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線裝書局 作者:熊逸 頁數(shù):247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引言:道可道1、“道可道,非常道”。在進(jìn)入正題之前,先要澄清一個流傳較廣的誤解。南懷瑾老先生講過:“有人解釋《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個‘道’字,便是一般所謂‘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說話的意思。其實,這是不大合理的。因為把說話或話說用‘道’字來代表,那是唐宋之間的口頭語。”(《老子他說》)但事實是,唐宋以前“道”就有了“說”的意思,比如《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和鞠武商量著怎么安置從秦國逃過來的樊於期將軍,鞠武就說:“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漢文帝很欣賞李廣的勇武,但感嘆他生不逢時,說李廣如果生活在漢高帝劉邦的時代,“萬戶侯豈足道哉”。更要緊的是,西漢前期的道家權(quán)威就已經(jīng)用“說”來解釋這個“道”了;在先秦的典籍里,“道”也已經(jīng)有了“說”的意思,盡管并不多見。比如《荀子?非相》有“學(xué)者不道也”,《荀子?儒效》有“客有道曰……”,《詩經(jīng)?鄘風(fēng)?墻有茨》有“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所以,我這里還是繼續(xù)依照傳統(tǒng),把“道可道,非常道”理解作“可以用言語表達(dá)的道,就不是常‘道’”。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層面上來作辨析,重點著眼于它在政治學(xué)和社會學(xué)上的意義。——并不是我特意選取了這個角度,而是我以為《老子》原本的關(guān)注焦點就是形而下的,這在書中會有相應(yīng)的論述,連帶著對前人的一些導(dǎo)向形而上的成說也有相應(yīng)的辯駁。
在這樣的視角確立之后,本書進(jìn)而分析《老子》若干重點議題的來龍去脈,考察《老子》特殊的論證方式和理論的自洽性,站在前輩學(xué)者的肩膀上略有一己之得。
作者簡介
熊逸作品:
中國思想史系列:
《道可道:〈老子〉的要義與詰難》(2011)
《逍遙游:當(dāng)〈莊子〉遭遇現(xiàn)實》(2011)
《思辨的禪趣:〈壇經(jīng)〉視野下的世界秩序》(2011)
《自私的正義:正義觀念的心理根源、經(jīng)典謊言與兩難問題》(待出版)
《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待出版)
書籍目錄
引言:道可道
第一章 關(guān)于老子的傳聞
第二章 先秦道家的流派
第三章 三種《老子》:郭店楚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和通行本
第四章 黃老之學(xué)與君人南面之術(shù)
第五章 《老子》之學(xué)的政治實戰(zhàn):無為而無不為
第六章 作為一種社會主張的“道可道,非常道”
第七章 普羅米修斯的惡行
第八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九章 《老子》的思維方式
第十章 《老子》辯證法的三種解讀:客觀規(guī)律,處事操守,權(quán)謀機(jī)變
第十一章 理想的人生是退步:回歸嬰兒
第十二章 玄牝與大地母親
后記:對于不可言說者的言說
章節(jié)摘錄
道,可道還是不可道,這是一個問題。形而下地說,正是這個問題把人群一分為二,相信“道可道”是一種人,相信“道可道,非常道”的是另一種人。前一種人偏于理性,喜歡探求知識,凡事講邏輯、講證據(jù),如果想要他們相信你的話,你就需要提供給他們足夠的證據(jù),由著他們?nèi)ケ嫖觥z驗,直到確認(rèn)無誤為止。而且他們也甘愿承受許多沒有答案的問題,信者存信,疑者存疑。這種人接受新東西,靠的是一個字:“懂”。后一種人卻不同,他們也許會鄙薄前一種人,認(rèn)為那種人即便有時也會欣賞美色,但能夠欣賞的至多不過是那類“紅紅的臉、膀?qū)捬鼒A、骨骼粗大、肌肉豐滿的生理學(xué)上的美人”——這是二葉亭四迷在《浮云》里的一個絕佳形容。而他們自己,偏于感性,對邏輯和證據(jù)并不太在意,如果你想要他們相信你的話,任你給出再充足的證據(jù)、再嚴(yán)密的推理,也不會有多大作用,關(guān)鍵要看你的話能否打動他們。他們的思考方式,用詩人波德萊爾的話說,就是“音樂式的和繪畫式的,不耍弄詭辯,不使用三段論,也不用演繹法”。但對于證實,“除非在我們的脈搏上得到證實,哲學(xué)上的定理也還不能算作定理”——這是濟(jì)慈的話,還是詩人的語言。再有,他們通常也不大容易承受許多沒有答案的問題。他們需要斬釘截鐵的答案,而無論這樣的答案是否有著足夠的證據(jù)來作支撐。他們接受新東西,靠的是另一個字:“悟”。所以,道,到底能不能被講清楚,這雖然也取決于講述者,但更加取決于聽眾。甚至對后一種人來說,不講清楚或者講不清楚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畢竟人生總需要一點神神秘秘、高深莫測的東西,也只有這樣的東西才適合作為一個人的永恒的精神支柱。也許正是出于同樣的感受,伯特蘭?羅素在談?wù)搨ゴ蟮陌乩瓐D的時候,才會以這樣一句話作為開場白:“頌揚(yáng)柏拉圖——但不是理解柏拉圖——總歸是正確的。這正是偉大人物們的共同命運(yùn)。”