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國際法史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美)阿瑟·努斯鮑姆  頁數:324  譯者:張小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國際法史方面的經典之作。在國際法學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一直是自然法學派的先驗倫理方法以及后來隨著條約法的增加而涌現的分析實證方法。歷史主義的考察始終缺位。本書改變了長久以來忽視歷史方法的國際法研究格局,突破了國際法研究專以自然法學說和條約約文為核心的范式,將宗教,政治、哲學等同爐共冶,不僅是一部國際法的發(fā)展史。也從不同側面帶出國際關系史、政治法律思想史和宗教史的內容,于專史之中寫出通史的境界,故為后來學界所推崇。
 本書從古代寫起,尤著力于國際法在十六世紀以后的發(fā)展。全書共七章,以斷代的方式介紹了國際法發(fā)展各個階段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條約和重要學說。書后附國際法史學的簡要學科發(fā)展史。
 此書篇幅適中,文風洗練,不僅是法學專業(yè)尤其是國際法專業(yè)學生的基本讀物,也適合國際關系學、國際政治學、外交學等領域的學生作為專業(yè)輔導讀物。

作者簡介

[美]阿瑟·努斯鮑姆,出生在德國,1918年起在柏林大學任教。早年亦曾為執(zhí)業(yè)律師。努斯鮑姆學識淵博,視野宏闊,在法學中的多個研究領域獲得杰出學術成就,因之獲得世界性聲譽。1934年,因德國國內政治形勢變化依據美國,執(zhí)教與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兩個大陸的經驗歷練,加上對舊時代崩潰的親眼目睹和對新時代誕生敏銳洞察,造就了他的卓異史識和動人史筆。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古代
遠古——古代東方
古希臘
古羅馬
第二章 中世紀
普世的基督教法——伊斯蘭法
國際法的萌芽
中世紀意大利——領事和常任大使,
神學理論
法學理論。永久和平計劃
第三章 十六世紀
政治和學說的發(fā)展
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
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
軍旅著作家:皮耶里諾?貝利與巴爾塔薩?阿亞拉
阿爾貝里科?貞提利
第四章 十七世紀
第五章 十八世紀
第六章 十九世紀
第七章 二十世紀:1900~1939
附錄 國際法史學概覽
注釋
索引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在這本小冊子里及其他著作里,杜波瓦探討了至為廣泛的政治和法律主題,尤其是教會的改革。由于有文風生動和見解超卓的天賦,他被推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撰稿人。就國際法的歷史而言,杜波瓦的一個貢獻在于他是第一個構想一種基于文明世界政治組織的強制仲裁的著作家。因此,杜波瓦在本世紀贏得了許多尊敬,但是仲裁的理念,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對中世紀而言并不陌生,而杜波瓦所增益的東西,確實相當微弱??傮w而言,他的計劃缺乏持續(xù)反思的努力,并且根本不可能影響政治或規(guī)則的發(fā)展。在后來的世紀里,有其他人獨立于杜波瓦但構想并在實際的政治活動中提出了基督教國家旨在針對土耳其人開戰(zhàn)的同盟或聯(lián)盟的觀念。因此,在1462年,波希米亞的國王喬治·波得布拉德(GeorgePodebrad)試圖通過他的顧問——法國冒險家馬日尼(Marini)——準備的一份計劃勸誘法國國王路易與之建立針對土耳其人的聯(lián)盟。56根據這份計劃,兩個統(tǒng)治者之間的同盟將擴展至其他君主。計劃中含糊地規(guī)定了一個對同盟國家有廣泛的強制性權力的常設理事會和一個常設的同盟法院。計劃中很少提到皇帝或教皇的特權。這個計劃的后面這個特征容易吸引路易十一,同樣吸引他的還有使他作為計劃中的理事會的召集人的霸權地位。但是,整個計劃太過脫離實際,以至于無論是對路易十一還是對其他人都無法接受。但是,一個類似的理念,卻被真正寫入了一項條約中,即1518年英王亨利八世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締結的條約。57條約中構想了針對土耳其人的聯(lián)盟,同時這個聯(lián)盟還針對任何入侵者,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普遍和平。條約邀請其他基督教君主在8個月內加入條約,但沒有規(guī)定同盟的組織機構。事實上,條約的締結不過是一項短命的舉動,不過是樞機主教沃爾西借以挫敗教皇利奧十世提出的類似理念的外交游戲中的一個動作而已。聯(lián)盟并沒有被實質化,整個計劃很快便被拋棄。

編輯推薦

《簡明國際法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簡明國際法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對學習國家法的同學非常有用,這本書是簡明扼要的介紹了國際法的歷史,應該好好讀一下。就是翻譯比較一般
  •   國際法老師的推薦,深入研究國際法的必讀書目。
  •   封皮很喜歡,質量也挺好,很喜歡的一本書
  •   值得見購買研讀
  •   剛看了100頁,太多的低級錯誤,比如把“術語”寫成“屬于”,把“使”寫成“是”,這些地方,準讓你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另外,譯者注以括號的形式加到了原文中,讀起來很費事;讓人奇怪的是,個別的注釋還放到了頁下!單括號、方括號,用得隨意,讓人不明所以。個別句子不通,無論如何無法猜測原意……翻譯辛苦,希望今后嚴謹些。
  •   書頁質量不錯,封底有少許擦痕。整體狀況還是很好的。書中錯別字和病句很多,影響了閱讀體驗。法律出版社的書,讓我有點失望啊。
  •     今天發(fā)言是因為有一個疑問:《譯序》部分的語言要遠遠好于正文,正文很多地方看不出來什么意思,即使是翻譯,也沒有必要弄得疙疙瘩瘩吧,難道是太匆忙了?
      證據是本書中有很多錯別字沒有校對出來,影響了本書的質量。
  •   這本書翻譯質量的確一般。至于正文的意思難懂,這倒不是譯者的問題(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其實也很難懂)。原書第一版出版于60多年前,語言表達以及寫作的套路和現在的學術作品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譯者翻譯的是第一版,而非1954年的修訂版。修訂版在中世紀的內容有了較大增補,古典時代也有了較多調整。
  •   我讀遍了全書發(fā)現錯別字確實很多,而且完全是沒校對出來。法律出版社的書還真很少出現校對不佳的情況。這部簡明國際法史里面對古典時代的幾乎全部重要學者都有詳細介紹,甚至連生平都用了大量篇幅。可以說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史”。對于理論學說的介紹還是有點少的(沒辦法,受制于題材,不得不顧及廣度而忽略了深度)。至于譯者為何選用的是第一版而不是修訂版則不得而知(可能是譯者沒有渠道獲得1954年的修訂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