無緣獎項,從此無法找回昔日的狀態(tài)。即便是再次出國學習,師從小提琴家京戈,也成績平平,原本閃亮的新星逐漸黯淡下來。天才的隕落無疑是一個悲劇。有人認為這是神童綜合征,事實上,不僅是神童,很多曾經(jīng)輝煌過的人都會經(jīng)歷類似的命運:因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走下坡路,失去原本的自信,變得越來越平庸。東京女孩惠子在位于阿拉斯加的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她聰明、漂亮、麻利,贏得了老板和同事的認可。然而在半年前公司的一個重要活動策劃上,她精心設(shè)計的方案被駁回了,這給她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使得本來很要強的惠子喪失了斗志。從此,她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tài),開始逃避以前本可以迅速解決的問題,讓老板越來越不滿了?;葑拥墓适聻槲覀兠枥L出了一道從優(yōu)秀變平庸的清晰軌跡。許多已經(jīng)做得很好,但還可以做得更好的人,一旦被否定,就無法面對失敗感帶來的心理落差,就會開始逃避,害怕失敗。由此,強者變成了弱者,他們越逃避越自卑,越自卑就越逃避,陷入了自我捆綁的惡性循環(huán)。

后記

聞悉本書即將出版,不勝感慨。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圍繞這本書的研究與寫作,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幫助,這些幫助包括心智上的點撥、具體寫作過程的指導和資料收集論證上的協(xié)助。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融人了團隊的智慧,我們團隊中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這本書的撰寫或資料收集分析工作。這些人包括孫健、洪少生、孫科柳、洪少萍、李瑞文、秦術(shù)瓊、宋松紅、譚海燕、譚漢貴、王曉榮、楊兵、楊選成、袁雪萍、孫東風、孫麗、李國旗、石強、孫科江、李京靜等。    在此,對以上人員衷心地表示謝意!

編輯推薦

《誰導演了這場悲劇:造成人生敗局的積弱法則》力圖讓人們了解和面對自身的積弱心理。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地剖析積弱心理產(chǎn)生的根源及積弱法則的原理。積弱心理是人類的一種心理弊端,這種心理隨時可能誘發(fā)人生敗局。你的內(nèi)心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活在別人的評價中,不但無法擺脫弱者形象,還可能被來之不易的成功拖入自我毀滅的陷阱之中。精神勝利法往往可以在悄然不覺間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讓人們在獲得自我安慰的同時不斷積弱,無法走出失敗的窘境。逃跑還是戰(zhàn)斗?很少有人能夠當即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逃跑并不能徹底消除自己的恐懼,那么還是去戰(zhàn)斗吧。邁向成功,擺脫積弱狀態(tài),有一條捷徑,那就是與強者為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誰導演了這場悲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本書系統(tǒng)地分析了積弱心理的規(guī)律、預見方式和控制方法,總結(jié)了“積弱法則”導致失敗的十大定律,精選的書,
  •   這本書說很不錯,朋友看了后都說好
  •   還沒看完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