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建華,杜鑫 主編 頁數(shù):367
內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類或近機類各專業(y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經(jīng)驗編寫而成。 本書將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有機結合在一起,適應了目前教學改革的需要。全書共分為16章,內容包括:緒論,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機械中的摩擦、磨損、潤滑和密封,凸輪機構,其他常用機構,螺紋聯(lián)接與螺旋傳動,其他聯(lián)接,帶傳動和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系與減速器,機械的調速與平衡,軸,軸承,彈簧。 本書在編寫中注意設計計算方法的訓練和機械設計的整體觀念,貫穿了新的國家標準,編寫內容反映近年來科技發(fā)展的新內容,在每章后面配有適量精選的習題,便于學生復習使用。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和成人高校機械類或近機類各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本課程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1.2 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 1.3 本課程學習方法 1.4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原則和一般程序 1.5 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 1.6 機械零件的標準化 1.7 機械現(xiàn)代設計方法簡介 習題第2章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2.1 機構分析的內容和目的 2.2 平面機構的組成和運動簡圖 2.3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及其計算 2.4 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及結構分析 習題第3章 平面連桿機構 3.1 概述 3.2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 3.3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 3.4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3.5 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分析 3.6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習題第4章 機械中的摩擦、磨損、潤滑和密封 4.1 概述 4.2 機械中的摩擦、磨損、機械效率和自鎖 4.3 潤滑 4.4 密封 習題第5章 凸輪機構 5.2 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 5.3 用作圖法設計盤形凸輪的輪廓 5.4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章節(jié)摘錄
進行機械設計時,應在實用可靠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謀求經(jīng)濟利益。具體零件設計應考慮其在機械中的地位、作用及工作條件。概括地說,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使用功能要求 保證使用功能是機械設計時最基本的要求。設計零件時應該充分保證其能在規(guī)定的工作條件、規(guī)定的工作期限內正常工作。為保證零件的正常工作,設計時通常從強度、剛度和壽命方面來滿足其使用功能要求。零件在工作中發(fā)生斷裂或過大的殘余變形屬于強度不足,零件在工作時所產生的彈性變形超過準許的限度屬于剛度不足,零件在工作一段時間發(fā)生疲勞破壞導致壽命不足。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對零件的影響,從而保證產品的使用功能?! ?.結構工藝性要求 結構工藝性體現(xiàn)在毛坯制造、機械加工過程、裝配等的生產過程中。它的合理程度會影響到零件的強度、壽命和可靠性,不好的零件工藝性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工藝性是和機器生產批量大小及具體的生產條件相關的。為了改善零件的工藝性,就應該熟悉當前的生產水平和條件,在結構設計、制定技術條件等過程中考慮工藝性,反映到零件工作圖和技術文件中去?!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