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

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王巖云  頁數:319  字數:2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進行的不是對權利問題本身的研究,而是對“權利問題”研究的“研究”,可以說是對當代中國權利問題學術史研究的一個嘗試。它聚焦于我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整體性回顧和檢視性的學術史研究,以期通過審視“從何處來”回應“向何處去”。論證展開具有明確的邊界和限制,從劃定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歷史進程入手,層層遞進,以詳實的文獻資料為基礎,系統梳理了權利問題研究中重大問題尤其是圍繞“權利本位”展開的理論論爭,剖析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所推動的法學觀念更新,闡釋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對我國法學理論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二者的互動關系。本書不僅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權利問題做了比較系統的梳理和總結,而且研究集中于權利問題與法學理論發(fā)展關聯性的考察。

作者簡介

  王巖云,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后研究人員,河北經貿大學期刊編輯部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學理論,已發(fā)表論文60余篇。

書籍目錄

緒 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本書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時代背景
一、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實踐背景
(一)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國際背景
(二)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國內背景
二、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理論背景
(一)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哲學理論背景
 ……
第二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歷史進程
第三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中的理論論爭
第四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與我國法學的觀念更新
第五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與我國法學的方法論變革
第六章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與我國法學的理論進步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從西方社會的歷史發(fā)展來看,是在經過文藝復興而形成的人道主義文化和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關于人權理論得到不斷發(fā)展以后,王權才不得不逐漸降至次要地位的。英國的《自由大憲章》(1215年)、《權利請愿書》(1628年)和《權利法案》(1689年),《法國憲法》(1791年)和《拿破侖法典》(1804年),美國的《獨立宣言》(1776年)和《美利堅合眾國憲法》(1789年)等都是重視公民權利、限制王權的傳世經典文獻。伸張權利、限制公權(包括王權在內),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主流。 如何評價西方法律文化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沖擊,固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法律文化中的權利學說、人權思想確確實實為中國權利問題研究和法律文化建設提供了知識資源和理論支持。權利問題研究中許多問題的論證借助了西方權利(人權)理論、觀念、思想。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興起,固然是學界對中國國內思想解放、經濟轉型、政治發(fā)展等現實國情下權利吁求的回應。但是不可否認,它也確實與西方法律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有關,甚至可以說,沒有西方法律文化觀念的傳輸,就不可能有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以西方話語表述的權利思想和權利理論。在進行權利問題研究時,學者們對西方的權利觀念和學說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他們不僅僅翻譯、引進了大量的西方權利學說經典論著,而且發(fā)表了大量的介紹類文獻;也不單單以西方權利理論作為學術論證的資源,而且有意識地將西方權利理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實踐對接,進行著學術本土化的智識努力。如夏勇教授認為,“作為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之精髓的權利理論、人權觀念就并不是與中國傳統格格不入的。在這里,明智的、可行的,不是辨否,而是引發(fā);不是移植,而是會通。既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尋求人類共同法則并進而探明中國變法維新之路,那么,就不該把精力過多地放在滿足純文化學旨趣的辨別識異,甚至簡單地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或以人之短比己之長,以至淡化或忘卻我們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 我國的權利問題研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吸收借鑒了西方的人權理論,促成了人權普世價值的認同。權利問題的研究,既參與著外來法律文化中國化的進程,構成了其中的強音,同時也推動了外來法律文化中國化的進程。

編輯推薦

王巖云編著的《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一個學術史的考察)》首先考察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時代背景,繼而梳理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的歷史進程,并集中考察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中的理論論爭。在此基礎上,又分別考察了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對我國法學的觀念更新、方法論變革和理論進步的積極影響。最后,本書試圖提出對中國權利問題研究面向的未來的點滴思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