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與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汪世榮,閆曉君,陳濤 主編  頁數(shù):69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中國法律史學會2010年提交年會的65篇會議論文,以及“第四屆全國法律文化博士論壇述評”共計66篇文章。2010年中國法律史學會由西北政法大學和寧夏司法警官學院承辦,廣州東送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辦,主題為“吏治與傳統(tǒng)法律文化”。會議共收到了代表提交的學術論文120篇,會后作者根據(jù)交流和研討又對論文進行了修改。本書只收集尚未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耙允窞殍b”是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當代的法治國家建設中,需要全方位總結吏治的經(jīng)驗和教訓。

作者簡介

汪世榮,法學博士,教授,現(xiàn)為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中國法律史學會執(zhí)行會長。

書籍目錄

序(汪世榮)
上編 中國吏治傳統(tǒng)
 明代條約的治吏功能(楊一凡)
 “以吏為師”與“以法治吏” 
 ——傳統(tǒng)社會的無解輪回(徐永康)
吏治與中國司法體制的歷史演變(倪正茂)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司法腐敗的防治機制及其功能效應(張仁善)
清“王樹汶案”透析出的中國傳統(tǒng)吏治實踐(汪世榮)
喬偉以法治吏思想研究述要(馬建紅)
治君重于治吏
 ——諸子百家吏治觀之大同(張飛舟)
中國傳統(tǒng)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結構分析(孫季萍)
 ……
下編 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
附錄:第四屆全國法律文化博士論壇述評(劉全娥)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三)冤獄形成模式之三刑訊逼供是造成冤獄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刑訊逼供發(fā)生在一審程序之中,因為州縣作為一審機關,首先承擔著破案和查明案件事實的任務。但是,本案生動地說明,在某些情況下,省級司法機關也可能犯一審司法機關常犯的錯誤。刑部的復核程序,有時也難以發(fā)現(xiàn)冤情。與之對應的平冤模式:一審司法人員州牧唐咸仰在查明案情的過程中,雖然破案效率不高,但是,并沒有對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為案情的最終水落石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死刑案件“人命關天”,因而在執(zhí)行程序中設置了“臨刑呼冤,停止行刑”的特別程序,監(jiān)斬官陸惺高度重視囚犯的呼冤,這里再一次被強調(diào)。同樣,御史的彈劾,對案情的查明也起了正面的作用。其他案件的破獲,往往有助于查明正在審理或者已經(jīng)審理結束的案件的案情,也被充分關注。所以,上述冤獄形成模式的共同之處,在于司法人員的責任心不強,能力不足,甚至有意違法。而平冤模式的共同之處在于,充分肯定了御史對司法人員的糾彈程序,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的重要作用。中國傳統(tǒng)司法和吏治實踐中,司法機關內(nèi)部的監(jiān)督,軟弱無力?!肮俟傧嘧o”是普遍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外部的監(jiān)督強大而且有力。御史的監(jiān)督。往往能夠引起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重視,成為重新啟動司法程序,或者啟動特別司法程序的重要保證。而且,御史的彈劾對象,主要集中在省部級乃至更高級別的官員身上,對保證司法正常公正,意義深遠。

編輯推薦

《吏治與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中國法律史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是西北政法大學學術文庫,法律史學系列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吏治與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