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馬車之歌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藍博洲  頁數(shù):221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幌馬車之歌》(作者藍博洲)既是歷史,也是具有小說形式的非虛構的文學作品;準確地說,它應該還是以具有理想主義的歷史與人物為素材的報告文學。
《幌馬車之歌》真誠地面對鐘浩東們那段曾經真實存在過卻被刻意湮滅或扭曲的臺灣歷史,幫助我們比較全面地認識臺灣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過程,進而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兩岸歷史的長河當中所站的時空位置,從而作出自我反省與批判。

作者簡介

  藍博洲,1960年,生于臺灣苗栗一個客籍工人家庭。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yè)?! ?883年,開始發(fā)表短篇小說?! ?987年初,加入陳映真先生創(chuàng)辦的?人間?雜志報告文學隊伍,從此展開迄今仍在進行的臺灣民眾史調查、研究與寫作?! ≈饕鳎骸秾ふ易鎳Ю铩罚ㄩL篇小說,2010)、《藤纏樹》(長篇小說,2002)、《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長篇小說,2004)、《臺灣好女人》(歷史報道,2001)、《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歷史報道,2001)、《幌馬車之歌》(歷史報導,1991)、《我們?yōu)樯趺床桓璩罚ㄎ?年代白色恐怖紀錄電影,1995)、《臺灣思想起》四十集(五0年代白色恐怖紀錄電視,1997 )?! ~@獎紀錄:  一、1988年,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獲洪醒夫小說獎?! 《?992年,?幌馬車之歌?獲選為「1991年十大好書第一名(作家票選)。... (展開全部)藍博洲  1960年,生于臺灣苗栗一個客籍工人家庭。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yè)。  1883年,開始發(fā)表短篇小說。  1987年初,加入陳映真先生創(chuàng)辦的?人間?雜志報告文學隊伍,從此展開迄今仍在進行的臺灣民眾史調查、研究與寫作?! ≈饕鳎骸秾ふ易鎳Ю铩罚ㄩL篇小說,2010)、《藤纏樹》(長篇小說,2002)、《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長篇小說,2004)、《臺灣好女人》(歷史報道,2001)、《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歷史報道,2001)、《幌馬車之歌》(歷史報導,1991)、《我們?yōu)樯趺床桓璩罚ㄎ?年代白色恐怖紀錄電影,1995)、《臺灣思想起》四十集(五0年代白色恐怖紀錄電視,1997 )?! ~@獎紀錄:  一、1988年,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獲洪醒夫小說獎。  二、1992年,?幌馬車之歌?獲選為「1991年十大好書第一名(作家票選)?! ∪?、2001年,?臺灣好女人?獲?聯(lián)合報?讀書人年度十大好書獎。  四、2001年,?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獲優(yōu)良圖書金鼎獎?! ×?、2002年,長篇小說?藤纏樹?獲?聯(lián)合報?讀書人及?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獎。

書籍目錄

序曲  伴著腳鏈聲的大合唱
第一樂章 故鄉(xiāng)
第二樂章 原鄉(xiāng)人的血
第三樂章 戰(zhàn)歌
第四樂章 歸鄉(xiāng)
第五樂章 “二·二八”前后
第六樂章 自與紅
第七樂章 風暴
第八樂章 槍決之后
尾聲和鳴!你在哪里?
口述證言采訪記錄
幌馬車之歌大事年表
后記
附錄誰的《幌馬車之歌》
誰的《幌馬車之歌》
一條前行的路
讓歷史不再有禁忌,讓人民不再有悲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幌馬車之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萬圣沒有賣,但確實是一本好書。藍博洲先生5月在臺灣會館本來有個首發(fā)會的,本打算前去但最終沒有成行,真是很遺憾。
  •   不錯,有點意思。
  •   替朋友買的!書的質量真的好!
  •   臺灣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共產黨人也刻意的遺忘了自己的戰(zhàn)友臺灣的共產黨似乎是從來不存在的——透明的這些為了理想犧牲的先烈,如果知道這些不知道他們做何感想?
  •   小說與歷史并行,理想與現(xiàn)實同在。
  •   沒有期待中的感覺,不過可能預設的期望過高吧,總體還湊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