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線裝書局 作者:張鳴 頁數(shù):253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寫在前面的話這些年來,每年都要拉拉雜雜寫上好些文字。有一些是應付報刊的專欄,有人說是時評,有人說是雜文的東西。還有些是讀書筆記,看雜書,看到會心處,隨手寫點什么下來,居然也有人要,算是隨筆或者散文。忝列于學者之列,但學術(shù)文字越來越少,即使有一些學術(shù)上的思考,也往往以隨筆的形式弄出來。有時候非要寫一篇學術(shù)文章,硬著頭皮寫出來,結(jié)果一看,除了有注釋之外,還是像隨筆。如果有人說,喜歡寫隨筆的都是比較隨便的人,如果這個隨便有特定的范圍,單指散漫,不喜歡受約束,我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人有這樣的毛病,多半是天生的。很多成功的男人,回憶少年時代,都說自己不喜歡上學。我非成功人士,但小時候的確也不喜歡上學。只是人家不喜歡上學,是因為淘氣,喜歡玩。我倒不全是這樣,我是不喜歡上課,討厭在課堂上聽課的感覺。如果讓我自己看書,倒還是可以將就的。我從小就不是很淘氣,打架闖禍這種男孩子常有的節(jié)目,我基本沒有。雖然不喜歡學校,但還是能堅持去--怕被老師告家長。“文革”初年,課實在上不下去了,但我還是每天上學。盡管心里對學校,對于課堂十分討厭,每天上學,對自己都是一種負擔。不久因為思想反動,不肯跟父母劃清界限,被我的班主任兼學校革委會副主任開除。心里也沒有太多的難過,反而感覺一陣輕松。一年之后再被叫回去讀書,也沒覺得有什么高興。其實,當年學的那點玩意兒,根本就不算什么,無須老師教,自己看看就大體明白。而且一學期下來,也沒個考試。絕大多數(shù)同學年復一年讀下來,小學識幾個字,中學還是識那幾個字。好些大老粗農(nóng)工的家長,指望兒子姑娘能寫封信都不成。所謂上學過程,除了勞動,就是玩。對于我這樣公認學習好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比別人還多。經(jīng)常上著上著課,學校的校工來了,跟老師說,今天要一個跟車的。老師就沖我一努嘴,你去吧。我就抄起鐵鍬跟著裝車去了。即便如此,我還是不喜歡上課,不喜歡學校,其實也不喜歡考試?,F(xiàn)在想來,我是不喜歡那種集體生活的感覺,那種被教導的感覺。寧愿自己看,自己琢磨。哪怕領會錯了,也自得其樂。上帝罰我,最后讓我做了教師,不喜歡聽人家課的人,現(xiàn)在要給人家上課。作為對上帝的反抗,我上課從來不點名,學生可以隨便出入,不想聽,就可以不聽,絕不會因此影響他最后的成績。我一直認為,大學生應該待在圖書館里,而老師的課,無非是教會他們怎么讀書,這樣的課,應該在客廳里,而非在教室。沒有學會自己找書讀的學生,大學基本就白讀了。一個外國記者曾經(jīng)問我,你又沒有到西方讀過書,你的自由主義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呢?我說,首先我不承認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其次,我的確酷愛自由,但這是本能,我與生俱來的秉性。我就是這樣一個偶爾上點課,偶爾寫點文字的吊兒郎當?shù)囊粋€人。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突出的感覺,就是不正經(jīng)。因為我正經(jīng)不起來。小時候看《卓別林自傳》,他說,不管什么道貌岸然的大人物,怎么個裝法,只消乘他不備,在他屁股上踢上一腳,他就完了。(大意)這話我最欣賞,沒多少機會參加大型宴會,出入高級場合,實在地踢人屁股,有點難度。但在文字上這樣踢,還是可以的。你踢,我踢,大家都可以踢上一腳。看你還裝不?我從來都知道,我的文字,登不了大雅之堂,因為我這個人也上不到那里去。但是偏偏這些年來,總有人喜歡把這些文字結(jié)集出版,出就出吧,別的不管,至少可以賺點稿費。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為:歷史照進現(xiàn)實、民國的憂郁、官場的黃賭毒、我們中國人、不合時宜、別處的生活六個部分。