所以許多人愿意相信(“愿意相信”往往就直接和“相信”劃等號了),我們的一位名叫李耳的祖先已經(jīng)在兩千多年前洞悉了天地間最核心的規(guī)律,并且用一種神秘的語言啟示世人,于是,無論是今天的中華民族將要在世界上崛起,還是張三、李四把自身升華到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都仰賴于對《老子》這部書的悉心感悟。也就是說,《老子》這部書上可以洞徹天機(jī),中可以安邦定國,下可以作為一個人的勵志枕邊書,指導(dǎo)任何時代的任何人如何修身養(yǎng)性,如何為人處事,甚至如何緩解失戀的痛苦,如何捱過失業(yè)的打擊。也許,當(dāng)我們被黑心老板無故克扣了大把工錢,正猶豫著要不要爭取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的時候,“算了吧,”我們畢竟還可以這樣安慰自己,“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碑?dāng)然,我并不是說這種方法并不可取,亦不是說經(jīng)由這種方法所獲知的結(jié)論都是不可輕信的,因為事實上我很贊同威廉?詹姆士對于神學(xué)的一種主張:“如果神學(xué)的各種觀念證明對于具體的生活確有價值,那么在實用主義者看來,在確有這么多的價值這一意義上說,它就是真的了。”(《實用主義》)只不過這種方法并不本書所取——并非因為偏見,只是出于趣味。
后記
后記:對于不可言說者的言說很多人都對“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情有獨鐘,這本身無可厚非,但由此而引發(fā)出來的很多問題、甚至悖論,卻往往被人忽略,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全文的結(jié)尾處對這句話稍作一點辨析。1、作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倫的美麗是無法言說的,而荷馬在史詩里這樣描寫海倫之美:在特洛伊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希臘的長老們商議著如何處置海倫,是把她送回她丈夫那里,還是把她作為戰(zhàn)犯處死。正在爭議不決的時候,海倫被帶了進(jìn)來,剎那間,從沒有見過海倫的長老們?nèi)俭@呆了,他們說為了這么美麗的女人,再打十年仗也值。荷馬以他高超的文學(xué)技巧成功處理了這個不可言說的言說,那么,荷馬對海倫之美作出了正確的描寫嗎?但是,如果這個描寫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根據(jù)這個描寫來為海倫塑一個惟妙惟肖的雕像嗎?2、對于不可言說者的言說,不一定等于錯誤的言說。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上帝是不可言說的,人類的理性、概念、邏輯等等都無法窮盡上帝,所以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德國神學(xué)家?guī)焖_的尼古拉集“否定神學(xué)”之大成,論證“上帝超越了任何概念”。但這絕不意味著《圣經(jīng)》是錯的,也不意味著《圣經(jīng)》對于基督徒的生活缺乏實際指導(dǎo)性,更不意味著《圣經(jīng)》是不講邏輯的。3、“道可道,非常道”并不意味著“道”不可說,一說便錯?!板e”與“不完備”常常被人混淆。所謂“不可說,一說便錯”是禪宗的思維,而不是《老子》的。這種想法如果用在“道可道,非常道”上,本身就會構(gòu)成一個悖論:如果你認(rèn)定“道”是“不可說,一說便錯”,并且《老子》全文都在論道,那只能證明《老子》全文都是錯的,更加令人為難的是,就連“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本身也是錯的?!秳偬觳磐醢闳艚?jīng)》說:“一切諸法皆不可說,其不可說亦不可說?!?、如果“道可道,非常道”意味著“道”是語言無法描述的,更是邏輯無法論證的,那么“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本身在邏輯的正確性上還有沒有立足之地呢?更何況從語法上看,“道可道,非常道”,這是一個“如果……那么……”的標(biāo)準(zhǔn)的邏輯結(jié)構(gòu)。5、《莊子?列御寇》:“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薄暗馈辈⒉浑y懂,也并不難講,難的是知道了而不講?!肚f子?列御寇》認(rèn)為,知道了而不講,這是合乎自然的;知道了而講出來,這是合乎人為的。古時候的至人,合乎的是自然而不是人為。我們且不必追問為什么知道了而不講是很難的,這里最令人困惑的其實只是“知道易,勿言難”這六個字。
編輯推薦
《道可道:的要義與詰難》首先是一本更新?lián)Q代型的《老子》讀本。作者熊逸結(jié)合了最新的考古材料和前沿的海內(nèi)外研究成果,以縝密的考據(jù)和分析破舊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難問題都推到了證據(jù)和邏輯所能達(dá)到的極限,并力圖掃清每一處思維死角。其次,《道可道:的要義與詰難》這部作品充滿著思辨趣味,尤其適合那些懷有純粹的思辨興趣的讀者。循著著者熊逸的分析脈絡(luò),廣大讀者會得到如最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說一般的閱讀享受。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