通過這些內(nèi)容,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無奈而又殘酷的現(xiàn)實:從社會到課堂,我們被肯定地告訴,歷史是由借鑒意義的,應當以史為鑒,吸取經(jīng)驗教訓。但是通過本書,你會很遺憾地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經(jīng)驗還是只停留在人們的口頭中。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依舊出現(xiàn)。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長于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竇文濤評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時最大的理想是做圖書管理員,好每天有書看。及長,幻想當作家,變成文學青年。一輩子養(yǎng)過豬,做過獸醫(yī),大學學的是農(nóng)業(yè)機械,最后誤打誤撞,成了大學教歷史的老師,眾人眼中的學者。一生坎坷無數(shù),碰壁無數(shù),頭撞南墻不回頭,不是墻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長,從黑板報算起,寫過的文字無數(shù),黑板報都擦了,小說都燒了,所謂的學術(shù)文字和隨筆評論,留下來的比較多,有些變成鉛字,好像有十幾本了,均遺憾多多。年過五十,沒有長進,再活五十年也許能好些。
書籍目錄
序 寫在前面的話
第一輯
歷史照進現(xiàn)實
賣國的罪名和太后的面子
誰的財產(chǎn)是安全的
吃空餉的今與昔
人格證書與好人證章
“改造”魅影的再現(xiàn)
曾經(jīng)的釣魚執(zhí)法
流言、危機與搶購
馬屁救命記
特權(quán)之享與特權(quán)之禍
從“官不修衙”到“宮殿衙門”
文明帽的故事
會過日子的西太后
史上最兇殘的文字獄
太監(jiān)的醬缸動不得
誰看誰,都像禽獸
從洋槍隊到八旗洋槍隊
天子也得以食為天
末世貴胄的貨與色
揚州瘦馬與闊太選拔
過去的糞業(yè)壟斷經(jīng)濟
知青群體與知青運動
作為結(jié)構(gòu)裂痕的三個征兆
民營企業(yè)家的三種尷尬宿命
動物的死活,還真是個問題
第二輯
民國的憂郁
財神的道德煩惱
好客的張宗昌
五光十色說民國
多面相的民國農(nóng)村和農(nóng)村問題
新軍腦后的辮子
小站練兵的風波
禮太多了人就靠不住
辛亥革命的五個岔路口
有關(guān)辛亥革命的幾個隱性的問題
革命的經(jīng)濟學
第三輯
官場的黃賭毒
黑翰林李鴻章
官場的黃賭毒
蒙上面比蒙下面容易
雅賄的故事
兩種政治秀
袍哥政府及其他
有權(quán)時,忠言才逆耳
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關(guān)的政治
討口彩與講政治
也談監(jiān)察分肥定律
當權(quán)力沒有人盯著的時候
官場過度癥
第四輯
我們中國人
大炮,使館和瘋子
面子的變遷
也說浮躁
中國人的路
中國人的文化癖
奴才的創(chuàng)造性
包袱放下了,人才能站起來
中國農(nóng)民生生不息的好奇心
讓我們學會講理
評優(yōu)文化及其濫觴
吃遺產(chǎn)的風潮
第五輯
別處的生活
消失的邊陲古城
深圳,一座令人驚艷的城市
四川這個地方出神仙
廈門是個好地方
悠哉青巖
淡水人也淡
街頭政治與街頭的非政治
臺北的大門檻不設崗
臺北的街人
臺灣的“大埔事件”
夏日,來一碗什錦黃春面
在島的那一邊
在臺北,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基金會
走進南村落
金門:鑄劍為秤盤的地方
兩個故居,一種宿命
旁聽臺北市議會
治堵,用不了的臺灣經(jīng)驗
第六輯
不合時宜
何以焦慮成為社會流行病
自主招生與高考公平
了無可了的“張鳴事件”
留在記憶中的舊上海
雪國往事
饑不擇食談讀書
有卷在握,其樂如何
一個不合時宜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
熟未必能生巧
中國的大學還有救嗎
學生告老師的今生前世
白折騰了魯迅
章節(jié)摘錄
[廈門是個好地方] 廈門是個好地方,冬天來的時候,尤其能感覺到這一點。天氣不冷不熱,無雨多晴,空氣清新,有條件的人,在此過冬,是個好選擇。不過,乍到廈門,你看到的卻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別具特色的小城。不大的小島上,擠滿了高樓大廈,密度之高,令人咋舌。廈門的中心區(qū),綠地很少,高高低低的樓房擠叉叉地挨在一起,說是廈門(大廈之門),名副其實。雖說綠地不多,但樹還是有的,尤其是馬路邊和公園里。由于臺風的關(guān)系,島上的樹都不高,椰子樹、棕櫚樹和廈門的市樹鳳凰木,都矮矮的,唯有榕樹比較高一點,卻不多見。站在廈門的街上,還真是找不出它跟其他城市的區(qū)別,這些年迅猛的城市化,讓中國的城市都變了模樣,變成了一個模樣?! B門島上樓多,人也多,不僅有本地人,還有蜂擁而來的游客。還算有點民國舊城特點的鼓浪嶼,每到周六、周日,就會擁進大量的人,走到哪兒都是人,把個鼓浪嶼變成了熱鬧的集市,既然是集市,鼓浪嶼上的店鋪也就多了起來,到處都是賣東西的,我們上去的時候,還看見有一個店鋪在招聘店員——人家說的是招聘最佳店員,真不知道怎么評選。彈丸之地的日光巖,擠得人完全喪失了攀登的興致乃至勇氣。不過我還是鼓足勇氣攀了上去,擠在咫尺見方的巖頂,拼力向四周眺望了一下,景致不錯,但感覺有些怪異,大概是因為眺望是集體行動的緣故,全無了登高憑欄的閑情雅致?! ≌嬲龗吲d的不是那塊石頭,而是鼓浪嶼周圍的海水,就像所有的海邊一樣,海浪不斷地在拍打著礁石和海灘,但涌上來的海水,卻可以見到道道油污,讓人感覺很惡心的油污,海水活像相當濃的醬油湯,你站在礁石上往下看,會有什么感覺呢?別的不說,至少詩性是不會有了。當?shù)氐呐笥迅嬖V我們,這污染主要來自九龍江的上游,來自工業(yè)發(fā)展更為迅猛的漳州。為了一個化工企業(yè)就能集體上街散步的廈門人,也許不該為這樣嚴重的污染負責,但這污染,卻讓廈門的美麗打了好些折扣。遠離九龍江口的海岸,海水的污染不那么嚴重,加上天氣晴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對岸小金門。在一個海邊的俱樂部,我跟易中天在里面吃飯,一邊吃一邊觀賞著對岸,幾個月前我曾在金門那邊遙望過這邊。這邊滿是高樓大廈,那邊凈是荒野和綠樹。兩個島差不多大,廈門島擠了幾百萬人,而金門島不過幾萬人。廈門是特區(qū),跟其他特區(qū)一樣,這里的外來人遠遠多于原住民,到處都聽不到閩南話,大家說著南腔北調(diào)的普通話,連帶著把當?shù)厝擞崎e的生活節(jié)奏都給加快了許多。廈門新修的馬路跟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很寬,過馬路的人,綠燈一亮,就得趕緊,好些人一路小跑。廈門跟成都一樣,滿地是茶館,但喝茶的人卻沒有成都那種深入骨髓的閑散,顯得多少有些嚴肅。不消說,這些都是新廈門人。據(jù)說,這些新廈門人,比老廈門人還愛廈門,當年著名的散步事件,參與者凈是這些人。 陪我在廈門轉(zhuǎn)的何況、南宋和張云良三位,都是新廈門人。他們帶我吃廈門的海鮮:生蠔、鮑魚、石斑魚,還吃一種據(jù)說只有廈門才有的海里產(chǎn)的海蟲,說是海蚯蚓也可以。白白的蚯蚓被做成凍,名叫土筍凍,蘸上廈門特產(chǎn)的醬,鮮美無比。不過,廈門的美食,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兩樣家常飯:面線和海蠣包子,吃多少都沒夠。三位廈門人個個好客得過分,每頓飯不把你用洋酒灌倒,用美食塞滿,就充滿歉意?! ?hellip;…
編輯推薦
★當今最火的大學教授、著名良心知識人張鳴“不正經(jīng)”巔峰新作?!镒髡咄ㄟ^犀利的文風,使讀者體會到在文字上踢那些道貌岸然者“屁股”的快感★當事人詳細解說“張鳴事件”經(jīng)過,還原中國高校的無奈現(xiàn)狀★歷史從來不可借鑒,曾經(jīng)發(fā)生的,現(xiàn)在仍然在重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